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文丨 國館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王小波曾說,生命中那些有趣和美好的事物,值得去關注,錯過的話會很可惜。

這話不假,可終究,美好的事物只是生命中輕的那個維度。還有另一個重的維度——死亡。死亡意味著永別,永遠的錯過,零機會,甚至噁心、恐怖。但假如人人對待死亡的態度都是逃避,這個活人的世界也將難以為繼。

——國館君按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日本江戶時代,一個名叫田代陣基的武士用七年的時間寫成了一本叫《葉隱聞書》的論語集,切腹、復仇和獨特的死亡觀念是這本冊子的核心內容,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死亡之美的強烈崇拜。在日本,它還有另一個名稱,叫「武士道」。

日本人對死亡審美的態度,作為鄰邦的中國人,始終是難以理解的。畢竟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死亡的態度充滿著極度的恐懼,認為死亡即是絕望、無盡的苦痛,於是世俗生活中往往表現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一部分人安分守己,寄希望於塵世積德,以免死後去陰曹地府受苦

另一部分人則驕奢淫逸,極力填補自己無盡的慾望,甚至動用一切手段來延長自己的陽壽如帝王求不老仙丹,這種不同生活態度的人們往往有著明顯的階層劃分,但對死亡的終極恐懼則是兩者共通的源頭。

文化的差異,孰優孰劣則無可厚非,恐懼死亡,並非一個民族的特性,而是全人類的本性。只是在我們文化中很難真正找出一種成分能夠幫助凡人克服這種恐懼之心,無論是身邊熟人突然的逝去、ICU病房逼仄的氣氛,還是新聞里因飛來橫禍而被奪去的生命……

關於死亡,我們就是一個毫無準備的民族,在生死浪潮之巔,我們從未有過真正的思考,有時候,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一個人靈魂的落後。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不知死,焉知生

曾經網上流傳著一個葬禮主持人的故事:

她叫袁君,原是大連的一名電視台記者,和眾多勞碌奔波的年輕人一樣,為了生計和事業消瘦得不成人形。終有一天,她一個軍事報道組的戰友過勞猝死,受台里委託,她為戰友做了一個悼念的片子,也因此成了戰友葬禮上的主持人。從此袁君的人生是一道分水嶺——

在簡樸厚重的葬禮上,袁君念著自己悲筆敲落的悼辭:

「他總是在每一條新聞播出之後賣力地回味,看看整個事件是否還有繼續跟進的可能,看看自己在每一個細節的處理上是否還有缺陷。他說,這既是一種職業要求,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成功有時就是一種為難。

……

「或許,直到驟然離去,他依然沒有實現他想要的成功。可是,一個人,在他活著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這種堅持本身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儘管他沒有來得及問自己是否令自己滿意,可是,我們可以替他回答,他來過,很優秀……」

話音剛落,袁君看著戰友的遺像,內心沉重,也彷彿看到了自己。

葬禮結束時,戰友的父親緊緊地握住袁君的手說:「謝謝你,你比我們更懂他。」

這一言力千鈞,回到家裡,袁君不再像往日一樣趴在電腦桌前,對著枯燥的文字無力地叩問著自己的生活,她繫上了圍裙,做好一桌好菜,內心平和地等著丈夫孩子回家。

袁君沒有跟丈夫提及起這場葬禮,她明白這一切的出現正好讓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她應該慶幸自己還有時間、健康和身邊愛著的人。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袁君說:

「我的靈魂開竅般明白了,一輩子沒多長,下輩子不一定能遇上,我們能在一起的時光原來這麼短暫,趁還來得及,一定要不留遺憾地愛。」

受朋友之邀,她主持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場葬禮。

這次的逝者是一位書畫界名利雙收的名人,然而,老先生的身後事並不利落,小三在他去世後接憧而來,原配為爭奪財產甚至大打出手……

袁君為了進一步了解逝者,想採訪他身邊的親屬,但無人配合、冷眼相待,眼下他們關心的,是如何在那巨額財產中分一杯羹。

儘管如此,袁君還是通過一些資料給老先生寫了一篇悼詞。葬禮隆重,參與人很多,讓人心生寒涼的是真誠默哀的人,多是逝者生前的好友,披麻戴孝的親屬族人,反而在一旁惺惺作態、心懷鬼胎假哭啼。

多少風光遺事盡毀,叫得逝者不得瞑目。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圖片來源:《入殮師》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以死渡生,萬念皆成虛幻

這一次,請到袁君主持葬禮的,是一位億萬富豪的妻子。與生前的風光相比,這位逝去的億萬富豪僅有45歲,上有事業正值巔峰,下有兒女正當長成,然而,這像極了命運給開的玩笑。

他走了,除了留下沉甸甸的資產,還有一本更為厚重的生前日記,這讓袁君感到震撼。早在很多年前,財富對逝者而言,不過是一些數字,這些數字於他的唯一意義是其手下幾百名員工的生計,否則,他本可以停下來,就此歇息。

生前的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一邊忙著處理集團內部的爭鬥,一邊還要應付來自市場的壓力,有家難聚,有子難育。像這樣一位匆匆趕路人,英年早逝,使人敬意有之,嘆惋有之,悲涼亦有之……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圖片來源:《入殮師》

在這個富豪的葬禮上,袁君向大家公布了他一天的開銷,原來,這個數字還不及一個中產之家小孩子一天的花費。忙著拚命賺錢,卻絲毫享受不到金錢帶來的愉悅。

這位富豪在日記中寫到,他的快樂竟然來自於一次汽車在路上拋錨,他讓司機等拖車來,自己則一個人步行去公司。他驚奇地發現,路邊有許多有趣的店面,各式各樣的商販路人,曼妙的迎春花……

他說:「如果沒記錯的話,我最後一次見它應該是在大學畢業那一年,同學們看到迎春花開了,一起去踏青。」

為此,袁君給他寫下了這樣的悼辭:

「他不是在車上,就是在飛機上,也有可能是在會議室里。他的生命自從承擔起百人的企業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四季。他最美麗的記憶不是賺得第一桶金的激動,也不是公司十周年慶典上的高朋滿座,而是那個步行的午後,那一路驚奇的發現。

……

「我想,最後的時光里,他一定為自己鋪設了一條芬芳的小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他應該是笑著走過那條通往天堂的小路,甚至還哼起了兒歌。所以,在此,讓我們一起向一個人的死因致敬。」

漫漫人生路,一個人到底該何去何從,袁君總會在自己忙到快要失去知覺的時候就想到前面的那個億萬富豪,時間不需鞭策也會走過,但人這一生節奏太快,就難免有太多的來不及。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圖片來源:《入殮師》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生離死別,方見慈悲寬容

電影《入殮師》有這樣一個橋段:

入殮師在為一名年輕「女」死者擦拭身體時,無意中摸到了「她」的男性器官,他平靜地問死者家屬:「請問是化男人妝,還是化女人妝?」

家屬們竊竊私語商議,原來,死者生前幻想著自己能夠成為女孩,而父母不理解,也極力反對,父親甚至從未直視過自己孩子臉孔,於是死者抑鬱自殺。就在告別的最後一刻,母親說:「女人妝吧,那是他的心愿。」

這是需要勇氣才能開口說出的話,當話語貫穿空中時,所有的傳統觀念和文化都退讓了,愛促成了理解,溫暖繚繞。

妝畢,父母撲向棺槨,看著面部容光煥發、表情祥和的兒子,突然喜極而泣,父親跑出門外,拉著入殮師的手致謝,說:

「只要看到他的笑容,我就知道他是我的孩子,謝謝你們!」

生死有序,萬物有情,死亡,就是一扇門,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個階段。

而隱藏在這門前門後的,卻是人性的愛、尊重、平等和慈悲。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圖片來源:《入殮師》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活在當下,方知何為可貴

曾任職蘋果、微軟、谷歌三家上市公司的總裁級人物,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如今又多了一個身份:癌症患者。

無論是站在雲頂巔峰的英雄,還是苟且陋室的螻蟻,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李開復嘗盡人生巔峰的甜頭,這一次,也嘗了一次苦頭。

「在毫無防備下,我戰慄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和癌細胞交手的診治過程備受痛苦,讓我彷彿從雲端瞬間墜落,剎那間,不知身在何處,渺小且無助。」比起強大的商業競爭對手,癌症讓他更戰慄。

在經歷了17個月的痛苦癌症治療後,李開復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這段時間,讓我的親人、朋友知道我真心愛他們,是他們讓我的生命充滿了溫暖和光輝。」李開復說。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一位媒體人曾回憶起一段和李開復的經歷:

那天,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王肇輝打電話說:「晚上過來和開復一起吃個飯?」讓他感覺很詫異,以為創新工場或李開復可能有重大變故。

當他見到李開復後,心裡依然有些緊張:創新工場是不是真有什麼事?結果,李開復說:「不要那麼緊張,真的就是兩個人吃個飯,見見面,大家順便聊聊天。」

原來,李開復原本計劃出差去一個地方,臨時活動取消,一個人住在香格里拉酒店,晚上就想找個朋友敘敘舊,正好發現這個朋友有空,大家前後聊了兩個小時,拉拉家常,很輕鬆。

兩個人吃飯過程中,旁邊有個人認出是李開復,要求合影,李開復也很爽快的答應了。李開復的真誠,讓這個朋友很受感動,這跟以前高高在上的形象完全不同。他突然意識到,李開復在北京其實有一個別墅,為何他不住別墅,而是住酒店?

李開復說:「那個房子空空的,很冷清,回去也沒人照顧。」

這個年過半百、大病初癒的中年男人,為了事業一個人在北京打拚,很不容易,這其中有很多家庭的代價。

李開復在紀錄片《築夢者之李開復向死而生》中自述了自己兩個月確診、六個月化療、九個月休養的經歷,並坦言「一度認為自己活不過100天」的絕望。李開復更是披露了留學時期的家書,第一次哽咽說出欠已故父親的一句道歉,第一次落淚談及母子深情,第一次溫柔細述對妻子與女兒的虧欠。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病癒後第二次回京所攝。李開復相信」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葯「

他真情流露,幾度落淚,這一切,也許只有真正經歷過生死,才能有如此地深切感受:

「我要在活著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全心全意地活著,我不會再花心思去臆測、追想那些還沒來到或者已經遠去的事。」

「健康、親情、愛,才是永恆。犧牲健康去換取所謂的成功和夢想,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以前他總鼓勵年輕人要去追求什麼,現在則不一樣了,他認為「年輕人需要放下追逐虛名,關注健康、親情和愛才更重要。」

為此,李開復還出了本書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裡面一共有七個死亡學分:

1.健康無價;

2.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

3.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

4.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

5.避免名利的誘惑;

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

7.我們的人生到底是為什麼?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曾經李開復告訴星雲大師他的人生目標是:「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等。」

星雲大師說:「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要產生正能量,不要產生負能量。」

是啊,人生難得,在生命還有一切可能性的時候,好好愛自己,愛身邊的人,亦是一種浪子回頭、反求諸己的大慈大悲。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村上春樹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眠空》里說:「死亡是最需要被學習和認識的內容。」

甚至有印第安巫師說:「如果讓兒童目睹一次葬禮,撫摸死人的屍體,可以馴服孩子內心的淺薄與頑劣不羈,讓他獲得真正靈魂的成長。」

以上四句,穿越時空界限、種族國家,卻如出一轍,字字千鈞。

然而,聰明人那麼多,這一點看得通透的卻幾乎沒有。殊不知,死亡,原本就是和出生一樣平常的事。也許,我們始終無法學會坦然面對死亡,但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正視死亡,則應是一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唯有穿過死亡蔭谷,方能品味生命甘露

人生最好的態度是向死而生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最沒品的意淫,是抹黑對手
6.14,你知道這也是一個情人節嗎?
你五十一歲未成年的模樣真性感
我為什麼不答應父母去養老院(不服來辯)

TAG:國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忙而不茫,是人生最好的態度人生最好的態度
最好的人生態度
餘生,靜而不爭,才是對人生的態度
學習,是人生最好的態度
精緻,是女人一生最好的態度
對生命最好的態度
你的人生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
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人生的方向
精緻,是女人一生最好的態度!
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對待人生低谷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你對人生的態度,決定了你生活的品質
生活的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將就的是態度,摧毀的是人生
對待人生低谷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事在人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人生,是一種態度
努力,才是人生應有的態度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
思考人生,是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