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一怒之下砸了大臣的墓碑,一丈打完,又後悔了親自立了一個

李世民一怒之下砸了大臣的墓碑,一丈打完,又後悔了親自立了一個

玄武門之變以後,上位者李世民開始清除敵人的爪牙,培植自己的勢力。於是,他召見了自己老早就聽說過的魏徵。他問這個大臣為什麼要離間他們兄弟,魏徵說,如果前太子早聽了他的勸告就不會有今日之禍了!

魏徵上來這麼一說,接著就引起了李世民的興趣,畢竟是今日的戰亂才讓他有了登上皇位的機會。然後魏徵就朝政侃侃而談,將前太子比作了公子糾,將眼前的新統治者比作了齊桓公,暗中表示自己臣服之意的同時還讚頌了李世民一番,讓他很高興。

當然,他的這一番話也包含了明君應該不計前嫌,大膽任用人才的意思,這不就是說的他嗎!

於是皇帝動了心,其實魏徵之前和他作對也沒有什麼錯,畢竟當時立場不一樣,他與自己作對正好說明他是個忠心的臣子啊。此人有才,若能為自己所用,未必不是一大助力,於是他真的「不計前嫌」任用了魏徵。

這一舉動一箭雙鵰,既能讓他得一人才,又能為他塑造一個明君的形象。

魏徵此人是天生的政治人才,他知道皇帝任用他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他也願意幫皇帝達成目的。大臣要幫忙建造一個皇帝的明君形象能有什麼辦法呢?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勸諫了,他向皇帝進諫的越多,越激烈,皇帝能寬容並且聽從他的勸諫,就越能幫皇帝樹立形象。

有一次,有人給皇帝打小報告,說魏徵偏袒自己的親戚,皇帝趕緊派人前去查證此事,後來證實那事是子虛烏有,可是他依然借這件事敲打了魏徵。魏徵說,他要當一個良臣,但是不一定當忠臣,忠臣和良臣是不一樣的,前者為國盡忠,名聲也好聽,後者卻與之不同,為君盡忠卻不一定能夠給國家做貢獻。

唐太宗缺的就是良臣,經歷玄武門之變,他的名聲多多少少會有影響,如果他要當明君要好名聲,那就一定要在政事上做出成就來。而明君是要能夠接受大臣的勸諫的,否則談何「明」?君臣二人都是聰明人,很快就達成了共識,一個勸諫,一個接納,端的是明君良臣的作風。

可以說,兩個人是互相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皇帝借大臣來成就自己的名聲,大臣借皇帝來得到權勢地位,也包括良臣的名聲。兩個人互惠互利,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可是皇帝也不會任由大臣在自己身上獲利,萬一他得意忘形對自己不利呢?於是他時常會打壓一下魏徵,讓他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在魏徵升遷到秘書監的時候,李世民就曾經把他比成管仲,還說自己對他的任用比管仲受到的任用都要重,以此敲打他,之後皇帝也多次敲打過他。

皇帝怎麼想的很明顯了,可是魏徵也不是吃素的,每當皇帝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就會回答說,皇帝您讓我說我才敢說,您要是不讓我說我也不會故意去摸您的逆鱗啊!這就將兩人互惠互利的關係展現的淋漓盡致了。

其實,太宗皇帝也不是一個大肚量的人,對於一個多次進諫的人他可不會當寶貝喜歡,煩得很,但是為了自己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好名聲,幾句諫言聽就聽了吧。不過人憋得久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的。

有一次,太宗下朝回宮,怒氣沖沖的說早晚要殺了這個田舍漢,長孫皇后小心翼翼的問他:誰惹陛下生氣了,他說,魏徵常在朝上羞辱他,讓他得不到自由,由此可見皇帝內心的怨念。而這也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那個能夠寬容的包容進諫大臣的皇帝只是他偽裝出來的一個形象而已。

長孫皇后也很聰明,馬上恭喜皇上說,是因為皇上聖明魏徵才敢直言進諫啊。於是皇帝才壓下那口氣,保住了名聲。

身為一國之君,他的尊嚴是不容侵犯的,就算怒火被一時壓了下去也會偶爾流露出來一點。他曾經把衡山公主嫁給了魏徵的兒子,但是魏徵死後對其「毀短百為,征嘗薦杜正倫、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倫以罪黜、君集坐逆誅,讖人遂指為阿黨,又言征嘗錄前後諫爭語示史官褚遂良」。這讓皇帝覺得魏徵是在表示對他的不滿,證明他是錯的,讓他十分不悅。

種種怨念累積之下,他親手砸掉了魏徵的墓碑,藉以發泄心中怒氣。後來他出征高麗,充滿信心的去,垂頭喪氣的回,他這才想起魏徵的好來,但是已經晚了,墓碑都砸了。於是他親手又給魏徵立了一塊碑,但是這到底是順心而為還是政治作秀就沒有人知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一塊無主之地,竟然被一個美國礦工宣布建國,建國後國家人口太少
乾隆最佩服的一位皇帝,也是唯一一個死後,讓外國人都痛哭的皇帝
曾是一代俠女號令幾萬人,連朝廷都感到害怕,最終被逼死的很慘
並不是長得好就能做武則天的男寵,她還有一個致命性的要求
一大臣彈劾官員不作為,結果唾沫星子濺了皇帝一臉,此人膽子真大

TAG:山川文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大臣上了一份奏摺,朱元璋看了一半下令打,看完又表揚了他
大臣上一份奏摺,朱元璋看到一半實在受不了了,下令先打一頓再說
一個跑到大臣面前把皇帝痛罵一頓,四十歲都沒能嫁出去的人,最後卻成了皇后!
千古一帝被暴躁大臣懟了三年,大怒:打入死牢,結果又親自接出來
國君做一噩夢,大臣:你要死了,國君不信,然後上個茅廁淹死了
慈禧生命的最後一天是怎麼度過的?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立刻召來大臣說了這一段遺言
雍正即位後,立馬下了一道聖旨,大臣沒看一眼直接扔了
大臣被逼自殺,只留下一個破箱子,皇帝打開後說道:朕冤枉他了
他為了保住自己髮妻,下了一道荒唐的聖旨,眾大臣只能讓步了
明朝這個皇后被廢,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皇帝也後悔了
曹操殺人不見血,殺手下一大臣時,送了一個空飯盒,大臣便自殺了
大臣一覺醒來,身邊多了兩個美女,果斷起兵謀反,一年後當上皇帝
大臣死後被抄家,有一個房間緊鎖著,打開一看皇帝後悔了
一個皇帝,賄賂大臣,裝神弄鬼,只為做一件事,卻被罵了一千年!
這個宋朝皇帝一心救國,大臣不配合,死後還被坑了一把
大臣:這兩個妃子我要了,皇帝笑著答應,打完仗回來後立馬被處死
此人是唯一給雍正陪葬的大臣,在數年以後,卻被乾隆平了墳
活神仙對皇帝說:一會有奸臣上奏,一大臣進來,幾天後他就餓死了
此人自稱太子,大臣一看,紛紛下跪哭道:完了,我們成亡國奴了
乾隆寵幸了一個大臣的老婆,還生下了一孩子,孝賢皇后卻因此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