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有10個將顛覆貨運行業的項目 大小公司姿勢各不同

這裡有10個將顛覆貨運行業的項目 大小公司姿勢各不同

頭圖是賓士母公司戴姆勒正測試著自動駕駛卡車。

本月中旬我們還曾報道,馬斯克的野心已延伸至重型電動卡車,但這對世界第二大卡車製造商戴姆勒而言,並不算威脅。

其高管眼裡,特斯拉缺乏完整基礎設施,「你需要經銷商,基礎設施,你得懂如何維護。」而這些都是戴姆勒的優勢,終將在達成2019年量產輕量電動卡車的目標後有所體現。

特斯拉、戴姆勒,兩者殊途卻同歸,背後原因昭然若揭。

如在美國,一系列亞馬遜包裹背後,有170萬卡車司機來回運轉,美國70% 貨運交由卡車,每運輸105億噸貨物,要有350億卡車司機。

這「幕後工作」平常或難有意識,卻為五彩斑斕的生活奠定基礎。但中、重型卡車的使用代價是,排放溫室氣體佔美國交通運輸部門總體23%,加上工資低,周轉率高達81%。

所以無論科技巨頭或傳統車企,都瞄準電動化或自動化,我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顛覆舊貨運市場的時機已到。

BI列舉10個可能顛覆貨運行業的項目,或許沒多久,你便能在高速公路上瞧見它們。

Otto

去年7月Uber以6.8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卡車公司Otto,並專門成立Uber Freight部門,為長途貨運專車市場布局。

Otto的遠期遠景是,有輛全天候卡車能允許駕駛員在長途貨運途中打盹。報道稱,Otto主要是研發無人駕駛組件,將組件安裝至現有卡車上便能實現無人駕駛。Otto還研發生產自家雷達感測器。Otto聯合創始人Lior Ron去年曾向BI透露,過去那種因頻繁加速剎車,浪費燃油的事會因此減少,卡車效率將大幅提升。

但Otto對Uber的價值還沒能充分體現時,倒為深陷糟心事的Uber,又「找來」與谷歌Waymo間達4個月的訴訟戰。Otto創始人,後任Uber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高管的Anthony Levandowski,被指剽竊Waymo無人駕駛技術。最終以Uber輸官司,Levandowski被開除告終。

Uber最初看重Otto的關鍵點之一是,後者技術優勢,如今種種變故,不知會否影響Uber自動卡車項目推進,雖說明面Uber是說,Otto技術幾乎沒被應用在該公司自動駕駛項目里。

Waymo

Uber和Waymo對簿公堂期間有段小插曲,Uber稱沒有竊取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用的是市面現有的Velodyne技術。這無疑承認其技術不如谷歌。

目前Waymo的確是自動駕駛競賽里的領軍者,上述圖片就是Waymo在它自動駕駛Chrysler Pacifica小型貨車上載接旅客。

谷歌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早在2009年就開始了,去年才將自動駕駛項目單獨孵化出來,本月初他們又野心勃勃,首次涉足自動駕駛卡車領域研發。

Waymo自動駕駛卡車現階段還在收集行駛數據,他們想找到把感測器集成到大型卡車上的最佳方式,今年晚些時候Waymo將在亞利桑那州展開道路測試。

Waymo發言人告訴Wired說:「自駕技術能使得運輸貨物更安全,每年能減少數千輛與卡車有關的死亡事故。」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大型卡車事故有4067人遇難,11.6萬人受傷。

Starsky Robotics

猶如人們會憂慮AI替代人,新技術革新或讓貨運司機深感惶恐,很多自動駕駛廠商都希望最終能替代司機。

一家加利福尼亞的Starsky Robotics創企則想緩解這一矛盾,他們正研發售後汽車改裝套件(aftermarket retrofit kit),如為加雷達、深度攝像頭等,包括車前駕駛系統的通信、控制改裝。

最終他們希望研發出遠程自動駕駛平台,使得卡車司機能在家工作,這樣既能改善司機惡劣的工作環境,免於事故;另一方面,由於司機或最多能同時監控20~30輛卡車,資源有效利用率得以提升。說不定卡車司機薪資也能隨之提高。

如此撬動舊貨運行業顛覆,面臨的困難會降低很多,畢竟對卡車司機而言,這比替代他們的結局更易讓他們接受。

Peloton

卡車行業有三大問題:安全問題、燃油消耗問題和運營效率問題。實現數據表明,當卡車以恆定速度靠近行駛時,燃油消耗量和尾氣排放量都會降低,行車安全係數也會提升。

高速公路行駛途中,若Peloton卡車附近有另一輛同源卡車,卡車會提醒司機,當兩位司機均按下按鈕,卡車將自動跟隨另一輛一塊。如果牽引車剎車,將觸發後面的車自動剎車。Peloton 的駕駛輔助(driver-assistive)系統會將配對卡車的安全系統與雲網路進行連接,將卡車編隊駕駛限定在合適的道路和條件內。

根據 Peloton 提供的數據,在組隊行駛股過程中,牽引車的油耗可以降低 4.5%,跟隨車的油耗則可以降低 10%。

該公司計劃在 2017 年與投資方 Omnitraces 合作,推出名為 Class 8 的商用卡車編隊行駛管理系統。

Peloton 日前已完成 6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美國車隊管理巨頭 Omnitracs 領投,英特爾投資公司、Nokia Growth Partners、沃爾沃集團、BP Ventures、洛克希德馬丁公司、UPS 戰略企業基金等跟投。

Volvo

相較馬斯克的大膽,傳統車企都相對保守,如戴姆勒以輕卡及率先量產為策,沃爾沃則是將自動駕駛貨車再細分,先搶佔幾個專業領域「自動卡車」市場。沃爾沃與Starsky Robotics一樣,秉持要用技術給予司機支持,而非替代的理念。

去年9月,沃爾沃表示在瑞典北部1320米的礦井裡測試輛自動駕駛車,能適應礦井下地形複雜、環境惡劣、光線惡劣的行駛環境。

幫助人力回收垃圾的自動駕駛垃圾車 。這輛車能自行躲避障礙物,並自行停車,但還是需要作業員下車協助垃圾回收操作。

還有輛自動卡車來收甘蔗。

戴姆勒

戴姆勒是賓士母公司,旗下卡車部門包括四個品牌:梅賽德斯 - 賓士卡車,Freightliner卡車,三菱FUSO,Western Star和BharatBenz。尤其重型卡車業務Freightliner,在美國市場佔有率達40%。

戴姆勒計劃採用半自動化技術,減緩司機壓力,提升安全性能。他們2015年測試了半自動化Freightliner重型貨車,成為首個美國掛牌無人駕駛卡車。這裡用到的自動駕駛系統名為Highway Pilot,搭配有感測器和攝像頭,使得卡車能在行駛途中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若遇到無法處理的情況,系統會予以提醒,再不濟會減速並停下。

但目前還限定在較直、長途高速公路的條件下使用。

亞馬遜

既然得送包裹,亞馬遜也想著自己做無人駕駛貨運。

華爾街日報報道,亞馬遜2016年悄悄成立了個12人團隊,探究如何運用自動駕駛技術改進包裹交付。今年1月,亞馬遜還獲得「道路管理系統」 專利,使自動駕駛車輛能基於速度和交通流量的考慮下,找到最合適駕駛的車道。

亞馬遜終極目標是什麼尚未清楚。有分析師認為,亞馬遜最終計劃建立自己的運輸網路,去年它們已有租賃飛機、探尋無人機送貨等系列舉措,以便減少對UPS和聯邦快遞合作夥伴的依賴。

特斯拉

秋天來臨時,說不定就能看到馬斯克為它重型電動卡車Tesla Semi揭幕。

馬斯克想用電能顛覆現有交通的各個方面,意圖創造更清潔的社會環境。以柴油功能的大卡車為例,它的排放佔美國交通業1/4的溫室氣體,若電動卡車能研發成功,對行業影響無疑很深遠。

馬斯克形容這輛電動卡車為「像一輛跑車」,「降低貨運成本」,「增加安全性」,但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指出憑藉馬斯克現有電池技術,造電動卡車難度無異於造電動飛機,成本方面更是高於使用柴油。

值得期待,9月該卡車會以何面目亮相,是否還具備自動駕駛能力呢?

Nikola Motor

如果說把柴油用電池替換,為車輛供能,還會存在發電及廢電池有關污染,那麼氫燃料電池發電是氫與氧的反應,說不定能把污染降到更低水平,且相較電動,前者能跑得更遠,加燃料次數更少。

Nikola Motor初創公司就想做氫動力卡車。但美國少有氫氣站,Nikola 就計劃自己在美國364座氫氣站,2019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前推出氫動力卡車Nikola One,平均行駛里程為800英里。

Embark

有家來自YC孵化器的創企Embark也做的自動駕駛卡車市場。

Alex Rodrigues是Embark的聯合創始人和CEO,團隊成員包括前Space X公司僱員和來自奧迪自動駕駛部門的員工。該公司將運用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技術來研發自動駕駛系統,根據Rodrigues的說法,目前搭載該系統的卡車已經可以應對炫光、大霧和夜晚這些極端路況。

Embark僅提供軟體及平台,自動卡車所需硬體還得與卡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合作。按照Embark的規劃,司機負責駕車到高速公路入口,隨後由自動駕駛系統接管汽車,直到高速公路出口的某個預先定位的區域,人機再次交接。

寫在最後

對舊貨運市場的革命,我們能看到初創企業、企業巨頭們選擇了各式各樣的姿勢。

有如Peloton、Embark這般創企,選擇做軟體、做平台這類更「輕便」的方式;如互聯網公司特斯拉,天不怕地不怕,奮勇直前選擇更具挑戰難度的電動半挂車,尚未知是否匹配自動駕駛技術;傳統車企則走得更穩妥,包括戴姆勒及沃爾沃,前者電動貨車以輕型切入,沃爾沃則是先打專業領域自動駕駛貨車市場;也有大搞創新用氫動力另闢蹊徑的創企Nikola。

這些都是未來,等落地實現或還得好幾年。但這對自2005年以來駕駛員缺口不斷拉大的貨車行業而言,是好消息,至少短期內無需憂慮替代問題,相反更多或是,司機效率提升,薪資、駕駛狀況改善。環境方面利好則將更顯著。

但還有問題待解決,如電池技術。

http://36kr.com/p/5080300.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文科技資訊 的精彩文章:

變形金剛5片長增加 或因魅藍E2定製版?
神之手速到底有多快,挑戰魔板讓心率告訴你什麼叫速度與激情
讓島國人民感受先進生產力:摩拜單車7月登陸日本
共享單車被指製造擁堵?缺少騎行空間才是根源
父愛如山 新飛智慧呵護你的「愛」

TAG:中文科技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將70%的工作移至線上,這個項目讓銀行開戶「最多跑一次」
上海這個區,1000多億新項目直接砸向經濟,未來要有大變化
12個亞運項目完結:中國5項目金牌數第一,但也有3項目0金牌
類風濕檢查項目有這8個,每一個都不是小角色,別輕視了
我國這34個境外化工項目,肩負著非同一般的歷史使命
有這種特質的人,做項目一定會賺大錢
最近雖然沒有運動番,但是這個部打算獨霸所有項目
在這個世界級大會上,又有兩大重量級人工智慧項目簽約落戶棲霞
二胎孕檢大不同,要比頭胎多這4個項目!
兩架C919兩地同步試飛 大型客機項目研製平穩推進
G-MARK 55期 | 家裡不要的舊衣服還可以變出這麼多花樣?這個項目也許是消費時代最有溫度的設計!
大規模Go項目幾乎必踏的幾個大坑 - 實例分享
汽車保養做這幾個項目,保證你車十萬公里還跟新車那樣有勁
這是美M1A2坦克的升級項目 彈藥上的這處改進讓人意外
臨港區這幾個學校有大動作!2018年重點「盯緊」這47個大項目!
中國重型卡車項目開啟,或將採用10噸級別,性能實現巨大跨越
萬科確立租賃為核心業務,半年新增117個項目僅兩個在一線
七月,預計這7個項目幣進行硬分叉
什麼是「新零售」?這個小項目是新的零售項目
奧運項目觀眾少的運動項目,競走被排在第一,舉重項目也在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