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中石先生談「書法家」
可以這麼說,大多數學習書法的人,都想成為一名書法家。這不僅名譽上好聽,也確實有利可圖。一旦寫字有了名氣,作品就值了錢。如果成了書法名人,作品就成了寶貝。通過收藏家收藏,若干年後轉手拍賣,說不定還會價值連城。因此,「書法家」既受人尊敬,又成了寫字人嚮往和追求的一個目標。
可是,書法家到底是一個用什麼標準才能衡量,怎樣努力才能達到這一標準呢?或許有許多答案。有人認為,能夠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或是省、市書協會員,就是書法家了;有人認為,能夠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覽,甚至獲了獎,就是真正的書法家了;也有人認為,出過書,上過報紙,電視報道過,在市面上比較活躍,名氣比較大,就算是書法家了,……
歐陽中石先生不這麼看,他有一個獨特的視角,他有一套嚴格的標準。
下面這篇文章,是我的課堂筆記(1990年3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科系成人教育書法班),基本完整地記錄了先生書法家話題的講座內容。雖然時間已過去27年,仍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和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今天發表出來,以饗真正熱愛書法的讀者們。(宋鳳洲 2017年6月19日)
歐陽中石先生談「書法家」
北京理工大學書法大專班
1990.3.10
書法家這樣一個字眼應該說很神聖,很高雅,但現在的實際有些被貶。
《莊子》里講「大方之家」,一定很博大。但在一定的歷史中是少的,很不容易的。為了彌補時代的空白,不得不從歷史中標出幾個人名來。但後來的家無法比古代的家,但歷史需要也就有了。後來家的名字「濫用」了,也就相對貶值了。被貶到什麼程度?只要會寫一個字、幾個字,就能成家。因為朋友之間,社會報紙上都可以隨便標出,還有自封、互相吹起來。這種現象是很可鄙的。
歷來社會上容易形成一種風氣,感到有利可圖,你爭我搶,就把名譽搞壞了。
我們現在的書法家,名字被淡化了,象過去人們稱一個民警為「老總」一樣。因為被稱呼者已不以為然,聽慣了,反正不是國家封的。
所以,由村到縣、到省、到國、到國際都有了頭銜。有什麼意思呢?比如現在社會上有國際書法家協會,其實是有人想當會長,他並不會寫字。
有一些不正當的現象,如書法上的手指、腳、口書,樓一樣大的字等,還有人專門拉關係入協會等。這已使人厭煩了。
一、我們學院派書法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一)、應對各種字體能夠辨識。對於各種書體能夠鑒賞,還要有一定的書寫能力。可以有專攻,但不可以有偏廢。
歷史上的名家很多,你能否都知道呢?各體書作能否賞識?
書法家是專門研究書法的家,怎麼能不去研究書法的內容呢?
不能隨便建立標準,若定,只能比客觀的社會的高才行。
(二)、有關書法藝術的理論,應該有個常識的了解。應該讀幾本書,有的人只知何子貞,不知何紹基,這怎麼能行?
(三)、還要有文字的能力。我們的字總要寫出一番意思來,要能寫出自己想寫的內容來。
不能「曲高和寡」,寫人家不知不認的東西。
還有隻會寫「龍」、「虎」,那狗年寫什麼?這不是書家所為。這和真正的搞書是兩碼事。
如給酒家不能寫「葡萄美酒夜光杯」,因為喝了就要去打仗,可能再不會回來。
要懂得文字的內容,要用自己的文字內容宣傳和教育人民。
(四)、書德。作為一名書法家,必須具備高尚的書德。因為從事的是教育事業。不是在課堂上,而是通過作品教育人。既然要宣傳教化,必須先有品德。如在道德上不能立身,那麼你的字也會被淹沒。歷史有證,秦檜、蔡京、張瑞圖都是如此。
一個人的成果,往往是綜合的。尤其是成就和道德往往是一致的。才和德是一個天平,德重才就高,德輕才就低。
一定要謙虛,因為這樣最合算。現在有很多第一流的書家,但大家不知道他,因為他不樂意出名,不願趕集,嫌麻煩,嫌耽誤自己的正事。
要尊重別人,要為別人的成績高興。
二、如何達到這些條件和要求:
(一)、肯於學別人。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還是活的,死的都要去學。
學別人太難了,沒有學自己容易。臨帖就是學別人。有人拿著學別人的幌子學自己。
學別人就是往自己身上加東西,總加一。自己是一,學一個人就加上一,學兩個人就加上兩個一,學七個人就成了八。如果學一個人加個,再學一個人,又加一個,最後還是自己的一。
人不得外財不富,最便宜的是偷,這在社會的物質上是不行的。而學別人,偷別人的知識是不犯法的。是最合算的。
不想當王羲之第二,只想當第一,結果自己欺騙自己。
一定要學好一家,不要無所依存。
想創新的未必能創新,想保守的未必能保得住。你和人家不是一人,能一樣嗎?寫別人寫來寫去總是要有自己,怎麼不能新呢?所謂新一定要好。要把別人的好佔有了。
比如自行車,從四輪到三輪,最後成了兩輪,死棋了。不能再減了,也不能加和變了。只能加個速輪和電瓶小零件,但成了摩托車。
字也如此,要在細微之處下功夫。一個字體已經定型,不能隨便改,但在這字很小的範圍內,就有大家和小家,甚至有的什麼都不是。猶如一個人長得美和丑,是不是眉眼換了位,兩人差多少?其實差不多,就是差一點點。可這一點點,就有傾國傾城,就有沒人理。
學別人就是要佔有別人。
臨帖要認真從臨好一個字開始。能好一個就能好兩個、十個,就怕一個也寫不好。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多寫,而要多想。多想不犯已經犯過的錯誤。寫一筆不像,就不再寫。要想為什麼不像?怎麼才能像?想好了就要再試試,看看行不行。
(二)、要不犯自己的錯誤。
用功夫就是用時間,也就是玩命。這樣太笨,必須注意用腦。
對看過的帖都臨一遍。臨和不臨大不一樣。要在手上過,不能光在腦子裡過。佔有越多自己手術的東西越多。不喜歡的也要學。
(三)、要多讀書,發出聲音地念。
(四)、要多修養自己的品德。
首先把名利排除。能排除名利,就大概夠一個「雅」字了。
要求高一點,取法乎上,少也可得其中。
朋友發來的書法圖片,存放到這便覽


TAG:宋鳳洲書法 |
※書法大師歐陽中石先生——淺談學習書法
※書法家汪洋先生書法欣賞
※書法大家任政先生書法賞析
※走近書法家王立志先生
※書法大家沙孟海先生揮毫
※史上最全!民國政壇書法家林直勉先生墨跡
※著名書法家鄧宇春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第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專訪中國著名書法家、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主任劉恆先生
※魏啟後先生談書法
※道溫先生談書法
※法官書法家楊水寬先生撰寫的《書法賦》欣賞
※翰墨情緣天地心——我眼中的書法家張仲亭先生
※簡帛書法家吳巍先生作品欣賞
※中國書法家協和會員謝先生丹青!請您品鑒
※偉人孫中山先生法書墨跡欣賞
※現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楊再春先生書法欣賞
※邵建華老先生書法集
※非人磨墨墨磨人——漫談粵籍書法家黃國強先生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