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人文精神殿堂的顯性展現範式——「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的盛名與「從《詩經》到《紅樓夢》」的絕響

世界人文精神殿堂的顯性展現範式——「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的盛名與「從《詩經》到《紅樓夢》」的絕響

點擊「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更多精彩

展覽信息

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大英圖書館的珍寶

主辦單位:

中國國家圖書館大英圖書館

展覽時間:

2017年4月2 1 日—6月2 1 日

展覽地點:

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一展廳

從《詩經》到《紅樓夢》——那些年我們讀過的經典

主辦單位:

國家典籍博物館

展覽時間:

20 1 7年4月2 1 日起

展覽地點:

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二展廳

「英國文學在中國」主題沙龍現場

4月21日至6月21日,中國國家圖書館攜手大英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及國家典籍博物館主辦的「從《詩經》到《紅樓夢》——那些年我們讀過的經典」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同時展出。

英國文學在中國主題沙龍現場

其中,「大英展」展出英國標誌性作家莎士比亞、拜倫、華茲華斯、夏洛蒂·勃朗特、查爾斯·狄更斯、柯南·道爾等人的9部手稿、2部早期印本,涵蓋詩歌、戲劇和小說三個領域。據悉,「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是國家典籍博物館近年引進的高水平展覽之一,展覽從策劃、組織到相關部門領導的重視程度及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是空前的,這一世界級定位源自於展品自身的魅力及中英策展團隊的藝術呈現合力。同時,大英圖書館董事會主席特莎·布萊克斯通在開幕式上也表示:「此次展覽是大英圖書館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最激動人心的國際項目之一,親身領略英國和世界經典文學作品的珍貴手稿,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生難求。」

「從《詩經》到《紅樓夢》展」中禮樂環節表演

此生難求,這展到底有多難得?

據中方介紹:「漂洋過海而來的展品是從大英圖書館收藏的約1.5億件文物中,挑選出的10位文學大師的代表作品。其選擇概率至少要滿足兩大條件——首先是能代表英國文學的頂級作品;其次,還得在中國讀者心中留下深深烙印,影響一代至幾代人。」

「大英展」展陳的《哈姆雷特》七套戲服

的確,我們看到現場展出的手稿莫不如此,皆為文學與音樂作品的孤本原件:夏洛特·勃朗特《簡·愛》的修訂手稿;英國「詩聖」華茲華斯《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詩歌草稿;還有大英圖書館國王圖書特藏、莎士比亞最忠實於原作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早期版本……除了「名著」,通過影視改編,在中國走紅經典文學作品:柯南·道爾《失蹤的中衛》中創造的史上最著名偵探福爾摩斯;「詹姆斯·邦德系列」故事之一《黎明生機》的手稿也展於此——「詹姆斯·邦德可是大名鼎鼎的007呢,所有邦德電影我都看了個遍!」一個剛進展區就忙著問導覽人員福爾摩斯和007在哪兒的小夥子興奮地說著。「我大學期間迷戀《莎士比亞全集》,讀的就是朱生豪譯本,如今在這展覽中真真切切感受到整個翻譯過程的艱辛,大學那段美好的讀書回憶彷彿又在眼前。」一位叫「曉雯」的觀眾深情地表示。

誠然,平常在課本、考卷、影視作品中出現的世界頂級詩人、小說家、戲劇家,通過這次展覽,以最親近的方式在國圖和大家「邂逅」,滿足學術粉、文藝粉、作家、導演、親子團……看展的全方位要求。難怪記者在現場看到,拿著小本子記錄的老師、學生,還有通過手機、相機等拍照、直播、講解的觀眾——穿越時空的這場文藝饕餮盛宴,對得起大家揣著的那顆朝聖的心。

那麼,這「大英展」「展粉兒」們從哪開始看?又如何看呢?

「大英展」的 「展粉」們看什麼?

感官初識——視覺盛宴離不開的展廳美學設置

「此次展覽是以文學和書籍作為內容的展覽形式。文學是世界人文精神的殿堂,是諸多藝術形式的本源和綜合載體。但常理上,文學書籍不及書畫作品在展廳中的視覺衝擊,也不像音樂、戲劇般立體。國家典籍博物館作為典藏書籍最豐富的博物館,如何豐富書籍文字展覽的內容與形式,拓展視覺和感受的空間,一直是我們的重要課題。這次展覽是文學的、戲劇的、音樂的,同時也是美術的。如何使這些藝術形式相得益彰又不喧賓奪主,這裡面的策劃學問需要反覆實踐和揣摩,對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有效嘗試。」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典籍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李虹霖說。

「大英展」現場展出中國著名思想家梁啟超和魯迅先生所翻譯的英國作品

「雖然不能識別手稿中的每個單詞,但依然不妨礙我們帶著對比和欣賞的眼光看這場展覽。走進展廳,世界瞬間安靜,歐式紅色帷幔的設置、燈光營造出來的暗色調,讓我有一種瞬間穿越的錯覺,這種穿越沒有國界,還可忘卻時間。展廳中心陳設有七套華美戲服(後來聽講解說是專門邀請北京人藝提供的),分別為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主要人物著裝,這一場景的設置採用劇中劇的展覽方式,有一種強烈的帶入感——哈姆雷特的悲慘劇情彷彿就在眼前。」現場觀眾接受採訪時這樣談到。據記者了解,這幾套華美戲服場景的設置,在大英圖書館同級別的展覽中是看不到的,但在策展方案交流環節,國家典籍博物館提出這一策展建議並得到採納,中英兩方策展意見上的尊重和信任可見一斑。

此外,英國名著的中文譯本陳設在展示架上,觀眾隨手就可翻閱;展廳中的講解人員,隨時為讀者解答問題;投射在地上的白色地燈顯示著10位世界文學巨匠的英文名稱及生卒年月,他們曾如此真實存在,而今抬頭看看,已成為照亮我們精神世界的耀眼星辰;展廳里專門搭建了一個戲劇舞台,播放英國作家的經典電影譯製片;劇場外圍還有國家典籍博物館員工特為英國作家所繪的一組傳神肖像畫;對準電子屏幕可下載手機APP……這全方位觀展體驗可謂一面藝術,一面科技。

字如其人——大文豪手稿中流露出的性情魅力

有人說,這展出的英文手跡,真實也存在時代和文化隔膜。那麼作為受眾,我們從哪些方面來欣賞這些英文手跡?所謂「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從一個人寫文章的風格、書寫筆記的習慣,多多少少能透露出不同的性格魅力,甚至作者思維的構建、情緒的起伏、修改的技巧、寫作的艱辛過程等可在手跡中初見端倪。

《唐·璜》手稿 喬治·戈登·拜倫 大英圖書館藏

這樣的例子在展品中不勝枚舉:浪漫主義大詩人拜倫的手稿《唐·璜》,其第6、7部分被包裹並縫在棕色棉漿紙里,紙張大大小小訂在一起——以拜倫六世勛爵尊貴的身份,不可能找不到合適的紙,卻為何手稿還拼拼湊湊參參差差?「可能正是這樣有大有小的紙張上面不同顏色的墨水及修改痕迹,讓我們彷彿穿越歷史看到拜倫隨身攜帶手稿夾,不捨得放過一絲靈感的樣子。」現場讀者給了我們一種美好且不失真的詮釋。然而,對比柯南·道爾《失蹤的中衛》手稿我們又會發現,後者的手稿卻整潔異常,甚至讓人誤以為初稿是後來又重新謄寫上去的。看來,學醫出身的柯南·道爾一絲不苟的職業病延續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包括寫作!難怪我們願意跟隨大偵探福爾摩斯和他虛設的助手華生醫生去「涉險調查」劍橋大學那名英式橄欖球球員失蹤的迷案——嚴謹的懸疑才值得去「燒腦」地推理……

一位名為「茹辛」的讀者在展廳留言本上寫道:「這些手稿似有餘溫,將自由、浪漫和對生命的熱愛傳給我們,感恩、感動。」的確,現在我們的書寫基本靠電腦,個性化的東西一旦失去,其手稿的文化價值就愈加明顯,其珍貴程度也就不言而喻。

時空對話——中英翻譯界的思潮碰撞與文化融合

外國文學最初來到中國時,大家都是讀不懂的,除了特別「厲害」的人——那些大學者和翻譯家。展出的英國文學珍品,幾乎每件展品後,都有對應的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著名中文譯本、改編、評論書籍或稿件。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在此次展覽的《館長寄語》中寫道:「文學作品傳入中國後,經過翻譯、改編,實現了英國文學經典『中國化』的演變歷程。」那麼這個「中國化」的過程,都有哪些文化融合與思潮碰撞?

《簡 愛》手稿 夏洛蒂·勃朗特 大英圖書館

「我想買《簡·愛》這本書,我要看《哈姆雷特》,我要看……哪個翻譯版本比較好呢?」現場不斷有學生向師長求解。無論哪個時代,讀者對譯文的水平要求一直都很在乎。然而,每個大翻譯家都有著各自的風格:完成莎士比亞悲劇、喜劇、雜劇與歷史劇31部半的朱生豪,以「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宗旨,譯筆流暢、文詞華麗;而林紓則是用文言文的語言著述英國文學,那些縱向碼字的排版方式年代感十足,現在想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在當時知識分子中卻十分流行——更甚者林紓本人並不通英語,是通過別人口述後進行的翻譯,其中有錯訛也有增刪,但其學養深厚,也自可觀……

誰第一個把「Shakespeare」譯成今天通用的莎士比亞?誰又是第一個將「Jane Eyre」譯作「簡·愛」?為什麼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朱湘運用中國古典詩歌文學的詞牌方式翻譯出來的《古舟子詠》讀起來什麼感覺……這些都可以在展覽中找到再確鑿不過的答案。

默契差異——人類文藝情感表達的同與不同

人類的意識存在無限差異。中國文化部部長雒樹剛與大英圖書館董事會主席特莎·布萊克斯通一同看展覽時問道:「莎士比亞所有的戲劇中,在英國最受歡迎、影響最大的是哪一部呢?」特莎·布萊克斯通想了想:「喜劇《李爾王》吧。」雒樹剛部長又問身邊的中國觀者一行,大家回答最多的卻是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哈姆雷特》——同樣出自莎翁的手筆,卻收穫了完全不同的人類情緒。原因可以歸結為:中國是一個有著強大悲憫心的友善民族,悲劇帶給我們對美好事物被撕裂產生的內心震撼,也許超過喜劇一時的快感。不過,人類對愛情、自由、正義、真、善、美的追求,仍然是世界文明的永恆性通用語言,不僅通用,還會感同身受。田漢當年描述:「讀《哈姆雷特》之悲痛,不次於讀《屈子》和《離騷》」;同樣,《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那對羈絆於兩個家族的世仇宿怨,最終以殉情的悲劇結束他們禁忌之愛的戀人,有著《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樣的遺憾與凄美;「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這朵雲飄在華茲華斯散步的湖畔,也永遠飄在東方文藝的天空 ;《簡·愛》,這維多利亞時期哥特式小說的經典範例,依然是不少女性心中的愛情聖經……

《老舟子詠》手稿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大英圖書館

以上種種,都反映出人類文藝情感表達的同與不同。然而,辯證的是,因差異而多樣,有默契以共生。

咫尺千里——細微之處的延伸思考及宏深學識

書籍和手稿都不大——柯勒律治的手稿筆記大小不過相當於一部「蘋果6」,但若細細品味,其意義卻小覷不得。另外,展品中有兩件非常有意思:「五四」時期,新詩的倡導者胡適曾引用華茲華斯來印證白話詩的必然性;與胡適觀點相左、主張保守的「學衡派」則同樣引用華茲華斯來談古體詩創作,兩派觀點對立,卻在著作中引用同一位英國詩人為支撐,難道僅僅是巧合?

再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手稿有明顯的指紋墨印,應該是在交付印刷作坊時染上的,這似乎又涉及印刷業發展的技術變遷。與此同時,標題頁可見勃朗特的筆名「科勒·貝爾」。她解釋匿名的若干理由,都暴露著19世紀根深蒂固的狹隘女性觀。總之,你想研究多細緻都不為過。當然,這都依賴於讀者細微之處的延伸思考及宏深學識了。

由浪漫的「邂逅」而莊重地「對話」

其實,中英文學之間的融合與影響從未間斷。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老舍在20世紀20年代旅英期間只是一名中文教師,當他第一次讀了狄更斯的小說後被深深吸引,並模仿狄更斯的筆法嘗試寫作,最終成為中國新文學的著名小說家……

如果說「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的展覽,是大英圖書館與國家典籍博物館一次美麗的「邂逅」,那麼,「從《詩經》到《紅樓夢》」的展覽設置就是這場「邂逅」過程中莊重而平等的對話。兩個展覽圍繞著兩點:一是「邂逅」產生的差異與碰撞;二是對話過程中的尊重與融合。這種對話方式可以從展品中學者們對英國文學的翻譯與傳播來理解。另外,這對話的莊重姿態,則在於國家典籍博物館獨立策展的「從《詩經》到《紅樓夢》」——這一展現中華民族文學精髓的展覽來呼應,並且不可省略。所以,兩展同時開幕。

《紅樓夢》 乾隆五十六年 萃文書屋活字印本 國家典籍博物館

「從《詩經》到《紅樓夢》」展覽以歷史軸線貫穿,精選70餘件古籍,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八個部分。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迄於四大名著為代表的明清小說,明銅活字藍印本《毛詩四卷》;明正德八年華堅蘭雪堂銅活字印本《白氏長慶集》;清乾隆五十六年萃文書屋活字印本《紅樓夢》……讀者皆可通過這些善本古籍,跨越時空近距離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而且,展廳現場還設置了「詩書禮樂」板塊,展示編鐘、服飾、活字盤、古琴等展品,在4月21至23日定點表演編鐘和舞蹈,觀眾還可以自行演奏。「從背景插畫的選取到建築美學中月亮門分割空間的採用,我們都在斟酌與權衡,國家《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強調中華典籍、詩書禮樂走校園(當然不僅僅是指校園):你給予觀者的是正統的、文雅的、不容訛傳的中國傳統文化,卻依然要尋求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呈現方式——堅持原則和靈活尺度是一對矛盾,為把握好這一矛盾,我們願為之付出且不遺餘力。」這是策展者的責任感。

四開本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廉·莎士比亞 大英圖書館

除了展廳美學,具體說到展覽學術含量,我們還可以看到:一本英王喬治三世收藏、1598年四開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和一部明代茅瑛刻套印本的中文善本、湯顯祖的《牡丹亭》並列展出。原因是歷史上莎士比亞與湯顯祖幾乎是同時代的文化巨人、戲劇大師,他們幾乎同一時期創作出《羅密歐與朱麗葉》、《牡丹亭》,而且這兩個故事幾乎是相同主題,即對自由的讚頌和對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這樣的對比布展,是對國家典籍博物館學術水準的一個考量,顯然他們做了很多功課。

親民的展示姿態成就高端的展覽定位

「有觀眾問我們,為什麼一進『大英展』展廳會感到溫度最低、燈光最暗——溫度最低是要保證手稿所處環境最適宜的保存溫度;燈光最暗是避免這些文物減少強光傷害。布展時我們帶著白色手套,似乎觸摸的不是展品,而是人類的精神殿堂,神聖感油然而生。對人類精神文明的平等尊重,給英方最大的信任感,都藏在了這些看似不起眼卻絕不可忽略的細節里。」中方策展人的一席話說出了其團隊專業的古籍保護責任意識與職業擔當。

展覽初始,我們看到國家典籍博物館為這次展覽準備的傳播內容中,都採用當下流行、活潑、親和的標題:「東方古國邂逅福爾摩斯,來國圖談一場跨越時空的戀愛;想要穿越時空對話莎士比亞?相約國圖,沒有不可能;您好,您有一封來自『簡·愛』的邀請信,請到國圖領取;夏洛蒂·勃朗特的情書……」「截至目前,展覽接近尾聲,我們依然在收集整理微信微博、展廳留言本等的觀眾留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位名為『胡』的觀眾這樣寫道:『展廳的布局設計文化底蘊深厚,最觸動我的是名家手稿,還原了他們也是普通人的一面,他們同我們一樣,他們的成功也是汗水積累的成果。看到了他們的治學過程,我的內心更加堅定,選擇腳踏實地,認真地工作學習生活,精彩地走過一生。』」這樣的觀展感受似乎也正應和了國家典籍博物館策展團隊秉承的策展理念——最高大上的展覽配置追求,用最親民的姿態展示,給予觀者以最真切、最樸實的靈魂啟迪。

「『著名』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家喻戶曉,我們真心希望人們在生活的匆匆中,停留駐足,來關注一下人類精神世界的種種。此展覽開幕恰逢世界讀書日,但一直持續到6月21日——這兩個展覽值得我們設置這麼長的展期,我們願意去嘗試為這種無形的、龐大的精神形態,找一個更加顯性、接地氣而絕不草就的傳播方式,這也是國家典籍博物館的展覽特點所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致力於打造國內最有書卷氣的博物館,以優秀的歷史典籍構建、豐富國民精神也是國家典籍博物館義務所在。」李虹霖總結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偵探角色,更是英國紳士的典範:夏洛克·福爾摩斯
《紳探》定檔白宇獨挑大樑,中國版福爾摩斯,精彩超《河神》?
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系列文:《福爾摩斯探案集》的前世今生
小哈新番評:《冰菓》——福爾摩斯式的文藝之旅
中國的「福爾摩斯」——狄仁傑
讀經典學英文之《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黃面人》
《紳探》張衣殺青 演繹中國版《福爾摩斯》
《紳探》首播,白宇演技獲贊,中國版福爾摩斯短小精悍
荷蘭人高羅佩是如何把狄仁傑演變成中國神探「福爾摩斯」的?
《鎮魂》之後白宇再演五星網劇,化身民國福爾摩斯破解反轉奇案
《狄公案》,破案如神的狄仁傑比得上英國的福爾摩斯嗎?
中國首次克隆警犬界的「福爾摩斯」:「昆勛」
陳振裕,穿行在文物里的「福爾摩斯」
「中國福爾摩斯」烏國慶的傳奇破案人生
中國版的「福爾摩斯」狄仁傑,一心想興復唐室?和武則天關係微妙
唐尼練習夏洛克表情準備《福爾摩斯3》,和卷福撞角色也撞女友
《沉沒之城》評測——當「福爾摩斯」來到克蘇魯世界
劉玉玲現身《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片場
中國首次克隆警犬界的「福爾摩斯」,主角就是我——「昆勛」
中國古代中國的「福爾摩斯」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