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偏安南宋為何出了很多英雄

偏安南宋為何出了很多英雄

中國的歷史,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金,元明清,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特性!而南宋是個最為尷尬的朝代,北宋至少在趙匡胤和前幾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經繁華燦爛過,而南宋從誕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和它那失去了生殖能力的皇帝趙構一樣枉稱男人!所以南宋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王朝之一。面對中國北方的金人,總是乞求低憐的姿態,風雨飄搖,夜夜歌舞的熬過了九個皇帝,終於抵不住強大的元朝的侵襲,最終走向了滅亡。他的滅亡是意料之中的,因為不圖奮進比自戕!

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恰恰是這樣的一個偏安小朝廷,卻是中國歷史上出現英雄最多的一個朝代,岳飛,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也有眾多的愛國詩詞人如辛棄疾,陸遊,李清照等等,想一想這麼多的愛國將軍,這麼多的愛國文人,為什麼不能收復河山?為什麼不能統一國家?為什麼不能富國強兵?甚至連偏安一方都沒有做到呢?這篇文章,一是緬懷中華民族古代的英雄們,二是象那些誣衊我的狹隘分子證明,南宋民族英雄的靈魂偉大所在!

我們先來說一說岳飛,他就是出生在兩宋交接這樣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餘年的黯淡歲月里,他如流星剎那划過,僅僅一瞬間,便隕落了。這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那些盼著王師北定中原日的人們的悲哀也是南宋這個偏安朝廷的悲哀!他給這個世界的歷史太短了,只有三十九年啊,引用宋史的一段話:「飛善以少擊眾。欲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與謀,謀定而後戰,故有勝無敗。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嘗問用兵之術,曰:「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耗敝極矣。」荊湖平,募民營田,又為屯田,歲省漕運之半。帝手書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事賜之。飛跋其後,獨指操為奸賊而鄙之,尤檜所惡也。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讎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皇帝被檜惑之,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岳飛的為人和品行是現代人無法比擬的,他廉潔奉公,全家均穿粗布衣衫,他與士卒同飯,與士卒同住茅屋軍帳,與士卒同甘共苦。他的財產只有三千貫(約合二千多兩銀),南宋對軍隊犒賞極厚,岳飛從來不取一文,全數分給將士。

他嚴以律子,厚以待人。他令出如山,賞罰分明。他從不縱女色,圖安逸。他事母至孝,衛國報家。他文才橫溢,儒將風範。他武藝高強,武略非凡。他身先士卒,行若明鏡。他廉潔避功、直言不諱文採風流、治軍嚴明、戰功卓著…….他的好太多了,他濃縮了中華民族幾乎所有的傳統美德,可是上天卻沒有給他更大的發揮空間!真是蒼天弄人啊!

岳飛與眾多文臣不同,他骨子裡只有用武力恢復北宋的大好江山,所以說岳飛是難得的文武雙全的英雄人物。在他短短的三十九年生命中,他親自參加了當時所有大大小小的戰役,對內鎮壓流民起義,對外抵抗金人侵略,才三十多歲就統領岳家軍,直抵金人腹地。說岳飛是南宋小朝廷最有效的武力保障絲毫不為過,比起"中興四將"其他三位將軍,岳飛出身農家,年紀最輕,升遷最快,是當時最耀眼的軍事將領。可能也是因為年輕,可想而之31歲的他因軍功被授為清遠軍節度使,是何等的英姿勃發,我們只能有無比的遺憾,我們只能有無盡的唏噓!

岳飛不光要面對金兀朮的百萬雄兵,還要面對那些政治經驗的官僚地主,更要面對的是一個極其腐敗的朝廷,主和派的比例遠大於主戰派,對岳飛來說危險也時刻臨近!在高宗趙構的默許下,秦檜一手策划了陷害岳飛的陰謀,致使這位將領不得不撤兵,打道回府,丟掉唾手可得的勝利。如果岳飛沒有死,如果岳飛將戰爭進行到底,南宋的歷史是否會改寫,是後人經常猜測的話題。可是歷史是不容猜測的,歷史更不能假設,我們不想去意淫那段歷史,但歷史確實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公元1142年,連罪名都沒有,岳飛被以"莫須有"罪匆匆處決。直到二十年後,朝廷才下令為岳飛平反昭雪,官復原職,據說並以五百貫的高價購求岳飛遺體,對一位民族英雄來說不可謂不悲!

陸秀夫背負幼帝投海殉國

陸秀夫和張世傑大家也許不熟悉,他們的故事同樣可歌可泣,陸秀夫與張世傑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者,他們受命於危難之際,殫精竭慮,顛沛流離,試圖力挽狂瀾,維護南宋江山,可是,腐敗的南宋王朝又豈是個人的力量能挽救得了的呢?他最終以自己的忠節之舉報效了國家。他的努力雖未能重扶正傾之宋室,但其忠心報國的愛國精神可歌可泣。雖敗猶容!他們把中華民族的骨氣與氣節表現的淋漓盡致。

公元1279年的一個黃昏,傾盆大雨,烏雲遮日。也就是說能見度很低,此時被元朝逼到了南海一個小島上的南宋朝廷特正在風雨飄搖中!元朝的軍隊趁著大雨來進攻,島上的十萬軍民在陸秀夫和張世傑的組織小準備轉移,但是元朝軍隊的進攻很快,而且戰船很多。

這時候南宋小朝廷的部隊和百姓已經被打亂了,這時張世傑趁著海面混亂,讓手下人駕著輕舟去幼帝趙昺的座船,接他脫離大船,以便尋機安全轉移.一直在小船中觀察著戰況的宰相陸秀夫面對此時此刻,知道事情已經非常惡化,已經沒有退路了!他怕姦細乘這個機會向元軍出賣幼帝趙昺邀功,又怕輕舟難以躲避元軍星羅棋布的艦船,使南宋末帝幼主趙昺被俘或遇難,因而斷然的拒絕了張世傑派來的人的請求。

陸秀夫知道宋末帝幼主趙昺的座船笨重,又與其他艦船環結,行駛特別的緩慢。陸秀夫估計已經無法護衛幼帝逃走,於是便當機立斷,決心以身殉國。他盛裝朝服,先是手執利劍,催促自己結髮的妻子投海,妻子投海後,繼而又勸說幼主趙昺說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家而死,萬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轍。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說完後他便背起九歲的幼主趙昺,又用素白的綢帶與自己的身軀緊緊束在一起,然後一步一步地走向船弦,毫不猶豫的踏上了從臨安到厓山的最后里程,就這樣一個忠貞的大臣便帶著他的忠誠和大海同歸!

太后聽說幼主趙昺死去,悲痛欲絕,隨即也跳海而死。之後隨同跳海殉國的朝廷諸臣和後宮女眷少說也有十多萬人。好一片凄慘景象,張世傑等了很久,卻沒有看見去接幼主趙昺的輕舟歸來,知道肯定凶多吉少,於是決定果斷突圍,在夜幕下奪路而去。數日以後,許多死裡逃生的將士,又駕駛艦船集聚在張世傑的座船周圍,停泊在海陵山腳下。

有人給張世傑帶來了陸秀夫背負趙昺共同殉難的噩耗。張世傑悲痛不已,正在這時,不幸之中又遇不幸,颶風再次襲來。艦船將士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同甘共苦吧!」隨後,他邁著沉重的腳步,艱難地登上座船舵樓,痛苦地俯視著在風浪中飄搖的宋軍殘船,焚香禱告上天說:「我為趙氏江山存亡可謂鞠躬盡瘁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從此再無君可立了。我在厓山沒有殉身,是指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光復宋朝江山。然而,國事發展如此令人失望。難道這是天意!」張世傑說到此處,突然墮身入海,滾滾波濤又接納了一代英傑,後來人們為了表達自己對前輩的心愿,在崖山陸秀夫抱幼主跳海的地方刻「宋丞相陸秀夫死於此」九個大字,用以永遠紀念這位臨難受命,壯烈殉節的名臣。陸秀夫與張世傑衛國捐軀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文天祥畫

另一位民族英雄就是文天祥,南宋末年對元朝的抵抗是相當的悲壯的,就在陸秀夫與張世傑死後,文天祥被俘,他被俘後寫的《過零丁洋》至今還被大家傳誦,就在文天祥寫了《過零丁洋》僅僅20天後,南宋在崖山海戰的慘敗後,陸秀夫背著8歲幼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滅亡。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可是文天祥不為所動,堅決不投降,最後被處死,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一帶英雄便撒手人寰後人評價他:「名相烈士,合為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事業雖無所成,大節亦已無愧」肯定他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為烈士。如此悲壯的故事是多麼的感人啊!

想像一下南宋偏安的歷史,再想一想這麼多偉大的英雄,你會傷心還是會落淚呢?這就是歷史的悲哀,也是封建社會的悲哀,英雄無用武之地,可嘆!可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精彩發現:一個賣國賊賣了一塊地方,讓各國相爭400年,此地太重要
被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都是哪些地方?對宋朝有什麼影響?
宋真宗趙恆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
歷史除了潘楊兩家不通婚,你知道還有哪些姓氏不通婚嗎?
宋哲宗趙煦是北宋第七位皇帝,九歲登基,由高太后執政,任用頑固派大官司馬光為宰相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越南女孩嫁入中國,為何出現「跑掉」現象?越南姑娘說出真相
廣東緣何出局
白百何出席活動瘦好多,坐在孫怡和宋茜中間,三人都美
曾侯乙墓為何出現在湖北隨州?
諸葛亮、管仲、孫武、李清照,此省人才輩出,卻為何出不了皇帝
蕭衍是有名的佛教信徒,為何出了那麼多不孝子孫
龐統為何出山不久就命喪落鳳坡
太極十年,為何出不了門?
當年一首《青藏高原》紅遍大江南北的李娜為何出家?
歷史上的劉伯溫到底是如何出山的?
唐詩傳奇:最好的詩歌為何出現在盛唐
運氣王中王陳小魯為何出個恭就此別過
賈惜春最終為何出家為尼?她從三個姐姐身上看到了三樣東西
盛世乾隆,為何出現文字獄?
曹雪芹是通州人嗎?墓石為何出現在通州張家灣?
清朝普通人如何出入皇宮?拿著這兩樣東西,御林軍不敢阻攔
康熙皇帝加封4個親王,為何出現了相互出賣的情況?
八王之亂霍亂中原,西晉為何出現多個諸侯王多次造反?
孫悟空在歷史上有何出處?胡僧說和印度神猴說哪個更靠譜?
「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產自越國,為何出土於楚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