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瀋陽中心廟的傳說

瀋陽中心廟的傳說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位於瀋陽故宮和中街之間的中心廟,是明清瀋陽古城中央座標點的一處著名建築。從清代以來,瀋陽城的老百姓有很多關於這座廟的傳說,有的說它是瀋陽城四象八卦中心的「太極」,也有的說是太極圖中的「兩儀」之一,即「陰陽魚」的一隻眼。但流傳更廣的,是有關中心廟中關公等神靈的傳說,而且由於中心廟是距離故宮最近的一座建築,有許多傳說還與清朝的皇帝們有關。

眾所周知,建立清朝的滿族是一個以騎馬射獵著稱的尚武民族,而關羽則是中國包括滿族在內的許多民族都崇拜的「武聖人」,也有人把他稱為中國的「戰神」,所以滿族人供奉關公的歷史確實比他們供奉文聖人孔老夫子要早得多。

現在新賓赫圖阿拉山城裡,保留著一座古老的關帝廟,位於距努爾哈赤的「汗宮大衙門」不遠的地方。當地人說,這座廟就是老罕王在剛剛起兵不久,在都城修建的。後來因為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取得節節勝利,認為是關公的在天之靈保佑,所以遷都到哪就把關帝廟建到哪。1625年後金遷都瀋陽城後,選了城裡最中心的位置,把「關老爺」的塑像恭恭敬敬地供在廟裡,並請人寫了「忠義千秋」四字金匾掛在廟內,人們也把這座廟叫座「忠義千秋廟」。

後來老罕王覺得廟前面也應該有一塊寫有廟名的匾,就找人來寫。因為掛匾的地方太小,寫不下「忠義千秋廟」五個字,就簡單地寫成「忠廟」二字匾。掛出來後,老罕王覺得這個名能讓群臣像關羽那樣忠君愛國,意思也不錯,還稱讚了一番。由於過去的廟名匾是豎著寫,有的人把「忠」字念成了「中心」兩個字,卻正好應了它所處的位置,後來人們也就管這座關帝廟叫「中心廟」了。這個故事雖是傳說,但卻有理有據,很讓人信服,也成為中心廟名稱的一種來歷。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至於中心廟裡為什麼還供著土地爺和山神爺,民間也都有流傳很廣的故事。

據說老罕王得勢以後,想多建幾座供神的廟宇,可是除了佛祖和關公外沒有別的神像,就打發人帶了人蔘、貂皮等貴重禮物,到北京去求明朝萬曆皇帝賜一個神像。明朝皇帝瞧不起老罕王,就讓手下的大臣挑一個最不起眼的神像賜給他。大臣挑來挑去,選中了土頭土腦、又矮又丑的土地佬。去北京的人把神像帶回瀋陽,老汗王一看勃然大怒,要親自去找明朝皇帝換一個。在旁的一位漢族大臣卻一邊阻攔,一邊連連說「汗王大喜,汗王大喜」。老罕王以為這人是在興災樂禍,拔刀就要殺他,那大臣不緊不慢地問「汗王爺,大明皇帝給咱的是什麼神」,罕王說:「不就是土地嗎?」大臣說,「對呀!土地就是江山啊!大明要把江山送給咱,這還不是喜事嗎?」老罕王聽罷仔細想了想,點頭稱是,又接著說:「這土地大明可不能白送給咱,還得靠八旗兵多打勝仗才能佔得著、守得住。就把這土地神供在關帝廟裡,讓關老爺給他作個主吧。」於是,中心廟裡就多了一位土地神。

至於廟裡的山神,更是滿族早年在長白山打獵時就崇敬的神靈之一。按照滿族人的說法,「山神爺」就是獸中之王老虎的化身,所有進山打野獸、採藥材、挖人蔘的人,都要求他保佑。

據說努爾哈赤年輕時候,有一回和幾個夥伴進山采參。連走了半個月一無所獲。這天晚上,幾個人正在窩棚里犯愁,只聽得外面一陣風聲,一隻斑斕猛虎來到窩棚門口,大家忙給「山神爺」磕頭,但老虎就是不走。大夥以為準是誰得罪山神爺了,就輪流把自己的帽子扔到老虎跟前,按照習俗,老虎把誰的帽子叼走,誰就得跟著老虎去。說來也怪,別人扔帽子的時候,老虎連聞都不聞,惟獨努爾哈赤把帽子剛扔出去,就被老虎叼了起來。沒有辦法,他只好向夥伴們告了別,又朝著家鄉的方向給父母磕了幾個頭,就走出窩棚跟著老虎去了。

可是老虎並沒吃他,而是把他領到不遠的一處山砬子邊上,圍著一棵大樹直轉圈,並把帽子放在大樹樹底下。努爾哈赤走到放帽子的地方扒開草叢一看,那裡長著一棵八品葉的大棒槌(人蔘),這可是難得一遇的寶貝,心裡恍然大悟,原來是山神爺給自己領路找人蔘來了,忙跪下給老虎磕頭。那老虎沖他點了點頭,就回深山裡去了。

努爾哈赤找來夥伴們,把人蔘挖出來,到撫順的馬市上賣了大價錢,不僅買了生活用品分給大家,還製造弓箭盔甲,招兵買馬。大家也知道他是個大福大貴之人,願意跟著他起兵創業。後來努爾哈赤當了老罕王,始終不忘「山神爺」的大恩大德,儘管遷都到地處平原的瀋陽城,還是把山神供在離皇宮最近的廟裡,所以中心廟裡也供著山神像。

現在人們來到中心廟,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儘管這座廟離故宮很近,但北面的宮牆到這裡還是特意拐了個彎,在大政殿後紅牆外給廟門留出了一塊空地,傳說這是皇帝建故宮時,不僅沒有拆掉這座距皇宮近在咫尺的小廟,還出於對廟中神靈的敬重,傳下聖旨,對廟裡供的關公、土地、山神、城隍、財神「各敬三尺」,合起來就是一丈五尺,加上廟前邊原有的街道,就形成了現在的空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瀋陽的老百姓中間,還有廟中的關羽為皇帝護駕的傳說。

據說在清朝進關後,有一年乾隆皇帝來盛京(瀋陽)東巡祭陵,住在瀋陽故宮裡,一連幾天都發現自己上朝和回宮的時候,身後有馬蹄聲音,回頭看看卻又什麼都沒有,心裡十分納悶,仔細想了想,認為可能是自己這位「真龍天子」重歸故里,住在祖先宮殿,有什麼神靈暗中保護,就決定要證實一下。

這天晚上回宮時,又聽到馬蹄聲,乾隆也不回頭看,停住腳步問道「護駕何人」,只聽到後面有聲音回答「二弟雲長」。乾隆聽了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劉備轉世,結義兄弟關羽(關雲長)騎著赤兔馬在為他保駕,接著他又想,關羽已經成了神,一定知道張飛在哪裡,就決定再試一試,於是接著問道「三弟何在?」後面又有聲音答到「鎮守遼陽」。乾隆聽了又驚又喜,回宮後立即傳旨,連夜宣召遼陽總兵來瀋陽見駕。

卻說這遼陽總兵是一個為人正派、性情耿直的武將,常常因為不會奉承拍馬得罪上司。本次皇帝東巡盛京時,因他得知某皇親國戚藉機盤剝百姓,正在家裡連夜趕寫奏摺,要向皇帝告發那個貪官。忽然聽說乾隆連夜宣他進宮,誤以為是奸臣惡人先告狀,要借皇帝的手殺他,心想,我就是死也要死得清清白白,不能讓壞人得志,於是寫好奏摺讓家人轉呈皇上,自己在家中服毒自盡了。

乾隆接到奏摺惋惜一番,下令查處了貪官。在起駕回京之前,又特意到中心廟給關公上香,感謝保駕之恩,並命盛京官員重修廟宇,按時祭祀。

無論中心廟裡的關公是否真的顯過靈,乾隆以後這裡的香火卻越來越旺。原因是中街店鋪的商家買賣興隆,紛紛來廟裡燒香上供。過去民間不僅尊關公為「武聖人」,還把他視為「武財神」(文財神是趙公明)。這是由於過去的正經買賣人都以「童叟無欺,貨真價實」,講究「江湖義氣」為信條,而《三國》里的關公正是以「忠義」二字名垂千古,所以商家們都把他當作能給自己帶來好名聲的神仙來敬,慢慢地便有了「武財神」的名聲。中街從明朝就是瀋陽城內最繁華的商業街,到清朝盛世更是店鋪林立,百業興旺,中心廟裡的關老爺神位前自然香火一天比一天盛。

其實,不管以上的傳說是否確有其事,清代的瀋陽城裡尊崇關公的風俗的確相當盛行。據民國初年的《瀋陽縣誌》記載,當時瀋陽城方圓五十里內有關帝廟四十三座,比其他任類型的廟宇都多,其中絕大部分是清朝建立的。順治九年(1652年),皇帝還特意傳聖旨,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1725年),皇帝又傳旨加封關羽的父親為成忠公、祖父為裕昌公、曾祖父為光昭公。可見當時對關羽的崇拜是自上而下的社會時尚。從清朝到現在,已歷經百年滄桑,時至今日瀋陽城內保存年代最久的供奉關羽之廟恐怕只剩下中心廟一處了。這處承載著許許多多歷史事實和傳說的小廟,不僅是明清古城的一處重要坐標,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到昔日瀋陽城豐富的民間文化。

作者餃子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背燈祭」「索羅桿」和「狗」的傳說
部分完顏氏族存世家譜簡要概括
明武宗朱厚照發布的禁豬令
大金國人的名諱特點

TAG:福貝勒府 |

您可能感興趣

民間鬼故事傳說中的陰陽眼
鄉土 陳摶廟的傳說
丹陽雙眼井的傳說
尋找傳說中的龍邦村
匯龍潭的傳說
傳說中的傳說,內涵中的內涵,南大院的姑娘祭龍王
祖師廟的傳說
寒山寺的傳說
鳳凰山的傳說
康平縣唐僧廟的傳說
隴縣娘娘廟的傳說
爐石傳說:懷舊,拋開眼花繚亂的橙武,說說老玩家心中的四大名刀
雄縣的傳說故事之二 亞古城的傳說
九侯山的傳說
傳說中的瓦屋山
贊皇傳說文化——院頭的傳說
太陽花簡介與傳說
阿里山的傳說
有關西廟山的傳說
洛陽的傳說?慈禧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