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召麐的書法成就及其在繪畫中的地位

方召麐的書法成就及其在繪畫中的地位

有人言余之皴為長麻大縷皴,余以為然也。余並非有意為之者也。我至東奔西走,遊歷歐亞名山大川,筆下只是自己對這雙眼之物的感受。至於技法,不過手段而已。藝者進入創作後,不再言技也。如武術家技爛熟於胸,方可用也。余此言說與趙無極(1921-2013),其啞然不語,不知認同否?八四年九月,梁溪方召麐(圖1)。

在這件得意的作品中,70歲的方召麐(1914—2006)寫下了以上的跋語,言詞發人深省。如何理解她的「長麻大縷皴」?筆下如何表達主觀感受?如何評價其創作的意義?簡短的題跋雖不能一下告訴我們,但繪畫中的山石線條粗獷凝重,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與那種再現性的繪畫相去甚遠,使觀賞者自然會聯想到中國書法的線條以及當代抽象藝術。令人玩味的是,許多當代藝術家常常以自己的書法訓練引以為傲,強調書寫性,但論及筆墨的力度、難度與質量,方召麐的線條都讓模仿者望塵莫及。追根溯源,方召麐藝術的感染力首先應歸於她書法上的造詣,書法是其藝術的核心與根本。因此,探討她的書法研習,它在繪畫中的運用,有助於我們理解她在繪畫方面的主觀性、線條的內涵,以及在東西方藝術對話中的地位與意義。

1.書法的演變與成就

方召麐少年時期對書法就下過苦功,但現在所見到最早的是這件小楷書《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圖2),作於壬辰年(1952),當時她38歲。這個格言是部儒家的經典,包括為人處事的經驗、修身養家的方法。在這件小楷書中,方召麐的行筆穩健平直,結構端莊工整。筆畫的首尾,沒有因過度頓挫而產生的蠶頭燕尾,再現了初唐書法家歐陽詢(557-641)的楷書規範(圖3a-b),反映出方召麐的技法已經相當的純熟。應該說這種書法屬於妍美秀逸的一路,而她後來的楷書實踐逐漸發生了變化,汲取了古樸的成分,她在1970年前後作於倫敦的小楷《古今人詩詞》便是一例(圖4a)。其章法上橫無行,豎成列,改變了唐人楷書左右上下字字對應的安排,字的筆畫結構不再是方整,而是參差錯落,自由多變。同時,橫畫伸展波動含蓄,古樸委婉。由此可以看出,方召麐是在歐字的基礎上,把書法研習上溯到古代的鐘繇(151-230)(圖4b)和王羲之(303-361)。

方召麐早期的楷書屬於妍美的二王系統(王羲之、王獻之),其行書書體也是這一風格取向。楷書彷彿是人的站立,草書如同跑步,而行書則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行走,不激不厲,趨於中和。方召麐早期的《臨趙孟頫蘭亭十三跋》,就是二王一派行書的代表(圖5a-b)。雖然在落款處作者沒有說明其創作的時間地點,但從筆畫和結體中可以看出,用筆「棱側」起伏,轉折富有攪動,顯示了二王的傳統。元代趙孟頫(1254-1322)直接繼承了這一傳統,筆法發展到了很高的水準。方召麐的這件作品,雖然臨習的是趙孟頫,但其表現的卻是王羲之《蘭亭序》的用筆與結體。從現有資料來看,1960年這個階段是方召麐書法發展的分水嶺,即她46歲之前的書法屬於二王書法的體系,而後來她逐漸地擺脫了這個範疇,吸收了粗獷拙樸的因素。1997年,方召麐直接臨寫的王羲之《蘭亭序》(圖6a-b),屬於她個人風格轉變時期的代表作。其用筆堅挺,橫畫伸展誇張,受到了宋代書法家黃庭堅(1045-1105)的影響,從此,走向粗獷野逸的一路。

和黃庭堅的性格氣質相投,方召麐的行草書具有獨立不俗的氣質。黃庭堅書法的體勢多由左下向右上方傾斜,上一字的最後一筆和下一字的第一筆連接成一筆,然後斷開,造成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性。橫、撇、捺畫被誇大延長,以此矗立起建築般的結構。這些特徵曾經被明代的許多大書法家繼承,如沈周(1427-1509)、祝允明(1461-1527)、文徵明(1470-1559)等人。和歷史上的這些人相比,方召麐對黃庭堅的把握毫不遜色(圖7a-b)。不僅結構準確,而且轉折方直,用筆更加有力。在筆畫自然的顫抖中,波動的線條深沉含蓄,說明她增加了明代大家沒有的隸書意味。隸書書體,特別是這種隸書化的行草書,應該是方召麐在書法上的突出貢獻與最高成就。

隸書在漢代(前202-220)最為流行(圖8)。其結構為方型,體勢由中心向左右伸展,筆畫有波勢、俯仰、磔尾,波腳彎曲上揚。方召麐對漢隸的研習下過很深的功夫,她1983年的《臨張遷碑軸》(圖9),筆畫蒼勁,體勢厚重,充分顯示出其隸書技法的完善。特別值得稱頌的是,在工穩的基礎上,方召麐自覺地將這種隸書的筆畫與結構,轉移到了她的行草書書寫中,從而創造了一種的全新書體:召麐體。她的《李白贈孟浩然》就是這種書法的典型(圖10)。這種獨特的結合,將行草書中參入許多隸書的扁方結體,筆畫多左右的伸展。在行草書由上而下,翻騰旋轉的動勢中,增加了橫向的對應和運動感,曲折的行草書增加了許多直線與波動,富有動中有靜,行中有留的意味。因而形成了渾樸拙厚,天真質樸的藝術風格,如「吾」、「雲」、「高」等字都很明顯(圖11a-b)。

不難看出,方召麐的書法,絕非一般意義地臨摹與書寫,不是簡單地為繪畫所作的書法訓練,而是諸體皆備,樣樣俱精。她是一位十分成功、自立一派的書法大家。

2.繪畫中的狂草

將書法的表現手法轉移與升華到繪畫中去,是方召麐創作的宗旨。1999年,年逾花甲的方召麐總結了自己的藝術經驗,她在十八年前的舊作中題上跋語,開頭便寫上了「書畫同源」四字(圖12)。書畫的聯姻關係,在她留下的許多落款中,不止一次地直接表達。關於這一點,張彥遠(815-907)在《歷代名畫記》中早就提出了,元代趙孟頫具體實踐了書畫的結合:石頭的輪廓用草書的飛白揮灑,樹木的軀幹用篆書的中鋒圓筆刻畫,竹子的葉子要用「永」字八法來書寫,以此來表達繪畫中的書法美,千錘百鍊的線條質感與力量(圖13)。

用書法的方法來作畫,中國的藝術家們實踐了千百年,進行了無窮無盡的探索,每個藝術家似乎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手法結合書畫。而方召麐的結合,比起以往的畫家來更加直接、自覺和多樣。1991年方召麐在一幅作品的題跋中曾聲明,她的山水畫法直接來源於明代的徐渭(1521-1593)(圖14):「此圖略用徐天池書法筆意,不知有識破者否?」徐渭的一生,高傲自負,性格古怪,書法創作更是恣意狂放、大膽新奇,在明代注重個性解放的書法風格中獨樹一幟。對照徐渭的《狂草永王詩》(圖15),不難發現,方召麐的用筆提按起伏,翻騰跳躍,以濃墨與淡墨相結合,使得筆墨在虛虛實實的轉換中,創造出不可預測的變化。其視覺上強烈的震撼力,在風格上與徐渭的狂放不羈一脈相承。

方召麐自稱她的山水貢獻在於大寫意山水,以厚重雄渾的風格而著稱。她通過獨特的山石皴法,即書寫出來的「長麻大縷皴」表現出來,而這樣的皴法其實主要來源於她的書法線條與轉移。以她1980年左右創作的大幅山水《逍遙遊》為例(圖16),畫中沒有任何色彩,純粹是黑白交織的筆墨,集中地彰顯出她的書寫特徵:行筆迅急,如狂風暴雨,毫無懈怠之意。連綿的線條中,運筆大小伸縮,輕重緩急,枯實濃淡,變化莫測。筆法豐滿敦厚,氣勢磅礴而韻律生動,這些厚重粗獷的線條,反映了她對行草書法的融匯、駕馭和轉換能力。和唐代張旭(675—約750)奔放的狂草書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圖17)。

相比張旭,懷素(737—799)的狂草對方召麐的影響似乎更加直接。懷素的書法以相對的細瘦與圓勁為特徵(圖18)。這件在倫敦臨寫的懷素《自敘帖》(圖19),方召麐作於1979年。其氣勢與能量,反映了她對懷素草書把握的精熟,而厚重與粗獷的筆調,顯示了她個人的審美參入。對懷素狂草書的發揚與誇張,在她的大寫意山水中,運用得更加得心應手。方召麐1997年創作的這件山水《幸福家園系列四》(圖20),以中鋒書寫,上下左右的跳躍飛騰,如同慣性的螺旋飛轉,把懷素的線條誇張到了極限,並把這種方式演變成一個系列,留下了不少令人震撼的作品。

3.對現代藝術的分享和挑戰

方召麐不僅精於用行草書揮灑,還善於以楷書和隸書的方式作畫,並以此和西方當代藝術交流與對話,「磐石」系列就是明顯的代表(圖21)。磐石區離倫敦一百多英里,兀立四千年以上,曾經是留學時代青年方召麐經常造訪的聖地。後來她在倫敦建立了自己的畫室,常常來此觀賞。方召麐所畫的磐石,獨具匠心,頂部和立柱相搭接的三塊橫樑石頭,用三條楷書的橫畫書寫完成(圖22a-b)。起筆與落筆富有頓挫,形狀各異,鏗鏘有力,分布三個不同的位置,形成鮮明的節奏。而垂直的柱子,也是豎立著的楷書橫畫和隸書橫畫的變形與變種,將書法線條的力感和質感轉移成石頭的重量,使人直接聯想到克萊因的抽象表現主義(圖23)。但不同的是,方召麐抽象的書法線條與描繪對象磐石之間相互作用,充滿重量感與凝鑄感的磐石,被賦予了書寫的時間順序與韻律節奏,更具有東方的情調。在畫的題跋中,方召麐自我表白,因磐石「質樸」的性格,她對這個主題從不厭煩,畫了又畫,衍生出了一個系列。石頭堅硬樸實的屬性和書法線條的力度力感,還賦予了一種道德屬性,方召麐把它作為一種情操與性格當作終生追求的目標。

方召麐對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分享與挑戰,集中體現在書法的理解與運用上,不僅僅是抽象線條,還包括漢字本身。她曾創作了一個系列,把漢字字體直接寫到山石中去,代替了皴法,捨棄了繪畫的具體形象,完全是抽象的表達。例如,作品《念師》是她懷念老師張大千(1899-1983)而作的(圖24)。前景用粗獷深厚的線條描繪,而後景遠山則是用淡墨行草書寫成,這些書法是可以辨識的文字,與前景中的濃墨線條形成反差,增加遠近的層次感,形成一種獨特的符號。更有甚者,方召麐山水中的漢字,不僅豎著可以讀,而且可以橫向倒著寫,荒誕地完全顛覆了傳統。1985年春天她所作的《聖人意》就是一例(圖25)。近處的岸邊,沒有任何皴擦,而是橫躺的行草書,抄錄的是蘇軾(1037-1101)的《嘲子由》:「堆幾盞埃簡,攻之如蠹蟲。誰知聖人意,不在古書中。」這些詩文與畫的主題沒有多少直接的聯繫,諸如此類漢字,也是即興的書寫,常常錯了圈改,任其自然。方召麐彷彿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在顛覆傳統的繪畫與調侃當代藝術。然而,正是這種方式,恰恰肯定了中國文化的精髓,表現了漢字書法的線條美與抽象。

深入分析方召麐這類非凡的繪畫,它似乎在作著一種暗示:理解中國的書法也許能更好地理解抽象表現主義,反之亦然。因為它們兩者有著根本上一致的東西:都沒有特定的現實對象。情感表現,特別是藝術家個人的情感表現是藝術的關鍵。關於這一點,孫過庭(646—691)早在《書譜》就指出:「達其性情,形其哀樂」。這在方召麐的畫作中處處體現,寫畫成為她喜怒哀樂的表現工具。例如,在英國倫敦的小威尼斯畫室,她的恩師張大千逝世,讓她悲痛不已。情感所致,她提筆作畫,行筆緩慢,松枝低垂,淡墨點從筆畫的中間向外緩緩散開,顯露了悲傷的情緒(圖26)。完成之餘,方召麐在畫跋中記錄下了這個情緒。當欣喜的時候,方召麐「直舒胸中氣概,筆下不計三七二十一」;苦悶的時候,「狂墨揮灑解煩憂」。她的許多作品留下了創作之後的感言,記錄了自己藝術創作的心理蹤跡。1991年,晚年的方召麐總結了自己一生的藝術實踐,他在題跋中直白地說:「藝術並非實現真景之簡單,美化和再現,而需為藝者傳達之情感與認知。是對自然理想化的再創造。」

抽象性、表現性與現代性,這些方召麐藝術的鮮明特徵,同她在書法、繪畫上的創造緊密相連,反映了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發展的大潮流。她曾跟隨張大千等繪畫大家和國學大師多年,研習書畫,與他們保持親密的關係。然而,在方召麐的作品中幾乎沒有她師輩的任何蹤影,不僅風格不同,而且技法迥異。方召麐的書法成就,論及把握的深度與廣度,讓她同時代的許多人難以企及,包括她所崇敬的許多老師前輩。她的繪畫別開生面,善於轉移摹寫,筆墨升華,表現了超然的才膽識力。同時,她又曾留學英國,奔走於歐美,身居香港,深諳西方的藝術文化。同樣,她也沒有盲從西方任何藝術流派,而是將探索的中心伸向傳統文化,其筆墨的真趣,線條的書寫,在當代藝術與水墨中更具民族性與個性。無論書法還是繪畫,無論現代還是當代,她的藝術都可以跨界,並為人稱頌。她以獨特的筆墨線條和主觀表達,顯示了博大精深的傳統,凝結了時代的精華。

張以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與考古系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夜場近2億!廣東崇正春拍 「九藤書屋」五獲白手套 買家出價「任性」
數件中國宮廷、佛教金銀錢現西泠2017春季拍賣會
中國嘉德2017年春拍:十竹齋書畫譜賞析
楊衛:讓整個世界把我拉黑
李孝萱寫序「素心若雪——肖培金中國畫展」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在古代,書法和繪畫誰的地位高?
在中國古代,書法和繪畫的地位孰高孰低?
書法和繪畫的關係
趙孟頫的繪畫成就及其影響
宋代文人畫開闢了書畫題跋的新天地,將書法藝術引入繪畫蔚然成風
其實,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在書法繪畫方面,那是絕對有兩下子的
精湛的繪畫技巧和對自然的熱情成就了他的畫作
書法經驗:沒有繪畫基礎,阻擋不了你成為一個書法家
法國繪畫:色塊中的音詩
秘魯繪畫:一個女畫家和她的肢體畫
畫壇四僧在繪畫上的藝術追求,深刻的影響了後來的畫家
宋畫,中國古典繪畫的最高成就!
秘魯繪畫:女畫家和一次創作
鄧以蟄 : 書法與繪畫的關係
美國繪畫:女人花開的地方 是最神秘的地方
繪畫家天才,畫畫只用針筆,一幅的《神秘的東方》讓人稱奇!
美術?書法——王壽傳的書法作品和張寶啟的繪畫作品 筆墨精到!
四個和尚居然把中國的繪畫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度
義大利繪畫:女人花開的地方 是最神秘的地方(二)
埃及繪畫就是一張二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