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德國貴族之四:兩種男爵與德國「馮先生」

談德國貴族之四:兩種男爵與德國「馮先生」

1918年4月22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亞眠附近的一座墓地,澳大利亞軍隊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軍事葬禮。六名澳軍上尉為死者扶靈,儀仗隊鳴槍致敬。協約國空軍的一些單位送來花圈。其中一個花圈上寫著「致我們勇敢而高尚的敵人」。(To Our Gallant and Worthy Foe)

死者是他們的敵人,德國戰鬥機飛行員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男爵。他是航空史上最著名的王牌飛行員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戰鬥機王牌,最終戰績(官方數字)是80架敵機(能夠確鑿證實的至少有73架)。協約國對他十分尊重,才會有上述為他舉行隆重葬禮的情節。

澳軍為里希特霍芬舉行葬禮

里希特霍芬1917年的自傳題為《紅色戰鬥機飛行員》(Der rote Kampfflieger),法國人給他的綽號是「小紅」(lepetit rouge)或「紅魔鬼」(Diable Rouge)或「紅男爵」「le Baron Rouge」。英國人給他的綽號是「紅男爵」「(the RedBaron)。後來德國人也開始稱他為「紅男爵」(Der Rote Baron),這成了他最廣為人知的名號。

紅男爵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男爵

不過我們很容易查到,他的德文全名是FreiherrManfred Albrecht von Richthofen。作為貴族頭銜的詞是Freiherr,不是法語和英語的Baron。

德語詞Freiherr在英語法語里被翻譯成Baron(男爵),的確有道理,因為德語國家的Freiherr相當於英法的男爵。但這個詞Freiherr可以與Baron劃等號嗎?德意志世界的男爵究竟是Freiherr還是Baron?在我之前一篇文章里介紹過德意志的N種伯爵,那麼難道德意志有兩種男爵?

德意志的兩種男爵

在神聖羅馬帝國及其繼承國,如奧地利、普魯士和後來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等,Freiherr是倒數第二低的有頭銜的貴族,再往下是最低的有頭銜的貴族「騎士」(Ritter),再往下就是沒有頭銜、僅在姓氏前加一個「馮」(von)的最低級貴族。從這個意義上講,Freiherr相當於英法的Baron(男爵),是沒有錯的。

Freiherr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自由領主」,這很能說明問題:Freiherr原先是一個對自己土地享有絕對所有權(Allodial)的領主,他是自己的老闆,無需對其他領主承擔租金、兵役、徭役等封建義務。而德意志確實曾經有另一種男爵Baron,但他們往往是從騎士擢升起來的,對更高的貴族負有義務;他們的土地是更高的貴族授予的采邑(fief)。這是Freiherr與Baron的主要區別。

但在德意志,在社交等場合,可以用Baron來稱呼一位Freiherr,不過Freiherr的正式頭銜不會用Baron這個詞。

德意志紋章里的男爵冠冕

帝國男爵

從神聖羅馬皇帝那裡直接獲得男爵頭銜的,可以稱為「帝國男爵」(Reichsfreiherr)。他們的土地是皇帝封授的。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廢除之後,帝國男爵不算是單獨一個等級,被算在所有的男爵裡面。但根據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決議,帝國男爵的稱號得到認可。神聖羅馬帝國被廢除之後,一些獨立的德意志邦國,比如巴伐利亞、符騰堡被提升為王國,其統治者獲得了設立新貴族(包括男爵)的權力。不過勃蘭登堡選帝侯因為同時是普魯士國王,而普魯士不在神聖羅馬帝國範圍內,所以他們通過自己的國王身份早就有了設立新貴族的權力。於是,1806年之後出現了一批新的男爵。為了和這些「暴發戶」區分,1806年之前就獲得男爵頭銜的家族開始自稱為「帝國男爵」。

男爵頭銜的門道

與英國不同的是,德意志的頭銜繼承不受長子繼承製的約束,大多數男爵的合法兒子們也被稱為男爵,儘管父親還活著、他們還沒有繼承父親的頭銜和領地。在這個意義上,男爵就是一個等級,而不是一個非常具體的頭銜。

在普魯士,「男爵」頭銜放在名的前面,如FreiherrManfred vonRichthofen。但在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男爵」頭銜放在名和姓之間,如Manfred FreiherrvonRichthofen。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語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廢除了君主制。奧地利廢除了貴族制度,禁止公開使用貴族頭銜,包括男爵。所以原先的Manfred Freiherrvon Richthofen(假如他是奧地利人)的名字會變成簡單的ManfredRichthofen。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社交場合,為了表示禮貌和客氣,很多奧地利人還會使用貴族頭銜。

而在德國,1919年之後,貴族頭銜正式變成姓氏的一部分。所以,FreiherrManfred vonRichthofen就會變成Manfred Freiherrvon Richthofen。

「馮」一定是貴族嗎

對德國歷史或德國文學稍微有一點概念的中國讀者,一定注意過「馮」(在比較老的中文書里有時用「封」)這個字。大家可能讀到過,德語名字里有「馮」(von)表示此人是貴族。比如二戰時的德軍元帥埃里希·馮·曼施泰因(Erich vonManstein)就是普魯士貴族出身。

埃里希?馮?曼施泰因

果真如此嗎?

Yes and no。先說結論:名字里有「馮」的,大多是貴族,但也不一定;而貴族的名字里,不一定有「馮」。

其實熟悉歐洲歷史文化的朋友應當知道,不僅德語里有「馮」,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里還有「德」,荷蘭語里有「范」,等等。包含這些單字的姓名很多,而且常常確實表示貴族身份。類似這樣加在姓名里的單詞,被稱為「貴族小品詞」(英文Nobiliary particle,德語Adelspr?dikat)。不同國家的「貴族小品詞」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在有些語言里,「貴族小品詞」和普通介詞同形,而非貴族的姓名里有時也會用介詞,這種情況下就容易被誤認為是貴族。

本文把視野局限在德語國家。最常見的「貴族小品詞」是von和zu兩個。還有它們的變體von der,vondem,vom,zum和zur。以及二者融合而成的von und zu。

從最簡單的「馮」(von)說起。von相當於英語of或from,意為:(來自)……的,可以理解為「出生於」或「祖籍」或「屬於同宗」。von der,von dem與vom都是von加上一個冠詞,相當於英語「of the」。

「馮」最早只表示住地、統治範圍或管轄權,比如巴伐利亞公爵(Herzog von Bayern),這裡的von就和英語的of一樣了。大約從1630年前後,在貴族姓氏前面加「馮」的做法開始流行。

zu略微少見一些,我將其音譯為「祖」,意為:在……。zum和zur也是zu加上一個冠詞,相當於英語「atthe」。

「馮」和「祖」後面接貴族的姓氏,而貴族姓氏往往是地名,即貴族的采邑或莊園的名字。「馮」和「祖」的區別在於,「祖」表示此人居住在此地,而「馮」就不一定了。因為一個貴族家庭在幾百年里可能會多次搬家或者獲得新的封地等等,所以祖籍和現居地可能不一樣。比如列支敦斯登侯爵的稱號是Fürst von und zu Liechtenstein,他仍然掌控著列支敦斯登這個領地,所以既有「馮」,也有「祖」。

在1803/1806年間,不少侯爵及以上的德意志諸侯雖然沒有失去相應的貴族身份,但失去了與其相聯繫的領土主權,於是這些諸侯的姓氏里只能用「祖」,表示他可能還住在那兒,但已經不是那裡的領主。仍然享有主權的諸侯則可以繼續用「馮」。

舉個例子,如果某人的出身在上海(假設上海是一個德意志城市),那麼他可以叫馮·上海。但他不一定居住在上海。

如果他出身在北京,但居住在上海的話,他可以叫祖·上海。如果他出身在上海,也居住在上海的話,他可以叫馮·祖·上海。

舉個最有名的例子,在普魯士被拿破崙大敗並割地賠款之後實施改革、振興普魯士的中興名臣Heinrich Friedrich Karl vom und zum Stein,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卡爾·馮·祖·施泰因帝國男爵,就既是「出身於」施泰因(或者說施泰因是他的領地),也「居住在」施泰因這個地方。

大改革家馮?祖?施泰因

古老貴族與詔書貴族

德意志的許多歷史非常悠久的古老貴族家庭(Uradel,指貴族身份可以追溯到1400年以前),以及很多古老的無頭銜的下級貴族,姓氏里沒有任何「貴族小品詞」,如格羅特(Grote)、克尼格(Knigge)和溫克(Vincke)家族。這是因為「馮」作為貴族標識的用法出現較晚,至少比他們獲得貴族身份要晚。

而到了近代,很多市民階級的人或甚至農民,因為各種原因被提升為貴族。這種新貴族被稱為詔書貴族(Briefadel),因為他們是從國王或皇帝那裡領到封授貴族身份的詔書(Adelsbrief)而成為貴族的。詔書貴族與前面所說的古老貴族(Uradel)相對。

1785年皇帝利奧波德二世提升·安東·馮·施陶芬貝格男爵為伯爵的詔書

詔書貴族一般會在名字里添加「馮」字。最有名的一個例子應當就是大文豪歌德了,他是市民階層出身,原名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他於1782年6月3日從皇帝那裡獲得詔書,從此成為貴族。但他沒有爵位,連最低的男爵也不是,所以他的名字里僅僅加了一個「馮」,變成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歌德

不是貴族的馮先生

尤其在德國西北部(不萊梅、漢堡、荷爾斯泰因等地)和瑞士的德語區,很多非貴族家庭的姓氏里卻用「馮」和「祖」,這種情況下這兩個詞就純粹是介詞了,沒有貴族氣。在奧地利和巴伐利亞,如果非貴族的姓氏里有「馮」,為了區分貴族的「馮」,會把「馮」與姓氏連寫成一個詞。比如von Werden有兩種可能性,可以是貴族,也可能不是;為了區分,如果是平民的話,就寫作Vonwerden。

區分是否貴族的「馮」的另一個辦法是,普魯士軍方習慣將貴族的「馮」縮寫為v.(注意有一個點),後面不加空格,直接加姓氏;而非貴族的「馮」則完整拼寫,

與英國不一樣,德語國家的貴族包括無任何頭銜的最下層貴族,這樣的貴族的名號里唯一能表示貴族身份的,就是「馮」和「祖」。所以如果看到某貴族的名字里有「馮」但沒有具體的爵位,他就是最下層的貴族。

1919年,德國和奧地利都廢除了君主制,也就沒有了法律意義上的貴族。德奧兩國對「馮」的處置方法是不同的。在德國,「馮」被視為姓氏的一部分。而在奧地利,不僅貴族頭銜被廢除,就連「馮」這樣的詞也被禁止使用。所以,著名的經濟學家哈耶克,以前叫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從1919年起就只能叫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了。

名字里失去「馮」的哈耶克

「談德國貴族」系列,您還可以看

喜歡就讚賞我吧(蘋果手機用戶專用)

熱愛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東西

我的新浪微博、豆瓣:陸大鵬Hans

或搜索: ldphan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大鵬Hans 的精彩文章:

拉什迪還是魯西迪?

TAG:陸大鵬Hans |

您可能感興趣

「祖國之父」的德國開國奧託大帝
德國生活 德國黑啤酒
文史世界盃:「馮」只是德國貴族姓氏?德國球員中誰是貴族?
齊柏林之殤——論二戰德國航母之夢
德國女婿、俄羅斯乾女兒、英國乾媽,他們在中國做了啥?
德國美食之旅 上期之德國北部
德國德累斯頓入選德國國家旅遊局評定的十一個德國魅力大城市之一
德國二三事-德國街上的那些乞丐
「馮」只是德國貴族姓氏?德國球員中誰是貴族?
從德意志帝國到納粹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院珍貴藏品
世界盃!德國PK瑞典,眾人竟然棄球賽看德國美女?
蔣介石最信任的德國軍事顧問,人稱「德國諸葛亮」,寧死不回德國
德國隊的俄羅斯世界盃之旅
送衛冕冠軍德國回家!這屆世界盃的韓國是亞洲之恥還是亞洲之光?
德國四號坦克,二戰中被士兵稱為「帝國軍馬」
歐洲漫步之德國海德堡
德國VS瑞典前瞻:德國迎接生死戰 勒夫或輪換四將
毛主席最敬仰的德國名將,被稱為「德國近代軍事之父」
中國的德國軍隊——國軍德械師的來源
德國「國寶」:唯一一位女性諾貝爾科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