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上坐三年——聊聊日語學習的過程
石頭上坐三年
——聊聊日語學習的過程
經常在網上遇到學日語的同學,或者即將學日語的同學問:「老師,大概叉叉時候,我能達到個什麼水平啊?」
這個問題,幾乎是未入門的標誌。未入什麼的門呢?倒不是說未入日語的門,而是需要「習得」的技藝性學習的門。也就是沒搞清楚「勉強する」和「習う」的區別(我在《我的「日語之道」》那篇文章里,花大力來分析過)。
但凡是長時間深入學習過樂器、其他外語、繪畫等技藝的同學,大多數不會這麼問這個問題。
這句話里有兩個重點,一是「長期」「深入」,因為如果只是淺嘗輒止,沒有體驗過從一點不會到入門,到熟悉,到一點點深入,到精通,最後到達不斷完善、求突破,這一完整學習過程的人,在面對日語學習時,心理預設還是會不夠準確。
第二個重點是,「這麼問這個問題」。注意,我的意思不是說這個問題不能問,而是「這麼問」是有問題的。聽起來有點繞。直截了當地說,就是問的方法和側重上,需要調整。假如你這麼問:「老師,按照這一期的課程安排,會上到哪裡啊?辭彙量和語法內容,大概在什麼水平。我需要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去消化它們,額外還需要做些什麼功課去精進甚至超越?」
我其實挺沒耐心的(這點在極力改正中),又是極其耿直的脾氣,還有點文人的清高(這點也不好,現在寫這篇文章就是進步了,過去會覺得不屑於寫)。出於不欺騙大家的出發點,遇到這種問題,我一般會先說:「不管我現在怎麼回答你,都是在欺騙你。因為學到什麼程度,還得根據自己的具體學習狀況和能花費的精力來具體判斷。「然後特別繁瑣地向對方解釋一通,都寫在下面吧。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日語有一個國際考級項目,最高級是一級,最低現在好像是五級。正常情況下學完一年半,或者兩年考一級。一般兩年左右考一級就十分輕鬆了。注意,前提是這兩年不曾鬆懈地用正確的方法,踏踏實實地從聽說讀寫各方面訓練日語。
我不建議大家一級級考,一般建議大家覺得實力差不多後,直接衝刺一級,而且要以滿分為目標要求自己。
每當我這麼建議學生時,有學生會哀號:「老師你自己是學霸,不要以對自己的要求要求我們啊。」可只要你過了一級,就會明白我的建議是真誠而實在的。到時候,你就明白一級真的不代表什麼。世上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別人說再多,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還是不會懂。這就是經驗帶來的眼界上的差異。這種時候,我希望大家能虛心聽取建議,以後再去慢慢體會為什麼。日本茶道的訓練,也是這樣的。在教你每個動作時並不告訴你是為什麼,先學會動作再說,至於為什麼,自己去體會。這不就是人生嘛。
第二點要明確的,是現在市面上的教材,不管是大陸的兩套經典日語教材——《標準日語本》、《新編日語》,還是我現在在使用的台灣教材——《日本語gogogo》,一般都是四本。語法體系一般分為兩套路數,一套是標日路數,從敬體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套是新編日語路數,敬體簡體一起上,體系嚴謹,但掌握起來費勁,要死磕的時間多。
順便比較一下兩套經典教材的優缺點:標日語法循序漸進,但辭彙量大,表達豐富,較實用。新編日語語法體系嚴謹,但死語(已經不用的語言)多,表達單調,學術性大於實用性。如果要自學,建議用標日打底,另備一套新編當語法書,隨時查找重點語法。
至於我的gogogo,語法上走的是標日路數,但辭彙和表達比標日更豐富,實用性強的同時,語法體系也比較嚴謹。
至於其他教材,我就不推薦大家用來當自學教材使用了。但可以用來當補充閱讀資料。因為每一套經典教材,都是多位學界前輩,嘔心瀝血地編就後,經過一波波學生的試驗,又一次次改版後得到的成果。這些編書者在日語教學領域的學術研究、實踐經驗,都是極其豐富的。再加上一次次的修改,是經過考驗的。至於其他一些教材,如果沒有專業嚴謹的老師把控,還是不敢隨意下斷論。
在這一點上,我是十分嚴謹的。所以哪怕用的是gogogo,我還是會建議學生們私底下買一套新編日語備著,熟悉那套嚴謹的語法系統。
另外,我自己也不會冒冒然就去做一本教材出來。因為這樣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和自大的。但是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調整上課順序,補充閱讀和聽力資料,以及課外小知識。所謂創新,應當是嚴謹基礎之上的儘力創新。無非是順應新時代的一些新風向,以及自己的閱讀、審美偏好上的分享。比如讀詩、學歌、聽童話故事……方法和框架都是死的,但是填入其中的內容卻是因人而異的。這也是老師可以大展拳腳,展現個人魅力的地方。但絕不是在語法系統和教學的大概進程上,盲目地「創新」。
第三點,日語的學習,不是說看了書,記住了這幾個語法點,這些個單詞,就行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是「勉強する」的維度,是記憶的維度。
還得有另一個維度,就是「聽說讀寫」上的系統化精確練習。
這個部分,就是需要「習う」,即「習得」的。我經常覺得,這部分的練習,才是語言學習真正磨練人的地方。因為它說到底,是培養習慣,且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正視自身問題,不懈進取突破,也就是說,是「修鍊」。涉及到的心理問題,比實際的技術操作問題更多,也更難克服。當然,如果能做好了,能帶來的益處是遠遠超過日語變好這一點的。你會變得更有耐心,面對新事物時的態度更開放,毅力驚人。然後,才是收穫了一個堅如磐石的技能,它將伴隨你一身,成為你安身立命的頂樑柱。
在習得的過程中,你可能經常會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看不到自己的成長。這就好像人們坐在飛機里,眼睛盯著飛機本身看,並不覺得飛機在移動。但是只要把視野放大,從大地仰望天空,就會感覺到它的移動。再放大,俯視地球,才能看到它移動的軌跡。
所以我們的練習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很長時間一點進步都沒有。但是只要回去讀一下第一課,又會覺得輕鬆了很多。當時那些明明知道卻做不到的,現在都能輕輕鬆鬆地做到了,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又是什麼時候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這樣的狀態,才是正確的狀態。而經常都要求「突然」的「質變」的同學,也許需要反思一下了。
一點點踏踏實實積累起來的知識,就像一塊塊堅固的轉頭。用它們壘砌的房子,你可以安心地住著,甚至還可以加蓋。但是突擊出來的知識,未經消化、內化過程的知識,就像是浮沙一樣。試想一下,住在沙房子里的人,每天都得擔驚受怕是否要來颱風,下大雨,別說加蓋了,能保住現有的屋子都很困難。
還有一點很殘酷的現實是,一旦你通過不嚴謹、不耐心的方式先建起了一點房子,又想去踏踏實實重建時,要花費的精力,會遠遠大於從零開始。原因很簡單,你還得先把原來蓋的拆掉,或者一點點查找那些漏洞,一個個洞填補上。當然,哪怕是基礎紮實的同學,定期的查漏補缺也是必須的。因為隨著技藝的進步,原本看不到的缺點,也會漸漸能被看見。
最後,日語學習還有第三個維度。兩大殺手鐧:一是興趣,二是使用。如果說上面兩個維度都是技術派,方法論,外家功夫的話。興趣和使用,這兩大鐵律,就是心法、內功、最高指導思想。
其中,興趣是你開始學日語的動力。你的初心。「好きこそ物の上手な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村上春樹作品在《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中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
世上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所以我經常跟學生們說:你要「マイペース」(my pace)地去學日語,要時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興趣。
而且時常非常害怕自己傷害了同學們對日語的興趣。甚至會在夢裡,因為這種擔憂驚醒。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之大,老師自己必須有所認知,需要時時自省,時時警惕,莫負重擔。想起我自己現在在外面學些東西,常常遇到不負責任的老師,只管收錢的老師,又會覺得嘆息,尋一個好老師不容易。技術要過關,師德更是要緊。
再說說使用,如果說興趣是出發點,那麼使用即是過程,也是終點。語言說到底,還是一門工具,只有真正被使用起來才有意義。而在使用過程中,語言的進步是最大的。使用有很多種途徑,輕鬆的如看日劇,日本綜藝節目,聽日語歌;嚴肅點比如看日文書,日本新聞;日常的有去日本旅遊;進取的有去日本遊學、留學。
我還有一個秘技,跟大家分享。就是把興趣和使用結合起來。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去盡量地使用日語,你的日語進步將非常迅速且踏實,且過程極其愉快。比如拿日語去追星。或者你喜歡茶道,可以去了解日本茶道。用日語去讀你喜歡的作家的作品。實力不夠的時候,也可以先把它們作為目標,激勵自己學習。
啰嗦了這麼多,可能還沒戳破最重要的那一點。就是語言學習需要時間。「石の上にも三年。」這是一句日文諺語。意思是說在冰冷的石頭上坐三年,這石頭也能被坐暖了。你說滴水石穿也行,鐵杵成針也行。其實是大家都應該明白的常識。但最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往往是最難的。知道和做到完全不是一回事。知行合一,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被我們放在心裡,時時提醒自己。
如果大家真心想學好日語,我的意思是讓日語成為跟隨你一輩子的技能,那麼就請收拾好自己浮躁的心,做好在石頭上坐三年的準備,踏踏實實一點點積累吧。


TAG:深山泉源 |
※自學日語多年後終於通過N2 這是我學習日語的顛簸過程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天外飛仙!隕石墜落過程中都發生了什麼?
※初學者學習日語必須知道的日語學習過程中忌諱
※國產航母今天上午離開大連造船廠 另一個角度看其離港過程
※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惑?
※一個月連續出現兩次日食!火星上好奇號拍攝到火星日食罕見過程
※清朝統一天下的漫長過程
※從春天到春天,其間有一個過程叫四季
※王浩:每做一個新項目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為了祭奠在天堂的爸爸,4歲的哥哥帶著2歲的弟弟坐車去買花,過程讓日本網友淚奔
※一名日本士兵日記中的南京大屠殺過程
※音樂才子周杰倫,這些年變成巨星天王的過程
※學佛有五個階段,五個過程(一)
※分享一位路亞新手一路摸索學習,半年後最終收穫米級大物的過程!
※溥儀曝皇宮吃飯:每餐上百道菜擺滿7張桌子,過程看的頭暈
※一口氣看完日本男女近30年來的戀愛變化過程
※每個菜鳥跑者的路上,都有一個半馬破 2 的過程
※喝茶的三個過程
※加拿大流淌了300年大河一夜之間消失?衛星記錄下全過程
※今天下半夜到明天申城有暴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