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電影史系列(六):台灣新電影

中國電影史系列(六):台灣新電影

台灣新電影

《戀戀風塵》電影資料

《童年往事》電影資料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台灣本地電影的主旋律較為保守,符合傳統社會公序良俗的情情愛愛、打打鬧鬧都可以,結果就是香港武俠片和瓊瑤阿姨的愛情故事在島內風行一時。

進入80年代,電影的商業屬性越發明顯,港片的湧入幾乎將台灣本地電影產業衝擊到風雨飄搖。為了重振電影產業,台灣影視管理機構開始主動資助有創新思維的導演,被稱為「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運動由此開始。

台灣新電影指20世紀80年代台灣青年電影藝術家的電影革新運動,是台灣戰後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體現。台灣新電影作為一種藝術運動,是從1982年8月四位台灣電影節新導演合作導演的影片《光陰的故事》開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

台灣新電影指20世紀80年代台灣青年電影藝術家的電影革新運動,是台灣戰後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體現。台灣新電影作為一種藝術運動,是從1982年8月四位台灣電影節新導演合作導演的影片《光陰的故事》開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

期間的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冬冬的假期》等,20世紀80年代初,台灣一批30多歲左右的年輕導演,掀起的一場電影運動:現實主義傾向和人文主義追求。1982年,《光陰的故事》標誌著新電影的開端,導演、編劇四人: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代表人物:侯孝賢、楊德昌、陳坤厚。其中楊德昌和侯孝賢被稱為「台灣新電影雙子」。

台灣新電影運動的幾員大將

台灣新電影由1982年《光陰的故事》揭開序幕,以侯孝賢、楊德昌、柯一正、陳國富、陳坤厚等為代表的新電影導演們在有限的條件下,證明了創意與新銳所能產生的爆發力,用電影帶領我們重探時代,追憶成長,針砭社會,以及提出了電影美學的更多可能性。

台灣新電影的風格非常類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體現在平穩的敘事結構,較為開放的結尾,細膩、樸實的表達方式,代表作有《兒子的大玩偶》《稻草人》《小畢的故事》《童年往事》等。八十年代隨著城市化、市場化帶來的諸多新的社會問題困擾著台灣,楊德昌的《青梅竹馬》《恐怖分子》就像手術刀剖析台灣社會在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儒家傳統與商業社會之間的種種碰撞和摩擦。

《悲情城市》電影資料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資料

《喜宴》電影資料

進入90年代,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李安的《喜宴》分別在威尼斯、東京和柏林電影節斬獲大獎,將整個台灣新電影運動推向了國際化的高度。

不過,由於市場相對小以及開放程度更高,台灣本土電影在新浪潮運動之後顯得後勁不足,在與「國際大片」抗衡方面多少顯得有心無力,「長鏡頭」「悶片」等標籤讓普通觀眾敬而遠之,新電影作品成為票房毒藥,後來甚至有台灣新電影害死了台灣電影的批評聲音。

台灣新電影運動為台灣電影留下了豐厚的遺產,過去的先鋒已變成今日的傳統。從編劇的吳念真、朱天文到攝影的陳坤厚、李屏賓,從剪輯的廖慶松到聲音的杜篤之,還有當時是演員現在是豆導的鈕承澤,如今都還是台灣電影的中堅力量。後續不僅催生了台灣新新電影的誕生、發展,甚至間接影響到魏德聖、王育麟等超過世代的導演群體。

在平台回復留言:台灣新電影,即可獲得書籍資源《台灣電影三十年》的在線下載資源,格式為PDF,速速參與,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曉生藝考 的精彩文章:

TAG:百曉生藝考 |

您可能感興趣

20天電影史學習|新德國電影
《少林》系列,中國功夫電影史上的豐碑
圖解 |《龍門飛甲》上篇,徐克導演,華語電影史上第一部3D武俠電影
王小帥新片柏林電影節獲獎!包攬影帝影后,華語電影史上第一次
《外國電影史》之電影的起源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
民國電影史上的四大傳奇女明星
張國榮串起的香港電影史
百年電影史 篇一:電影歷史不完全入門指南(上)
《黑豹》問鼎超級英雄電影史第一
中國最貴電影《阿修羅》撤檔停映,創造全球電影史第五慘賠紀錄
中國電影史上,哪一部電影能代表中國電影達到爛片史巔峰?
電影史上畫面最美的五部電影
《紅海行動》: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核爆破
電影史上最貴的5部電影:《復仇者聯盟3》僅排第三,《阿凡達》未入榜!
《紅海行動》超《羞羞的鐵拳》,坐上中國電影史票房五強寶座
香港電影史 福星導演
許鞍華電影周:她的電影不光是半部香港電影史,也是20世紀中國歷史
《流浪地球》沒全球市場的中國科幻電影憑什麼贏 科幻電影史話②
紀念 張國榮串起的香港電影史
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十部奇幻電影,有五部取材於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