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湖龍井茶的最全資料,就發一次

西湖龍井茶的最全資料,就發一次

點擊題目下方"中國茶文化之旅"免費訂閱,走進茶葉的世界,感受中華茶文化的淵源情懷

龍井,既是茶的名稱,又是茶種名、地名、寺名、井名,可謂"五名合一"。"龍井茶,虎跑水」則被稱為杭州雙絕。"小杯啜烏龍,虎跑品龍井」,可以說是我國茶人崇尚洒脫自然,清飲雅賞品茶藝術的兩種代表性方法。西湖龍井茶的泡法一般分賞干茶、品泉、溫潤泡、再沖泡、品茶等幾個步驟。

西湖龍井茶的泡法和水很有關係,西湖泉水眾多,有玉泉、龍井泉、虎跑泉和獅峰泉等,水質以虎跑最優。一般選用無色透明、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或青花白瓷茶盞。每杯撮上3克茶葉,加水至茶杯或茶碗的1/5---1/4。水溫則掌握在80℃左右,讓茶葉吸收溫熱和水濕,以助舒張。水溫過高,嫩芽葉會產生泡熟味;水溫太低,則香氣、滋味透發不出來。

下面跟著小謙翁去學習一下如何泡此茶吧^_^

1

西湖龍井茶的泡法一弄龍井:上投法

.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後,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

.靜待龍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賞她們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態。

.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

.再仔細些欣賞,這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受呢。

.雖然已經可以品飲了,但總難捨,再看她一眼。

2

西湖龍井茶的泡法二弄龍井:中投法

.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先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

.待茶葉舒展後,加滿開水。

.可以喝了,但還是難捨,容你再多看她幾眼。

3

西湖龍井茶的泡法三弄龍井:下投法

.準備瓷蓋杯(本例大小約150ml),溫杯,投入適量龍井茶葉。

.加入少許適溫開水。

.拿起沖泡杯,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濡濕,並讓茶葉自然舒展。

.待茶葉稍為舒展後,加入九分滿開水。

.等待茶葉溶出茶湯。

.用杯蓋稍微撥動茶湯,使茶葉溶出的茶湯更平均。

.倒入小茶杯中品飲。

4

注意事項

最後就是品茶,品龍井茶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品飲時,先應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細看杯中翠葉碧水,觀察多變的葉姿。爾後,將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龍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看罷、聞罷,然後緩緩品味,清香、甘醇、鮮爽應運而生。此情此景,正如清人許次紓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這就是品龍井茶的動人寫照。

龍井茶最少分浙江龍井、杭州龍井、西湖龍井,只有生產在西湖周邊的才算得上正宗的西湖龍井。

龍井茶又因為品種不同,分為老龍井和龍井43,所以,就產生了正宗龍井未上市,而茶店卻到處有龍井銷售的局面了。

我們現在市場上可以看到的龍井,大多是來自溫州烏牛鎮的烏牛早,因為採用龍井工藝製作,由於天氣較暖和,所以能夠早在幾天前就上市了。

還有一個品種,那就是在杭州或西湖的龍井43,這是茶葉研究所開發的品種,這是為了適應人們對春茶「早」的需求而開發的。這種茶已經在這幾天開始小量上市。

還有就是正宗的老龍井,大家別急,這種茶,不管是在長杭州、紹興還是在越州,都還沒有開始上市,因為,這裡的茶才開始長,還要過幾天才能開始採摘。

所以茶友們,想喝正宗龍井,再等幾天。如果真想體驗來自春天的感覺,那也可以品一品烏牛早或已經上市的龍井43。雖然口感沒有正宗龍井那麼好,香氣也不濃。但也可品到春天的感覺和龍井的那一份高雅。

龍井茶為什麼那麼貴,我們來為你講一講:

在如今人工那麼貴的時代,一斤龍井大概要花費多少工錢,你看完請清楚了。

人類從利用茶葉開始,就用手工方法採摘茶葉,這種古老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雖然,目前茶葉和採摘已由手工發展到了機械,但是,包括西湖龍井茶在內的我國許多名茶,仍然採用人工採摘,因為這種古老的方法可以保證採摘的標準和質量,保持歷史名茶的品質和聲譽。

西湖龍井茶歷來以採摘細嫩而著稱。長期的生產實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按標準、及時、分批、多次、留葉採的制度,有效地克服了茶樹生長與採摘的矛盾,既保證了龍井茶的優良品質,又能持續穩產高產。

1、以嫩為佳。

鮮葉嫩勻度是構成龍井茶品質的基礎。西湖龍井以採摘茶葉的嫩度不同分為「蓮心」、「旗槍」、「雀舌」。根據西湖龍井茶對嫩度和品質的要求,分季採摘的標準是:春茶一般按一芽一葉的標準開採。「清明」前後是采特、高級茶的原料;

「穀雨」前後至「立夏」前采一、二葉或幼嫩的對夾一、二葉,是高、中級茶的原料;

夏秋茶一芽一、二葉開採,後期采一芽二、三葉。

同時,鮮葉分級標準是:特級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及一芽二葉初展,芽長於葉,芽葉間夾角小,芽葉長度為2~3厘米;1~2級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芽葉長度基本相等,長度為2.5~3 .5厘米;3~4級為一芽二、三葉(三葉初展),葉長於芽,長度為3~3.9厘米;5~6級為一芽二三葉,長度為3.9~5厘米。

由於茶樹品種、地勢、樹齡以及茶芽著生部位不同,發芽遲早、生長快慢也不同,必須掌握標準、及時採摘。做到符合標準的有一朵采一朵,應採的一朵不留,不應採的一朵不採,當芽葉生長很快而又一時來不及采時,可「一茶二采」,以確保所采芽葉大小嫩度一致,達到多採茶,採好茶的目的。

2、以早為貴

偏早采。「茶葉是個時辰草,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有強烈的季節性。明代的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也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之句。西湖茶區通常以清明前後採的龍井茶品質最好,稱明前茶,穀雨前採的茶品質亦佳,稱為雨前茶。明前茶最為上品,清明穀雨後採的茶居普通茶。為保證龍井茶的優異品質,必須做到偏早嫩采,一般春茶在3月下旬茶葉剛吐露幾個嫩尖時開採,即一芽一葉開採,每天或隔天采一次,到立夏前結束。夏茶一般是立夏後開採,6月中旬結束。秋茶6月下旬開採,10月上旬結束。在茶葉全面開採前,應將茶山排隊,分園分批採摘,做到早發早采,遲發遲采;高山土薄老茶園,對夾葉多,芽葉易老的茶園先採;芽葉持嫩性好,不易老化的茶園後采。

分批采。由於茶樹營養芽著生部位不同,獲得養分的機會也不同,順序為頂芽——腋芽——潛伏芽。根據茶樹生長具有「頂端優勢」和「早采早發」的特點,龍井茶區推行分批多次早采、嫩采,可不斷促使腋芽生長和潛伏芽的萌發,增加芽葉數,提高產量。西湖龍井茶一般春茶采14~16批,夏茶采6~8批,秋茶采20批,全年共采40~44批,全年採摘期190—200天。西湖龍井茶區的分批多次采,不僅保證了採摘質量,增加了採摘批次,還使腋芽和潛伏芽有節奏地分化發育,因而春、夏、秋各季節茶葉產量比較均勻。

3、留葉採摘

茶葉既是人們的收穫物,也是茶樹製造營養物質的重要器官,茶樹本身的生存很大程度依賴於新梢的功能。因此,生產茶園採摘芽葉的同時,必須注意留養、擴大綠色採摘面,保護樹勢,達到持續增產的目的。茶葉的采與留是一門辯證的科學,有很大的學問。西湖茶區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推行春茶、秋茶留魚葉,夏茶留一葉采和采頂留側、采高留抵等不同採摘方法,妥善地解決了茶樹「采與養」的矛盾,是保證當年增產與持續穩定高產的重要措施。

根據西湖龍井茶區的氣候特點,一般夏茶期平均氣溫在20~25℃之間,雨量佔全年的40%,是茶樹光合作用最適宜的時期,光合作用的有效值比春秋茶留葉要大,而且葉面積、葉厚度都比春秋茶大,有利於光合作用的進行,對促進新梢生長有利,而且夏梢生長快、節間長,留養容易,有利於秋茶增產與延長全年採摘期。西湖龍井茶區一般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隔年老葉落葉高峰期。所以,在茶樹大量落葉後必須留葉,才能保持樹勢。而此時正是地上部生長旺盛、新葉抽發快又多的時期,所以,夏茶留葉,有利於茶樹同化營養作用和綠色面的增加。

春茶不宜留真葉,因為春茶留下的真葉到夏茶時還會「轉青」,茶農稱為「抱娘親」,在採摘夏茶時會夾帶著採下,影響夏茶品質。所以,龍井茶區春茶洗叢,洗得愈早、愈凈,不但春茶質量好、經濟價值高,而且夏茶也發得早、發得好。夏茶新梢易於老化,自然品質相對較差,可以多留一些。三茶期間一般氣候乾旱、日照強,芽葉節間短、梗細、葉張薄,而且病蟲害多,不宜留養。如果茶園培育管理好,樹勢強壯,天氣不幹旱,也可適當留養,同樣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四茶留葉,當年新葉未發育成熟,遇到早霜和寒流,容易受凍,來年春季,還會「還陽」,會推遲春茶萌發,影響特級茶產量,所以不宜留養。

4、講究採摘方法

俗話說:「采定級、炒定分」。鮮葉質量是保證干茶品質的前提,採摘茶葉不能掐,掐下來的茶葉,其掐痕在製成茶葉後都去不掉。據說,古時給皇上進貢的茶葉是採茶姑娘用雙唇採下來的。龍井茶區歷來推行提手採摘法,即手心向下,大拇指和食指夾注魚葉上的嫩莖,輕輕向上一提芽葉就採下了,採下的芽葉成朵,大小一致,勻度好,不帶老梗、老葉和夾蒂,既不會傷害芽葉,又不會扭傷莖幹。同時,要求茶叢采凈,順序從下採到上,從內採到外,不漏采,不養大,不採小,應採的全部采凈。1958年以後,為克服採茶能力不足的矛盾,梅家塢大隊全國「三八」紅旗手沈順招等十姐妹又將提手采發展成雙手提手采法。即雙手交錯進行,好似小雞啄米,采一朵隨手丟入茶藍,大大提高了採茶工效。雙手提手的經驗是:「一集中、三協作、五個巧」:「一集中」:思想高度集中,做到心靜、手靈、眼准、腳勤。「三協作」:眼、手、腳要密切配合。眼看茶叢面要廣,瞻前顧後,轉眼要快,做到眼到手到,手到眼移;身靠草叢,兩臂伸直,手腕動的快,兩腳相距6~9厘米;腳要配合眼、手,邊移動邊采,茶叢高的腳步要小,茶叢低的腳步要大。「五個巧」,突出枝條的茶芽要自下而上交替采;叢間茶芽雙手插入,用手擋開枝條采;不同高低茶叢要蹲立交替采;雨天露水茶芽抓把采;晴天隨采隨手放入茶藍。

5、保持青葉的新鮮

鮮葉下樹後,失水加快,呼吸作用加強,使葉內糖分分解,釋放出大量熱量。為防止鮮葉發熱變紅,龍井茶區採茶均用通氣散熱性能較好的竹簍,竹簍大小視鮮葉級別不同而異。鮮葉級別高的,竹簍要小一點,一般可盛鮮葉0.5~ 1公斤;盛中檔鮮葉的竹簍,容量為1.5公斤;低檔鮮葉可大一些,一般可盛2.5公斤鮮葉。採下的鮮葉不能撳壓,用大竹簍分批、及時裝運下山,以保持青葉的新鮮度。下山鮮葉篩分後,分級均勻攤放在篾墊或竹匾上,置於陰涼通風處。

一斤(500克)優質的明前龍井干茶,需要6萬個左右的鮮茶芽葉製成。而人們通常在茶館或家中泡茶,一杯茶需用3克干茶,也就是說一杯茶有300個左右的鮮茶芽葉,在透明的玻璃杯中,這300個芽葉要綠而均勻,這靠的就是採摘的工夫,可見採摘對好茶來說是多麼重要。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一杯清茶 一抹清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東京銀座,一站式體驗,最日本靈魂的和服與茶道
杏壇一男子偷走價值3000元茶葉後,竟然通通倒進垃圾桶?
董事長:做總經理助理,月薪2萬,給總經理倒茶就行了
紅茶香味濃郁口感佳 減肥效果也不差
朱元璋鍾情酸梅湯、蘇軾獨愛茶,古人消暑良方簡單卻比什麼都有效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文了解區塊鏈開發最全技術資料!
聖鬥士:三個醬油地字輩,大全里居然還收錄了他們的資料!
目光短淺的劉大夏,一把火燒毀了鄭和下西洋的全部資料
為一己之私,他一把火燒了鄭和下西洋的全部資料,使得明朝航海技術倒退了幾十年
青雲訣:最新資料片,火爆戰爭一觸即發
孔雀魚的分類,孔雀魚最全資料
《魯班經匠家鏡》:傢具的最早影像資料,木匠的最全工作指南
崑山「重量級」大型土拍明日「開鑼」!最全資料在這裡,快收藏
男子在海邊撿到一個荷包蛋,一看發現不對勁,查詢資料後恍然大悟
史上最全太極拳二十四式學習資料
暢銷龍蝦大揭秘:龍蝦全套資料,做龍蝦你一定需要這個
「沙漠駱駝走紅網路」,一炮而紅!原創資料在此
皇帝想再下西洋,大臣卻稟報:鄭和的資料全部被銷毀了
從敦煌文獻沙州資料,看唐代的西北開發
八路軍發展資料大全
四十萬個資料庫上雲,阿里雲支持了銀泰、最多跑一次
資料里叫冰島的地方,原來這麼美!
榆次十中宣傳資料
資料庫的未來在雲端
唐三「全部資料」曝光,看到這一欄,獨孤雁直接嚇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