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茯苓、薏苡仁、赤小豆……這些常用的祛濕葯,食療上該怎麼選?

茯苓、薏苡仁、赤小豆……這些常用的祛濕葯,食療上該怎麼選?

關注十三行國醫館|每天收穫些健康

微信號:廣州市十三行國醫館

「總覺得頭沉沉的整天都疲倦?是體內有濕吧,試下煲點茯苓湯?」

「唉!?你濕氣很重啊,趕緊熬點赤小豆粥喝!」

在夏季,「濕」這個詞似乎就和我們形影相隨,身體一個不小心就會惹上濕邪,特別在廣東嶺南潮濕地區,夏天「濕氣重」的問題,則更是常見。

但作為聞名全國的「吃貨」都市,似乎真沒什麼是不能用吃來解決的!像什麼薏米紅豆粥、陳皮木香雞、茯苓水餃等等祛濕菜式,簡直是廣東媽媽們的必備技能好嗎?

可祛濕膳食我們是吃不少了,但面對這麼多具有祛濕功效的常用食療藥材,相信有些朋友在選擇上,還是會一頭霧水,不知所措……

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到底該怎麼選擇合適的藥材來祛濕?

濕,也有內外之分

關於濕氣,不少朋友都以為肯定是受環境影響的。但其實,「濕」的來源,也有外因和內因之分:

「外濕」,多來源於環境,這是比較常見的病因。比如像「回南天」、「黃梅雨」這類潮濕天氣,或者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濕環境,也可能是淋雨、出汗後沒及時擦乾身子,在這些濕氣瀰漫的情況下,人體就容易受到濕邪侵襲發病。

但外濕致病,還有有個前提條件:人體自身就存在正氣的不足。

當人體正氣無力抵抗時,濕邪才有機會從體表乘虛而入,並且一般還會與其他病邪成群結隊,產生風濕、寒濕、濕熱、暑濕、風寒濕、風濕熱等多種病邪組合方式,臨床常會導致感冒、泄痢、黃疸、痹證、濕溫等病證。

「內濕」,則是人體自內而生的,主要與脾相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除了我們吃進去的水谷精微之外,人體內的水濕,也依賴脾胃的運化功能來實現運送排泄。

像先天脾胃不足、嗜煙嗜酒或飲食肥膩等因素,日常易耗傷脾胃之氣,當脾虛無力運化時,水濕就容易留居在中、下二焦,並根據臟腑的寒熱性質不同,而表現出寒濕、濕熱的區別,可引起胃腹痛、腹部臌脹、尿濁、帶下病等病症。

祛濕葯,怎麼選?

《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

雖然對於濕邪的治療,祛除永遠是最終目的,但根據「濕」的來源、停留部位及演變形態等不同,我們可以從中選擇一種最佳的祛濕方式。一般來說:

當濕邪位置在人體偏上部、表部時,適合用發汗的方式發散它;

當濕邪留滯在脾胃部時,宜採用芳香化濕、燥濕,或健脾除濕等方法;

當濕邪性質有寒化趨勢時,需要採用溫、化的方法;

當濕邪性質有熱化趨勢時,則要用清、利的方式;

其實在祛濕方面,更像是取象比類思維的結果。因為在自然界中,對於濕的處理,不外乎是風吹、日晒、乾燥、排滲等辦法。中醫學對此加以借鑒,也將具有此類功效的藥材,運用在了治療濕邪上:

01

化濕法

化濕葯,一般多採用辛溫、芳香的藥材,所以又稱為「芳化」。這類藥物的氣味一般比較芳香,性偏溫燥,能通過揮發作用來溫散濕邪,使脾胃從濕困中解放。

這種方法適用於因感受外濕,濕邪困阻脾胃而致的嘔吐泄瀉、胃脘及腹部脹滿、食欲不振、身體睏倦等癥狀人群。

常用藥物有:藿香、佩蘭、砂仁、白豆蔻、厚朴花、代代花、草果等。

02

燥濕法

燥濕,也就是通過乾燥的方法來祛濕,主要適用於用於頭重、身體怠倦、胃脘腹部悶脹、食欲不振、口粘口渴、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膩,脈緩等濕阻中焦證。

其中,健脾燥濕常用白朮、蒼朮;理氣燥濕常用陳皮、厚朴;清熱燥濕常用黃連、黃柏。

03

利濕法

利濕葯多性寒,用於下焦濕熱病證,如小便淋瀝澀痛、尿赤、或腹瀉、口渴不多飲、帶下等。古人認為:「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但由於下焦濕邪的表現形式不同,所以又經常與溫陽、滋陰、清暑、清熱等方法協同治療:

溫陽利濕:主要治療陽氣被水濕、寒濕所困者。主要癥狀有小便不利,心煩口渴、水入則吐等。適宜用利濕葯與通陽葯同施,如五苓散中的肉桂

滋陰利濕:主要治療熱傷陰液而小便不利者。主要癥狀有口乾口渴、喜歡喝水,但一般喝的量不多。既能生津又能利尿的葯如蘆根、茅根、西瓜翠衣可以選用。

清暑利濕:主要治療夏季暑濕證者。暑多挾濕,常見有發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等。可選用既能解暑,又能利濕的滑石、車前草、茵陳蒿、西瓜翠衣等。

(夏季常用的西瓜翠衣)

04

勝濕法

宣散除濕,就是用「風葯」來除濕。所謂「風葯」,是指一類具有辛散、祛風作用的藥物,簡單概括就是解表葯。這類藥物的特性,很多都是輕清上升,向外趨表,可通過開啟皮膚腠理來發汗解表,從而把病邪驅逐出去。

在中醫五行中,由於「木」是克「土」的,所以風能勝濕。而且在自然界里,風的升散可消除地上的水濕,也就是古語所說的「地上淖澤,風之即干」。這主要緣於:

一是「風葯」可解表發汗,使濕邪隨汗而出;

二是「風葯」多入肺,可輔助肺的宣降,使體內的濕化為汗、尿排出;

三是「風葯」因質輕、味清而稍具疏肝的功效,當肝舒暢了,脾自然也會運作起來,當運化能力恢復了,就不會產生「內濕」了。

由此可知,風葯祛濕,是通過它的「宣」、「散」的性質實現的。藥材方面可選用麻黃、防風、羌活、獨活、柴胡等。

此外,李東垣在治療因脾虛內生濕病證時,也會加用「風葯」輔助除濕,如《蘭室秘藏》中用以治療「脾虛濕盛,不思飲食,泄瀉無度,小便黃少,四肢睏倦」的昇陽除濕湯。

05

滲濕法

滲濕,也叫甘淡滲濕,主要作用於下焦,是選用甘淡葯以滲出水濕,主要適用癥狀與利濕法相似。

此類藥物作用平和,某些藥物還具有滋養性,尤其適用於體虛或濕邪比較輕的人群,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

雖然利濕法、滲濕法均是使濕邪從小便排出,但利濕葯作用強於滲濕葯,容易傷陰,所以日常食療中一般主要採用滲濕法。

祛濕法的應用注意

根據中醫學的祛邪指導思想,給濕尋找適宜的出路是祛濕的捷徑。一般認為,利濕、滲濕是祛濕的通用之法。利用濕的重濁、趨下的性質,使濕邪從小便解出,是效果最好、代價最小的方法。

但實際上,利濕、滲濕法在應用上,也有相關禁忌。

比如名醫張景岳曾提及:「若病久者不可利,陰虛者不可利,脈證多寒者不可利,形虛氣弱者不可利……倘不察其所病之本,則本有不愈利愈虛,而速成其危者矣」。

這裡明確指出,對於久病體虛,陰虛津虧、氣虛、腎虛、遺精遺尿者,應該慎用利濕、滲濕法,以防利濕太過而加重其虛證。還有,像薏苡仁、冬葵子等藥性利、滑的藥物,孕婦也應慎用或忌用。

另外,脾為生濕之源,阻斷或減少濕的生成,自然需改變脾的狀態:一要通過健脾以恢復能力;二要減輕脾的負擔,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減小脾的運化壓力。

所以,下次在家做葯膳祛濕前,不妨對照一下以上癥狀,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幾種搭配食用,就不用對著一大堆藥材一臉蒙圈了。

十三行國醫館

致力為您的健康護航

關於十三行國醫館

廣州市十三行國醫館,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及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教學基地,亦是廣州市醫保統籌定點單位。

我們開設中醫各科門診,常年為廣大市民提供質優、價廉、有效、熱忱的中醫藥診療服務和健康養生指導。

十三行國醫館名老中醫結合曆代名方及多年臨床經驗,精選各種優質藥材配製出數十款適合現代人體質的養生葯膳湯方。

我們會根據不同季節氣候、不同體質人群和疾病康復者的要求,分別調理不同的臟腑和體質。

另外,我館提供中藥代郵寄、代煎、代切片、打粉、炮製和代燉湯服務,詳情請諮詢工作人員。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荔灣路1號

電話:020-8120 228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療 的精彩文章:

低血糖吃什麼好 蝦皮腐竹等6款食療方讓你快速遠離低血糖
治療寶寶便秘別用肥皂 還是食療最靠譜
中藥材靈芝怎麼吃 三種食療方法
減肥、清肝明目、烏髮、防三高,食療就是醋泡黑豆,今天教你怎麼做!
不同顏色的食物,食療功效竟然大不相同,你適合哪一種?

TAG:食療 |

您可能感興趣

吃薏苡仁祛濕的神話該不該戳破?
祛濕,不要再「獨寵」薏苡仁,這味中藥才是真正的「祛濕大師」!
你一定沒吃過這樣的紅豆薏苡仁,美顏、瘦身、排毒,全不在話下!
「食中明珠」,祛濕健脾良藥,讓你美顏常駐的中藥材——薏苡仁
紅豆+薏苡仁,用得好不僅祛濕疹,就連皮炎也趕跑,就怕你不會用
健康問答:薏苡仁有什麼功效?適合哪些人食用?
不起眼的薏苡仁,又有怎樣神奇的功效呢
中醫:夏天養生重在祛濕,除了薏苡仁,這6種食材效果也不差
夏天養生重在祛濕,別只用薏苡仁了,這7種食材效果也不差
薏苡仁,太神奇了!你有所不知……
寶寶防痱子食譜:薏苡仁綠豆粥
薏苡仁如何搭配才能更好的祛濕
甘草+薏苡仁,輕輕擦一擦,跖疣去無蹤!抗菌消炎,無痛不留疤!
如何選用薏苡仁
清熱利水健脾祛濕 推薦茯苓薏苡仁瘦肉湯
薏苡仁田間管都有哪些要領?
薏苡仁這樣搭配,祛濕功效能翻倍!
薏苡仁,不僅僅是祛濕這麼簡單
利水健脾薏苡仁,葯食兼用利健康
薏苡仁是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多吃可補充維生素B,由其是可緩解腳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