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年中國電影業開始全面潰敗!

明年中國電影業開始全面潰敗!

是的。肯定是全面的慘敗。中國票房世界第二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認為對中國不是什麼好事,對美國肯定是好事。它相當於世界第二大高速公路網上跑的都是外國車。中國電影公司和好萊塢相比相當於小孩挑戰泰森。

到時中國電影院里放的主要是好萊塢的電影,還有英法德甚至日韓印度的也比國產的爛片受歡迎。中國引以為傲的電影院線和票房市場等於是好萊塢的提款機。這到底是好還是壞,還看不出來?美國允許中國入世是有重大利益盤算的,首先是金融業(保險、證券、銀行),然後是製造業如汽車、家電,還有農業比如現在美國牛肉進中國了,美國10元的牛肉在中國超市現在是19元多一點,雖然比國產牛肉難吃,粗糙,但讓老百姓發胖/強壯是沒問題的。第四個領域就是文化。中國大力扶持文化創意產業,可惜的是凡事政府大力參與的幾乎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長遠看,以上的全面開放是好事。

按照改革開放的歷史看,5年之內中國電影業必然全面淪陷,足以培養一個熱愛美國文化的人群比如00後就像麥當勞一代人那樣,而他們現在已經被遊戲淪陷了,說著古怪的語言,標題黨流行,文章里一定有幼稚的插圖,還有動圖,美圖造假流行,一切以搞怪為時尚。這樣的遊戲一代、二代作為中國電影的主流觀眾,怎麼可能會有世界級的電影出來?產品是要討好觀眾的,觀眾檔次低,產品怎麼可能高級?

那麼5年以後呢?中國會像家電業對日本,通信業對美國,汽車業對美日德,輪船業對日韓,遊戲業對美日韓等那樣全面反撲,最少也要像汽車業那樣有幾個吉利、奇瑞、江淮等國產的廉價品牌,還會冒出一批像上汽廣汽一汽東風等那樣雜交的電影品牌。這是悲觀的方面。

樂觀的方面,好萊塢、寶萊塢、韓流、日流等的衝擊會打碎審核制的枷鎖,它窒息著中國電影文化的成長發展。中國電影人苦其久已。靠自己是「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那把掃帚只能是來自外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改造中國觀眾,從迷戀韓國男妖和小時代那樣的應柔男性風氣變成崇拜美國隊長、超人、變形金剛那樣的肌肉男和正義之士,豈不是好事?

國產影片會慘到什麼程度呢,比拿破崙在滑鐵盧,王牌國軍在孟良崮的結局還慘。有點聳人聽聞是吧。讓數據和分析說話。2016年十大票房榜:

第一 《美人魚》33.89億元,準確點說是香港片,大陸的資金。第二 《瘋狂動物城》15.3億元。第三 《魔獸》14.7億元。《魔獸》在全球4.3億美元的票房中,有超過89%的票房收入來自海外,其中中國觀眾貢獻了2.21億美元的票房,超過了票房收入的一半。估計這部電影虧損4000萬美元,由於中國數字電影版權賣了2400萬美元,這個虧損相對縮小了。第四 《美國隊長3》12.5億元。第五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2.01億元。第六 《湄公河行動》11.8億元,大陸片。第七 《澳門風雲3》11.17億元,大陸資金香港演員。第八 《盜墓筆記》10.04億元,大陸片。第九 《功夫熊貓3》10.01億元。2008年,《功夫熊貓1》的票房為1.5億元,當時國內院線的銀幕數為4000塊;2011年,《功夫熊貓2》的票房為6.08億元,當時國內院線的銀幕數約為8000塊;2016年,國內院線的銀幕數已經增加到3.2萬塊。第十 《奇幻森林》9.79億元。

美國人的特點是算大張,發大財,但大家都有份,不像國人什麼事情都一窩蜂,互相搞死,只有2家踩著幾十億資金堆出來的屍體堆上爬上去了。共享單車、滴滴打車、互聯網金融、團購等等自由競爭領域都是如此現象。電影業在開放以後也必然如此。

在限制國外影片的情況下真正國產片就2部,算上香港的有5部,總票房可以自己拿計算器算一下。從3部功夫熊貓的票房和國內銀幕數的增長的關係看,中國的影院投資的的確確是在為他人做嫁衣,主要是美國人其次是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香港人。還不算開放後日本、韓國、印度等文化接近的競爭者的衝擊呢。有意思的是美國的評論說《功夫熊貓》在中國大話成功,一些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因為自己的國寶被美國人拿去發大財而暴跳如雷。

中國電影業競爭力低下的原因當然與審查制度有因果關係,還與觀眾文化素質有關,再就是演職員素質嚴重的參差不齊,加上人長得遠不如白種人好看,在看臉和身材的電影時尚行業中國片怎麼能有國際競爭力?香港電影里也就是成龍為代表的飛來飛去的打鬥片還算有一些國際競爭力。

那麼有對策嗎?我預計在初期的5年內沒有辦法,只能要麼做買辦賣好萊塢的電影,或者參與好萊塢電影的拍攝就像博納、萬達等不少電影公司已經做的那樣。第二個出路就是產業鏈里賺錢謀生存,比如營銷髮型、後期製作。

電影是文化工業,文化的源頭是小說。小說水平上不去或者備受審查之苦,中國的電影水平怎麼可能上去?好在中國還有一個電視劇行業可以生存。

我的觀點是電影看的是感覺,電視劇看的是故事。電影可以各種特技,特效烘托。中國電視劇市場必須靠小說講中國故事謀生存。美國的電視劇對中國家庭觀眾而言有文化上的天然隔閡。看看最近火爆的《人民的名義》吧,中國特色中國傳統中國文化是美國電視劇能競爭的嗎?所以要投資還是投資國產電視劇吧,電影嗎5年以後再說吧,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光大道 的精彩文章:

TAG:星光大道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業內人士說中國電影業前景可期
重塑中的海外電影業 第五期·行業新變化
20世紀上半葉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電影業發展對比研究
影視業大佬齊回應電影業的「問題」:影視股還會下跌
阿里大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淘票票總裁李捷:未來五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量面臨挑戰
《阿修羅》撤檔,爛片暴露中國電影業的浮躁
一線|AI、大數據、一站式宣發,貓眼這樣深度融入中國電影業
《阿修羅》撤檔,是中國電影業的恥辱
華誼兄弟:電影業務始終是「擎天柱」
AI與電影業擦出火花
電影業務收入下滑 光線傳媒利潤九成靠賣股權
韓國電影業有很多漂亮的女演員,這幾位熱門韓國女明星你認識嗎?
中國電影業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與流程
電影業中的AI:未來奧斯卡獎項背後將有它們的身影
星戰主題公園全面曝光 迪士尼新景點投入超過電影業務總和
電影業若遭遇寒冬,最難過的是青年導演
因為互聯網公司的參與,電影業成為笨蛋最多的行業
深扒電影業內紀錄短片《電影片頭誕生記》
好萊塢的流媒體時代,電影業的分水嶺大變局
東寶為什麼是日本電影業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