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實用性韜略奇書《反經》之《掩發》
《反經》(亦稱《長短經》)是一本實用性韜略奇書,由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老師道家末枝縱橫家趙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漢族歷史為論證素材,集諸子百家學說於一體,融合儒、道、兵、法、陰陽、農等諸家思想,所講內容涉及政治、外交、軍事等各種領域,並且還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邏輯體系嚴密、涵蓋文韜武略的謀略全書。為歷代有政績的帝王將相所共悉,被尊奉為小《資治通鑒》,是豐富、深厚的漢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作者簡介
趙蕤(ruí),字太賓,梓州鹽亭人(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唐代傑出的道家與縱橫家。趙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傑」,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並稱。
作品原文(掩發)
孫子曰:「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又曰:「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何以明其然耶?
燕平齊,圍即墨城。即墨城中推田單為將以拒燕。田單欲激怒其卒,乃宣言曰:「吾唯恐燕將劓所得齊卒,及掘城外墳墓。傷先人,可為寒心。」燕將如其言,即墨人皆涕泣,共欲出戰,怒皆十倍。單乃收人金,得千鎰,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書曰:「即墨即降,願不虜吾家族。」燕將大喜,亦懈。乃收牛得千頭,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出。以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而奔燕,燕軍大驚,所隨五千因銜枚擊之,燕軍大敗,殺其將騎劫,復齊七十餘城。
呂蒙西屯陸口,關羽討樊,留兵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關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眾還建鄴,以治病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取,而羽可擒之。」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羽果信之。稍撤兵赴樊,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伏其精兵於(舟冓)(舟鹿)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太公曰:「偽稱使者,所以絕糧食;謬號令、與敵同服者,所以備走北也。」由此言之,衣服、號令之中,不可不審也。)。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蒙入據城,盡得羽將士家屬,皆撫慰,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道不拾遺(昔秦伯見襲鄭之利,不顧崤函之敗;吳王矜伐齊之功,而忘姑蘇之禍。故曰:「不能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此之謂矣。《經》曰:「役諸侯則以業。」語曰:「因其強而強之,敵乃可折。」關羽討樊,雖不被人計,亦自役自強者也。)。
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厚遇其使,使周旋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使人還,私相參訊,咸知家門無恙,相待過於平時,故羽士卒無斗心。權至獲羽,遂定荊州。
此掩發之變。故曰:「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距。」此之謂矣。
部分譯文(掩發)
孫子說;「善於用兵打仗者,所造成的態勢是險峻的,所掌握的行動節奏是短促而猛烈的。」「他會以小利引誘調動敵人,以伏兵待機掩擊敵人。」又說:「善於調動敵人的,會用假象欺騙敵人,敵人必定上當。」
燕國進攻齊國,包圍了即墨城,城中的居民推田單為將,率眾抗擊燕國。田單為激勵士卒,故意放風說:「我最擔心燕軍割去被俘士卒的鼻子,還要挖開城外的即墨城人的祖墳,凌辱已死去的先人,這是最讓人寒心的了。」燕軍將領聽信了流言,果然這樣做了,即墨人都傷心地哭泣,要求出戰,憤怒之情超過了平日的十倍。田單又收集了千鎰黃金,讓城中豪富送給燕國將領,同時附了一封信說:「即墨立即投降,只希望不要搶掠我們的親人。」燕將見狀大喜,放鬆了警惕。田單于是聚集了一千餘頭牛,把葦草系在牛尾上點燃,從城牆上鑿了許多洞,在夜裡將牛放出,並讓五千名壯士跟在牛的後面,牛被點燃的葦草燒得瘋狂了,直向燕軍陣地衝去,燕軍驚恐萬狀。跟隨在牛後面的五千名壯士悄沒聲地擊殺燕軍,燕軍大敗。即墨人殺了燕將騎劫,收復了被燕軍佔領的七十餘城。
呂豪西面屯兵於陸口。關羽去討伐樊城,留下一部分人馬防守公安和南郡。呂蒙上書給孫權:「關羽去征討樊城,又留下了許多人馬防守,怕我會襲擊他的後方。我平日有病,希望您以我治病為名撥出一部分隊伍跟我回建業。關羽聽到這一消息,一定會抽調守備部隊,全力進攻襄陽。這時,我軍就可以在乘船晝夜西上,襲擊蜀國的空城,南郡即可奪取,關羽也可擒獲。」孫權同意了呂蒙的計策,呂蒙於是假裝病得很重,孫權公開傳令召回呂蒙,關羽果然上當,調出守南郡的部隊奔赴樊城。孫權聽說後,立即出發,先派呂蒙在前,把精兵埋伏在船里,讓人身穿白衣,裝作商人,晝夜兼行,到關羽設置在長江邊上的關卡伺機行動,悄悄把守關卡的捉住捆綁起來,關羽一點都不知情(姜太公說:「假稱使者,是用以斷絕糧食的;假傳號令,與敵穿同樣服裝的,是為失敗逃走準備的。」由此看來,對於衣服、號令,不能不小心)。呂蒙順利地到了南郡,守城的士仁、糜芳等人都投降了。呂蒙入城後,對於關羽及其他將士的家屬撫慰關心備至,並下令軍隊不準去騷掠這些人家,軍紀非常嚴明(從前秦伯只看到襲擊鄭國的利益,卻不顧在崤函等地的失敗。吳王以討伐齊國成功而驕傲,卻忘記了在姑蘇城的災難。所以說,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害處,也就不能了解用兵的利處。《經》上說:「能指揮諸侯的是利益。」。古語說:「讓敵人強大更強大,才能將其摧毀。」關羽伐樊,雖未被人算計,卻因其強大才導致了失敗。)。
關羽從樊城返回,還在路上就幾次派使者和呂蒙聯繫,呂蒙厚待使者,讓他在南郡城中四處察看,到每個被俘的家中間訊,有的還捎信表示這一切都是真實可信的。關羽的使者返回後,軍士紛紛向他打探家中情況,當他們了解到家中一切平安,待遇甚至超過了平時後,都沒有參加戰鬥的心思了。孫權後來領兵前來,關羽被迫敗走麥城,最終被孫權俘獲,荊州因此被平定。
這就是「掩」與「發」的相互轉變,所以孫子說:「開始要像處女一樣沉靜,使敵人放鬆戒備,門戶大開,然後像脫兔一樣迅速行動,使敵人來不及抗拒。」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聲明:此資源來源於網路,如原作者見到後認為不妥,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
閱讀經典,體會經典,傳承經典,傳遞正能量,提高自身的涵養。


※明朝本想加強皇權,卻造出一個可以虛君的局面
※不能忘卻的紀念:五卅慘案
※晚清自製奇葩槍支,兩人操作,對內威武、對外無效
※1994年,慘烈的第一次俄羅斯車臣戰爭珍貴照片
TAG:搜狐網 |
※大道知行講堂「《資治通鑒》與領導韜略」講座成功舉辦
※大道知行講堂: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資治通鑒」與領導韜略》
※韜略思想-中華智慧傳統文化之瑰寶
※《六韜》中的10句處世韜略,經典有哲理!
※大道知行講堂丨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資治通鑒>與領導韜略》
※大道知行講堂《<資治通鑒>與領導韜略》講座成功舉辦
※戲說中國四大名著三國人物,文物韜略。
※李廣數奇毋令當單于?其實前面還有兩個字體現了漢武帝韜略和胸懷
※《全面戰爭:三國》評測:三月烽火有盡時、九州韜略無絕期
※趙雲不僅是常勝將軍,政治韜略也勝過諸葛亮,劉關張更望其項背
※楊天林老師應邀到瓊海市商界國學會講授《孫子兵法與華商韜略》
※周瑜:文武兼備,胸懷韜略,赤壁之戰後又策划了什麼?
※此人胸懷治國韜略,被太宗所看重,卻因出身太尊貴而無緣皇位
※南宋中興四將之一,與岳飛齊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死後追封為王
※司馬遷:史記之前,已有韜略!
※深通韜略的軍事統帥——白起
※華商韜略一周原創回顧:裸退的張忠謀、自如CEO熊林引關注!這些侵權者,是誰?
※男神敢素顏:黃子韜略黑 鹿晗水嫩 易烊千璽痘痘明顯!
※他是最具爭議的元帥,軍事韜略名冠全軍,總結的戰術影響局部戰局
※「忍」是一種能力,一種修養,一種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