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葩說》中那道驚天難題,可以在這些電影里找到答案

《奇葩說》中那道驚天難題,可以在這些電影里找到答案

時隔五年,《普羅米修斯》的續集,《異形》前傳系列的第二部《異形:契約》終於將於本周五與內地觀眾們見面了,你是否迫不及待想去電影院看看大導雷德利·斯科特是否寶刀未老呢?

別著急,請先欣賞下面這段預告片,感受一下影片中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和大難臨頭的極度恐慌。

雖然各種異形卵、抱臉蟲、破胸者都「美」到慘絕人寰,

雖然「法鯊」所飾演的「皺紋版」生化人帥到沒朋友,

但是最讓我屏氣凝神、糾結不已的卻是預告片開頭的段落。

船員卡琳把在陌生星球上受到感染的同伴帶回契約號,留守在飛船上的法瑞絲為了確保飛船的安全,把他們關進了醫療倉。為了整艘飛船上二十多個人的生命,是否要犧牲掉卡琳,門外的法瑞絲備受煎熬。如果你走進電影院會看到,後來法瑞絲沒能承受住良心的煎熬開了門,但是將近一半的船員都命喪於異形的魔爪之下。

類似的抉擇在科幻片和災難片中屢見不鮮,比如前不久上映的《異星覺醒》,

要不要把微生物學家休救出實驗室,

是否眼睜睜地看著瑞安·雷諾茲飾演的工程師被「火星異形」內爆,

為了不讓怪物回到空間站指揮官選擇犧牲自己,

傑克·吉倫哈爾飾演的醫務官為了讓怪物遠離地球選擇與它同歸於盡。

為了保護大多數人,是否就應該犧牲少數人的生命,把損失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

《復仇者聯盟》里的鋼鐵俠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孤身一人把核彈送出地球,這偉大的個人英雄主義確實令人敬佩。

但如果你在《蝙蝠俠:黑暗騎士》被小丑綁滿炸藥的那條船上,你是否能狠下心去按那個按鈕,用另一船罪犯的生命換取自己的活路?

類似的還有《奇葩說》第一季,那個是否要「炸掉賈玲」的辯題。蔡康永第一次放棄了自己的持方,因為現場100個觀眾中有63個人選擇犧牲賈玲,來救其他的116個人。

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了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主題,那就是著名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也被稱為電車悖論)

GIF/126K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正朝他們駛來。你可以拉動轉轍器,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那個瘋子在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會拉動轉轍器嗎?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拉,因為如果我們非要做一個選擇的話,犧牲一個人肯定比犧牲五個人好一點。

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情境,失控的電車朝五個無辜人衝過來,但是沒有轉轍器,也沒有第二條軌道。你從橋上經過看到這個場景,唯一可以阻止電車的方法是把你旁邊的胖子推下橋(不是我們歧視胖人,要怪就怪哲學家朱迪思·湯姆吧),讓他卡住軌道,使電車停下來。你是否能下得了手,用胖子的生命去救另外五個人。

在這種情境中,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下不了手把胖先生推下橋。同樣是用一條命救五條命,為什麼第二個情境我們接受不了?它與第一種情境的區別在哪裡?

是否因為第二個情境中,胖先生是被我們親手推下去的,而第一個情境中,我們只是拉動了轉轍器,並沒有親手殺死綁在軌道上的那個可憐人。

GIF/687K

那如果胖先生站在一個活板門上,而你通過一個類似轉轍器的機關控制他的命運,這樣你就能輕鬆拉下轉轍器了嗎?

你覺得我們給的情境太極端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會有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就像《蝙蝠俠:黑暗騎士》里,兩艘船的乘客都沒按下按鈕,但是也沒發生爆炸。

確實「電車難題」是上世紀60年代,英國哲學家菲利帕·富特提出的思想實驗,用來探討倫理學(也叫道德哲學)領域的困境,後來經過美國哲學家朱迪思·湯姆的延伸,出現了多個版本。

但是無巧不成書的是,2013年的洛杉磯,「電車難題」竟然成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連數字都一模一樣:面對失控的電車,瓊斯女士為了挽救五個人的性命,拉動了轉轍器,卻造成了另一條軌道上法利先生的死亡,瓊斯女士因此被告上法庭。所以你還覺「電車難題」僅僅是個思想實驗嗎?瓊斯女士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

再回到「電車與胖子」的問題,是什麼讓我們在第一個情境中願意犧牲一個人來挽救五個人,而又在第二種情境中不願犧牲胖先生來挽救那五個人?

GIF/1171K

因為拉動轉轍器時,我們並非有意要殺死那個人,他是我們為了救多數人而不得不接受的結果,而胖先生卻是被我們故意推下橋的,他淪為了我們救人的工具。

這就涉及到了聖托馬斯·阿奎那的「雙重效應原則」,就是希望得到好效果的同時,常常無法避免伴隨著壞結果,也就是「附帶性損害」。比如,對敵人的軍事要塞進行轟炸可以快速結束戰爭,避免更大規模的生靈塗炭,但是轟炸往往會附帶著周邊無辜平民的喪生,但這是不得不接受的。

第一個情境中的那一個人就是救五條生命的附帶性損害,但是「雙重效應原則」對第二個情境並不適用,因為胖先生的死亡並不是不得不接受的,他被我們當作達成目的的工具,這種把人類工具化的行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被道德所接受的,即使因此喪失五條人命也不行。因為道德要求,壞的效應不應該被當成實現好結果的工具。

為什麼人類不能被當作工具?這樣就涉及到倫理學領域的兩大學派——「效應論」和「義務論」。

功利主義哲學家邊沁

效應論也被稱為功利主義,代表人物是英國哲學家邊沁和穆勒,他們認為行為的道德價值僅僅由行為的結果來衡量,簡單說就是如果一個行為能讓相關人的福祉最大化、危害最小化,那就應該去做,像我們大多數人都持有的「死一個比死五個好」的想法就來源於效益論。

效益論雖然被大多數人廣泛接受,但卻不能成為普世價值,因為它常常意味著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比如,1884年震驚世界的「英女王訴達德利和史蒂芬斯案」:

一艘英國遊船瑪格麗特號遭遇海難,四個船員逃上了救生筏,他們經過19天沒水、沒食物的煎熬,18歲的帕克忍不住偷喝海水病得不省人事,其餘三名船員竟然趁機殺了他,並靠他的血和肉撐到了第24天,才被救起,回到英國後他們受到了謀殺罪的審判。

這種為了生存而人吃人的行為肯定是不為道德所接受的,所以以康德為代表的「義務論」強調,行為的道德價值不只在於其結果,也在於行為本身。也就是說不管能產生多少的善,殺人、刑訊、偷竊等行為都是無條件錯誤的,也不能通過成本利益的計算來提升其價值。這樣就捍衛了我們人類的尊嚴,防止我們的利益或生命因為公共利益而被犧牲。

康德

「義務論」在法律上也得到了貫徹,比如不少國家的法律明文規定,獲得的手段不正當的證據是不能成為呈堂證供的,比如經過刑訊逼供所獲得的證詞,即使是正確的,也不能成為給被告定罪的證據。

所以根據「義務論」的原則,上文提到的洛杉磯的瓊斯女士,雖然英勇地救了五個人,但卻被法院判為有罪,儘管是判三緩三的虛刑。因為法官認為瓊斯女士沒有代替上帝決定別人生死的權利,也無權剝奪法利先生的生存權利。

如果是這樣的話,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道德的?難道我們應該袖手旁觀嗎?

GIF/1452K

那讓我們考慮這樣一個情境,假設你預謀把與你平分遺產的兄弟淹死在游泳池裡,可是當你來到他家,發現他在泳池裡突發心梗,於是你任憑他慢慢淹死。結果與你預謀的一樣,但是明顯你在法律和道德上都受到更少的譴責,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殺人比任人死亡更糟,因為殺人一定也包含任人死亡。

但這並不是說任人死亡就是對的,面對軌道上的五條人命,我們的不作為同樣會得到道德譴責和法律制裁。如果鐵軌上的是你自己或者你的親戚朋友呢?你真的能做到袖手旁觀嗎?

其實,直到目前為止「電車難題」還是無解的,但這並不說明這個思想實驗沒有意義,因為它時刻提醒著我們要警惕「功利主義」,而且要時刻謹記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就像康德所說的:「你的行事作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不只要把你自己,也要把旁人作為人類的資格視為目的,永遠不要僅僅當成是手段來使用。

參考資料

托馬斯·卡思卡特 《電車難題》

伊夫·博薩爾特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

Michael Sandel《哈佛大學公開課——公平與正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905電影網 的精彩文章:

鄉野犯罪!你喊啊,喊破喉嚨也沒能來救你!
環球的野望!這可能是史上最邪門的電影宇宙
托比亞斯·林道赫姆將執導戰地女記者傳記電影
「黑豹」班底出擊 庫格勒聯手喬丹拍《錯誤答案》
7次引退7次復出 騷動不安的宮崎駿又雙叒復出了!

TAG:1905電影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不知道看什麼電影,就看看這個號
這些電影的遭遇,讓你知道「政治正確」這個說法就是屎
如果你不知道看什麼電影,就看看這個號!
看完《唐人街探案2》,我想到了這部很好看的恐怖電影
電影?美劇?究竟誰是真的閃電俠,答案就在這
不看這篇文章你不會知道,它為什麼是春節檔最好看的電影
《妖鈴鈴》中突然尬舞究竟是不是敗筆?原來除了印度我們也有這麼多這樣的電影
分析《唐人街探案2》,你可能看過這個電影,但你知道他的幕後嗎
《無問西東》:這才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懂得這麼多道理,卻還是教不好孩子,答案竟然都在電影里
VR和未來有什麼關係 這些電影早就告訴了你答案
看完這部電影后才知道,原來愛情也可以這樣呈現……
謝謝電影里的那些台詞,替我說了那句不敢說的話
沒有電影可看?這幾部電影可以讓你看一個冬天
這麼神奇有趣的電影,你們都看過么?
《殭屍》這部電影看起來是不是一點也不恐怖?
看了電影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無問西東」
你說這麼悶騷的華語電影誰拍的?肯定是他啊
那些好玩的電影台詞 請說出你的故事
那些忘不了的電影台詞 你最喜歡哪一句
不要說在家沒事做,這些精彩的電影你都看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