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大事實圖證經濟不平等現象

7大事實圖證經濟不平等現象

不論我們對比的是不同國家、公司、員工,還是男女之間的差異,都會發現經濟不平等是當前重要議題之一。但確切地說,什麼是經濟不平等?經濟學家一致認為,這不是只有一個原因和結果的單一問題。相反,我們應從多個角度分析不平等,而正是這些角度,構建起我們的世界觀。

為進一步了解收入不平等問題,《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請傑出經濟學家,分享了他們認為最能說明不平等問題的數據圖表。從全球經濟核心轉移,到教育和性別,再到公司扮演的角色,以下是這些經濟學家認為最能說明當前世界不平等問題的7張圖表。

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是紐約市立大學社會經濟不平等斯通中心核心教授,兼前世界銀行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

米拉諾維奇: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在這段時間,過去200年中全球不平等程度首次出現降低趨勢。這段時間內個人收入的變動也是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一次。本圖表又稱「大象曲線」(elephant chart),表明本次變動的「贏家」是較貧窮亞洲國家的中上層階級。相對來看,「輸家」是富裕國家收入分配體系中處於中低層的人。對走下坡路的人來說,全球化似乎創造了一個更不平等的世界,雖然客觀來講,事實並非如此。因此給全球人口希望的全球化可能導致內亂,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

希瑟·鮑詩依(Heather Boushey)是公平成長華盛頓中心執行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

鮑詩依:在過去50年中,經濟增長帶來的巨額利潤流入了富人的口袋,而中產和工人階層的生活水平則基本沒有任何提高。托馬斯·皮克迪、伊曼紐爾·賽斯(Emmanuel Saez)和加布里埃爾·扎克曼(Gabriel Zucman)提供的圖表非常有說服力,因為該圖表首次說明了經濟增長分配情況,即美國經濟產出中,誰們各拿到了多少份額。

托馬斯·皮克迪是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和巴黎經濟學院教授,也是《21世紀資本論》一書作者。

皮克迪:這份對美國不平等的精彩總結說明,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收入最高和最低的人群基本調換了位置。收入最低的50%人群收入曾佔到總收入的近20%,而到2014年,其收入僅佔12.5%。與此同時,最富有的1%人群收入佔比從大約11%上漲到20%。

大衛·奧托(David Autor)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副系主任兼Ford教席教授。

奧托: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賺的錢比只有高中或更低學歷的工人多。然而,「工資溢價」(wage premium)的產生不僅源於高學歷工人實際收入的增長,還因為未受過大學教育工人實際收入降低了。

1980年到2012年間,受過大學教育的美國全職男性員工的實際時薪每年的上漲區間是20%到56%,其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收入最高。在同一時期,接受教育較少的男性工人工資大幅下降,其中高中輟學者收入降低22%,高中畢業生收入下跌11%。不同教育程度女性之間的差距相對沒那麼明顯,但這段時間內沒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女性實際收入增長依然極低。

克勞迪婭·戈爾丁(Claudia Goldin)是哈佛大學Henry Lee經濟學教席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兼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美國經濟項目發展總監。

戈爾丁:這張有趣的表格顯示,不同職業的女性和男性年收入的對數比。商務類職業的比值最低,而技術和科學類職業最高。我的研究表明,企業和金融領域的職業與其他領域相比,對員工處罰更嚴格——員工必須在特定時間出現,而且即使請假休息一小段時間也要受處罰。實際上,男女之間的收入差異並非因工作總時長減少而引起,而是因為對時間靈活性的要求提高了。

尼古拉斯·布魯姆是哈斯坦福大學William Eberle經濟學教席教授,斯坦福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也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生產率、創新和創業項目總監之一。

布魯姆:針對收入不平等的公共討論,主要圍繞最高收入者和其他人之間的差距展開,但研究顯示,真正加劇不平等的因素是公司之間的工資差距。僱用收入分配體系中最高層員工的公司平均工資迅速增長,而僱用較低層員工的公司增長幅度小得多。這說明,旨在縮小個人之間差距的政策措施也許起不到任何作用。

梅麗莎·科爾尼(Melissa Kearney)是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助理研究員,兼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非常駐高級研究員。

科爾尼:本表格顯示,在收入不平等問題嚴重的美國,「社會經濟弱勢男孩」(母親沒有高中學歷的男孩)高中輟學的可能性比不平等問題不太嚴重的國家高。這一發現令人震驚,而且意義重大,原因有3個。首先,該發現表明,在極其不平等的國家生活對社會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極為不利。其次,總體來看,如果不平等程度較高,社會經濟弱勢男孩不會有動力爭取更多成績並留在學校,反而會表現出逆反的心態。第三,該圖表說明,收入不平等加速惡化可能會影響到階層向上流動性。

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2012年在哈佛商學院的畢業演講中,分享了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為曾經默默無聞的初創公司谷歌招聘她時,給她的一些建議。當時桑德伯格的事業已經風生水起:她曾在世界銀行和麥肯錫工作,還當過美國財政部長的辦公室主任。谷歌的工作似乎不夠高端,她對施密特也這麼說。施密特回復說,她應該少關注工作的頭銜,多關心所加入組織的發展軌跡。他的建議簡明扼要:「如果你在火箭上有個座位,別計較坐在哪兒。先上去再說。」

這個建議很實用,也闡明了公司在我們的經濟命運中扮演的角色。如果你真的有機會登上火箭,你肯定要抓住這個機會。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我們必須更清醒地意識到,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而原因在於少數拿到火箭票的幸運兒優勢不斷累積。我們還要考慮到那些滯留在發射台上,被煙霧嗆到快要窒息的人——如何多做些事,為他們爭取平等呢?

格雷琴·加維特(Gretchen Gavett)|文

劉筱薇 | 譯 劉錚箏 | 校 鈕鍵軍 | 編輯

本文有刪節,原文參見《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6月《從圖表中了解不平等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佛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高情商的領導,能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展現正確的風格
有時候,還是少創新為好
員工敬業度低的所有原因,歸根結底都是對企業缺乏信賴感
選對人永遠是企業的頭等大事,而潛力必須是第一標準
4個時間管理誤區,讓你比別人少活了半輩子

TAG:哈佛商業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看懂通證經濟
通證經濟發展史:什麼是通證經濟
區塊鏈通證經濟從理論到實踐的重大突破:《通證經濟的模型與實踐—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商業落地》白皮書隆重發布
區塊鏈通證及通證經濟
價值互聯網的曙光與通證經濟的出現
通證經濟的發展方向
區塊鏈只是技術,通證經濟才是趨勢
肖磊:通證經濟並不新鮮
區塊鏈的通證經濟與積分體系
未來趨勢—通證經濟時代的變革!
證改:如何設計通證經濟模型?
FCEX平台通證FET開啟區塊鏈通證經濟新紀元
通證經濟商業指南——通證的用法、用途和價值
區塊鏈大會大咖雲集,通證經濟成熱議
通證經濟就是炒幣?探究火幣礦池通證HPT背後的意義
通證經濟的三種定義
通證經濟將是會員經濟的下一次革命嗎?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玩轉「通證經濟」 把控下一風口!
FT公鏈如何支撐FCoin的通證經濟實踐?
區塊鏈話題再「進化」 通證經濟是良藥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