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起父親 趙新平

想起父親 趙新平

想 起 父 親

作者趙新平

清晨,接到小妹的電話,說父親的病情有所好轉,睡眠改善,吃飯也有胃口了,一起床就嚷著要吃飯。。。。。。聽著小妹的話,我的眼前自不而然的浮現出父親佝僂瘦弱的身影,眼淚忽然間蓄滿了眼眶,心裡的歡喜,竟然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

77歲的父親生於1940年10月,19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青海剿匪、和平解放西藏,後又到甘肅臨潭、臨夏等地邊生產邊訓練,1965年轉業新疆建設兵團成為一名會打仗會生產的農工,一干就是22年,後因病退休回到甘肅老家,已是八十年代。父親只念過小學二年級,識字少,性格耿直,為人善良,言語不多,從不計較得失,是個人人誇讚的大好人。父親沒有生病前,身體一直很棒,讓人羨慕。最讓人敬重的是,父親雖然嚴肅,不苟言笑,但很喜歡小孩子,鄰居老鄉們的小孩都喜歡和父親玩,說起玩,父親年輕的時候,真得很會玩兒,痴迷打籃球、去戈壁灘套野鴿子、野兔子、水庫里捉魚、逮野鴨等等,我家的屋檐下鴿子窩裡成天發出「咕咕」的叫聲,快樂的父親儼然是它們的主人。後來,在一次運送石料途中摔傷,父親身體多部位受損,住院幾年,不能再從事體力勞動,才退休回到故鄉。

人生,雖說終歸是一個不規則的圓,但上天常常考驗人的耐受力。再幸福溫暖的家,都要隨時準備經受難以想像的磨礪,咬著牙挺過去,堅強的與命運抗爭,才能笑著向生;同樣的,進入老年後,看似平靜的生活中蘊含著暗流般的不平靜,即使再健康的身體,隨著年齡的逐漸衰老,也要時刻準備接受病魔的摧殘,任風雨敲打,侵蝕皮肉筋骨,甚至脆弱的心靈。挺過去,就是雨後初晴,一橋彩虹,一旦挺不過去,生活便如洪流中的失航小舟,飄向何處,尚不知曉。

作為子女,從小到大,我一直以為父母是我們的庇護神,永遠都那麼年輕健康,充滿活力,不會因為歲月的滄桑而老去。柴米油鹽的現實中,我才知道自己的一廂情願是多麼的幼稚。事實上,父母退休後,曾經的健康一如落日餘暉一點點消散,多病的身體像一部停歇下來的廢舊機器,開始是一個個小部件悄悄地鬆動,生鏽,沒有潤滑力了,漸漸地,發展到多鍾疾病附身,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關節炎等,這些老年慢性疾病聽起來就令人發憷,每一種都有可能最終置人於死地,與父親同齡的鄰居張大媽不小心連續摔跤,兩次骨折後,再也沒有起來,不久便去世了,讓人非常難過。

幾年前,父母因病去省城住了兩年,小城的老屋讓一位親戚看守,我曾幾次有事從家門前經過,親戚叫進去喝口水,坐一坐,我都沒有進去,明知父母不在裡面,沒有了牽掛,大腦中完全沒有要回家的概念,就不願踏進那道門檻。人的情感有太多執拗!好些人都說,有父母的人是天下最幸福的,尤其中年人,要趁父母在,好好地盡孝心,多陪陪老人,不要等父母過世了,才知道後悔,晚已。

對於孩子,只要父母在,就有一個溫暖的家,一個溫馨的堡壘,裡面沒有嚴寒風雪,沒有飢餓,像老屋廊下的燕子育雛,脈脈溫情,令人動容。每一個父母會把無私的愛和關懷毫不保留的奉獻給整個家庭和孩子,哪怕自己受累受痛,都在所不惜。父母不在身邊,過年了,我們姐妹幾個攜家帶口的奔到省城,全家十二個人,擠在租住的房子里。夜裡,沙發上、地板上到處睡的是人,大家雖然睡不安穩,但每天都開開心心的。父親的精神很好,身體也逐漸康復,母親鑽進廚房忙得不亦樂乎,做大家愛吃的好吃的,全家人一起吃,大家彼此享受著與父母及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閑暇里,我們還跟著母親學繡花,納鞋墊,聽她講小時候經過的苦日子,我的心裡感慨萬分,上一代老人大都出生在1949年前後,生不逢時,建國後,大大小小的運動,一個也沒落下,精神和肉體都受盡了磨難。到了六、七十年代,全國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每家都是好幾個孩子,生活條件也非常艱苦,做父母的能堅持把一窩兒女撫養成人,自己再熬到晚年,實在不易。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啊?再長的生命也不過百年,父母的一生是值得的,所有的時間都沒有虛度。

還記得80年代初,提前病退的父親領著我們姊妹四個從新疆回到故鄉甘肅小縣城的情景,3間低矮的沙棚房是租的,因為房價便宜,下雨時屋裡到處漏雨,我們用菜盆、臉盆接雨水,外面的雨下半夜停了,可屋裡的雨會持續下一夜,「滴滴答答」的聲音伴夢入眠,卻並不覺得苦,每天都滿懷信心的往前奔。父親的主要任務就是打掃屋子,給我們幾個做飯洗衣服。有一次,父親病倒了,我們放學回家,看見父親話都說不出來,全都嚇哭了。父親讓我們去找在糧站上班的舅爺。糧站離我們家大概有三四里的路程,我們幾個從來沒去過,可父親病了,只能去找舅爺,小妹和小弟在家看著父親,我和大妹手拉手,一邊哭一邊走,相互鼓勵,到處問人打聽,最後找到了糧站的舅爺。舅爺請了醫生到家裡給父親看病,還給我們買了許多好吃的東西。父親得的是急性腸炎,幾天後就好了,生活又回到原位,我們開心極了。當時,由於母親還在新疆工作沒有調回內地,為了我們幾個,父親學會了做飯,饅頭蒸得像棉花一樣鬆軟可口,還學會了織毛衣、圍巾、毛襪,家務做得頭頭是道,井井有條。後來,母親調回故鄉,我們也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院子里打了一口自來水壓井,種上蔬菜、果樹,父親還歡喜的養了幾隻鳥兒,天不亮就「嘰鳴啾啾」,催促我們趕緊起來上學去,我們從來沒有遲到過。大家共同努力,一個家立刻有了全新的面貌,變得像模像樣的,父母的克勤克儉和努力把一個家安頓的如此和諧!令人心裡踏實、知足。有一天夜晚吃飯的情景,我到現在都記得,夏天的傍晚,天氣悶熱,母親在廚房做飯,我們姊妹四個打水把小院子沖洗的乾乾淨淨,在樹底下擺上圓桌,板凳,剛好飯也做熟,母親做了七八個菜,有葷有素,紅綠相間,還有油潑涼麵,一家人每人端一個大碗,圍著桌子吃飯,吃得特別酣暢,尤其涼麵澆上紅油辣椒、醋蒜水和綠色蔬菜,面的筋道滑爽,辣椒的鮮辣香醇,肉食的豐盈潤腴,蔬菜的生津脆嫩,全都匯聚在口腔中,那個過癮,那個香啊!怎樣華美的詞語都無法形容。現在,想起來都還口舌垂涎,心頭別有一番滋味,是家的味道,是兒時與父母在一起最幸福的時光。人生中這樣美好的時刻,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老去將會越來越顯珍貴,越來越少。

當我們一個個長大了的時候,也是父母的身體耗盡養分的時候,他們曾經壯碩的身體開始變得彎曲變形,腰背像一張沒有彈性的弓,病痛中早已失去了彈性,垂垂老矣,對生命也漸漸地失去了更多的激情。有時候,走在大街上,看見那些步履蹣跚的老人,我便不由得神情恍惚,停下匆忙的腳步,看著他們渾濁的眼神和木然的身影,在我眼前一點點遠去,消失在緩緩地人流中,再也找不到了。忽然就覺得他們每一個人都像是自己的父母,忍不住鼻子發酸。

應該相信,生命是一直向前走的,我們都將老去,一輩又一輩,原本如此。暮年的父母不可能陪伴我們走完整個人生,因此,我們才要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緣分。父母都是當過兵的人,從不信鬼神,知道人死後,精神分散,肉身化為泥土,滋潤了墳塋的野草,轉身成為大地的一部分,像完成了責任和使命,用一片片綠色照亮我們的眼睛。記得,病重的父親說,身體太難受,時刻都在準備死掉,死了就不再拖累任何人,自己也徹底解脫,不再痛苦了。如今,父親的病終於慢慢地好起來,我相信,這是上天又一次賞賜機會,讓我們做子女的好好的盡孝道,我們當倍加珍惜才對。

我總這樣想,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有緣由的,上一世,或許彼此還是陌路,此生卻有了血脈之親,相伴相依,不願分離,人的一生有多長就有多少愛。生活中,父母的愛無時無刻地陪伴著我們。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對我們的愛說不盡,放不下,忘不了,如月光瀉地,一片皎潔。

作者簡介:趙新平,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西部散文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協會員。現從事檔案管理工作。

來稿須知

本平台旨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質取稿」。歡迎廣大文字愛好者投稿。要求:

1.原創首發散文、小說、評論、詩歌3首以上編輯在一個word文檔與照片、個人簡介打包用附件形式發送郵箱:779235484@qq.com。

2.本平台所有來稿文責自負,打賞的費用15元以上的將微信轉給作者,15元以內留作平台開展活動使用。有打賞的作品作者請加編輯微信號:xzb184731670,將作品應得費用用紅包相轉。若十五日內平台不刊發,作者可自行處理。

歡迎關注作家聯盟

——————————·END·——————————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聯盟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世界是女人的
要良叔 譚貫文
畢業季——致你們即將逝去的青春!
忽然想起了「學爺」
我的新疆旅行 行在旅途

TAG:作家聯盟 |

您可能感興趣

魏太紅/父親我想對您說
劉鳴煒:與父親劉欒雄關係疏遠,敬重父親好友何柱國
李彥宏哽咽回憶父親去世
蘆葦文苑/想起父親/作者:李振起
李宗盛發新歌與已逝父親和解:爸,我想你了
張傑親了父親卻沒有親老岳父,而鄧超和汪峰以這樣的方式祭奠父親
父親剛去世母親就再嫁,婚禮新郎給我一張紙,看完我哭著祝福他
崔旭媚 懷念父親
比起父親竇唯母親王菲,竇靖童更愛李亞鵬,與周迅回老家惹爭議
李大西:懷念我的父親母親
曹艷陽 懷念父親
趙麗穎父母身份曝光,原來他們不是農民?父親身份讓人肅然起敬!
回憶父親豐子愷
楊麗娟還想在見劉德華一面,網友直呼:想想你的父親!
趙麗穎父母身份曝光,原來他們不是農民?父親身份更讓人肅然起敬
祭奠天堂的父親,遙祝父親母親一切安好
父親花「石斛蘭」,讓人想起降央卓瑪那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父親節,你想對父親說什麼?
抗日名將彭雪楓之子回憶父親:周恩來、陳毅都說父親了不起
李敖之子李戡表示:父親是安詳離開,他和母親都在身旁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