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賄買考官是唐代科舉中最大的弊端

賄買考官是唐代科舉中最大的弊端

賄買

賄買考官是唐代科舉中最大的弊端,由於考生貴族官僚家庭的托請,科舉考試幾乎是有名無實,「請託大行,取士頗濫」。貴族官僚子弟基本壟斷了科舉,「每歲策名,無不先定」,「榜出,率皆權豪子弟」,沒有後台靠山的寒門子弟,即使是學富五車,才華橫溢,都很難考取進士。

針對這種情況,統治者也在想對策。武則天時代曾設立糊名的辦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減少批卷者認出撰卷人的機會,這一做法在宋代以後成為定例,甚至繼續「升級」,開始實行「謄錄」,就是讓專人用紅墨水再謄抄一個副本,給考官批閱,稱為「朱卷」,考生的原始考卷則稱為「墨卷」。這樣一來,閱卷考官便無法知道考卷是誰的,所以以暗號為關節的方法便「應運而生」。

北宋真宗時,朝廷剛剛制定了彌封、謄錄等一套防範舞弊的措施後,通關節的事情就發生了。被曝光的是翰林學士楊億,省試開考前,同鄉中打算應科試的一些人來拜訪他,希望能接受一些「考前輔導」。楊億一聽,頓時大怒,一邊說「丕休哉」,一邊往屋裡走。「丕休哉」三個字出自《尚書》,是一句罵人的話。有的人聽出來話外之音,凡答卷中用了「丕休哉」一語的,都錄取了。為了減少這種可能,自宋太宗起訂立了鎖院的制度。每次考試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為臨時委派,以便互相監察。考官接到任命後,便要同日進入貢院,在考試結束髮榜前不得離開;亦不得接見賓客。如果考官要從外地到境監考,在進入本省境後亦不得接見客人。賄買若然被揭發,行賄受賄者都可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亦可能被牽連受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扶蘇 的精彩文章:

TAG:扶蘇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科考考些啥?走進神秘的古代「科舉」世界
唐代科舉考什麼?考試內容和皇帝的態度對唐詩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古代的科舉中,為何一些考中探花的會比考中狀元還高興?
參加科舉考試人數最少的朝代
清代科舉中的作弊與反作弊
從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度,考試中唐太宗最愛乾的事兒就是巡查考場
明清兩代半數官員出自這裡,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
歷史上最後廢科舉的並不是中國而是越南,科舉考試還需要考數學
一戲子金榜題名,揭開史上最大科舉舞弊案,主考官被斬,慈禧平反
中國科舉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舞弊案,眾多高官受牽扯
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科舉制,你了解多少?
每個時代最先進的科技都在考場 看看清朝科舉考生如何作弊
古代的科舉考試都考了些啥?
清代的科舉制度
說說考出「千年科舉第一榜」的宋代科舉
古代科舉考試中,有三大手段防止作弊,最後一種大多女性受不了
清朝:買官和考科舉當官,哪一個難度更大?
清代石門縣的科舉考試
古代科舉最「全明星」的一次:考出9位宰相、3名唐宋八大家
「任性」的大唐科考——從《及第後作》看唐朝進士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