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的吃相,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他的教養和未來

孩子的吃相,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他的教養和未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媽媽

手冊

每晚九點推送


文丨楊熹文


來源丨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



1



我對吃有種很頑固的信念,覺得這種人類最本能的行為,也包含著深刻的智慧。




讀書的時候,一個炎熱無風的夏天,班裡幾個女生一起買了半個西瓜解暑。坐在寢室里,幾個人渾身汗涔涔,拿著勺子互相推讓,「你吃吧」,「你先吃吧」……




於是我們幾個女生客氣地繞開西瓜中間的部分,貼著西瓜皮挖著發白的果肉,這時一個女生一邊從西瓜正中間挖去一大塊,一邊和我們這些彼此推讓的女生說,「你們都傻,其實西瓜中間最甜!」



我看著那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從此對她再無好感。




我是一個特別愛吃的人,很多記憶中的好時光都在餐桌上度過,小時候熱愛媽包的韭菜盒子,燉的酸菜粉條,爸做的鍋包肉,炸醬麵,就連平常的白菜燉豆腐也能讓我吃進滿滿兩碗白米飯。




長大後我對吃的熱情也不曾褪去,我喜歡在餐桌上和人打交道,喜歡讓愛情和友誼在熱氣騰騰的氛圍里萌生,我總覺得那碗筷間的好滋味就是恰到好處的人間氣。




出國之後,更是常常想念家鄉的味道,每當看見街頭有寫著漢字的餐館招牌,心裡和舌尖都湧起一股暖意,我們這個溫和的民族,對吃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懷,那顆粒飽滿的東北大米,種類繁多的西北麵食,小巧精緻的廣東早茶……都是文化里最精髓的部分。




我一直在意吃的內容,卻漸漸發現,

吃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可以成為一種修養。




餐桌上,吃這種簡單的行為,呈現著多種態度,有些人吃相粗野,有些人吃飯優雅,有些人吃獨食,有些人喜分享,有些人不顧禮節,有些人處處周全……




台灣作家林清玄在描寫一篇有關食物的文章中說道,





「人總是選著自己的喜好,這喜好往往與自己的性格和本質十分接近,所以從一個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而我覺得,不僅僅是吃的內容,

吃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格,這種人格,就是教養。






2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恩格爾係數(註: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總是很高,爸媽對我的教育大多和食物有關,特別直白。




記憶中小時候的某一天,媽還在廚房裡做最後一道菜,餓極了的我就拿起飯碗自顧自地吃起來,爸嚴厲地教訓我,「放下碗,你媽還沒上桌呢。」自此和別人吃飯,都要等到飯菜全部上桌,每個人都坐到餐桌邊,才肯動筷。




有一年過春節的時候,我和爸媽去奶奶家,我看著擺在桌子上的糖果和零食,貪婪地不停塞進嘴裡,媽湊到我跟前,非常嚴肅地說,「不要像什麼都沒吃過一樣。」自此知道,不管走到哪裡,在誰的面前吃東西,都要吃得適度,吃得體面。




中學時朋友來家裡做客,媽做好晚餐,席間我吃得酣暢,朋友卻不好意思動筷,媽一邊告訴朋友「就當這是自己家」,一邊在餐桌上對我說,「快給你朋友多夾點吃的。」自此有了習慣,招待客人的時候,餐桌上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儘力做到周全。




長輩慶生的時候,爸媽在旁邊提醒我,「要先給長輩夾菜」;爸媽和朋友聚餐,餐桌上不忘教育我,「不要把盤子里的最後一塊肉夾到自己碗里」……這些有關吃的樸實道理,讓之後的我不管走多遠,都一直記在了心裡。




出國以後,我在很多小餐館裡打過工,觀察過很多人的吃相。有些人吃飯講求排場,明知道吃不完也要點到滿桌,往往臨走時桌子上還剩著幾盤只動了幾筷子的飯菜,寧可浪費也不打包,一點都不覺得心疼。




有些人吃飯怕吃虧,每樣菜上來之後,必定先夾上一大口,整個就餐期間眼睛都是帶光的,生怕自己有什麼比別人少吃了一點點。




有些人吃飯不顧其他人,霸著菜單只點自己喜歡的食物。




有些人吃飯髒兮兮,把整張桌子都沾上醬汁和飲料。




有些人吃飯帶著一股驕傲情緒,喜好無緣無故地支使服務生,走時候還要打個飽嗝吐在你臉上……




當然,也有可愛的姑娘和小夥子,吃飯的樣子實在惹人喜愛,他們介意彼此的喜好,照顧周邊人的情緒,態度溫柔地對待食物,臨走時,還貼心地把小盤子壘在大盤子上,用餐巾紙把桌上的污垢擦去,然後笑著和我說謝謝。






3




那個時候,我和一起租房的小姑娘私交甚好,她還沒經歷過戀愛的滋味,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和一個追求她很久的小夥子出去約會。她一雙清澈的眼睛眨巴眨巴,問我,「怎麼才能知道他是不是個好人呀?」




我條件反射地說:





「這還不簡單?我在餐館幹了那麼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吃頓飯吧。但凡那些能夠在餐桌上幫你拉椅子,能照顧你的胃口,不厭其煩地問你『有沒有忌口的食物?』、『魚是喜歡糖醋的還是清蒸的?』




吃飯的時候不忘先往你飯碗里夾肉的,也能夠在吃過之後把桌面稍微清理一下的,這樣的男生,把這套餐桌學問用在生活里,我不相信他能壞到哪裡去。




但那種吃飯專挑自己喜歡的,不管不顧你感受的,把桌子搞得像災難現場似的,就別想了,能把一頓飯吃糟的,大概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




後來姑娘去和小夥子約會,回來時垂頭喪氣,不用問也知道進展並不順利。她遞給我兩個熱氣騰騰的打包盒,對我說,「姐,還沒吃飯吧,我給你打包了個炒飯和酸辣湯。」






4




在我們的人生里,吃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話題,我們和家人吃溫馨的晚餐,和多年不見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咖啡,和閨蜜去甜品店吃提拉米蘇,拉著戀人享用浪漫的燭光晚餐,在畢業季的散夥飯上喝得酩酊大醉……




我們遇見不同的人,和他們一起吃飯,在不同的言談舉止間,學會一些規矩,也漸漸總結出這樣的道理:





吃飯的時候,凡是要第一個夾菜,夾最大塊排骨的人,八成生活里也是自私的;




那些在你吃東西時一定要借著光嘗一嘗的人,大概生活中也常常占著別人的小便宜;




而那些肯為你先盛一碗湯,把魚肚子最厚實的那塊肉夾給你,不鋪張不浪費不過分挑剔食物的人,他們不一定是你最親近的人,但一定是正直的,善良的,可以值得信賴的人。




我記得讀書時候,班級里有兩個女生選擇了同一節體育課,體育課下課的時候就是中午午餐時間,所以兩個女生A和B,上完課就順便一起去吃午飯。




A的家境殷實,對吃很有講究,幾乎頓頓流連學校外的小館子,B是貧困生,每一餐都在食堂解決,一素菜一白飯,嚴格控制花銷。




幾次在食堂里遇見他們的時候,A總是和B一樣,要了一模一樣的飯,清淡的素菜和白飯,A吃得特別開心,兩個人也聊得歡暢。畢業幾年,我一直記得A那張善良的面孔,每次想起都不禁感慨,

吃是一種多麼直觀的教養。




我始終相信,一個在吃上講求道德的人,骨子裡一定也有個高尚的靈魂,因為吃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嚴肅到,很多時候它在不經意間,就毫不留情地顯示了你的教養。




- END -




*來源:楊熹文,常住紐西蘭,現居房車上,新書《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已上市。新浪微博:楊熹文,微信公眾號: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


*原題:《吃是一種教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手冊 的精彩文章:

好的婚姻,是"有了老婆忘了媽"
好的婚姻,是「有了老婆忘了媽」
這就是教養! 孩子十歲前要學會的25條禮儀,你家孩子會了嗎
女人嫁得好不好,從這幾點就能看出來!
逼孩子打招呼的害處竟然這麼多,為什麼不早告訴我?

TAG:媽媽手冊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可怕」的吃相,正毫不留情地暴露著他的教養和未來……
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會採取和父母不一樣的教養方式嗎?
你被拒絕的樣子,暴露了你的教養
想要孩子有教養,離不開父母的這三種做法,你做到了嗎
見不得別人好,暴露了你的教養
「老公,讓你妹帶著她兒子滾蛋,他們沒有教養的樣子,我受不了」
孩子的這幾個方面,會暴露他的教養和未來
沒有教養的孩子都會這樣做,你的孩子在裡面嗎?
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教養,在這個地方最能看出來,別不信!
不打擾,是你的溫柔,更是你的教養
不嬌氣,接地氣,有教養,最終俘獲兒子的心,我被黃聖依圈粉了
吃相如人品:你的吃相,就是你的教養
「熊」不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教養出來的
你孩子的行為,讓人一眼看穿了你的教養
你現在的模樣,就是孩子未來的教養!
孩子,你可以不那麼優秀,但你絕對不能沒有教養!
一個孩子連教養都沒了,這才是父母的失敗,以後也很可能會不孝順
孩子,你可以不優秀,但不能沒教養
父母的音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養
一個人的教養和人品如何,就看他在飯桌上的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