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讀書22:《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2017年讀書22:《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讀這本書,居然有一種不忍讀完的感覺;寫讀後感,居然有一種不敢下筆的感覺,這是怎樣的依戀和敬畏。人生體驗中,久久的一股子感懷和衝動無處噴發、無法書寫。居然,居然在這茫茫書海中與它迎面相撞。一剎那間,我積澱已久的情愫被釋放出來,整個人被融化了,像一片綠葉漂浮在汪洋海上,隨它起伏,隨它而去。

毛姆就是毛姆,名著就是名著,《月亮和六便士》就是《月亮和六便士》。文學史的星河中,璀璨耀眼的比比皆是,《月亮和六便士》定格其中,不彰其光,不炫人目,獨立蒼穹。我從來不尊什麼子鼠丑牛,更不信什麼射手白羊,可是從心底卻依了那孔孟老莊的仁義虛盈,尼采昆德拉的深邃徹悟,李白蘇軾的飄逸樂天,魯迅李敖的耿介中直,路遙陳忠實的質樸真實。今天,那一份流浪叛離、無所皈依的情懷終於也找到了歸宿。

這本書,描寫的是一個生活安逸的40歲男人,突然背離家庭、拋棄家人,毅然走上了孤絕的藝術之路,從此一生饑寒交迫、斷情絕欲、沉迷繪畫,最後在孤島的小草屋,用生命創作出宇宙混沌初開的景象,命衰而亡,焚畫而終。

是背叛,還是覺醒?

只要人活著,就沒有放棄過找尋生命的意義。只是,有時我們刻意的逃避,把生存的沉重當成借口,把生活的安逸當成追求,把家庭的守護當成價值,把社會和他人的評判當成標準,沉溺其中而不願自拔。也許,靜夜時、閑暇里、睡夢中,心靈深處湧出的那一絲絲幻象,才是我們所求的歸宿。

這本書大家看了是有爭議的。對主人公的離家、絕情,有讚許者,有唾罵者,有同情者,眾說不一。在豆瓣看了一些書評,為此書慟哭者有之,為此人譏諷者有之。據稱這書是以高更為原型,我們姑且不論。只想問:人活著為了什麼?人活著需要對什麼負責?人活著怎麼對待他人?人不是為自己而活嗎?

就現世的價值觀念和話語體系而言,若有若無的存在一定的標準答案。可是,如果將人類的文明抹殺掉,回到初始,答案又是什麼呢?

我覺著:人本自私。不單那些為己之慾望者自私,為家者自私、為國者自私、為人者自私、為一切者皆自私。耶穌受難、佛陀度人、孔孟捨生、老莊入道,利眾生而成就自己,難道不是自私嗎?當然,這裡的成就,不簡單的指功名利祿的收穫,也有精神上的獲得和圓滿。所以,從精神和情感上講——人皆自私,只是外在表現有利人的、有損人的。我到覺著,公私這個標準適合社會,從人的本性而言,真假的標準更適宜。

回到書中來看,主人公離家出走,為什麼就是背叛呢?有了妻子必須白頭偕老,有了孩子必須撫養成人,有了家庭必須相伴一生,這是誰定的模式?文明把人綁定在一起,但這種綁定永遠是外在的。人,每一個人,無論通過什麼手段綁定,那顆靈魂永遠是獨一無二的。

人生路上,道同則結伴,道異則分散,伴則同喜悲,散則各珍重,互不相欠,互不相怨。主人公走自己的路,根本不存在背叛,更是一種覺醒,他不再欺騙自己、欺騙別人,別人也無可指責,其實指不指責對他而言已無所謂。這也許就是覺醒者應有的覺悟。

是覺醒,還是回歸?

每一個人都能夠覺醒,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回歸。覺醒是自我的復甦,回歸則是勇者的行徑。

自有人始,每一個時期的環境決定了你的生存狀態。試想,回到原始狀態,你可能在茹毛飲血;回到戰國時代,你可能在殺伐征戰;回到唐宋時期,你可能在吟詩作賦……你自以為主宰著自己,可決定你的卻是環境,這也許是人類的魔咒。

反思古今中外各個時期的價值觀念和生存狀態,天壤之別,差異萬千。那麼,放在歷史長河中,何為對,又何為錯呢?古時對,今日錯,未來也許就無對錯。

那樣的話,尊崇自我,聽從自我,真實自我,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生哲理。所思所想所為,皆出自心靈深處,不偽飾、不矯揉、不造作,活靈活現,也算是暢快淋漓,不枉此生。

主人公自我覺醒,毅然尊從內心而為,世人多在一旁指手畫腳、議論紛紛,甚至會打著「挽救迷途羔羊」的旗號,橫加干涉。我想,這樣的「衛道士」心裡,更多的是怯懦者對勇者的嫉妒,沉淪者對出離者的記恨,可以同淤泥而不可見蓮花。

這裡的主人公,是以藝術的名義背叛和覺醒,以藝術的名義回歸自我。對這本書的各方面評論,都是把藝術當成一種超然的事物,這樣好像可以被世人接受,畢竟藝術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藝術家特立獨行反而是可以接受的。但我卻覺著,以高更為原型,只是借藝術之道示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是「藝術家」,那一個個覺醒出離者,為的也許是一朵花、一片雲、一個夢、一滴水,萬事萬物皆可入心成「道」,循著它去,便是自在。

是回歸,還是創造?

「月亮和六便士」,「月亮」代表著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如果說拋開「六便士」,直奔「理想」是一種覺醒回歸,是勇者所為。那麼,世上此類勇者雖然鳳毛麟角,但成名的、無聞的總還是有一些,釋迦牟尼離家正佛法、托爾斯泰84歲離家、李叔同出家皈依,等等(一時只想到這幾個)。

我覺著,覺醒回歸是一層境界。上面好像還有一層,書里也有一些點撥。最後說主人公:

「他已經達到了他夢想的境界。他的生活已經完滿。他創造了一個世界,看到那個世界的美好。然後,他既驕傲又輕蔑地摧毀了它。」

對,應該是創造,就是創造。當人回歸自我以後,還可繼續攀升為「神」。神,神超越人的本領是什麼?創造。上帝、女媧、佛陀的大神通就是創造。主人公最後的一幅畫,就是從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中孕育誕生,描繪了混沌初開的景象,那時,他就是扮演著上帝的角色。

這讓我想起了尼采。尼采有兩句驚世駭俗的名言:「上帝死了」「我是太陽」。懵懂時,總覺著他是瘋子,當年上課老師就是這麼說的,記得自己還哈哈大笑。現在想來,為自己無知臉紅,更為老師和當年的教育體系而悲哀!「上帝死了」寓言科學發展下的宗教信仰坍塌,使上帝走下神壇、回到人間。「我是太陽」,寓言了「超人誕生」,人的創造即可成為「神」和「太陽」,構建價值體系、普照人間。(個人理解)

按照這個道理,釋迦摩尼佛學、孔孟仁學、老莊道學、韓非法學、程朱理學、陽明心學以及西方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經濟學等等,皆是體系價值的創造。而且,他們所經歷的心路歷程,也是一種自我覺醒和自我回歸(身體離家只是一種形式)之後的迸發噴涌。

所以,我覺得主人公已經成為「神」的存在,完成了創造之路,留下又毀滅了在人間的最後一幅作品。

你怎麼會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就像沙灘上的石頭,隨便哪個滿不在乎的過路人都能撿起來呢?美是一種玄妙而奇異的東西,只有靈魂飽受折磨的藝術家才能從混亂的世界中將其提煉出來。當藝術家把美提煉出來之後,這種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的,要認識它,你必須重複藝術家的痛苦歷程。

最後,推薦大家閱讀傅惟慈翻譯的版本,大家都說他譯得好,看來我還得重讀一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辰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夜辰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年讀的第一本書《月亮與六便士》
2018年3月31日再見「藍月亮」 下次再約就是2020年後
2018年1月31日:大月亮+藍月亮+紅月亮
先睹為快19年後,2037年的超級月亮
2018年藍血月全食:超級月亮引發2011年日本海嘯?
2018年藍月亮!如何觀看3月31號的超級藍月亮
2018年藍血月全食:超級月亮引發2011年日本海嘯!
華為拍月亮竟然早就有專利!2019年2月22日就已申請
2019年超級月亮:2月19日的滿月為何被稱為「超級雪月」?
瑪雅13月亮28天曆:白狗
【90後作家108將一李萌】月亮與九磅十五便士
2018年最後一次藍月亮:3月31號如何才能看到藍月亮?
1866年的「超級月亮」——那時盧梭54歲,梵高13歲,蒙克才3歲
2018年超級藍色血月:1月31號的藍月亮有多罕見?
比月亮還近?2018年2月10日,直徑100米小行星將近距離飛掠地球
2019年藍月亮!5月18日將迎來兩年來最後一個「藍月亮」
麒麟980於9月亮相,媲美A11吊打845?
152年一次的月亮
今晚20:51,超級月亮、藍月亮、紅月亮152年來首次齊聚一堂
2月 讀《月亮和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