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能源基本形勢與中國對策

全球能源基本形勢與中國對策

導讀

2016年是全球能源資源市場、技術、政策變化較大的一年,國際油價繼續低迷徘徊,一些能源大國的清潔能源開發趁勢而上,新興能源技術變革不斷取得進步,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和生產國,能源革命不斷深入,能源普遍服務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競爭民生服務水平的新興舞台。所有這些新情況,值得人們深入思考,謹慎而積極地應對。

2016年全球能源資源基本特點

2016年以來,國際能源供需格局穩中有變,能源行業正處於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交替階段,顯現出五個基本特徵。

1.傳統能源勘探量繼續擴增。雖然以石油、煤炭、天然氣為主的傳統能源經歷了工業革命數百年來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但其探明儲量依舊呈現擴張的趨勢。例如煤炭領域,根據英國石油公司2016年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3年和2014年全球煤炭儲產比為110,2015年儲產比為114,這說明傳統能源的勘探量呈現增長趨勢。

2.化石能源利用不可逆轉地向清潔化方向發展。化石能源依然是世界能源生產消費的主體,為了改善環境、達到各種減排目標,清潔利用化石能源才是唯一出路。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清潔利用傳統能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國際油價下降並沒有給新能源發展帶來「擠出效應」。截至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的劇烈波動導致美股市場的部分新能源股出現下跌,但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的新能源市場並無影響,只觸及了煤炭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企業的股價。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逐年遞增,並且增速逐年加快。新能源發展態勢迅猛,這與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貢獻密不可分。

4.分布式模式逐漸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人類開發可再生能源以來,利用最多的領域當屬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初期,由於具有建設周期短、選址和運行方式靈活、容易進行無功和電壓控制、便於集中管理等優勢,集中式地面發電系統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集中式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其缺點也逐漸被人們發現,尤其是傳統的電流單向從異地和郊區送往市中心,線損成為電力損耗的重要因素。相比集中式而言,分布式模式具有諸多優勢,包括有利於調整電力結構、能源利用率高、經濟效率高、供電更安全等。近年來,建築物光伏發電、小型風電站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成為各國發展的重點。

5.能源普遍服務成為政府提升民生服務水平的新興領域。現代國家之間的競爭,民生服務水平是一個重大的方面。2016年,中國能源普遍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實施全國小城鎮、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和農村機井通電工程,總投資約1900億元,惠及8.5萬個小城鎮和中心村,覆蓋2.1億畝農田。實施光伏扶貧,惠及14個省份約5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每戶將增收3000元以上。實施貧困村通動力電工程,惠及5.4萬個貧困自然村、1080萬人口。中國在建設現代國家、提升國民能源普遍服務方面,做出了一個新興大國的獨特貢獻。

2017年全球能源資源發展趨勢展望

隨著新能源的蓬勃發展,傳統能源的勘探量進一步擴增,並且對其清潔化利用的需求越來越大,預期2017年的能源格局將呈現如下變化。

1.新能源投資量、投資總額、發電量均將超過化石能源。根據國際能源署《2016年世界能源投資展望》,由於可再生能源和電網的擴展,2015年全球能源投資額為1.8萬億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投資額為6900億美元,首次超過總投資額的38%,而且非水可再生能源2015年平均投資比2000年以來年平均投資水平高出80%。縱觀近年來世界主要燃料發電情況,新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比重越來越大。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佔全球總發電量的22%,並且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主要的發電來源,佔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有望提高到33%,而低效的燃煤發電比例將逐漸下降。可以預期,未來可再生能源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且替代化石能源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拐點有可能提前到來。

2.國際油價依然會低價徘徊。2016年,國際油價處於低谷,2017年國際油價依舊會處於低迷、動蕩的局面,這是多重因素長期疊加導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庫存過剩。國際能源署月報顯示,繼近幾個月庫存達到紀錄水平後,全球原油存量非常充裕,而需求增長放緩外加非OPEC國家供應保持韌性,有可能使供應過剩程度加深的局面持續到2017年。其次,產量高。數據顯示,2015年伊拉克原油日均產量跳升50萬桶,是OPEC原油產量激增的關鍵驅動因素。雖然伊拉克2016年的產量增速比較適度,有助於緩解供應過剩對油價產生的持續壓力,但是如果沙特以及其他主要成員國不主動削減產量,伊朗產量在經濟制裁後的恢復以及利比亞產量的回升均將進一步推高OPEC原油總體產量,令油價繼續承壓。再次,供大於求。雖然鑽井數量在下降,但是關閉的都是效率低下的鑽井,而不是先進的水平鑽井平台,而這些平台正是美國岩石油產業的支柱。如果再計入伊拉克政府和庫爾德人達成的協議,國際原油市場供應量將增加55萬桶/天。在供應攀升的同時,需求依然疲弱。OPEC預計,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將降至2820萬桶/天,為14年來最低。

3.新的清潔能源技術將進一步突飛猛進。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化石燃料消耗量日益增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作為替代品的清潔燃料。除了近年來越來越火熱的太陽能、風能外,還有一些新的清潔能源被人類開發利用,比如氫能。目前,氫能重點應用領域有交通、工業、建築等,涉及的關鍵技術有氫氣生產工藝、氫燃料電池技術、氫燃料運輸與配送、可再生能源集成等。根據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報告,預計在2020年全球氫總儲量達到1億立方米,功率總量達100MW,2030年全球氫總儲量達到400億立方米,功率總量達10萬MW,2050年時全球氫能將實現真正普及。

4.能源國際合作進一步密切,形式進一步豐富。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安全和生態環境挑戰以及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壓力,必須大力推動能源國際合作。近年來,國際層面的能源合作接踵而至,形式由政府間行為逐步發展至民間組織合作平台、跨國企業間合作等。聯合國大會將2014-2024年定為「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十年」,並提出清潔能源正逐步主導世界能源格局,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需要各國和地區緊密合作。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目標是建立新的能源利用體系,將推動全球能源產業生產、運輸、消費及相關政策措施變革。

新形勢下中國能源發展策略

當前,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應科學謀劃中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策略,發揮其對經濟社會的全方位帶動作用。

1.應站在能源革命高度繼續支持新能源發展。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具有不可持續性,到2050年實現高比例的新能源替代,將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是推動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優化能源結構、構建安全經濟清潔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必須長期堅持的能源發展戰略之一。

第一,堅定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方向不動搖。目前對還處於發展初期的新能源產業必須堅定扶持態度,初期補貼是非常必要的,政府應進一步完善補貼機制,簡化補貼程序,將補貼資金落到實處,並根據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探索建立合理的補貼退出機制。第二,完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新能源產業細分領域眾多,推進新能源產業整體發展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支撐。政府作為頂層設計者,應根據新能源發展規劃目標、技術類型和特點、應用前景和獲利能力,儘快配套完善新能源各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連續性和指導性。

2.應在更大範圍的國際能源平台上發出「中國聲音」。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許多能源產品、設備的產量和出口量已名列世界前茅,比如特高壓裝備、風力發電機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熱水器等,在性價比方面甚至超過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但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的影響力還很有限。更大範圍地在國際能源平台上發出「中國聲音」,全面擴大中國能源品牌影響力,對提升中國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應依託國家能源外交,提升中國能源企業軟實力。當前,多邊能源外交已成為國際能源合作的主要趨勢,中國應主動開展多元化能源外交,抓好重大能源項目務實合作,推動本國能源產品、裝備「走出去」。第二,提高中國能源企業在國際組織中的參與度,穩步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入國際組織是中國能源企業邁向國際、提升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加入國際組織來獲得一種「身份標識」,在這樣的平台上與國際企業進行對話,了解國際市場規則,對提高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大有裨益。第三,積極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能源論壇,或爭取國際組織的流動性會議在中國落地。此外還應鼓勵能源企業加強對科技創新、文化建設、品牌戰略等軟實力的打造,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

3.緊抓「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機遇,推動國際能源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中國參與國際能源合作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中國要藉助「一帶一路」戰略契機,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能源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

第一,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能源互聯互通,是深化國際能源合作的重要內容。應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亞歐區域內國際骨幹通道建設,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能源網路,實現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互保、陸上通道和海上通道互保。形成連接亞洲各區域的能源基礎設施網路後,推動亞歐大陸與非洲聯網,形成亞歐非之間的能源互聯互通大格局。第二,融合各國的資源、資本和技術優勢,延伸國際能源合作領域。除了要加強油氣、煤炭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還要積極推動水電、核電、太陽能、風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國際合作。大力推廣無電人口地區新能源儲能微網技術,加大中國分布式光伏、風電等儲能微網項目在「一帶一路」無電人口地區的布局,更好地推動區域新能源市場發展。第三,加強能源科技裝備國際合作。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積極推動優勢能源技術和裝備的國際合作,共同分享可再生能源、先進核電、大規模儲能、智能電網、碳捕集封存和利用、建築和工業能效等方面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助推中國能源產業轉型升級。

4.加大對能源領域非公經濟的扶持力度。就新能源領域來看,近年來非公經濟投資持續增長並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天合光能、西安隆基、漢能集團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分別在全球多晶硅、單晶硅、薄膜太陽能領域獨佔鰲頭,為推動中國新能源快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就能源領域總體而言,國有經濟集中度仍相對較高,非公經濟投資受到種種限制,競爭不平等,在能源行業的份額正逐漸縮小。對此,應全面推動能源領域非公經濟發展。

第一,鼓勵非公經濟參與建設能源領域國家工程項目,並從政策層面給予重點扶持。第二,破除行政壟斷,擴大開放,鼓勵競爭,放開對非公經濟能源投資的限制。第三,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整合涉及非公經濟能源投資管理的審批事項,加強對審批權力的監督制約。第四,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建立以資金渠道、技術支持、管理諮詢、信息服務、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挖掘能源領域非公經濟發展潛能。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報告

分析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邦新能源網 的精彩文章:

新增可再生能源破新高,2019年太陽能發電量將翻倍
2017年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擬立項項目公示
EnergyTrend價格趨勢:中美因素匯聚,市場需求向7月延伸
EnergyTrend:四項太陽能組件材料入台將免稅,十多廠商受惠
全漢Intersolar Europe展出離併網雙用儲能系統

TAG:集邦新能源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新宏觀:貿易戰打響後中國的金融形勢與應對策略
當前影響國際安全形勢的五個因素
賈中正:縱觀全球形勢 西方之亂與中國善治不言自明
潘功勝: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是依據國內經濟和金融形勢
國際形勢下的中國擔當
全國安全生產形勢呈現持續穩定向好態勢
央行回應美聯儲加息:中國貨幣政策依據國內經濟和金融形勢綜合考量
中國海洋環境質量企穩向好但形勢依然嚴峻 渤海專項綜合治理即將開始
半島形勢改善是美國「強硬外交見效」?朝中社回應
我國國際收支形勢有望繼續改善
全球經濟復甦穩定、改善持續全球經濟復甦穩定、改善持續——2月份全球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
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對俄羅斯不利
美國制裁引發市場震蕩,俄總理向普京保證俄經濟形勢絕對穩定
課內+課外,讓「形勢與政策」緊跟形勢
最新出爐:全球經濟形勢展望
主題論壇:國際競爭新形勢下我國人工智慧發展戰略
看風水形勢中形與勢的區別
特朗普又出狠招!國際形勢或將改變,美恐將成為全球公敵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一些想法
俄軍突然參戰,美國宣布不支持南部反對派,形勢對敘政府軍極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