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橙黃大戰」升級,共享單車靠鋪量多和低成本就能取勝嗎?

「橙黃大戰」升級,共享單車靠鋪量多和低成本就能取勝嗎?

6月19日,金沙江創投創始人朱嘯虎在朋友圈興奮地轉發了一則某第三方數據機構出具的《艾瑞:ofo活躍用戶、用戶增速遠甩摩拜,穩居第一》報告。馬化騰終於忍不住做了回應:「從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的,另外智能機和非智能機未來價值和潛力還是很不同的。」接下來的對話內容很勁爆。

共享單車是帶強烈的社會公共性質的風口,「橙黃大戰」的一舉一動牽動公眾的神經,兩位大佬就共享單車誰是第一的「互懟」截圖瞬間刷爆朋友圈,雙方大體圍繞共享單車的數據之爭、ofo小黃車的智能化之爭、以及鋪量多是否決勝關鍵等三個問題展開激辯。

(圖片來自朋友圈)

接下來,筆者就以這三大爭論,為大家做詳細解讀。

爭論一:ofo、摩拜的用戶數據,究竟哪家更牛逼?

在互聯網圈待久了,第三方數據機構出具的報告只能作參考,考慮到數據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好展開講;再加上ofo一貫對標摩拜堅稱自己是「第一」,大家也見怪不怪了。不過,即便ofo單車的鋪量、用戶補貼力度上超過摩拜,在吃瓜群眾印象之中,二者也算是齊頭並進,「遠甩」一說,確實讓筆者大吃一驚。

阿星連忙打開了 「艾瑞指數」來證實,結果二者在App的月活獨立設備、日活設備的用戶量上大體相當,甚至摩拜在App在月度數據時長上還領先於ofo的App。憑此推斷,朱嘯虎轉發的是應該是ofo的PR稿,單獨把ofo在日活獨立設備增速上的領先摩拜App拎出說事。(請讀者朋友仔細看以下艾瑞指數第一張截圖的藍色曲線,就明白ofo所指了)

(數據來源艾瑞指數)

App早就不是開啟單車的唯一流量入口了,以筆者的騎行習慣為例,每次下意識地就打開微信「掃一掃」了,要麼在「發現」中找「小程序」,後來由於蘋果手機內存小,乾脆卸載掉了App,用小程序也不礙事。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摩拜單車自全面接入微信以來(含小程序和微信錢包中的流量入口),在4月份活躍用戶量環比增速超過200%,短短一個月新增2400萬註冊用戶。

前期使用微信公眾號開鎖的ofo,至今還沒有進駐微信的小程序(另外當晚一張小黃車的山寨小程序被封的截圖,被一些借勢傳播,這就支付寶掃一掃封殺摩拜一樣滑稽,壓根就沒有進駐好吧),ofo在對標摩拜時,乾脆把摩拜小程序的千萬級增量用戶以及龐大的訂單數據忽略掉了,這讓Pony能不急嗎?

當然,ofo接入了支付寶「掃一掃」多了個強勁的獲客來源,既然App的數據難分伯仲,筆者強烈建議雙方來一次數據全面、公開、透明的比試,ofo把支付寶的訂單數據公開,摩拜在小程序的訂單數據公開,看微信還是支付寶的「掃一掃」究竟誰的用戶活躍度高,就一目了然,以免因各自的投資立場而做出失真的判斷。


爭論二:ofo小黃車的智能化,究竟有沒有必要?

朱嘯虎說「現在(ofo和摩拜)都是智能鎖」,意思是ofo與摩拜相比的劣勢已經打平了,馬化騰直言「Token並不算是智能,必須雙向通信才算」,朱嘯虎怒回:「完全沒必要」

Pony所說的「Token」是「密保令牌」,小黃車1.0是機械鎖,每輛單車的密碼是固定的,相當考驗公民的素質,用戶跳過App利用掌握的密碼免費騎行單車(不敢想小黃車漏掉了多少訂單)。今年2月份小黃車開始改裝電子鎖,並在3.0版單車採用掃描開啟,由於機械鎖單車鋪的過多,為兼顧用戶體驗,電子鎖要兼容了機械鎖,只能以密碼令牌形式下發,甚至一些薅羊毛的刷客注意到ofo的智能鎖主要時車牌號以62、63開頭,其他單車破解無難度,還能批量薅紅包。

「雙向通信」意味著共享單車運營方能精準定位到每輛單車所在位置,而用戶在關鎖時也能及時反饋給運營方自動扣款,這點智能鎖不僅僅起到簡便開啟騎車功能,還是共享單車的支付閉環的基礎設施,甚至通過智能鎖,運營方能精準定位到是哪個用戶在什麼段騎行了哪輛單車,從這點上,智能鎖是共享單車的CPU,沒有智能鎖,類似於不能上網的功能機。

朱嘯虎為自己所投項目站台,稱小黃車「完全沒有必要」做雙向通信,看似護犢,實際上助長了小黃車在智能化改造上的不作為,最終會害了小黃車。

就在當天,人民日報、網易新聞客戶端等媒體報道,在6月18日下午鄭州市西三環汝河路有4名兒童騎行小黃車玩耍,過於車速過快摔倒身亡,搶救無效死亡。儘管小黃車貼了警示,據河南電視台報道,這幾位兒童把共享單車的密碼破解了。如果小黃車把產品設計缺陷的單車及時進行召回和銷毀,在密碼下發設計上亡羊補牢,類似的人命悲劇,就不會反覆發生。

(圖片來自網路)

對小黃車自身的利益來說,把共享單車質量造得更紮實一些、把密碼Bug儘快解決掉,既降低單車的維修成本、堵住訂單遺漏,為車輛精細化運營創造條件,全面的雙向通信不是沒有必要,而是剛需!共享單車之所以叫做「共享」因為其已成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優拜、小藍、小鳴、永安行等後來者紛紛把智能開啟和雙向通信作為產品標配,而小黃車卻盯著搶市場份額上,在裝備已算是行業「落伍者」。

但ofo充滿無可救藥的迷之自信和「自嗨精神」,此前為照顧滴滴投資人的面子,投資摩拜也沒有說不看好ofo的Pony,直言小黃車是類似功能機的「小靈通」,是無法實現數據可視化檢測的「啞終端」了,甚至「如果騰訊投資了ofo肯定也不看好其模式」。這透露了騰訊投資摩拜的初衷,押注的是智能化浪潮的趨勢,而不是爭一時的市場份額。


爭論三:鋪量多、低成本,真的能打贏共享單車大戰嗎?

2017年6月16日,摩拜確認了由騰訊領投的6億美金E輪融資,處於D輪的ofo暫時落後摩拜一個身位,估計內部也是有些著急了。歷史有驚人的相似,去年9月29日,朱嘯虎在滴滴入局ofo喊話「90天共享單車戰爭就會結束」,為ofo的C輪融資造勢。「90天終結論」早被證明是「嘴炮」,但在帶動更多VC入局的效果上還是相當明顯的。如今,朱嘯虎接著喊話馬化騰,一年後見分曉。

(左圖為摩拜最新融資輪次,右圖為ofo融資進度,來自IT桔子)

金沙江投資ofo邏輯是以性價比和低成本「跑馬圈地」,先佔據市場份額,再「以戰養戰」拉更多VC機構入伙,從而快速拉升創業公司估值,實現投資利益最大化。這種「以快打慢」的戰術曾幫助了滴滴出行順利擠掉易到專車,「滴滴神話」助長了投資圈燒錢補貼的怪習氣。不得不說,朱嘯虎是個「狼性十足」的頂尖投資人,並且正把這套戰術在共享單車賽道「故伎重演」。

然而,滴滴是盤活存量資源的信息平台,不需要增量投入,而共享單車需要各自投入自產的硬體,在B2C運營模式之下,每輛車的「周轉率」反而比單車的數量更為重要。要想讓周轉率更高,單車的質量必須經得起用戶折騰,前期硬體重投入和智能化功課一點也不能落下,這樣低成本、性價比為王道的投資模式就失靈了。

正是由於ofo日益攀高的損耗率,導致其背負了越來越大的運維成本,如僱傭大量人工肉身尋找損壞車輛等;用戶在連續多次開啟ofo都提示是待維修車輛,直接跳開ofo選其他單車節約時間,有類似體驗的朋友請舉個手。

尤其ofo遇到摩拜這種狠角色,硬體智能化武裝、不斷迭代產品,造車的供應鏈有富士康加持,線上流量有騰訊撐腰,線下鋪量還相當快。

據了解,截止目前摩拜單車在海內外超過100個城市運營超過500萬輛智能單車,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註冊用戶超過1億。其實大家看到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從「街頭」看,二者數量也算旗鼓相當,筆者先後到武漢、成都、濟南等地出差,看到滿大街都是摩拜單車,小黃車卻難覓蹤影,充了的錢一直沒怎麼動。

所謂「街頭」感覺ofo比摩拜多的情況,要具體看在哪裡!共享單車運營方傾向於往互聯網公司、媒體、政府單位前扎堆投放,爭取的是曝光率和好政策,在各個投資機構的寫字樓下密集投放,則是為了營造鋪量多、市場佔有率高的幻相,以便在融資中獲得更高的溢價籌碼。

目前,共享單車的投放嚴重不均,有些地區密集度相當畸形,導致用戶依然供不應求。正由於此,優拜單車、小藍單車等後進者能獲得資本市場青睞,共享單車大戰比拼是單車數量、平均周轉率、線下運營效率以及融資的合力。盲目鋪更多單車,雙眼一抹黑,更像是「自殺式鋪量」,在缺乏智能化技術支撐和可視化運營之下,鋪得越多、窟窿越大,死得越快。


結語:

共享單車由於前期產品投入,創業公司不可避免走2VC路線,而投資人也樂意營造一種雙巨頭「打擂台」氛圍,平心而論,無論是從產品質量上,還是商業模式閉環上看,ofo幸運地成為摩拜單車崛起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沒有摩拜智能單車的橫空出世,ofo還在校園市場「以1換N」。

隨著騰訊與阿里(螞蟻金服)分別入局摩拜和ofo爭奪線下流量入口,ofo與摩拜被外界並列談起,認為二者會合并的人也大有人在,在騰訊明確唱衰ofo、支持摩拜之後,雙方大戰繼續升級,「商場如戰場」,變著法地讓對手不爽,在第一面前喊自己是第一,永遠都是PK的套路。(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時代下,如何讓塗料巨頭運作更「繽紛」?
從「90天見」到「一年後見」,朱嘯虎的改口傳遞了什麼信號?
勝負未決,在線音樂平台將在硬體、內容和產品上展開激烈競爭
與百度知道同是問答起家,為何是知乎做成了知識社區這事兒
上影任仲倫:中國不缺故事,缺的是成熟、工業化的製作能力

TAG:鈦媒體 |

您可能感興趣

多品牌共享充電寶漲價了?用的人越多價格就越高
共享單車「下半場」靠精細化運營,青桔單車用戶滿意度最高
「共享」單車挺好,就是有點費車輪……
共享滑板車還未真正起飛,就遇到了比共享單車更多的麻煩
橙黃藍綠、堆積成山!看看全國各地的共享單車「墳場」多可怕
擠破頭也要往裡進 共享汽車蛋糕到底有多大?
單車困局未解,摩拜的共享汽車又能走多遠?
共享除了單車還有滑板車,在線客服系統除了功能還要有安全穩定
押金不好退,車位不好找!濟南共享汽車能跑多遠?
誰能吃到共享汽車第一塊肉?
從低調潛伏到百億級市場,共享雨傘還有沒有戲?
共享單車再漲價,真要騎不起了
信用差騎共享單車高收費值得推行
「共享」事業再次升級,獲得巨大投資,有車一族的福音將到來
受共享單車衝擊,捷安特銷量暴跌六成
共享汽車走到十字路口:追逐技術風口還是提升運營效率?
能賺「原力」、挖「黑鑽」,網易搞的這個區塊鏈共享平台到底是幹什麼的?
拿什麼拯救不能盈利的共享汽車?
「共享單車第一股」已跌7成 這公司終於坐不住了
別買車了,共享汽車來墊江了!如何使用、收費標準、取車地點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