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得體的成熟
——回復「詩詞」,送您詩詞創作小技巧——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音樂
◆◆ ◆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真正得體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圓滑,不是經受挫折之後的苟且。成熟是內心真正變得寬厚,而得體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知世故不代表討好,不代表八面玲瓏,更多的是尊重,尊重對方的同時,更尊重自己。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才是得體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遠江湖。
《晉書·阮籍傳》中記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雖位居高官,明理知世故,但生性洒脫,不受拘束。
他遇見那些附庸風雅,嚴守禮俗之輩,從來不會正眼相看,只是簡單的斜眼一撇,這就是所謂的「白眼」。
只有遇見他的知音,才會高興地抬起頭,用正眼去看人,所謂「見青眼」。
阮籍母親病故,嵇康的哥哥嵇喜前來弔唁,阮籍翻著白眼,致使嵇喜不快而去;嵇康知道後,由於了解阮籍的性情,就乾脆提著酒罈抱著琴,前去看望他,阮籍果然變得很高興。
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菜根譚》中有句話:「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在這個紛雜的社會,我們要生存,就必須要和人、和事打交道,這個過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時也要保留真實的自我,也就是所謂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不是輕而易舉做到的,而是走過千山萬水去感悟和修鍊的結果。
蘇軾在63歲窮困潦倒之時,還寫下這樣的詩句: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
先說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調侃,酒後的潮紅被誤認為臉色紅潤,用自嘲來排解晚景凄涼的失意。
一個人未經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淪,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見過生活凌厲,依然內心向暖。
才能像蘇軾這樣,深諳「沉舟側畔千帆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更顯得曲折坦蕩,情趣風生。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里說: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如果你的心能夠容納無限的經驗,雖然飽經世故,卻又能維持單純,才能發現真實的自我,獲得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願我們都可以做一個不卑不亢,不忘初心,內心向暖,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因為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得體的成熟。
願你我共勉!
編輯丨詩詞天地(shicitiandi)


※當《菜根譚》遇上汪國真,竟是如此絕配!
※什麼是幸福,這是我聽過最美的回答
※歷史上奇葩的科舉考試:不滿一歲的孩子成為榜眼
※有一種詩詞,讀完令人心花怒放
※十一篇微小說,催人淚下
TAG:詩詞天地 |
※知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成熟的善良
※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做人不過於世故,才是最得體的成熟
※致射手座: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善良
※魯迅:一個人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經典語錄:知世故而不事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一直很贊同一句話:「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雖好,但也懶得深究的星座
※願你成熟,但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生活如水,人生似茶
※願你,知世故而不世故
※錢鍾書: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得體的世故,好過無知的天真
※得體的世故,好過無知的天真
※最好的人生狀態: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如何理解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善良的成熟?
※有一種心態,叫知世故卻不世故
※真實又不失圓滑,知世故而又不世故的星座
※古訓: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