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禹襄《十三勢說略》,每一動,唯手先著力,隨即鬆開!

武禹襄《十三勢說略》,每一動,唯手先著力,隨即鬆開!

每一動,唯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須貫串一氣,不外起、承、轉、合。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

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勿使有缺陷處,勿使有凹凸處,勿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致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

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

沈壽校記:

一、本篇轉採自[李本]。楊式傳抄各本,其篇名大都作《太極拳論》,而把王宗岳所著《太極拳論》題作《山佑王宗岳太極拳論》,以資區別;其中[許本]則乾脆把王著稱作《太極拳經》。

二、[澄本]把本篇題名為《祿禪師原文》,並將《太極拳釋名》一文列在篇後,作為全文下半篇。祿禪即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祿禪。由於武禹襄原從楊祿禪學太極拳大功架,因此,後人猜度此文為楊氏口述,武氏筆錄所致。但後來[楊本]出版時,其篇題重又改作《太極拳論》,與此前出版的[微本]、[徐本]取得了一致。[萬本]有目錄「楊譜」和「宋譜」各一篇,其正文內容完全相同。但前者既無篇名,也未署作者姓名;後者前半篇名句下有夾注,篇名作《太極拳論解》,並偽托說這是道號玉虛子的張三丰所傳之論說。[圖本]信從[宋譜],別題本篇為[張三丰著《太極拳用功要旨》]唐豪則據[郝本]《打手要言》篇末的署名,考定本篇為武禹襄所著。

注釋:文中提到各本分別為

[李本]:李亦畬(1832-1892)著《廉讓堂本太極拳譜》

[許本]:許禹生著《太極拳勢圖解》1921年出版

[澄本]:楊澄甫著《太極拳使用法》1931年出版

[楊本]: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1934年出版

[圖本]:吳圖南著《太極拳》1931年出版

[微本]:陳微明著《太極拳術》1925年出版

[徐本]:徐致一著《太極拳淺說》1927年出版

[萬本]:萬縣興隆街裕興昌印

[郝本]:李亦畲贈郝和藏本

太極養生堂好書推薦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開胯、松胯、坐胯,其實就是?
樁功解密:樁功由功架和功法兩項內容構成!
開胯?好難呀!鬆動骶髂關節的最好方法是練三心並站樁!
男女50歲以後的人生享受!
身備五張弓 拳式無鬆懈!大松大軟藝難成!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武禹襄活著的時候,世人皆看不上他,為何死後拳迷對他一片讚譽
武禹襄「太極拳論要解」註解,一層拳一層理,看明白了就可以提高!
在陳清平眼裡:相比楊露禪為何更青睞武禹襄?開了為徒選師先河
陳長興見到武禹襄連聲說天賦極好!說的不是身體,只有楊露禪懂
這四個字是武禹襄太極拳「敷蓋對吞」秘訣的基礎!你知道嗎?
陳長興給武禹襄講拳的時候楊露禪看到了什麼?離開師門後勇闖北京
陳家溝對楊露禪設防,對武禹襄傾囊相授,百年之後才明白前人用意
百年前太極拳真的有實戰價值嗎?武禹襄最深的見解為何沒寫進書里
傳統內家心法與武禹襄太極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