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吐哈油田創新管理結構優化調查

吐哈油田創新管理結構優化調查

6月14日,吐哈油田鄯善採油廠在去年停掉丘東天然氣處理一廠後,將丘陵輕烴裝置變成備用狀態,只運行丘東天然氣處理二廠,3套裝置試運行「開一、備一、停一」。技術人員說,這將節省大量用電,減少天然氣消耗。

這是吐哈油田又一次在內部嘗試以退為進。2014年深化改革以來,吐哈已退出甲醇、順酐等19項社會化程度高、用人多的低端低效業務,油氣生產成本大幅降低,2016年完全成本更是比預算下降5.49美元/桶。捨得之間,吐哈走出了一條小油田深化改革的新路。

整合業務進與退,化解油田小、攤子大的歷史遺留

因為歷史原因,吐哈也像很多油田一樣存在攤子大的問題。作為一個年產250多萬噸的小油田,業務覆蓋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裝備製造,甚至煉化。

2000年投產的天然氣甲醇裝置,一直是創效點,吐哈人把它當作香餑餑。2011年,隨著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甲醇裝置開始陷入虧損。

如果繼續運行,那麼將陷入「越生產越虧損」的經營怪圈。是找到病根花錢醫治?還是揮淚斬馬謖?

管理層算了一筆賬:如果關停,每年退出的1.4億立方米天然氣向下游用戶銷售,可增效1.1億元。2014年4月,吐哈果斷關停年產24萬噸甲醇裝置。

嘗到甜頭,吐哈又把心思動到了未上市部分。這一直是油田的隱痛。因為關聯交易的緣故,上市與未上市單位都面臨較大生產經營壓力。上市單位喊「不公平」,未上市單位說「吃不飽」。

為什麼不能用外部隊伍,用市場手段解決市場問題?

吐哈再做減法,2014年以來陸續退出社會化程度高、用人多的低端低效業務。吐哈井下解散32支小修隊伍,人工費用降低1.17億元,作業費用通過市場化競標降低1億元;吐哈油建退出壓力容器製造等4類業務,通過對外招標,降低成本381萬元……

退,是為了集中力量進。在退出虧損煉化業務的同時,吐哈明確了往勘探開發主營方向前進,打進攻仗,加大勘探開發投資。地下油氣給出了最好的回報。幾年來,吐哈在台北凹陷溫吉桑等發現新油層,在馬朗凹陷馬33塊石炭系卡拉崗組發現緻密油富集區塊,有望形成5000萬噸場面。

而在未上市部分,吐哈明確了主攻方向:突出發展與油氣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優勢業務。

吐哈信息技術公司成效最為明顯。在退出通信網等低效業務後,積極進入油田自動化業務領域,目前已經實現年收入4000萬元左右,補上去年退出的兩網業務2000多萬元收入缺口,還有盈利。

優化人員去與留,破解減與穩的人事困局

改革難免觸及員工的去與留。要優化人員,減法見效但可能影響隊伍穩定。但不做減法,人工成本會漸成包袱。

是減是穩?吐哈企管法規處處長崔奮說:「我們既要減又要穩。」

吐哈給出三條路徑。一是人隨業務走。外包給市場的小修等業務,人員隨業務到招標隊伍。二是培訓轉崗到稀缺崗位。煉化裝置關停後的員工,培訓後補充到採油一線。三是內部退養。按集團公司要求,對達到規定年齡的員工實施內部退養政策。

在推進中,穩成為優先考量的因素。「盡最大努力將改革紅利惠及員工。」崔奮說。

2015年從甲醇廠分流到石化廠、再從石化廠進入鄯善採油廠的何偉,去年9月通過競聘成為紅台採氣工區集氣站站長。他對兩年多來的一波三折頗為感慨:「當時跟媳婦說要下崗了,沒想到現在會當上站長。」

員工進出不易,幹部上下更難。

「企業要發展,這塊堅冰必須打破。」2016年4月,藉助鄯善、溫米、丘東三個採油廠合并契機,新廠壓縮幹部崗位,把處級崗位由原來的15個減少到8個,科級崗位由129個減少到112個。

「競聘過程中,4名科級幹部落榜。」新鄯善採油廠人事科一名工作人員說,「這引起油田上下很大震動。」

但更大的震動是科研單位雙序列改革。2015年以來,吐哈推行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序列改革。通過公開競聘,23名油田一、二級技術專家擔任重點科研項目經理,535名科研人員通過競聘進入技術序列崗位。2016年,在勘探開發研究院實行完全項目制管理,去行政化,解聘主管技術副院長和研究所所長行政職務,專心做研究;撤銷8個研究所,建立33個科研項目組,公開選聘技術專家擔任項目經理。

徐振是A1項目室經理,改革前是勘探四所勘探信息化項目長。他因為技術能力優秀競聘為二級技術專家。他說:「這根本上衝破了之前終身制和大鍋飯。」

創新管理收與放,擺脫管死放亂的兩難窘境

管死放亂,是企業在管理中難以琢磨的悖論。面對這一問題,吐哈有自己的鑰匙。

2015年1月,哈密石油基地一棟高層住宅發生液化氣泄漏閃爆。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影響惡劣。事後分析,這不僅是一起安全責任事件,還是一起違規違紀的典型案例。「病因」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職責不清楚、管理程序有缺失等,反映出企業在責權上的不清晰。

這還不是個案。吐哈在隨後的公司制度體系梳理過程中,又發現不少制度存在政出多門、多頭對下、交叉重疊等問題。管理層反思:收與放的管理體系,在各層級間的交叉、雜糅,造成管理失序;要破解這個問題,必須讓管理在規則里收放運轉。

吐哈掀起了一場合規管理「風暴」。兩年中,吐哈將462項制度優化整合為219項,把制度轉化為428個業務流程,把流程的關鍵環節和執行要素製成396個表單,把業務表單固化為信息系統,逐步將管理的許可權對應到規則里,讓管理規範有序。

合規管理,只是理順了許可權失序問題,還不能解決效率提升問題。實際操作中,吐哈進一步在賦權的放和收上探索。

2014年11月前,吐哈招標體系存在選商競爭不充分等問題,既影響採購質量和效率,又給尋租留下空間。管理層設計出「管辦分離、分類分級審批、專業化操作」採購模式,把部分決定權向專業部門分散,並在制度上明確細化。在辦的環節實行技術和商務分開,8個專業管理部門負責技術把關,招投標部負責商務把關。

吐哈礦區儘管規模不大,但層級較多。2016年,吐哈撤銷原礦區服務事業部機關5部1室,成立礦區管理部,作為機關直屬部門,將原礦區服務事業部所屬11個單位納入公司二級單位管理。一方面將原來集中到原礦區服務事業部的權力分散到二級單位,一方面將財務等權力上移至公司。

深化改革以來,吐哈用業務的進退、人員的去留、管理的收放演繹出小油田發展的辯證法,有放棄,更有收穫:企業成本下降了、效率提升了,長期發展也有了十足的後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的精彩文章:

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年15萬噸航煤項目啟動
遼河油田歡喜嶺採油廠108口長停井復產
吐哈油田15口井吃「泡沫」驅稠油
美國煤炭使用量創1984年以來最低紀錄
卡達仍繼續向世界各地買家運送油氣

TAG: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管理模式之治理結構-股權結構
香港技術創新管理和支撐機構的 治理結構及啟示
採用核殼結構設計的先進硫化物固體電解質
大陸集團基於模塊化結構打造高壓電池管理系統
大腦的工作原理與結構
技術語硬碟的物理結構和原理
創新治理結構 釋放基層國企活力
鋼管混凝土結構:理論與實踐
石墨烯氣凝膠結構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磁製冷材料精細晶體結構與磁性質關聯機理研究獲進展
衣領結構原理設計
如何通過結構化智能體完成物理構造任務?
興發集團:「礦電磷—磷硅—肥化」產業結構逐步完善
結構調整、科技先行
北京大氣污染源結構發生變化 將突出精細化管理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抗火設計原理
物流運行量質齊升結構優化
汽油發電機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分析!
調節腸道菌群結構的食品組合物研究
五氧化二鉭晶格結構研究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