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談痛、麻、酸、脹與氣血的關係

中醫談痛、麻、酸、脹與氣血的關係

本篇文章共:838字,建議閱讀:5分鐘

工作時間長了、坐久了、站久了......身體都會發生一些不適現象。更有一些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疾病的出現,身體總會出現酸、脹、麻、痛等現象。而中醫認為這些身體上的不適與氣血有關係。

氣血不足導致身體出現不適

氣血在中醫里是維持人體活動、活力、保暖、防禦疾病、滋養身體的重要物質。當氣血不足時候,五臟六腑便得不到滋養,出現功能減退。五臟六腑的功能減退了,抗病能力弱了,一系列不適癥狀便來了。身體就會出現酸、脹、麻、痛、癢等現象。

1.酸痛

現在一般認為是肌肉中乳酸堆積導致的,一般表現為肌肉隱隱作痛、無力。喜歡揉按、熱敷。

不過中醫認為是身體內血不能很好運行的結果,而同時腎主骨生髓造血。所以,一般身體出現酸,尤其是腰酸,被認為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

2.脹

酸脹、腫脹,其實也與肌肉組織有關係。常常是由於身體氣血運行受阻導致某一處出現腫脹。一般說明身體並不氣虛,反而是愛生氣的體質,如肝鬱體質,會有腹脹、食欲不振、乳房腫塊等現象出現。

3.麻

肢體發生麻木的現象,多發生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群體中。從中醫角度看,是人體的血液運行守住,導致麻的部位得不到血液的滋養引起。而木,其實是更嚴重的表現,說明氣血不能達到這個部位,嚴重影響了這個部位的感知、活動。

4.痛

痛這個道理很簡單,中醫說「不通則痛」,而導致氣血不暢的是經絡問題,所以當身體遇到寒冷刺激,導致身體的經絡堵住,氣血不能通過,這樣便會發生「痛」。

打通經絡,那麼身體就不會發生疼痛,所以中醫常常會採取艾灸、拔罐、熱敷、揉按等方法,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疼痛也得到了緩解。

5.乏

疲乏是氣血不足在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表現,身體上表現疲憊、肌肉無力。而精神上表現為乏,即不想動、不想思考、不想講話、嗜睡、犯困,甚至對食物表現不積極。

另外,「五勞七傷」中的「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也說明了過度用眼、眼睛疲勞、經常睡覺也會影響氣血運行。

氣血的運行關乎到整個身體的健康與疾病,所以我們不僅要補氣血,還得保持氣血運行的正常,愛運動、愛按摩、勞逸結合,比補氣血更重要。

好累啊,點個Zan唄!

GIF/119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談疼、痛、癢、酸、脹、麻、疲、乏
疼、痛、癢、脹、麻?中醫認為,氣血不足,百病乃生
中醫大談:疼、痛、癢、酸、脹、麻、疲、乏、飢、餓、勞、累、聰、明(你值得擁有)
手腳麻、木、酸、脹、痛、癢的中醫解釋方法
中醫養生之道之酸、麻、木、脹、痛
中醫調養淺談:肺熱與雀斑和痘痘的關係
西醫的貧血與中醫的血虛,常見血虛的類型和治療原則
B型血適合的食物、肺癌的中醫診斷和糖尿病的飲食,有很大啟發!
『中醫之美』什麼是氣、血、津液(三)
中醫養生:肝陰虛、肝血虛、肝氣虛、肝鬱證、肝火鬱熱
小兒患了咳嗽、氣喘,中醫有妙招!中醫淺談小兒氣管炎的防與治
腰背疼痛的中醫針刺、艾灸、火罐療法
一個中醫眼中的抑鬱症、修身養性,和精氣神的保護
外科中醫泄露:風濕疼痛、腰痛、跌打損傷、骨結核,這種菜可治
中醫中藥與癌症的關係
中醫補氣、養血、養陰、養陽的精華都在這裡 !
美白、祛皺、塑形的中醫妙招,慈禧太后都在用!
中醫解說心、肝、脾、肺、腎,精華都在這兒了!
中醫里「氣」很重要,學會補氣、疏氣、降氣、沉氣
老中醫的長壽秘方,活血化瘀、補氣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