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兩個父親
周日,睡卸了一周的疲憊,醒來發現滿大圈的爸爸節。不禁讓我想起老師講的那堂關於父親的課:
老師這樣開頭的,聽得我開始很詫異,課後回味著倒也發現不無道理, 寫出來供大家咀嚼:
Children do have two fathers, one biological, one psychological. Ideally they′re one person, but in the reality often not.
解讀:
每個孩子都有兩個父親,一個生理上的,一個理上的。
生理上即給你捐獻精子的那個男人,心理上即陪伴你長大,關照你生活和心理上諸多需求的男人。
完美意義上而言,這兩個應該是合二為一的,但事實上很多未必。
對這個章節」父親的角色「(The Role of Father)歸類上,蒙氏培訓裡面是放在孩子的神經精神學這大章之人格發展這一大節下面的,即:
孩子的神經精神學 / 人格發展/父親的角色
可見"父親「在孩子性格形成上不容置疑的位置。前幾篇的文章已經闡明,孩子性格形成最關鍵的時期是 0-3 歲的時候,而不是三歲之後。近幾年的神經學研究也越來越多的證明,在3歲前和父親接觸多且良好的寶寶,在日後和外界社會的接觸上,對自我的認知上,也是更為成熟,說白了,就是在父親這塊上,安全感培養充足。
遺憾的是在很多文化里,受男權文化和「母親孩子間天然紐帶」的影響,父親在3歲前孩子的作用和互動上,被過於淡化!甚至在有些文化里,抱孩子的父親都會被周遭社會嗤之以鼻!這恰恰是阻礙了父親履行他的第二個父親天職 ------ 即「精神陪伴者」,在精神上陪伴孩子性格的成型。
對於0-3歲的孩子,鑒於生理優勢,母親確實承擔了孩子天然的照顧者的義務,孩子也更粘母親。但事實上,爸爸在這個階段可以和孩子的互動也是非常多的,如果說換尿布和洗澡還是媽媽也可以勝任的事的話,那麼從一個」男人的「角度"玩世界"就絕對是一個只有爸爸才可以帶孩子玩的事。
復活節的時候,去看一小女神。去之前就知道這孩子成天和三個小貓摸爬滾打在一起,從大動作到精細動作的發展,都比較前衛。同是16個月,當別的孩子還在踉蹌走路的時候,這邊廂已經是健步如神,能跑就不走,只恨自己不能飛。
關於語言和動作的發展,我學到的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所以當我發現小姑娘於小姑娘除了動作發展前衛,語言和認知進展也頗為驚人時,著實感嘆。除了貓咪和母親的作用,這一切也讓我在她爸爸身上找到了答案:
早上爸爸幫她穿戴起床,父女倆隨即在客廳你滾我翻一圈;白天美茵河邊散步,小姑娘愛上了河邊的樓梯,爸爸就陪著她在那裡上上下下走了一二十趟;晚上睡覺前,又是爸爸出馬伺候沐浴更衣一整個流程。
這兩人玩」你跳我接「來著
這些年大天朝搞育兒培訓家長教育的同事早有人叫囂:會計師麵包師建築師,各種各樣的證件,連開個車我們都先考駕照,而唯獨父母是不用培訓便可上崗的職業。
只是我覺得,這裡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前提:父母是天職。
不管是父親,母親,天性里都攜帶自動了解孩子的功能,知兒者,父母也。或許只是我們的環境影響太大(參考別處生活 環境的影響),讓很多的爸爸在育兒這一途徑中都迷失了方向。
親愛的爸爸們,對自己的天職,你們履行得自我滿意嗎?
每個孩子都有兩個父親,一個生理上的,一個理上的。
生理上即給你捐獻精子的那個男人,心理上即陪伴你長大,關照你生活和心理上諸多需求的男人。
完美意義上而言,這兩個應該是合二為一的,但事實上很多未必。
希望你是合二為一的那一個!
致敬父親節!
感謝小女神父女友情出鏡。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關注是最亢奮的鼓勵


TAG:MES生活在別處 |
※每個女人一生中都有這4個男人:兩個讓她哭,兩個讓她死心
※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賤死侍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
※每個母親都有一個好孩子,每個好孩子都需要一個平和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一個世界
※每個女孩都有一個軍人情懷
※每個人,都在等一個人
※每個男孩都有一個武俠夢,每個童年都有一個陪著瘋的好夥伴
※每個星座都有一個讓其他人為你傾倒的個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捂臉妹」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武俠夢
※每個男人一生中都有這3個女人:一個想念,一個埋怨,一個哭泣
※每個人,都牽掛著某個人
※這個民族的女人沒有一個寡婦,且每個男人有多個老婆可能是嫂子
※每個人都應有一個武俠夢
※每個男人心裡都有一個「小三」
※每個人都有佛性
※每個男人,都想擁有一個董小宛
※為什麼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腳臭的人
※一民族沒有一個寡婦,每個男人都有十多個老婆,還可以娶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