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林語堂和他的父親:好父親決定孩子的一生

林語堂和他的父親:好父親決定孩子的一生

林語堂晚年離開美國回到台灣,在台北一所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他應邀為學生演講。在他面前幾個人的演說又臭又長,輪到林語堂的時候已經是上午快開飯的時間了,為吐自己心中不快,他從容不迫走上講台說:「紳士的講演,應當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沒說幾句話,林語堂就宣告演說結束。第二天,這則笑話在各家報紙爭相刊出,公認這是天下第一等機智幽默。

林語堂自成一家的幽默風格,自然離不開其父林至誠早年對他的樂天精神的熏陶,我們在林父講的笑話里可以就此窺豹一斑。(以下簡稱「林父」)林父說的笑話之中,有一個是關於在廈門傳教的先驅搭拉瑪博士。當年的教堂里是男女分坐,各佔一邊。在一個又潮又熱的下午,林父講道時,他看見男人打盹,女人信口聊天兒,沒有人聽他講。他在講壇上向前彎著身子說:「諸位姐妹如果說話的聲音不這麼大,這邊的弟兄們可以睡得安穩一點兒了。」林父將這種樂天精神順利的傳承給了林語堂,使他在成長中擁有了率性純真的性格。

林語堂和他的父親:好父親決定孩子的一生

林語堂

林父是一個基督教的牧師,他真心實意的愛他的教友。他對於窮人常表同情,一生好報打不平,為窮人主持公道。林父心懷和善,不管什麼農夫,他都會請到家喝杯茶,吃午飯,在暑夏時節里請人到家裡乘涼。自幼父親教育其務須行善熏陶了林語堂,不僅為林語堂樹立了榜樣,還使其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品質。

林父最疼愛的就是調皮搗蛋的林語堂。每次佈道回來後,林母專門給他準備了一碗豬肝面補身子,可吃不上幾口,就全數留給了林語堂。他也心疼父親,吃幾口,又讓給父親。就這樣,一碗面都涼了,父子倆還在讓來讓去,自有一番樂趣在。在林語堂的記憶里,那豬肝面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林父對孩子始終是和藹親切的,他要求孩子們之間相互友愛,不準吵嘴。林父教孩子念詩,念經書,古文,還有普通的對對子,鼓勵孩子們擁有自主的想法,懂得獨立去思考問題,從不曾將個人思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他給每個孩子都分配一份家庭工作,培養其自幼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獨立生存的能力,讓孩子們在勞動中獲得了樂趣。

快樂的家庭教育成為林語堂一生追求知識和道德的至為強有力的後盾。在後來林語堂教育自己的子女中我們可以看到林父的影子,在林語堂的三女兒林相如七歲生日那天,林語堂一大早就跑進廚房,在蛋糕上用糖霜寫上「林相如」三個字。當全家人一邊拍手一邊唱生日快樂歌的時候,林語堂感動得熱淚盈眶。小女兒不解地問:「爸爸,生日應該快樂,你為什麼哭了?」「你們的歌聲太美了,爸爸聽了特別感動。」林語堂說完,掏了一元錢放進她的手裡。

林語堂和他的父親:好父親決定孩子的一生

前排,自右至左,魯迅、許廣平、周建人,後排,自右至左,孫伏園、林語堂、孫福熙

林語堂在中國現代作家裡,英文水平堪稱最好。當年,德高望重的蔡元培對林語堂的英文就讚賞有加。據梁實秋說,曾擔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的葉公超最佩服兩個中國人的英文:一個是宋美齡,一個是林語堂;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對林語堂的英文讚不絕口,認為這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大奇蹟。對於獲得極大成就的偉人們來說,曾經接受過的教育對其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林父作為一個牧師,每月薪水只有十六至二十元,當初他決定送自己的孩子去當時在國際已負盛名的聖約翰大學接受西方教育,真可謂難上加難。他變賣舊產才籌得送孩子入大學的最低額的學費。可見他擁有卓越的目光,支持孩子們的夢想,供給孩子們得受大學教育的機緣。林語堂在聖約翰大學裡受到了父親式的影響,他在那裡明白了學問的實質是在於本身,必須出自內心。他在那裡讀達爾文、赫克爾、拉馬克,及小說家溫斯頓·邱吉爾的《杯盤之內》,在求學階段中確實受益匪淺。在林語堂早期的志向中,他選擇當牧師,並且在聖約翰大學神學院註冊,因其一直堅持要追尋偉大的思想及理想,所以最終還是離開了神學院。

林語堂和他的父親:好父親決定孩子的一生

林語堂的父母

林父時常給那些農夫傳教,他經常建教堂,林語堂曾看到其父建築在坂仔的新教堂,這偉大而值得紀念的舉動在林語堂的心目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左右,林父設計的新教堂落成。林父專門跑到漳州,買了一副朱熹手跡拓本的對聯,興沖沖地貼在了教堂的門口。一個基督教的聖壇,卻貼著中國禮教衛士的手跡,這是典型的林父的思維方式,這是他的「中西合璧」。林語堂後來也走上中西文化兼收並蓄的道路。林父以一個中國鄉村牧師的睿智、父親的慈愛成就了一個享譽東西半球的世界級作家。

林父不隨世俗,林家的男孩不像其他的孩子一樣梳辮子,而是留一種僮僕式的短髮,他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夢想主義者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也影響了林語堂從來都不會過分注重任何形式上的東西,他只看重內容。

縱觀林語堂的一生,可以看出林父對其信仰追求、人格塑造方面的深遠影響。針對林父教育林語堂所採用的教育方法加以總結,同現代的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做以比較。

林父:提倡仁愛自由,要求林語堂務須終身行善;嚴厲與寬容並行的快樂教育方式,培養林語堂不卑不亢的高貴品質。

現代的一些家長:在現如今「拜金主義」大肆盛行的時代里,家長一門心思只顧賺錢,只關心孩子的考分以及物質需求,卻忽視了孩子成長中的品德變化。教育應從孩子人性品行中抓起。人性,人的自然屬性。對待孩子的品行,家長要嚴加對待,因為品行關係到一個人的一生。有很多人,聰明能幹,但直到不惑之年都沒有達到成功境界,品行不端,其他人則無法同他長期合作。在成事的三要素中,缺失人和,自然成不了事了。品行不端之人,若放在機關要位,必是禍國殃民;放在社會之中,也難免干起強盜的勾當。

在教育中,疏通好過扭曲,所以嚴厲與寬容要同步進行。現如今的家長中存在「極端分子」,溺愛與懲罰都非常過度,孩子在家中不是養尊處優,驕橫霸道,就是整日看家長臉色行事,性格怯懦。由於心理問題而惹出禍事的青少年並不是少數,心理病患如果不能夠及時癒合,則會留下後遺症。林父在林語堂十歲的時候,就送他到外鄉去上學。在青少年逆反心理強烈的年齡段里,讓孩子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比如說從高中起就開始住宿,早些融入集體中去,鍛煉與別人交往及相處的能力。這個年齡段住校有很多益處:自主獨立,交往朋友,承擔自己的責任等。

林父:自然教育。尊重林語堂的自主選擇,支持他實現自己的理想,最終從事寫作方面的職業。


現代的一些家長:盲目的催熟教育。俗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這些家長們卻希望「種了芝麻得西瓜」。棄孩童正常發展規律予以不顧,固執己見的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傳說中的「神童」。還未學會走路,就想法子讓他學會奔跑;國語都說不清楚的年齡里,卻幻想孩子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外語。當孩子稍大一些的時候,立即讓孩子在除了學習功課以外,再加上如彈鋼琴、繪畫、練毛筆字、拉小提琴、跳舞等項目。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在成長的年齡里接受這些不科學的教育,這種現象時下已經普及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里。上述的那些項目充其量只能作為自由選擇的業餘愛好,如果想要在這上面有所成就的話,就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其一是具有這方面的天賦,其二是熱愛。而家長不能正確意識到自己的孩子究竟是哪塊料,硬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尚且年幼的孩子身上,違背孩子的本願,從此孩子便不再是一個個體,而僅僅是一個從屬品。父母醉心於對孩子的「加工塑造」,而他們並不是沒有生命的石頭,怎麼能一板一眼的去打磨去修飾呢?父母的期望與孩子的天賦,究竟哪個更重要呢?為人父母是否真的非要孩子走一條主流價值認為對的路呢?

林語堂和他的父親:好父親決定孩子的一生

林語堂故居

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興趣是一種完善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熱愛某一項活動,那麼可以說明他具備這方面的長處。由於感興趣或是熱愛,他會在這上面費心思,下功夫,在這方面予以努力,這樣就更容易接近成功,而且他在這上面會獲取更為實質的快樂,這樣的教育系統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歷來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成功的人物舉不勝舉,林語堂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八歲的時候就夢想成為一名作家,最終能夠走上這一條路同其父對他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如果家長過分違背孩子的意願,把他們當作自己的「作品」,只會導致孩子性格方面畸形的發展,就如同整形後的身體器官,因為它的不自然,所以它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美好。

為人父母能做的事情就是為孩子健康正直的成長負責,而至於孩子要走的道路,還是讓他自己去負責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好色之圖|碧空如洗
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飾
玲瓏剔透|古代女子流行的耳飾
清代紅木靠背椅的鑲嵌裝飾風格賞析
看古人如何把「空調」穿在身上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父親的三觀,決定孩子的一生
母親決定孩子的品質,父親決定孩子的格局
關於我的父親和我的父親
缺失的父親和焦慮的母親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曹操的父親,孫權的父親,都不如他的父親
父親節,寫給我的老父親
烈士的父親,就是我們共同的父親!
我的父親不是我的父親
她們是被生父拋棄的女兒,孫儷購豪宅給父親養老,她給父親養孩子
父親的父親節
孫雲曉:好父親是孩子一生的定海神針
謝霆鋒母親不相信孩子是親生的,帶去做鑒定,張柏芝在醫院哭著說出孩子父親
張傑親了父親卻沒有親老岳父,而鄧超和汪峰以這樣的方式祭奠父親
卑微的父親,是我一生的懷念——致敬所有的父親!
虎父無犬子:動物界的父親和孩子
親生父親帶倆孩子自殺:別讓孩子成為你婚姻的陪葬品!
父母都不是生我的人,我和母親都是被父親撿回家的
父親節:想您,我的父親!
我和我的父親
世說心語:我的父親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