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法國曾經稱霸全歐,結果卻被英國德國強力壓制!地球知識局

為什麼法國曾經稱霸全歐,結果卻被英國德國強力壓制!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編譯自美國斯特拉福戰略預測公司地緣政治系列法國篇,並在做圖上予以增補

法蘭西地緣格局

歐洲大陸如同亞洲西北方延伸出的巨大半島,而歐洲本身又延伸出眾多半島,其南北方為山脈所阻隔,周邊海岸曲折島嶼眾多。這阻礙了歐洲的統一進程,以至於,歐洲從未統一於一個單一政治體。

歐亞大陸——歐洲半島——法國

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喀爾巴阡山

北歐——南歐——東歐

但歐洲地理中依然有兩個因素有利於歐洲的團結與凝聚,他們也分別是古代羅馬帝國與現代歐盟的地緣基礎。

其一是北歐平原,從法國海岸一直向東延伸的一塊廣闊低地,同時擁有大量的可通航河流,有利於資源交換與技術交流,以至於這裡成為全球最密集的財富聚集區,同時也是現代歐盟的地理基礎(其核心是法德同盟)。

其二則是地中海,由南歐眾多半島與北非海岸圍合而成的一個「內湖」,其海上交通相比北歐海洋要簡單得多,但由於南歐沿海沒有充足的平原,而非洲海岸已成為伊斯蘭世界,這些問題令地中海的優勢大打折扣,再也沒有一個政權能夠像羅馬時代一樣統一地中海。

北歐平原——地中海

由於南北兩邊重心與目標的差異,加上比利牛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的阻隔,南歐北歐形成了迥異的社會文化與政治經濟狀況。

歐洲地理同時具有分裂與統一的特徵,兩者相互作用,這裡就成了一個複雜多變、充滿暴力的地方。由於歐洲擁有眾多體量類似的河流,這就使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擁有自己的流域,並構建自己獨特的經濟體系。不過在北歐平原的眾多河流距離較近且沒有明顯的山嶽阻隔,這就導致位於北歐平原的國家在歷史上彼此戰爭不斷,爭奪對北歐平原的主導權。

北歐平原從西至東的平行流域真是相當多

歐洲這種南北分裂、北方因河流各自獨立的狀況,在南北歐的之間的最薄弱環節——也就是法國——卻是趨向於統一的。

法國同時擁有眾多流域:塞納河、盧瓦爾河、加侖河、羅納河。塞納河和盧瓦爾河一直處於交匯狀態,而加侖河和羅納河則分別向西和向南注入大西洋和地中海,兩者成為了北歐平原與地中海的唯一的天然連接點。

法國主要河流

這一連接歐洲各版塊的重要位置使得法蘭西是唯一一個可以對整個歐洲施加地緣影響力的強國。儘管其位置優越,但由於不具有壓倒性的面積優勢,法國總是參與卻難以主導。

歐洲五大國,法國並不佔壓倒性優勢

而且法國還被他們所包圍!

除了北歐平原外,法國周邊都為山脈、河流與海洋所包圍。其西南為比利牛斯山脈、東南為阿爾卑斯山脈、西面北面為大西洋、南面為地中海、東面為萊茵河及眾多低矮山脈。這個六邊形的國家面對來自不同方面的機遇與挑戰。

強敵環飼法蘭西!

在不同方面的地緣障礙中,東面的河流低山是最容易跨越的,由於法國處在北歐平原的西端,只要在海洋與南部山脈方面確保自己的防禦,確實可以向東一路擴張——向廣闊的北歐平原東進。當然,前提是東面的敵人較弱。

從法國通向東歐

法國東北側邊界

法蘭西的歷史

第一階段:走向集權(843-1453)

當歐洲逐步走出羅馬崩潰的陰影時,阿拉伯帝國在東方崛起,在近東重創拜占庭帝國,甚至沿著北非攻佔西班牙併入侵法國。阿拉伯軍隊在普瓦提埃戰役中敗給法蘭克王國,最終沒能攻入歐洲的核心區,西班牙已經是其對歐洲擴張的極限了。

同時,阿拉伯倭馬亞王朝也給歐洲人帶來了當時頗為重要的重騎兵技術。這一軍種很適合在開闊的北歐平原馳騁。

倭馬亞王朝——法蘭克王國

由於重騎兵的昂貴開銷,分封土地分攤成本的封建主義在法蘭西大行其道,以至於封建主之間相互爭鬥,弱化了中央權威,北歐平原尚不能統一,更遑論周邊山區各省。法蘭西的前途險些喪於其手。

以至於法國有那麼多城堡

當時,法國這種內部的政治分裂與民族(語言)分裂,使其內耗嚴重。加上法國歐洲樞紐的位置,一直外部勢力乘機干涉法國。其中以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最為著名,法蘭西幾乎在這場世紀戰爭中被摧毀,但其艱難的軍事勝利也成為法蘭西統一國家的契機。當時法國仍是一個分裂的國家,所以各方諸侯的態度就對法國的命運就尤為重要,比如勃艮第的態度可能是關鍵性的。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當時法國仍是一個分裂的法國,所以各方諸侯的態度就尤為重要,比如勃艮第的態度可能是關鍵性的

聖女貞德扭轉百年戰爭的形勢,使法國反敗為勝,怎麼感覺她穿得像鋼鐵人一樣。

在百年戰爭中,法國重騎兵在英國長弓、火藥、防禦工事面前極其脆弱,而更強大的軍事投入需要中央集權對資源的統一調度。能力局限於地方的法國封建制度在戰爭中被極大削弱,軍事技術的變革和戰爭的需要迫使法蘭西政治體製得以進化。

我也想來一套長弓兵裝備啊

即使法國王室最終扭轉了敗局,但真正降服國內諸侯通過法國仍是個艱巨且漫長的任務。

法蘭西統一之路

而法國人面對的外敵亦不止英國人,由於法國兼具陸地與海洋國家的地緣屬性,在維持一支海軍抗衡英國人(這確實是相當費錢的)的同時,也要有一支龐大陸軍面對來自歐洲大陸的競爭,即使德國的分裂可以讓法國制衡歐陸的成本大幅降低,但經常面臨的多線作戰亦迫使法國政治朝著集權化發展,其經濟亦時常處於緊繃狀態。

法國人的地緣任務真是多.....

第二階段:哈布斯堡的挑戰和權力平衡(1506-1700)

法國並非歐陸唯一強國,哈布斯堡王朝憑藉其廣泛的政治聯姻與分布甚至對法蘭西形成包圍之勢,即使法國周邊地理屏障眾多,哈布斯堡依然從荷蘭方向威脅著法國,加上英國人對海峽的控制,初步建立集權的法國面臨巨大壓力。

東有奧斯曼,西有哈布斯堡

哈布斯堡簡直是要包圍我大法國!

不過哈布斯堡靠政治聯姻能如此擴張也是不簡單

我的特技是政治聯姻(⊙v⊙)

這種現實的威脅也使法國採取靈活和務實的外交策略,通過反包圍來對沖包圍,在英國方向則是通過支持蘇格蘭分裂勢力干擾其後方,在哈布斯堡方向則是聯合穆斯林奧斯曼帝國(異教徒又何妨)威脅哈布斯堡的中歐核心區。(如果奧斯曼拿下維也納,其結果難以想像,還好當時有大波蘭來救援)

包圍與反包圍

哈布斯堡皇室的設計風格,充滿著濃濃的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氣息,你們感受一下。

挫敗哈布斯堡的霸權是一回事,取代哈布斯堡主導歐陸則是另一回事。憑藉地緣保護、中央集權制度、靈活的策略,哈布斯堡難以滅亡法國,而隨著哈布斯堡自身勢力的削弱,歐洲各地的新勢力開始取代其地位,他們對法國也並不友好。

十八世紀法國陷入了連綿不斷的戰爭和軍事消耗,即使集權制度將其榨取潛力發揮到最大,依然無法阻止其國家財政破產,這導致了國內秩序災難般的普遍瓦解,以至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橫空出世(可見革命前的集權法國距離之後的民族國家還有相當差距)。

戰爭頻仍的法國18世紀

1789年7月14日,法國革命者攻佔巴士底獄

同時,由於法國忙於應對英國與西班牙的競爭,忽視了普魯士的崛起,以至法國最薄弱的東線最終出現德國這一統一國家,改變了法國在歐陸國家中國力獨大的基本面優勢。

第三階段:民族主義與德意志的崛起(1789-1945)

法國大革命一方面是舊制度的短暫解體,一方面是舊制度的迅速進化——因為國家面臨的挑戰是不變的甚至更緊迫了。從大革命中誕生的民族主義概念加上一系列新的行政管理方式與技術手段,就成為了共和制的法蘭西,一個更加集權的單一的中央政府,歐陸第一個現代民族國家,

這一政治形態因緊迫的國內外形勢而生,並幾乎以最殘酷的方式戰勝了一切敵人,拿破崙將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這是法國最接近統一歐陸的一次機會。

然而戰爭的結果與教訓也是很明顯的:法國缺少足夠的資源和人力統治整個歐洲。

終於該我出場了!

拿破崙帝國

雖然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但確實形成了東有奧斯曼,西有拿破崙(雖然此時奧斯曼已漸趨衰弱)的格局。

引領時尚的皇帝....

在拿破崙戰爭中,法國力量達到頂峰,而稱霸歐洲的機遇期是如此短暫,歐陸國家逐步恢復元氣並吸收法國的軍事成就,拿破崙則遭到流放。

但結果並不是回到原有的平衡,民族主義觀念得到傳播,德意志細碎的分裂格局被戰爭破壞,在戰爭的焦土上,吸收了民族主義的德意志最終在法國東界建立了一個實力相當的強國。德意志國家在法國戰敗後的十九世紀,走向自己的統一之路。

拿破崙戰爭前的破碎的德國

戰後數十年內德國逐步走向統一

至一戰前,法國再也無法單獨對抗德國:

第四階段:與德國的較量

從普魯士的統一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遭到數次重大失敗甚至包括亡國。當然,法蘭西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刻也再次誕生了自己的英雄人物。

我要在三個月內滅亡法國!

法國在二戰中,第一次,亡國了

法蘭西雖敗而不亡!

復興法國世界地位的戴高樂將軍

但迅速崛起的德國最終也發現自己的地緣命門:困守陸地資源以及兩線作戰(伴隨著東歐蘇聯的崛起)。對於戰後的法德兩國來說,彼此之間的敵對只能令域外大國獲益(即使對於重新統一德國來說也是如此)。德國在二戰後國家一度被肢解,直到1990年東西兩德統一,此時蘇聯陣營已瀕臨崩潰,再無法阻止中歐德國的再次統一。

附一段德國(亦或歐洲?)戰後從分裂到統一的故事:

法國必須與德國和平共處,德國遭到削弱之時,法國人開始推動西歐各國在政治經濟上的聯合,首先是低地國家,之後是德國和義大利。從歐洲煤鋼共同體,至歐洲經濟共同體,至現在的歐盟。

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盟,以及還沒完全脫歐的英國

雖然EEC/EU始終強調政治經濟上合作的好處,但對於法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將德國納入到某種法國主導的共贏體系內,杜絕與德國戰爭的一切可能。

但法國的優勢沒有持續很久,隨著德國的經濟復興和國家統一,德國不再是一個可以任人擺布的政治體。法國人不得不面對,德國自19世紀至今所擴張的實力和影響力,比法國二戰後的短暫優勢要求強大得多。

甚至在足球上德國也是這麼的強。。

而法國所能做的,就是確保德國在各種歐洲機構中的參與和利益,必須將其捆綁於法德利益共同體。在德國即將統一時,法國就立即推動歐洲貨幣同盟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談判。伴隨著歐元區的整體發展,德國若拋棄歐盟,必然帶來大規模的經濟動蕩。

2012年7月8日, 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出席「德法和解」50周年紀念活動。默克爾的髮型很有點風吹麥浪的意思啊。

以法國當前的條件,歐盟無疑是束縛德國的最牢靠的籠子了。不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會不會發生某種情況使德國最終脫離歐盟單打獨鬥?其所帶來的傷害,對於法國可能是安全上的?或者歐盟長期存在,但對法國的限制比德國更大,使德國最終掌握對歐盟的主導權甚至一家獨大?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中東土豪瘋狂砸錢,只怕最後砸了自己的腳!
不能忍!老虎機贏得4300萬巨款,黑人女子卻被告知機器壞了
江浙滬包郵外加冬季供暖,為什麼徐州仍是一個充滿失落感的城市?
從太空俯瞰世界上最長河流,是一種怎樣的美好體驗?地球知識局

TAG:地球知識局 |

您可能感興趣

「歐洲列強」哪國才最強?到底是俄羅斯還是法國、英國或者德國?
法國和德國:兩國監管傳統如何影響歐盟立法
如果德國全力攻打英國而不招惹蘇聯,德國能贏二戰嗎
德國納粹「閃電戰」擊敗法國後,法國是怎麼服務德國的?
二戰德國為何想要拉攏中國?要知道當時的中國,無力抗衡西方強國
德國空軍司令被逼辭職,美國歐盟爭奪德國空軍大單,盟友面具撕破
一戰前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讓英國不放心
德國和日本都是戰敗國,為什麼美國不限制德國對外軍火出口?
假設德國全力攻打英國而不去招惹蘇聯,二戰德國會贏嗎?
二戰德國空軍那麼強還是沒能拿下英國?只因英國情報能力太強
假設德國全力攻打英國不去招惹蘇聯,二戰德國會贏嗎?
英國為什麼沒被德國征服?
一戰德國最強士兵戰力有多強?英國法國在他們面前被打得狼狽奔逃
二戰若英國和德國正面硬剛,有英聯邦撐腰的英國勝算大嗎?
在英國和德國的爭霸中,德國為什麼會失敗的如此徹底?
問答:英國、法國、德國,誰才是真正的歐洲老大?
歐洲拿什麼不依賴美國?德國軍備嚴重不足,無力指揮北約部隊
誰主歐陸沉浮?——德國「女王」威風弱,法國總統勢絕倫
此國曾經侵略過我們國家,二戰中見風使舵,領導人都被德國綁了
德國檢方要求引渡加泰前領袖回西班牙:德國法律也不容叛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