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常見腦部疾病及如何養腦!
一、腦
1、腦為奇恆之府
中醫里管腦叫做奇恆之府。古語有: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
傳統醫學認為,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腦是後天的,所以有腦為髓之海之說。我們常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抱小女孩兒的時候覺得很輕,而抱那些即使很瘦的小男孩兒,也覺得很沉,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就是跟骨頭和脊髓有關,小男孩兒沉就沉在骨頭上。從這一角度來講,也可以解釋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女性偏感性的現象。
道教把人的大腦分為九宮,正中間的叫做「泥丸夫人」。既然起名字叫「夫人」,就是認為腦是陰性的。而《黃帝內經》卻認為「腦為諸陽之會」,腦部是所有陽經都匯聚的地方,所以腦為陽。這是中醫和道教在認識大腦上的一個不同之處。
2、人為什麼要學習
我們人的大腦有一個先天的特性,就是好學,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學習?歸根結底,人的學習是為了克服本能,解除煩惱。
我們平時都該學些什麼知識,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格局,遠離煩惱呢?古代的聖人孔子就規定了幾點:
首先一定要學《詩經》。①學習《詩》,可以「興」。《詩經》中運用了大量「興」的手法,「興」可以培養人的想像力;②學習《詩》,可以「觀」,「觀」指的是洞察天地萬物、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變化的本領,並由此領悟人體內的小宇宙與天地這個大宇宙是如何相合相生的;③學習《詩》,可以「群」,就是要學會合群,懂得如何跟別人相處,建立穩定、長久的關係;④學習《詩》,可以「怨」,「怨」在古代是諷刺的意思,就「諷刺」在古代是「暗示」的意思,就是有話不明說,不要讓其他人生厭,其實就是人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⑤學習《詩》,可以「言志」。詩是可以言志的。「志」(見左面「志」字古代寫法)字在古代的寫法為上邊是一個「之」字,下面是一個「心」字,「之」代表到了什麼地方,「之」加「心」就表示你的心的動向在哪裡。所以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志向。
其次要學《禮》。學《禮》就是要學會對人的感官進行制約和調養。傳統醫學認為:禮是養人之欲的,就是制約和調養人的慾念。古代認為:五味是用來養口的,人吃的東西是用來養嘴的;芳香用來養鼻;美景文章是用來養目的,自古沒有說看美女是養目的,都是美景文章可以養目,可以提高人的情操、情懷;音樂是用來養神的,中醫認為,五臟皆有神明,只有音樂可直接作用於神,所以我們要從小培育小孩子的音樂修養。
在中國傳統的廟會上,我們做家長的都喜歡給小孩子買個撥浪鼓玩,可是這個傳統的緣由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其實鼓是主生髮的。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先敲鼓,鼓能振奮士氣。等要收兵的時候要鳴金,就是敲擊金屬物,叫鳴金收兵,因為金是主肅降之氣。仗事要停,就要偃旗息鼓,鳴金已收氣。對於小孩子來講,如果脾弱的話,人就總會昏昏欲睡,這時其實不用吃藥,就用撥浪鼓在孩子身邊常搖晃搖晃,就能慢慢地使孩子體內的氣機生髮起來。這也屬於音樂養神的一個方面。
3、入腦的經脈
《靈樞·大惑論》里講,五臟六腑之精氣,隨眼系入於腦。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是我們的神,是腦力最外散的一個部分。現在社會上有上網一族,整天盯著電腦,沒日沒夜地看,實際上已過度消耗了腦力和眼神。
入腦的經脈共有六條。
第一條為督脈。督脈入於髓海,就是入於腦。
第二條是膀胱經,它從巔頂入絡腦,膀胱經是主陽氣的,現在有很多人得健忘症,其實健忘症就是陽氣虛弱的病,陽氣不能隨膀胱經入腦,導致人經常丟三落四,遺忘事情。
在我們人體當中,腦、心、腎這三臟是一時一刻都不能缺血的,上腦的主血的經脈就是肝經。肝主藏血,它交巔頂,入絡腦。
奇經八脈中的陽蹺、陰蹺都是入後腦的,後腦主我們人的運動協調性。
胃經也入腦。我們吃的營養物質,要通過胃經上輸於心、肺,同時也要上輸於腦。胃經也是循目系入絡腦的。
二、腦部的保養
了解了入腦的經脈,就讓我們明白了要想養護好我們的大腦,就需要好好吃飯,好好養血,好好養陽氣,這樣就會精力充沛,思維敏銳。
1、道教三丹田學說
道教有一個三丹田學說。道家認為腦部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處;心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處;少腹(小腹)為下丹田,是精氣的聚集處。「田」為何意?中國是個農業文明古國,對土地的認識很深刻,認為田是可以耕耘播種的,就是種下了種子就能生長發芽。那麼三丹田就是可以生髮出精、氣、神的地方。精是生於下丹田,神是生於中丹田,氣是生於上丹田;而中丹田還是精、氣、神三個能量轉換之所。
道教非常重視三丹田,尤其重視上丹田腦部的保養。現在我們都講「延年益壽」,可是如果得了老年痴呆,活得再久又有什麼意思呢?道教養生術上認為真正的長壽是「長生久視」,就是眼睛要特別的好,頭腦特別清楚。用現代話講,就是長壽要有質量。道教養腦的方法就是練靜坐,通過練習靜坐,讓心神安定。現代醫學發現,心神安定時人的腦電波非常地穩定且有節律;此外,靜坐還可以減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濃度,使人減少疲勞。所以我們應該每天靜坐十分鐘,來讓自己心神安定,養護大腦。
2、鍛煉大腦從動手開始
如何鍛煉大腦呢?真正的秘密在於動手。
俗話說心靈手巧,鍛煉手的靈活性是鍛煉大腦的最好方法。自古中國人就明白這個道理,練習書法、繪畫、彈琴、打算盤,甚至包括老人手裡玩兒著的核桃等,都是在通過鍛煉手來達到鍛煉腦的目的。而且這些運動還是一種讓大腦、身體乃至心靈相結合的平衡運動,所以非常之好,我們不該扔了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3、其他保養事項
日常我們養護大腦有幾點重要的原則:①吃飯只吃八分飽,不要吃撐著了。我們老百姓經常罵人的時候說「你滿腦子油啊」,其實道理就是吃得太多了,油脂把腦髓都給糊住了,這對腦是有壞處的;②要好好睡覺。睡眠好才能真正地養腦;③要經常讓腦做運動,就是要勤思考。這裡所說的思考有個原則,就是要動腦不動心,讓心保持安靜,這樣對大腦非常有好處;④食補要適度。我們很多老百姓一提養生,就愛問,吃什麼能補,然後逮到一樣東西使勁地吃,吃噁心了算。就拿補腦食品來說,要是說吃核桃一類的堅果有好處,恨不能砍光二畝核桃園來吃,這樣做就太過了,吃任何東西都要適度,過則有害,所以食補也要注意控制量的問題。
第三節 頭部疾病
一、頭痛
頭上的疾病首推頭痛。頭痛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頑疾。中醫里是按經脈來劃分各部分的頭痛。
後頭痛屬於太陽膀胱頭痛,這包括腦後邊的頭痛,還有整個的頸項痛,會出現發熱、惡寒、惡風這些現象。
前額頭痛屬於陽明胃頭痛。像前額痛、眉棱骨疼、眼眶發脹等癥狀,都是胃經頭痛。
兩側頭痛為少陽膽經頭痛。癥狀有眼睛發花,早起口苦等。如果是左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關,尤其是經期過後的婦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現左邊的偏頭疼。如果是右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肺氣不降有關。
頭痛而重為太陰脾濕頭痛。在中醫里又叫做頭如裹,就像頭上裹著一頂濕帽子一樣,頭重抬不起來。同時還伴有四肢酸疼且體感冷,出現嘔吐、食不下的問題。在過去,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脾氣挺大的老太太,她們頭上會勒一個帶子來止痛,這就是她們平時吃得好,又不怎麼運動,好多管閑事,體內濕氣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濕頭痛。
頭痛而咽喉干痛為少陰心腎頭痛。會出現小便發紅、少氣懶言、皮膚乾燥等癥狀。
頭頂痛為厥陰肝頭痛。癥狀為乾嘔吐、手指甲和嘴唇發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這病多與年輕時縱慾過度有關。
還有一種頭痛叫血虛頭痛,癥狀是習慣性搖頭。因為「氣為血之帥」血需要靠氣機往上帶,如果氣不能夠把血帶上來的話,就補不了血,達不到治病的療效。
還有一種是淤血頭痛。如果頭部內有淤血的話,就會頭痛。進一步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癲癇。主要癥狀是出現嘔吐。當患者出現噴射狀嘔吐的話,一定要及時地找醫生醫治。
二、頭暈
《黃帝內經》「至真要大論」篇中講:「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暈的問題主要是跟肝經相關。
這裡首先區別一下「暈」跟「眩」的差異。「眩」是「目」字旁加一個「玄」,「玄」指黑色,所以「眩」就是兩眼發黑的意思。而「暈」呢?「暈」字上為「日」,下為「車」,就是如坐舟車或舟船那樣晃的感覺,就不再只是兩眼發黑了,而是感到整個地天旋地轉。人體的上部、特別是頭部,如果血虛或是氣虛的話,就會出現眩。
前面我們說過,腦子裡的問題都跟眼睛密切相關,那麼如果你的眼睛突然地出現歧視,就是看東西成了兩個的話,就一定要趕快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是腦子裡出現了問題。有的人還會突然出現雙目看不見東西的情況,這在中醫里叫做目見鬼物。這多為精神過於疲勞所致,要注意休息。中醫里講眼是心的使者,如果心散了的話,眼神也會散,就會出現歧視、目見鬼物等問題。現在常有孩子上網打遊戲上癮,時間過久的話就容易有這類癥狀,所以我們玩任何東西都要注意一個適度的問題,做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教育好孩子。
三、健忘症
對於腦病,前面提過善忘的問題,就是健忘症。得此病的人表現為經常記不住事情。《黃帝內經》認為是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所致。就是上面的氣虛弱,下面的氣夠用但上不來,其實就是膀胱經氣上不來導致的陽虛。
四、高血壓
高血壓在中醫里被認為是一種人體自身功能調節的正常反應。當我們腦部出現血栓這類末梢不通的情況,就會送達神經中樞,通過加壓的方式把血給泵上來,解決心腦腎對血液能量的需求問題。高血壓的出現是跟人體元氣虛弱和臟腑功能衰退密切相關,就是提醒你該注意休息和適當調整了。
從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上來說,跟肝腎兩個臟器的虧損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比如:性生活過度會傷腎;鬱悶、發怒會傷肝;工作緊張、壓力過大也會造成肝腎損傷。那麼肝腎損傷為什麼會形成高血壓呢?當肝和腎的功能開始出現衰退的時候,脾的疏布功能減弱,我們的血液中的濕邪就慢慢代謝不掉,逐漸導致血液粘稠,血的流速減弱就會出現大腦供血不足,人體自身就會通過加壓的方式泵血上來,而肺的肅降功能喪失,脾土又不能生肺金,這樣就產生了高血壓的問題。
那麼人的大腦供血不足就會出現眩暈、反應遲鈍、健忘甚至是痴獃等病症。我們的人體調元氣上來破這個淤滯的話,就會導致頭痛。我們要注意,長期的高血壓再加上頑固性頭痛的話,很容易引發中風。
我們平時可以通過觀察上下午血壓的變化情況來判斷身體的健康情況。如果上午的血壓比下午的高,說明元氣正在衰退,病情正在加重。因為人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上午的血壓基本上是正常的,經過一上午的消耗,下午自然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壓,把血泵上去,而泵不上去的話,就說明臟腑功能在衰退,是病情加重的一個表現。如果下午的血壓比上午的血壓高,屬人體自救功能,說明臟腑功能正在恢復當中。
如果出現高壓降低而低壓增高,差值很接近的話,說明臟腑的運化功能已經衰退,這就比較危險了,要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儘快就醫。低壓相當於人的元氣,是先天的,高壓屬後天。低血壓就屬於元氣大傷,一般先是腎氣虧損,然後心臟搏動無力,再發展甚至會出現心跳間歇的問題。
嗜咸會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病嗎?我們說肝腎兩虛會導致高血壓,那麼腎虛就一定嗜咸,所以內在是有聯繫的。只是應該顛倒來說,不是嗜咸會導致高血壓,而是高血壓的一個表現是嗜咸。對這裡面的原理做一個解釋:人每天能夠活下來是靠每天調一點元氣,而調元氣的最好的東西莫過於鹽了,因為元氣藏於腎,而腎為鹹味。如果身體正常的話,我們每天的飲食應該很清淡,這樣就可以少調元氣。當我們突然出現改變口味的情況,比如這一段時間特別喜歡吃鹹的、口味重的,或者濃的、辛辣的,這就表明身體功能在衰退。那麼人體就需要多調一些元氣,於是產生了高血壓的問題。脾虛的話人吃什麼東西都會覺得沒味兒,那麼為了滿足脾對味道的需求就會不自覺地加重調料的用量,所以脾腎兩虛的話,人就會嗜咸,喜歡吃味道重的東西。
我們平時應該要注意觀察自己生活和飲食習慣的變化,這些變化其實就是我們身體內一些病變的外在信號,能敏銳地觀察發現這些信號,再懂得一些中醫的醫理,就可以及早發現和醫治很多病症,這對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對高血壓的醫治講幾個很簡單有效的關鍵點。
首先,我們要讓自己的情志很放鬆,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情;其次,可在平時多做一些深呼吸,深呼吸能加強人體鬲肌的運動,對脾非常有好處,同時使得下焦的氣(腎精)慢慢足起來;第三,要避免過多的外界干擾,多做一些靜思,靜思可讓人的心神都安靜下來,對人體是一種很好的修復;再有,人老了後血壓會逐漸地增高,這是人體自救的一個表現,老人要注意的是平時保持心情愉快,不要過多地管閑事,多做運動,多去旅遊,少東想西想。注意好這些問題,就對減少高血壓的發生幾率。
五、中風、腦溢血、腦血栓
人的臟腑氣血虧損,陰陽失調,或招感外邪、憂思惱怒、飲酒飽食、房事不節,都可以引發中風。從中醫的角度來講,中風可分為中經、中腑、中臟和中血脈幾個層面。
中經是指人體的肌腠經脈這個層面,它是由腦血栓造成,病在經脈。癥狀為患者不昏倒,但出現半身不遂、手足麻木、流口水、言語不利等。由於病在表層階段,只要及時養護,不難醫治。
中腑是指病在腑這個層面,是腦溢血較輕的病症。患者會猝然昏倒,蘇醒後出現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困難、二便失禁等症。
中臟是指病在臟,它是腦溢血最重的病症。患者會猝然昏倒,且有閉證和脫證之分。
中血脈屬於胃氣大傷,癥狀主要是口眼歪斜。
腦溢血。就腦溢血來說,如果人元氣充足,血液就不會粘稠,氣能夠帶著血在人體各處運動,且末梢血管有彈性而不會脆裂,就不會發生腦溢血的病。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六十歲的人生一口大氣可能會出現腦溢血,可是二十歲的人就是生再大的氣也不會出現這種病,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元氣是否充盈。人年輕的話,元氣一般更加充盈,就不會得腦溢血。
腦血栓。腦血栓也是人的元氣不足,不能推動血液上升到腦部,導致血液流動緩慢甚至停止流動,致使血液凝固在腦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所以治療腦血栓疏通血管是治標,補充元氣才是治本。腦血栓多發生在秋冬季節,在四季養生里我們經常提到秋冬季節是屬收斂收藏的,那麼人在春夏老是疏通血管,而元氣不培補的話,等到秋冬季節,沒什麼東西可收斂收藏的,就是精血不足了,血管就更加容易堵。所以這個時節血栓容易發作。輕者為手指尖發麻,重者就會形成腦血栓的問題。
預防中風
中風我們應該怎麼去預防呢?腦血栓、腦溢血雖然都是發生在頭部的問題,但腦的問題主要還是在練習手上,我們的指尖是氣血最薄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產生堵塞的地方,我們平時只要把指尖這個地方給疏通開,就能減緩頭部的一些壓力。所以大家可以學會一個功法,就是沒事的時候做十個指尖相碰的運動,用力地相碰,這樣對人體非常有好處。
還有一個是提肛法,可以鍛煉我們的腎和脾的功能,間接達到預防中風的目的。我們人體從腦部的百會穴到下體的會陰穴,是一個中軸線,這是我們人體內一條非常重要的無形的線。提肛法有點類似於站樁,就是把會陰給提起來的動作。在古代,這個方法也叫回春術。如果我們每天能夠堅持做100次提肛,那麼對人體臟腑功能的恢復非常有好處。
平時若家裡有人突然出現腦溢血的時候,可以採取十宣放血的方法進行急救。十宣放血法就是在十個指尖放血,這個方法可以很快止住腦溢血。原理是頭部的壓力太大了,通過在手這個末梢的地方放血,把上面的壓力宣洩出去。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就是有個人家,家裡的老人腦溢血昏倒了,然後採取十宣放血,很快老人就蘇醒了,但是家裡同時還叫了救護車,而救護車這時候已經到樓下,然後老人醒了就不想去醫院了,可是聽說去不去醫院也要掏救護車的費用,老人一下子又昏過去了。這種情況是很可怕的,再次昏過去的話,十宣放血也不靈了,任何中風最怕再度複發。那麼遇到類似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只能在幾個手指縫中間去放血試一試,有的時候會有效。
預防中風還要注意節慾,就是不要房事過度,人體很多上邊的病,根兒都在底下。再有就是要少生氣。人無法避免生氣,更做不到從不生氣,但是要學會克制。人要多讀書,讀聖賢之書,讀史使人明鑒,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思想覺悟就有了提升,遇事就不會過於較真兒,可以想開很多事,避免因生氣造成身體上的損傷。
六、情志病
我們人體內在氣血的變化,可以導致情志的異常。在中醫里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意思就是肝氣要是虛的話,人就容易受到驚嚇;肝氣實,就會發怒。心氣虛,就會感到悲痛,心情抑鬱;心氣實,則人老是笑笑呵呵的。
「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就是血疏布的能量太盛,則容易發怒;要是血能量不足的話,人會常有恐懼感。
人在氣不足的時候,常會出現煩躁的象。中醫里對「煩」字的解釋我們前面已作過闡述,是腎精不足,導致虛火上炎,所以「煩」就相當於是心病,是心氣的問題。
那麼「躁」呢?
它是屬於虛陽外越的象。「躁」字從「足」字邊。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的腿沒事老抖,這說明他腎精不足,造成虛陽外越,有腎病。民間諺語裡面有「男抖窮,女抖富」的說法,意思就是男子如果沒事腿老抖的話,這個人就是腎精老斂不住虛火,特別容易發火、煩躁,做事就不理智,很容易失敗,所以叫男抖窮。那麼女抖也是因為腎精不足,為什麼女抖就成富了呢?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女人應該是厚德載物,應該整天呆在家裡坐得住,但腎精不足的女人偏心浮氣躁,老愛出門去,或者愛跑到窗戶邊站著,站著站著就容易搭訕個西門慶那樣的大款,導致發生很多故事,她就容易「富」了,其實說的是這樣的女人比較輕浮。當然,這裡的說法只是開個玩笑,有腎病可不是件好事。
弱智這種病也是屬於元氣虛弱,精氣無力上輸於腦,導致人傻傻的。有些小孩子先天弱智,實際上就是先天髓海不足,腦力不夠。
現在,我們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面臨一個問題小兒多動症。對於小兒多動症,中醫的理解也是由於腎精不足、收斂不住虛火造成的。那麼現代大量的小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腎精不足的情況呢?這跟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比如說我們現在的小孩子過分地沾冷飲,導致胃寒。所謂寒就是經脈凝聚不通的意思。胃寒繼續往下發展就造成了腎寒,這樣腎精就越來越不足,虛火就老往上飄。所以有多動症的小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對將來他的學習和工作都會造成很大的問題。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溺愛孩子,要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偏食,盡量避免冷飲,喝水最好就喝白開水。那種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東西直接就喝的話,慢慢就會損傷脾胃,小孩子先天脾胃又比較弱,一旦損傷了胃氣,將來會產生很多無法彌補的問題。
七、憂鬱症
憂鬱症或者叫抑鬱症,在中醫里把它歸為胃經和腎經這兩條經脈的病證。
從胃經的角度描述抑鬱症的癥狀非常有趣,叫「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意思就是說患病者特別不願意與外界接觸,害怕光亮,聽到拍桌子的聲音都會害怕,成天到晚心慌慌的,回到家就拉上帘子關上門窗,喜歡在昏暗的環境下生活。
腎經所顯現出來的憂鬱症是怎樣癥狀呢?叫「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這樣的人眼睛發直,沒有神。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的哪個部位最美?就是轉來轉去的眼睛,這是小孩子的心氣特別活躍的一個象。如果得了這種腎病類的抑鬱症,眼睛就無神了,心老覺得像懸在半空,突突突地跳。總有餓感,又吃不下,伴有心慌,感覺驚恐,總覺得後面有人追自己。這就是由於腎精不足而造成的心火不斂。、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各種關係複雜,相互之間卻越來越封閉。就拿居住的人際關係來說,現在我們生活在都市的鋼筋水泥中,鄰里老死不相往來,甚至連對門姓字名誰都不知道。不像原來住在四合院里,這家做了餃子都會給那家送去,鄰里和睦、關係融洽。現在是家家一扇防盜門,看人都是通過窺視鏡,所以人的防備心理是越來越重,這都會導致我們的不安全感。再加上各種原因導致的鬱悶,所以憂鬱症的患者越來越多。
抑鬱症怎麼來醫治呢?基本上從胃經或腎經的角度去治療,就會很有效果。
中醫的治療原則一般都是先生理、後心理。這跟西醫很不相同。西方人出現情志類疾病一般都先去找心理醫生;而我們不同,中醫認為,一定要先解決人的身體問題,身體強壯了,然後五髒的神明才能清晰不亂,情志病才能好轉。所以,我們是先調身體,後調心理。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中醫艾灸 教您啟動身上的補水穴!
中醫懸灸 15個超級有效穴位
痛經,腎經堵,肝經堵,脾經堵,5個穴位輕鬆搞定!
氣血養生之道,健康幸福之源
灸療配穴不盲目,十二經絡原穴!


※終於找到腰背痛疼的剋星了!不要忘了分享給家人哦!
※8種常見病越來越年輕化,知道原因馬上預防還不算晚 !
※夏季多發頸椎病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附方法)
※不論男女,拍拍你的大腿根兒,長期堅持,功效驚人!
※通五臟,驅邪氣的3大法寶,零成本治病痛!
TAG:艾蓬軒 |
※咳嗽痰多難受,別慌!常吃此食物,清熱化痰,補充鈣質,健腦養腦
※培養腦癱兒子上哈佛,單親媽媽用愛創奇蹟
※後天如何培養腦癱兒的智力問題
※揚州老漢獨自撫養腦癱女 市民送上生活用品
※吃魚肉就要發揮它的功效,這樣做才能護目又養腦
※補腎養腦必喝的幾款粥
※年輕人記性差大腦早衰?日常做好這8件事,養腦護腦更聰明!
※對待腦梗後遺症,控制高血壓等「三高」比「營養腦神經」更重要
※家有老人要養腦,常做3個小練習,幫他們遠離痴呆
※【經驗分享】養腦藥酒
※英國學者稱它最佳養腦食物,增強記憶,提高免疫力!最好吃法在此
※大腦不好,牢記1種青菜,養腦補腦、提高記憶力,聰明伶俐更健康
※「食療葯膳」這道用「增智菇」來做的菜,嫩滑爽脆、營養豐富、益氣養腦,男女老少均可食用!
※老人收養腦癱女孩,28年遭遇變故不放棄,比親生母親還「偉大」!
※這5種營養腦神經的食物,老人小孩一定要多吃!
※每天這樣梳一梳,安神養腦治失眠,精神抖擻長命百歲!
※女孩未婚收養腦癱兒3年飽受非議,丈夫不嫌棄依然將她娶回家
※娛樂圈收養孤兒的明星們,最後一個女星收養腦積水兒童被人稱讚
※常吃這10種水果,補鈣養腦、改善睡眠,省下無數補品錢!
※26歲越南女子領養腦癱嬰兒,網紅不止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