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下人物:德國前總理科爾:影響歐洲的政治「巨人」

天下人物:德國前總理科爾:影響歐洲的政治「巨人」

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16日在家中去世,享年87歲。

這位見證兩德統一和歐元誕生的德國總理是戰後德國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突然離世令國際社會震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人第一時間表達了他們的悲痛。

屢創紀錄

科爾從學生時代便對政治和法律表現出興趣,還未成年就加入了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

1959年,他代表基民盟參加地方選舉,成為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最年輕的州議員。

1969年,他當選為這個州的州長,成為德國最年輕的州長,並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干到1976年。

2012年9月27日,科爾在柏林德意志歷史博物館舉行的活動上發言。(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在聯邦層面,科爾的經歷更加傳奇。

他1973年當選基民盟聯邦主席,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25年,直到1998年成為該黨歷史上在職時間最長的主席。

1982年,科爾成為聯邦德國總理。他在這個職位上一直干到了1998年,成為戰後德國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提攜默克爾

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是在科爾的提攜下進入政界的。

2012年9月27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的德意志歷史博物館,德國總理默克爾(前右)和科爾(前左)出席慶祝「統一總理」執政30周年活動。 (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默克爾如今被外界稱為「鐵娘子」,但當年在身材高大的科爾口中卻是「我的小姑娘」。

曾有人問默克爾,當初怎麼能吸引科爾的目光。默克爾回答:「我來自東邊(東德),是個女人,年紀又輕,我代表了黨內三種少數群體。」

2012年9月27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的德意志歷史博物館,默克爾(右)和科爾共同展示「統一總理」紀念郵票。(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不得不說,科爾看人的眼光是一流的。這或許是他能長期執政的一個重要原因。

兩大關鍵詞:「統一」「一體化」

說起科爾一生最大的功績,無疑就是實現了東西兩德的統一。正因如此,他也被德國人稱為「統一總理」。

1990年10月3日,參加兩德統一日慶祝活動的柏林人歡呼。(新華社發)

科爾執政期間的另一大功績,是對歐洲一體化的推動。

貨幣一體化是歐洲一體化重要組成部分。德國貨幣馬克曾是僅次於美元的硬通貨之一,也是德國實力和地位的象徵。當時德國國內大部分人反對歐元。他們一方面對馬克不舍,一方面對歐元的未來缺乏信心,同時擔心更換貨幣會使德國付出高昂的經濟和社會代價。

但科爾為首的德國執政黨堅定支持歐元,大力宣傳歐元的好處。在執政黨的堅持下,一些以前反對歐元的政黨也放棄原有主張,加入支持歐元的陣營。最終德國聯邦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德國加入經濟貨幣聯盟的議案。

日後有很多人問科爾當年為什麼要放棄「心愛的馬克」,科爾回答說:「因為歐元將使得歐洲統一的方向不可逆轉。」

雙膝下跪道歉

科爾利用各種機會代表德國向二戰中納粹德國的受害國表達懺悔。

1995年,作為德國總理的科爾在以色列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雙膝下跪,代表德國向受害者道歉。

正是由於有科爾這樣的德國領導人不斷表明悔罪態度,同時歷屆德國政府認真履行對受害者的賠償責任,德國最終贏得以色列的諒解。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科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一生多次訪問中國。

早在1974年,時任基民盟聯邦主席和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州長的他便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與這個東方古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始終堅持對華友好,任總理期間四度訪問中國,卸任後又數次訪華,為推動中德、中歐關係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與經濟學家忘年戀

在1998年的大選中,科爾領導的基民盟遭遇慘敗,科爾下台。

此後,他遭遇一系列打擊,不僅身陷基民盟接受政治獻金醜聞,還被迫辭去基民盟榮譽主席職務。

2001年,與科爾走過41年婚姻生活的結髮妻子漢內洛蕾又因不堪忍受長期的病痛折磨而自殺身亡。

不過,命運似乎還眷顧科爾。

2004年,女經濟學家邁克?里克特結識了這位比她大35歲的前總理。

當年冬天,兩人結伴前往斯里蘭卡度假。度假期間,他們確立戀愛關係,還在那裡幸運地躲過海嘯。

2005年6月28日,科爾與女友里克特參加社交聚會。(新華社/法新)

2008年,兩人正式結婚。

儘管在政治生涯的晚期遭遇醜聞打擊,但德國社會對這位德國戰後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還是高度肯定的。每當晚年的科爾出現在公開場合,都會受到德國民眾的「圍觀」。

2010年5月,科爾八十大壽官方慶祝儀式在他的家鄉路德維希港舉行。默克爾等眾多政要來捧場。

科爾抱病出席,以顫抖的聲音在800多名嘉賓前充滿感情地發言,令不少人熱淚盈眶。

或許他在那次演講中的一句話可以概括他這一輩子:「我可以說,我度過了有意義的一生。」

-END-

記者:劉贊

文字編輯:吳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 的精彩文章:

「與普京直接連線」上演十五季,私生活永遠是這場「年度大戲」的彩蛋
對話騰訊:我們要的是創造溫暖和連接世界
全球熱點|收緊對古巴限制 特朗普重塑拉美政策
全球熱點:收緊對古巴限制 特朗普重塑拉美政策

TAG:新華國際 |

您可能感興趣

非洲國家埃及,為什麼人種是歐洲人種、信仰亞洲人的宗教?
德國前副總理:特朗普貿易戰將使歐洲向中國倒戈
為何歐洲裔美國人稱自己為美國人,卻視亞洲裔美國人為非美國人?
外國人問:美國人、歐洲人和中國人對印度人有什麼看法?
德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它們誰是歐洲的「領頭羊」?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國家:歐洲的摩納哥和亞洲的蒙古國
德媒:歐洲電影人盯上中國大市場
中國56個民族以外的獨特族群:歐洲人血統,中國人國籍
歐洲德國和亞洲韓國哪個國家實力更強?
作為中國曾經的「歐洲小弟」阿爾巴尼亞,它的人民如何看待中國?
俄羅斯專家:中國航天技術領先於歐洲和日本
領英歐洲前總裁、英國政府科技城計劃創始導師——凱文·艾利斯
默克爾打破政治僵局,德國如何引領歐洲經濟?
對中國免簽的國家/地區:亞洲、歐洲、大洋洲篇
默克爾警惕中國「滲透巴爾幹」?德學者:歐洲無法適應中國崛起
歐洲的英拉,烏克蘭前女總理,艷壓群雄
這個民族從中國敗逃,卻征服了德國人和英國人祖先,稱霸歐洲大陸
德國城市為中國打開歐洲大門:中國人太拼了
俄專家:中國航天技術領先於歐洲和日本
世界著名城市系列13:英國「霧都」倫敦,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