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業是能賺大錢與高成長的,這家企業就是個典型

實業是能賺大錢與高成長的,這家企業就是個典型

丨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id:hstl8888)

丨作者:張軍智

2000年7月的一天,康得集團董事長鍾玉憤懣地離開了一場談判:他被人耍了,3年前,全球最大的預塗膜生產商美國GBC公司與康得簽訂合同,決定共同開發中國市場,但在康得投入了1500萬市場培育費用後,GBC卻將生產線投在了韓國。

時過境遷,8年後,GBC業務總裁卻用一種出格、令人意外、尷尬的方式出現在鍾玉面前,他單膝跪地說:「求你了鍾總,除了美歐,(市場)都讓給你,只要能夠合作......」

【不當廠領導,要幹個體戶】

1988年,38歲的鐘玉被宣布提拔為北京曙光機電廠(局級單位)廠領導,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向黨委書記遞交了辭職書。

5000多名職工的曙光廠,一片嘩然,沒人能想得通,一個前途似錦的人何以做出這樣的選擇?

「為什麼?」書記厲聲質問。

「我要下海,辦公司。」鍾玉回答。

「去幹個體戶?」書記怒吼道,「我看你這是讀書讀昏了頭!」

彼時,鍾玉剛剛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畢業,在此之前,他在曙光廠擔任我國主力戰鬥機的發電機研發工作,因個人工作成績突出,受到航空部的特別表彰,34歲時就破格擔任了曙光廠微電研究所副所長,隨後應邀考取了北航第一屆工程系研究生。

讀研期間,鍾玉接觸到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經營管理資料,對比曙光廠,他感到深深的挫敗和困惑:一個有著20億資產,幾千名員工的國家重點企業,人均年產值只有5000元;一個200多人的研究所,科研成果卻屈指可數。

反覆思考之後,鍾玉認為問題出在體制上:國營企業的大鍋飯機制、平均主義的舊觀念、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壓抑了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本來可以生機盎然的企業失去了活力。

一心想「干點事」,有著深厚「家國情懷」的鐘玉,決定跳出體制,放棄局級幹部的待遇,到市場中去「歷練」。在80年代,這是個不被理解的選擇,領導、家人、朋友一片反對之聲,但鍾玉打定主意:要去傳統體制外,為民族工業發展探路。

鍾玉說:「假如我成功了,我就是一個成功的開拓者,假如我失敗了,我也是一個失敗的探索者,可以為後來者借鑒。」

帶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絕之心,1988年,鍾玉湊了3萬元,拉了4個人,在中關村開發區創辦了康得公司。

康得公司研發了一種老年人、殘疾人的代步電動車,推入市場後,月銷量很快達到200多輛,公司「日進斗金」,員工也很快增長到30多名。最重要的是,公司獎罰分明,責權清晰,員工充滿幹勁,上上下下朝氣蓬勃。

可惜好景不長。

1989年,中國經濟遭遇寒流,GDP增長率從11.3%跌到4.1%,實力弱小的民營企業首當其衝,康得公司的電動車出現滯銷。

鍾玉一方面惦記研發生產,一方面帶領員工跑市場,起早貪黑,忙到精疲力盡,卻收效甚微。1990年的元旦聚餐晚會上,談及企業面臨的困境,康得公司30多人一時間泣不成聲。

鍾玉拿起一瓶二鍋頭,懷著百感交集的心情說:「大家看看,在這個年代,哪個企業的職工會為企業的前途而共同落淚?我要對大家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當中,康得永遠不會倒閉,康得大廈總有一天會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聳立的!」

說完,他將一瓶酒一飲而盡。

困境之下,鍾玉迸發出的激情與豪氣,深深感染了員工,公司上下團結一致,應對危局。他們將電動車加裝清潔設備,變成電動清潔車;將電動車稍加改裝,變成電動牽引車……彼時,中國的工業清潔產業非常落後,主要以人力為主,康得的創新,填補了市場需求。亞運會場館、首都機場陸續採購了他們的設備。

在標杆客戶的示範之下,康得的訂單源源不斷地飛來,300多家電廠、眾多大型公共場所都採用了康得的設備……

此後康得又通過代理自動化辦公設備、清潔設備等國際先進產品,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1998年6月6日,康得大廈在京落成,鍾玉用8年的時間,將酒桌上的豪言變成了現實。

但康得上下一片歡慶之時,鍾玉卻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

一旦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外企業將直接進入中國,康得的代理生意就會面臨挑戰,要想在未來活得更好,必須做有「技術含量」的產業。

多番考察研究之後,他發現了預塗膜產業。

【受制於人,絕地反擊】

預塗膜是一種高分子複合膜,廣泛應用於雜誌、書籍封面、酒、食品包裝盒的印刷。經覆膜的印刷品,由於表面多了一層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顯得平滑光亮,顏色鮮艷、立體感強,同時還具備一定的防水、防污、耐磨等作用。

但90年代末的中國,廣泛使用的還是「即塗膜」工藝,不僅印刷品容易起泡和脫膜,塗膜技術本身存在的苯溶劑,還會危害印刷工人、消費者的健康。五糧液酒廠就曾發現,即塗膜生產線的工人往往不能生育,直到下線半年後,才能恢復。

相比即塗膜,預塗膜不僅工藝先進,而且綠色,環保,但卻面臨成本及推廣上的劣勢:預塗膜生產技術含量高,工藝複雜,設備投資大,價格高。

關鍵是,彼時的中國,尚沒有一條預塗膜生產線,生產技術也主要掌握在美國企業手中。

但鍾玉把預塗膜的這些劣勢,看成了構成競爭壁壘的「優勢」。選擇國內沒有的,未來是發展趨勢的產業,這成了鍾玉後來持續成功的制勝法門。

經過一再努力,1998年康得與全球最大的預塗膜生產商美國GBC公司簽訂了合資協定,決定共同開發中國市場。

但鍾玉原本死心塌地展開合作的這個夥伴,對康得卻是心猿意馬,腳踩幾隻船。在康得花了3年的時間,在市場上投入了1500萬元費用後,GBC卻單方面撕毀合同,宣布將預塗膜生產線放在韓國。

GBC的行為,將鍾玉激怒了,他含恨對同事發誓說:「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立中國的第一條預塗膜生產線!」

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鍾玉帶領研發團隊自主研究預塗膜技術,學習、討論、實驗,研究配方、鍛煉工藝,採購設備……他彷彿又回到當年搞科研的時代,時常通宵達旦地工作。

正像一句話說的,「人努力到一定程度上,神靈都會出手相助」,看似難度極高的事情,鍾玉和團隊歷經辛苦,用了兩年的時間竟然做成了。

2002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條預塗膜生產線在康德集團下屬的康得新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得新)建成了。

2004年,在號稱「印刷界的奧林匹克」的德國德魯巴印刷展會上,康得新的產品引起了歐洲客戶的興趣。一位英國客戶試用後,認為康得新的產品即使與世界巨頭的產品相比,也更為優秀。此後,康得新在國外逐步打開局面。

國內市場,康得新因為有技術以及成本的優勢,發展更是勢如破竹。

2007年,鍾玉接到一個電話,「鍾總,能否談談合作?」來電的不是別人,正是7年前撕毀合同的GBC業務總裁。

在康得新一日千里的這幾年,GBC卻是江河日下,市場連連丟失,公司陷入虧損,不得已,GBC業務總裁找到鍾玉,希望劃分市場。

GBC的算盤是:把亞洲、非洲、南美、中東市場交給康得新,但康得新不得進入歐洲和北美市場。本想追求雙方合作共贏的鐘玉怒了,因為歐美市場是預塗膜的全球最核心市場,這種給「面子」不給「里子」的做法,顯然缺乏誠意。

他嚴詞拒絕了GBC。

在最後時刻,GBC的業務總裁慌了神,他以一種令人尷尬、意外的方式,單膝跪在了鍾玉面前……

但市場不相信眼淚,鍾玉需要對整個企業負責,而不是個人的感情。他迅速拉起這個總裁,但依然拒絕了他的請求。

2009年,GBC被印度公司COSMO收購。

2010年,康得新成為全球最大的預塗膜生產企業,在A股成功上市。

【開闢新天地】

在鍾玉看來,「有的產業是豬,喂得再肥也只是一頭大肥豬,而有的產業天生就是一頭象。」

預塗膜市場容量只有100億,不可能無限制擴展。康得新要成為百年老店,必須開闢新天地。

眼光始終朝前看的鐘玉,很快將戰火燒到了「光學膜」領域。

光學膜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手機、電腦、電視的液晶顯示屏沒有光學膜就無法成像;光學膜還廣泛應用在汽車玻璃、光學儀器、光伏行業、建築玻璃、照明LED燈等眾多領域。

但這一片薄薄的膜,技術含量卻非常之高。

光學膜產業的核心技術多年來一直被日、韓和中國台灣的企業壟斷,而為了維護高額的壟斷利潤,他們還堅決不到中國大陸設廠。2010年後,大陸已是全球最大的顯示屏消費市場,但所有液晶顯示屏背光模組中的光學膜都要靠進口。

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曾講過一個故事:

當年,京東方顯示屏組件國產化率僅有10%,而且基本都是塑料配件或五金產品等低價配件,為解決光學膜的國產化問題,他請日本公司總經理吃飯,希望能合資共建光學膜廠。

傲慢的日本經理用一種羞辱的口吻告訴王東升,光學膜工業高度精細化,中國人不講紀律,不嚴謹,連過馬路都闖紅燈,是不可能生產出來的,被日本統治過50年的台灣人除外。

王東升當場氣得把酒杯砸到了桌上,破碎的酒杯劃破了他的手,鮮血直流,據說事後縫了七針。

王東升給鍾玉說,這簡直是民族恥辱。

鍾玉當即承諾:「王總放心,我這一生還沒有想做做不成的事情,我一定向您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鍾玉一邊在國內與行業專家深度合作,一邊在全球重金招募科研人員,組建研發中心,購買專利、設備……2011年10月18日,康得新在張家港的光學膜示範基地正式投產。

中國第一家具有知識產權的光學膜規模化生產企業誕生了。

2013年11月19日,康得新又追加投入45億元,在張家港建設了「兩億平米光學膜產業集群」。康得新一舉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集中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光學膜產業集團,三星、LG、京東方、TCL、創維……幾乎全球重要的顯示屏生產商,都成了康得新的穩定客戶。

在光學膜領域,鍾玉出手堪稱又快又狠,日本人覺得這麼大規模的產業集群需要十年以上時間才能建成;台灣一家光學膜企業,曾認為自己還會有5年舒服日子。

他們都沒想到,康得新一上來就成了全球最大。

在光學膜取得成功之後,鍾玉又布局了新興的顯示技術裸眼3D。

在他看來,3D顯示必將代替平面顯示,如果未來有一半的數碼產品採用3D終端顯示,將會形成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2016年,康得新的裸眼3D技術在全球矚目的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上,獲得「2016最佳創新技術獎」。同年7月,搭載康得新裸眼3D技術的中興手機「天機7MAX」在國內發布。

目前,康得新已成為了全球唯一具有裸眼3D全產業鏈設計製造能力以及方案實施能力的企業。

今年,鍾玉應蘋果公司邀請,帶隊訪問了蘋果公司。此前,雙方已在預塗膜、光學膜領域有過10年的合作歷史,但最近一年,他們開始在新興顯示技術領域探討合作。

【進軍碳纖維市場】

鍾玉有一個經營理念:企業要想成為百年老店,一定要居安思危,千萬不要把企業做得只能生產一種產品,一旦產品失去市場,企業也將失去生存空間。

本著這樣的理念,他一直追求多元化的產品經營與開發。

這一次,他又把目光瞄上了新材料界「皇冠上的明珠」——碳纖維。

碳纖維是一種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新型纖維材料,它具有很多優良特質,重量是鋼的1/5,強度卻是鋼的5倍,不僅有固體的特性,還有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

碳纖維的出現,給全球工業製造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波音787飛機,因為採用大量的碳纖維,減重50%,帶來的結果是更低的能耗,更遠的航程(輕鬆橫跨太平洋),更強的抗壓性和舒適性(抗噪)……

但鍾玉更看重的是碳纖維在汽車領域的應用。

採用碳纖維製造汽車,可以極大改變汽車的生產工藝,傳統汽車工藝流程中幾百個部件,碳纖維柔性製造只需要幾十個就可以完成,而且,碳纖維可以讓汽車重量更輕,強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除此之外,在鍾玉看來,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是節能減排,降低能耗,特別是中國已經制定了要在2020年將汽車能耗降到百公里5L,2025年將汽車重量平均下降25%的規劃目標,實現這些目標,碳纖維大有可為。

進入碳纖維領域,鍾玉遇到的困難比以前都大,核心的問題依然是:核心技術和產業都在外國人手裡。

彼時,在國際市場,美日對中國進行著最嚴格的碳纖維技術封鎖,一個張家港農民企業家因在美國購買了1公斤T800碳纖維(美國認為是武器級別的碳纖維),而被判刑7年;還有兩個中國人也因購買碳纖維,被懷疑是間諜,遭受抓捕。

國內沒有先進技術、國外美日嚴密封鎖,但鍾玉仍決定突圍,「我們沒有,那好,我們干一個出來」,這也是他一貫的風格。

進軍碳纖維市場,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鍾玉在全球8個國家布局9個研發中心,整合建立全球眾多碳纖維研發團隊,與慕尼黑工業大學聯合成立了材料研發中心,與經驗豐富的炭纖維部件設計公司雷丁在德國合資成立了設計中心,隨後又拿出50億在廊坊投資建廠……

這些全球化的大手筆,在很多人看來過於冒險,鍾玉也曾為此徹夜難眠。

他後來回憶說:「我記得康得新碳纖維工廠投產前一個月,我還在廠里盯著,有天夜晚我在工廠踱步,當時我心裡想,倘若不成功,投資的這50億元就打了水漂了。但高端化的技術制約著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這種冒險是值得的。」

歷經5年奮鬥,2016年7月,鍾玉打造出的中國第一條單體產能最大的碳纖維生產線投產,作為規劃中的高性能碳纖維原絲和碳絲生產基地,中安信設計年產能15000噸原絲、5100噸碳絲,目前T700、T800、T900、T1000均實現穩定量產,良品率達到97.5%。有業界人士評論說:康得新的碳纖維實現了中國40年的跨越,使中國的碳纖維第一次和國際先進水平比肩。

在此基礎上,康得新又創造了全球唯一、世界領先的碳纖維輕量化生態平台,為客戶提供從研發到設計再到生產的一條龍解決方案。

利用這個平台,全國30餘家車企的新能源電動車碳纖維輕量化部件,全部由康得新設計和生產。寶馬也找到康得新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希望利用其先進的碳纖維技術。

儘管成績斐然,但鍾玉並沒有止步,他將康得新下一個目標鎖定在:打造基於先進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級生態平台上……

【再干20年】

從1988年3萬元,4個人下海至今,鍾玉帶領康得集團在眾多領域迅猛發展,特別是2010年旗下康得新公司上市後,在資本的助力下,公司更是邁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在預塗膜領域,他們已是全球老大;在光學膜領域,他們徹底打破了外企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光學膜產業集群,提升了我國顯示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在碳纖維市場,他們建設了生產能力中國第一,世界第五的生產線;在3D裸眼顯示領域,他們的技術能力已經位居全球前列……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只是大,不只是為國爭光,還賺錢,賺大錢,賺老外的錢。以預塗膜為例,即使經過了16年的發展,其毛利率仍然高達39.53%,盈利能力表現強勁,而且推動和服務了國內產業的發展。

也因此,2010年上市至今,康得新也給了股民優異的回報。當年,其市值不到20億,6年多過去,這個數字翻了30多倍,市值超過700億,且動態市盈率僅30多倍,成為A股市場中少有的長線牛股……鍾玉更是放出豪言,在3年內要做到3000億市值。

他說:「我一不圖官,二不圖錢,只想為振興民族經濟干點事兒。我曾經打算55歲退休,後來由於康得新上市,60歲還在崗位,然後又興緻勃勃的制定三年規劃,如今67歲了,現在又制定出打造世界級企業的目標。明年是康得集團成立30周年,希望我還能繼續為振興民族工業再干20年,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肩負起我們企業家的一份責任、一份使命。」

一位網友,估計也是康得新的投資者,則在康得新的股吧留言:如果有一天鐘玉從我身邊走過,我一定行注目禮。

【經營之道】

別人有的我不做,我做就要做到最好

創業之初,鍾玉就定下一個原則,「別人做的我不做,別人做的好的我更不做,我做的是別人所沒有的,我做的就不讓別人追上」,這看似平淡的話,其中蘊含著鍾玉過人的商業智慧——充分競爭的低端市場難以取得高利潤。

28年來,鍾玉死死咬住這個原則不放鬆。康得是中國第一家做電動車,第一家做工業清潔設備,第一家做自動化辦公設備,第一家做預塗膜,第一家做光學膜,第一條家做碳纖維……選擇競爭對手少,門檻高,又是行業發展趨勢的高科技產業,然後大規模投入,快速形成產業規模化優勢是鍾玉屢試不爽的經營秘笈。

中國製造業的突圍

「目前我國製造業的很多產品處於中低端,就像是天氣不好時頭頂籠罩的霧霾,你處在中低端的時候難以看清遠方,但是當我們走向中高端,就會看到迎接你的是朗朗晴空,孕育無限希望。」鍾玉認為,未來中國的製造業是服務型製造業。一端追求高端化,一端追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化,只有做到這兩點,才有前途。

如何長期保持不斷學習,用於探索的心態

鍾玉說:「根源是歸零。從1988年下海到今天,我依然感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商業模式創新千變萬化,生怕有一點沒想到就被淘汰。不能因為過去的輝煌而故步自封,保持一種『歸零心態』,謙卑地做事才有希望做成可持續發展的百年老店。」

鍾玉認為實現「歸零心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需要勇氣、敢於冒險,作為當年第一代下海的企業家,經歷無數創業的艱辛和風險,他的成功離不開「敢想、敢幹、會幹」。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企鵝號】,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就在華商韜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去年它曾火到1年開出上萬家店,如今卻讓很多人血本無歸
他拍了600多部電影,捧紅了李小龍、成龍等巨星,最後卻賤賣公司離場
小心,據說有上千萬人在乾的這門生意,出大事了!
自從買了萬科,姚老闆遭遇生命里的四大「奇蹟」

TAG:華商韜略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出色最有能力的人,也可能成為罪大惡極之人,他就是其中的典型
孩子如果有這4個特徵,是典型的高智商,家長別埋沒
醫學專業都很難熬嗎?這2個專業為典型代表,熬出頭才有高薪資
誰家女人是這個生肖,典型的金貴命,旺夫能力一流,翻身變富婆
孩子有這四個特徵,說明是典型的高智商,家長別埋沒了!
小時候崇拜的對象,長大發現他們是壞人,這三人就是典型案例
郭慶祥這樣評張大千:典型的商業畫家,完全是炒出來的
收藏家郭慶祥——張大千是典型商業畫家,價格完全是炒出來的
有這4個典型特徵的,大多是「命苦」的人,有任何一個都要改
一個典型海派文化氛圍的家,實用舒適與美觀,一個都不能少
有這種鼻子的人,是典型的窮命相,必定與財無緣很難掙到大錢!
男人有這四大面相「幹勁」十足,事業有成,典型的魅力老公!
郭慶祥這樣評張大千:典型的商業畫家,完全是炒出來的!
這種手相的人最容易大富大貴,是典型的潛力股
這3大生肖的女人,賺錢能力特別的強,是典型的旺夫運!
此人是中國花錢的鼻祖,更是個典型敗家子,國家都能被他敗光敗盡
天生財運過人,賺錢本事高超,註定是是個典型的富婆手相
孩子是這個生肖,典型富貴命,必定有出息,未來不是高官就是老闆
全軍先進典型轉業是壞事嗎?改革就是要淘汰人的?
從冠軍楊到失業楊,勇士體系並不是萬能的,他就是一個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