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火,叫國外媒體說你很火

有一種火,叫國外媒體說你很火

六月年中盛典,新機扎堆發布,有努比亞Z17、OPPO R11、榮耀9和一加5。作為一加的CEO,劉作虎最近微博頻頻發聲,似乎是看著友商一個個發新機,有些急了。

在國內手機行業,一加手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總部植根於深圳,但卻有三分之二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偶爾百度一下一加,幾乎是一邊倒的好評。但如果檢索近兩年國內手機品牌的銷售榜,卻看不到一加的名字。

如此另闢蹊徑的路數,讓人好奇,一加在海外為什麼這麼火?一加在海外真有這麼火嗎?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一加的創立,據說只花了一頓飯的功夫。

2013年底,一席OPPO中高層在深圳歡樂海岸的俏江南餐廳里聚餐。飯局過後,包括OPPO副總裁劉作虎在內的幾名OPPO老員工辦好了離職手續。

作為獨立公司,一加成就了劉作虎個人創業的願景和野心。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更多的人享受品質生活。自認為做好產品還是我們最擅長的。」

帶著這股勁,一加科技在2014年4月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產品,—加1。作為初創品牌,一加在國內選擇了京東等大型電商平台作為銷售合作夥伴。

關於一加的銷售量,公開資料中最普遍的數據是,一加1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50萬台。劉作虎也曾對外界透露,一加手機在 2016 年實現了充足的盈利,他們在全球範圍內賣出了幾百萬台一加 3 系列手機。

在一年銷量超過4億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一加幾百萬的銷量沒有掀起任何波瀾。但讓一加團隊和整個行業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家廠商的最亮眼的舞台,是在海外市場。

2014年12月,一加官網的訪問量達到了2560萬次,而此時距離網站上線只有一年。網站的流量來自世界各個角落,其中,美國是一加網站流量最多的國家。

2016年年中,一加手機3的全球發售活動開啟。在網傳圖片中,紐約、巴黎、柏林、倫敦、班加羅爾等全球10多個城市的一加閃店前,甚至有粉絲熬夜排起長隊等待購買。

在正經歷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過程的印度市場,3000人民幣出頭的一加成為了印度市場上第三大高端手機品牌。劉作虎笑稱,「我知道很多人不相信,但我們確實在線上超過了三星,我們在那裡最大的對手是殺到差不多價格的 iPhone 6。」

甚至,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一加手機已靜悄悄的登上了美劇《紙牌屋》的第四季,成為劇中美國第一夫人的御用機。一加不停地出現在各個場景中,與前三季頻頻刷臉的蘋果、三星、黑莓一起,成為這個紅爆網路的美劇中高頻出現的第四款手機。

一加手機品牌商務負責人劉必凱在談到《紙牌屋》時說,「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有把這個信息放大出去」。

為何總是海外媒體?

劉必凱雖然留下了遺憾,但這其實契合了一加手機品牌一貫的作風。這是一個極少見諸於國內報端、但在海外媒體中卻風評頗好的企業。

從國內媒體的轉載中可知,《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媒體都報道過一加手機,更不乏對一加產品的溢美之詞。

《紐約時報》說,「這是一款全球科技達人數月來翹首以盼的高性價比手機」、「這是我用過的最好的智能手機之一」。

《時代周刊》周刊說,「對安卓極客來說,很難想像還有比這更好的手機了」;

美國科技資訊網CNET更是不吝讚美之詞:「相比它的競爭對手,一加3幾乎擊敗了每一台我們曾測試過的旗艦手機。」

在被蘋果三星等大品牌培育了多年之後,美國消費者尤其是媒體對於智能手機的評價甚至用「苛刻」都不足以形容。可想而知在手機領域,一家中國品牌獲得美國媒體的認可有多難。

那麼,海外媒體對一加手機的評價一如既往給力,難道他們也吃「軟文」這種套路嗎?

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和收集海外主流科技媒體的內容,我們同樣能看到不少網友以及媒體對於一加產品的負面評價和爭論。當然,這些英文信息沒有被翻譯、被傳播到國內來,被更多的消費者看到。

著名的Android Police(AP)網站,一加在國內宣傳中經常提到的海外科技媒體,就曾推出過一篇署名文章,《如果one plus只是用營銷口號搞噱頭,我們沒必要尊重他》。

文章針對一加手機2在海外媒體高調的宣傳口徑——「2016年旗艦殺手」提出了質疑。指出除了驍龍 810以外,NFC、無線充電被取消,沒配備2K超高清屏等,都讓所謂「旗艦殺手」的宣傳語更像是笑話。

當然,一千個用戶就有一千個一加,所有這些評論都是一己之見。但是一加海外官網網站評論區里,用戶對於一加2手機的音頻無聲、手機發熱、缺乏售後能力的種種抱怨,都被很好地屏蔽在了「海外」。你看到的,和沒有看到、很難看到的,都自有其原因。

另闢蹊徑能走多遠?

儘管評論褒貶不一,但一加的海外市場佔了半壁江山,這是事實。經常會有人問劉作虎,一加在海外怎麼火的?

具有一定必然性的是,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

2014年,一加發布第一代旗艦機型,就在當年安兔兔跑分上擊敗小米4,勇奪性能王的稱號。到現在,一加每一年的配置方面都是安卓陣營的頂級水準。

大多數時候,劉作虎都很隨性,甚至穿著拖鞋上班,沒有任何領導的感覺。但一旦你犯了他不能容忍的錯誤,後果會非常恐怖。所謂「不能容忍」指的是——很低級、很丟人,或者說沒有逼格。

曾有一加員工對媒體稱,不明白為什麼鎚子不做海外,海外用戶似乎更容易為好的設計買單。

但和國內其他手機品牌相比,一加在海外市場拓展上有其天然優勢。一個無法忽視的關鍵因素就是:CyanogenMod(知名第三方ROM)及其創始人Steve Kondik。

一加與CM(CyanogenMod)的結緣,始於劉作虎任職OPPO副總經理之時。2013年11月,全球定製安卓ROM領域的大神Steve Kondik,在廣東參觀了OPPO工廠。幾天後,Kondik在微博中透露,他正與劉作虎「密謀」做一件可能會改變全球Andriod手機世界的事情。之後不久,便是劉作虎從OPPO離職獨立創業。

Kondik作為歐美科技界極具知名度的大咖,才是一加打開海外媒體大門的一把鑰匙。沒有Kondik的強大背書,想獲得海外主流科技媒體的關注,太難了。

另一方面,推特、Youtube和臉書這些最具傳播力的社交網路平台,反過來也可以推動垂直領域的科技類專業媒體,關注名不見經傳品牌。因為,這些平台不僅僅是推廣渠道,也能代表「用戶基礎」。

劉作虎在一次媒體採訪中透露過,「如果要讓這些知名網站報道或者評測一個沒有名氣的品牌,是很難的。但是如果經常有網民在留言區問,你們最近有某某產品的評測嗎?就會提醒網站的編輯,這個品牌有讀者需求,應該多關注。」

說起一加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這就回到了一加手機的邀請購買機制。想要一台一加手機?你要得到邀請才能購買。而當一個東西只限邀請購買時,所有人都想要它,所有人都會談論它。

在海外市場,一加曾策划了一場「粉碎過去」的營銷活動。遊戲規則是:用戶報名,一加從報名者中選出100名,這100名消費者錄製將舊手機徹底粉碎的視頻上傳,就可以一美元換一部一加手機。

一加海外的負責人裴宇曾透露,一加最初想把主戰場放在國內,海外市場只是當作實驗品,加上沒有錢,所以才會使用這麼激烈的方式以獲得關注度。「一開始國外就是一個顛覆者的形象,很酷的顛覆者的形象。」

這不小心擦出的火花,讓一加在海外有了不一樣的氣質標識。「在美國其實很難看到有一個中國品牌的產品能夠獲得這麼大的關注和認可。」業內人稱「莫博士」的美國科技產品測評家Walt Mossberg說,「這是最有矽谷味的中國公司。」

一加海外營銷這種打法,為深陷價格戰的國內手機品牌出海提供了一款別緻的樣本。

但需要承認的是,即使是在海外,一加的影響力也非常有限,只是集中在一個小圈子內,難以成為大眾品牌。

儘管劉作虎對一加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小而美」,「我們從來沒想過大贏。」但在智能手機行業還有這麼一個說法:年銷量1000萬台,是一個生死線。沒有到這個量,就沒有生存的話語權。

時間對於一加已經很緊迫。創業已3年,如果一加遲遲無法提高出貨量門檻,誰能確保,「小而美」不會變成「小而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第一聲 的精彩文章:

陳歐花1億買3項專利,說是街電共享充電寶的核武器
遲到了還能吃到肉,馬東、丁磊都是怎麼做到的?

TAG:財經第一聲 |

您可能感興趣

有一種火,叫一面「冷牆」
有一種粉底液叫突然火了,人家火也不是空穴來風的!
有一種味道叫爸媽做的菜
有一種襪子叫,我就是故意外露!
世界上最差勁的幾種手槍,最後一種外觀醜陋很像玩具槍
我國幾種很著名的衝鋒槍,看看你最喜歡哪一種?
據說世上只有兩種媽,一種缺覺,一種更缺覺!
知乎體:飯的小愛豆越來越火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一種情,叫做「你在幹嘛」
有一種浪漫,叫做「愛你一直到中國」
有一種失眠叫上火,你知道嗎
外表呆萌的一種鳥,因為有些「傻」,感覺很可愛
聽說有一種咖啡飲用前會冒出藍色的火焰,你喝過嗎?盤點各國經典咖啡,愛生活的你不學起來?
《黑執事》原來還有另外一種劇情,你們看的是哪一種?
有沒有一種媒體,你訂閱它的目的只是為了看笑話?
網友發的幾張照片,你們吃過幾種,我弱弱地說一句我一種沒吃過
火影中,一出場就炸裂的6種忍術!你最想要哪一種?
有人說婚外情就是一種『毒』,一旦沾染了『毒癮』就很難回頭
中國方言最好聽的一線城市,外地人聽她們說話都是一種享受
這樣幾種很有特色的豆腐,你們有吃過其中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