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保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宦途,受柴榮(後周世宗)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
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謚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謚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雖然趙匡胤貴為宋太祖,但他也是用兵如神的武將。
顯德元年(954),於高平之戰中,在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等畏戰退卻,後周帝柴榮親自闖陣之時,隨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各率騎2000,主動出擊,轉敗為勝,以功升殿前都虞候。二年,後周攻後蜀秦(治今甘肅天水市西北)、鳳(今陝西鳳縣東北)等州,久攻未下。奉命前往察看地形、分析戰勢,言秦、鳳可取。世宗從之,果敗蜀兵。三年,後周攻南唐,率前鋒軍倍道奇襲清流關(今安徽滁州西北),斷南唐軍退路,大敗數倍於己之南唐軍,俘獲皇甫暉、姚鳳兩員大將,並克滁州。不久,左翼軍佔領揚州,南唐軍渡江反擊,趙匡胤隨張永德率兵近2000守六合(今屬江蘇),後發制人,打退2萬餘南唐軍反撲,俘斬5000餘,升殿前都指揮使,後授定國軍節度使。六年,隨柴榮北上攻遼,遷殿前都點檢,掌殿前司禁軍。十月,柴榮病死,其子宗訓七歲繼位,改授歸德軍節度使。
七年正月初,奉命率軍出征,在陳橋驛(今河南開封東北陳橋鎮)發動兵變,奪取政權,建立宋朝。為鞏固統治,逐步削奪禁軍重將兵權,設樞密院掌兵籍和發兵之權,三衙(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統兵,二者互相制約;將各地精兵銳卒選調京師,編入禁軍,以強幹弱枝,削弱藩鎮勢力;對禁軍頒行更戍法,分戍各地,定期輪換,使將不得專其兵,從而建立了一整套加強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實行精兵政策,加強訓練,革新兵器,嚴格紀律,軍隊作戰能力不斷提高。同時,開始致力於統一戰爭。
以先南後北、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方略,選派得力將領駐守邊境,防禦遼和北漢,派遣主力南征。宋建隆三年(962)九月至開寶八年(975)五月,先後攻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政權,基本結束自唐「安史之亂」以後延續200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開寶九年卒,終年50歲。在位16年,在建立軍事集權、改革軍事制度等方面都有建樹。指導戰爭注重了解敵情,分化瓦解,以智取勝。


※這位被醜化了的宋朝名將,其實是我國不折不扣的英雄
※宋太祖的「秘密誓約」
※因為這部奇書,讓宋朝的丞相成為很簡單的差事
※史觀聚焦:岳飛死不死,其實並不重要
TAG:宋朝 |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
※魏朝開國皇帝-—曹丕!
※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奮鬥史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嫡系子孫 南宋中興皇帝 宋理宗趙昀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出生
※開創開皇盛世 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簡介 開創開皇盛世 隋朝的開國皇帝
※為何劉邦開國稱為「高祖」, 而李淵和趙匡胤開國稱「太祖」?
※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的七世祖是誰?
※為何劉邦開國稱為「高祖」,而李淵和趙匡胤開國稱「太祖」?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和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兩者誰更牛?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為啥在寺廟中長大?
※陳武帝陳霸先簡介 南陳開國皇帝 千古賢明君主
※從宋王朝開國國策:看宋太祖趙匡胤的功與過 是和非
※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反間與離間
※劉邦為何能成為漢朝開國皇帝?
※歷史故事——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
※明朝那些奇葩皇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滅國皇帝崇禎
※宋朝開國名將潘美
※隋朝的開國皇帝即隋文帝楊堅,後人是怎樣評價隋朝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