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上百卷中醫古籍入藏省圖書館

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上百卷中醫古籍入藏省圖書館

1970年代初,霍列五先生(左)和兒子霍毅合影。(資料圖)

《鼠疫彙編》

捐贈古籍展示

在霍毅眼中,父親霍列五的生命不止是人間的匆匆數十年,更延續在其珍藏的數萬卷古籍之中。從上個世紀初,專註於中醫研究的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就四處收藏醫書古籍。霍列五去世後,這些古籍被放置在霍毅家裡的三個大書櫃中,成摞堆在數張書桌上,足有上千種數萬卷。

「你聽,它們是有生命的,有聲音的。」戴著白色棉質手套,霍毅小心翼翼地向記者展示著這些珍藏多年的中醫古籍。書頁嘩啦啦地響,在陽光中飄散出墨香。有些書頁露出了被白蟻和老鼠啃噬的殘舊軀體,有些書頁不免散發出一些歲月沉積的陳腐潮味。「在民間保存,古籍不免受損。給這些『老夥計』找個安心的家,是我和女兒最牽掛的事。」霍毅說。

近日,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百年古籍,為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霍毅和女兒霍筱薇將家中上百卷古籍藏書捐贈給海南省圖書館。其中,中醫古籍暨民國文獻29部30冊上百卷,解放初期期刊2種5冊。

霍家三代的藏書記憶

完成古籍捐贈工作後,霍毅在圖書館一角閑坐下來,悠然談起霍家三代的藏書記憶。據他介紹,霍列五的藏書之路因求知而開啟。霍列五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在母親的影響下,慢慢對醫學產生了興趣,有了當「郎中」的念頭。但由於沒有師父指點,他只能靠收藏、研讀各類醫書,自學中醫。從此,收藏醫書對於霍列五而言,成為一件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事。

「父親收書有股韌勁和巧勁。」霍毅表示,父親的藏書來路五花八門,書攤、郵局,甚至廢品收購站,這些不起眼之處,都是他的尋寶之地。

現在,物流網路四通八達,人們通過網路下單,可以從天南海北購買商品,只需付出低廉的郵費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收到貨物。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交通成本高,人們收入水平低,郵購可是件了不得的稀罕事。當時,霍列五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購書狂。

「以前,大型的書局常在報紙上刊發新書目錄和購買地址,其中不乏珍貴的醫書。」霍毅介紹,每逢有價值的醫書出版,父親就會到當地郵政向出版書局匯款購書。有時,一本書要花費兩三個大洋,漂洋過海兩三個月才能送到,時間和經濟成本都很高。「當時,父親收入不高,可他買起書來眼都不眨一下,寧可不吃飯也要把醫書買回來。」

廢品收購站是人們丟棄廢物之處,在霍列五看來卻是等待開採的寶藏。原來,舊時海南有個傳統,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家人便要清理掉老人生前的所有物件,不少醫書古籍就此流落。為了收集醫書,霍列五經常在海口、府城的各大廢品收購站轉悠,收購別人家當成廢紙變賣的醫書。

「日子久了,收購站的老闆每次都會揀出醫書,專門給父親留著。」霍毅說。

「有的人家拿書墊桌子,塞牆角,而在我家,人得處處讓著書。」霍毅回憶,小時候,家中條件艱難,為了保護好書籍,霍列五煞費苦心。當時,全家人居住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出租屋中。為了防止書籍受潮,霍家將書塞滿了躺櫃(上面可以睡人)和立櫃,剩下的書籍則堆放在家中唯一的大床上。霍毅的母親只能在床邊加塊木板才能睡下,孩子則要在床下打地鋪睡覺。這種「書睡床人睡地鋪」的景象直到搬家後才得以改善。

受霍列五影響,霍家後人對中醫古籍也十分熱愛。他去世後,霍毅和女兒霍筱薇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對這些古籍分類整理、重新裝訂,精心收藏。

「我們現在還延續著爺爺的藏書習慣,比如不讓人輕易碰書,天氣好時就把書搬出來透透氣。」 霍筱薇說。

記錄海南對抗鼠疫歷史

霍家藏書在鼎盛時期多達十萬卷,歷經浩劫,目前存有數百種上萬卷。雖然歷經百年,這些古籍多數依然品相完好,在海南民間古籍收藏中非常罕見。

海南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喬紅霞認為,在海南常年酷熱、潮濕的環境下,歷經特殊年代的輾轉,霍家能如此系統、完好地收藏並保存大量中醫古籍實在難得。霍家此次捐贈的藏書中,《鼠疫彙編》第五次刻本和民國十八年《疫核醫最易》刊本,對海南的地方文獻和地方醫學研究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成為海南出版史的有力見證。

1911年以前,嶺南地區出版的中醫古籍並不多。據《中國分省醫籍考》介紹,當時在廣東省(含海南)編著和重刻出版的醫書存目僅191種,傳世醫籍尤顯珍貴。

「《鼠疫彙編》第五刻具有非常寶貴的醫學研究和史料保存價值。」喬紅霞介紹,該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鼠疫專著,初刻於1891年。此次,霍家捐贈的第五刻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時任儋州學正的清代醫家羅汝蘭所編,既是中醫古籍,又是罕見的海南文獻。

鼠疫是清代嶺南地區危害最烈、發生最頻繁、涉及範圍最廣的瘟疫之一。在《鼠疫彙編》第五刻書序中,詳細記載了該書在瓊醫中流傳運用的波折過程。

「光緒二十一年夏,四刻初成,秋渡瓊侯委,得悉是春,海口以疫弊者數千,族人電催此方,過海曾著效驗,而瓊醫未之信也……」《鼠疫彙編》第五刻書序中紀錄了光緒二十一年,羅汝蘭族人曾用書中方法成功救治鼠疫,然而瓊州醫生並不相信的情況。

當年夏天,羅汝蘭擔心疫病在他處肆虐,刻印了更為詳盡的第四刻書。秋季,羅汝蘭到海口等待學正的委任命令時,將《鼠疫彙編》第四刻書帶至海口。

據《鼠疫彙編》第五刻書記載,「冬至後,瓊州府城疫作,先將所存分派瓊醫,或從而笑之,甚從而訾之。」在光緒二十一年冬至,府城地區鼠疫發作,羅汝蘭將書分發給當地醫生,卻遭到了他們的嘲笑和詆毀。

直至「二十二年春,疫大作,群醫各出手眼,百無一效,以致壞人無數。及二月底,始有信避之法者,遷居海口,延予調治,並參新法,連救重危症數人,求醫者踵相接也。每視病開方,即贈書一本,並囑照醫,而十愈八九,一時並救數十人,群疑始息,遂信是方。」從這段記錄中可以看到,光緒二十二年春天,鼠疫大作,瓊地醫生找不到有效救助方法,市民受災無數。直到當年二月,鼠疫患者尋羅汝蘭醫治,並獲贈該書,患者皆受到有效救治。此後,眾人疑慮消除,使用書中方法對抗鼠疫。

「經歷兩個甲子,《鼠疫彙編》第五刻來到省圖書館,是書緣的傳承,也是歷史的延續。」喬紅霞表示,該書是清光緒年間海南醫官在海南補刻出版的醫書,也是目前在海南發現的唯一一本存書,對海南的古籍收藏史意義重大。

霍家捐贈的另一本藏書——《疫核醫最易》是由瓊州樂邑(今瓊海市)緬甸華僑盧鴻謨,於民國18年捐資重刊。該書記錄了民國時期海南人民抗擊鼠疫的珍貴史料。在抗菌藥物問世前,中國應用中醫藥治療鼠疫的成就,堪稱醫學史上的奇蹟。

中醫古籍傳新聲

省圖書館將對霍家捐贈的藏書進行考證並存檔紀錄。該館還將設專區保存此次受捐的所有藏書,並通過數字化、再版等形式,對中醫古籍的價值進行充分挖掘。

「和一般古籍不同,中醫古籍不僅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還具有極大的實用性。」 霍筱薇認為,目前傳世的中醫古籍保護形勢嚴峻,許多民間流傳的中醫古籍破壞嚴重,部分藏書機構將中醫古籍束之高閣,秘不示人,這些有價值的中醫古籍並未得到應有的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

「捐贈給圖書館後,古籍不僅能得到良好的保護環境,也可以供大眾研究考證。讓中醫古籍『活起來』才是對其最好的保護。」霍筱薇說。

「目前,我們家仍在進行中醫古籍的批註整理工作。在合適的時機,霍家將繼續向海南省圖書館進行部分捐贈。」 霍筱薇說。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錢國祥:由大代到大魏
三千年還是五千年?——拉丁美洲古文明源頭探析
張曉東:中國書店目前正在籌劃網拍
退休教師藏書萬冊 30平小車庫變身「圖書館」
從南系官話到普通話:國語是如何統一的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打開中華醫學文明寶庫的一把鑰匙 ——關於《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
梵蒂岡圖書館竟藏了一大波中國古籍
《法華經卷第六》大英圖書館藏
館長曬國寶:浙江省圖書館 江蘇南京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珍善本舉要
杜澤遜:日本永青文庫捐贈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小議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珍藏十二卷本(1~3卷)北宋潘師旦《絳帖》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珍藏十二卷本(4~7卷)北宋潘師旦《絳帖》
館長曬國寶:廣東中山圖書館
沈津: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二本《永樂大典》
「鎮館之寶」亮相 黑龍江省圖書館舉辦館藏精品古籍解讀活動
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畫冊被波蘭大學圖書館收藏
武漢大學圖書館館藏精品古籍鑒賞
山西新絳縣圖書館珍藏十二卷本(8~10卷)北宋潘師旦《絳帖》
楊天石:大英圖書館有兩樣研究中國歷史的秘藏寶藏
沈津:有多少中國古籍存藏在美國東亞圖書館
淮陰師範學院圖書館館藏古籍鑒賞
日本永青文庫向國家圖書館捐贈漢籍
略談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八旗書錄》
歐陽詢原刻正書《郭雲墓誌》民國拓本(哈佛大學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