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馮導說中國電影爛是因為觀眾垃圾,這個鍋我可不背

馮導說中國電影爛是因為觀眾垃圾,這個鍋我可不背

導演馮小剛。圖/視覺中國

與其說觀眾素質不行,倒不如說,這屆電影人的素質不行。

文/丁S

素來有「小鋼炮」之稱的馮小剛,最近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火力全開地炮轟:「中國垃圾電影這麼多,和大批的垃圾觀眾有很大關係。如果不去捧這個場就沒有生存的空間,製片人也就不去製作垃圾電影了,往往垃圾電影票房還很高。」

這番言論自然引發了軒然大波。不過網友們早就在如今的互聯網世界中鍛造了一副「火眼金睛」——每當馮導觸發「小鋼炮」技能,接下來必有馮導新作上映。

2007年《天下無賊》上映時,破口大罵記者;2008年《非誠勿擾》上映時,怒懟舒淇黑粉,獲得「護舒寶」稱號;2010年《唐山大地震》上映時,炮轟孫海英「被激情燒壞了腦子」;2012年《一九四二》上映大罵觀眾;2013年《私人訂製》上映炮轟影評人;2015年《老炮兒》上映,怒撕同檔期電影;2016年《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手撕王健林……

如今馮導又開撕了,巧合的是,他的新作《芳華》亮相上海電影節,並已正式定檔2017年國慶檔。馮導這種「不花錢的營銷手段」可謂屢試不爽,然而,罵觀眾「垃圾」卻無異於栽贓嫁禍。

如果馮小剛沒了那些被他罵為「垃圾」的觀眾,能否有今天的成功?圖為馮小剛與范冰冰出席聖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圖/視覺中國

可笑:影院缺乏好電影,觀眾反倒被「垃圾」

想想當代人的周末生活,好不容易得個空,你左手拿著烤得發焦的爆米花,右手挽著父母/對象/朋友,看了一部令人一言難盡的爛片,正想吐槽之際,銀幕上突然打出一行友情提示:如果你覺得本片太爛,那是因為你太「垃圾」。還有比這更加厚顏無恥的不?

對於馮小剛的炮轟,北大教授戴錦華表示:「責任當然不在觀眾,而是影視資本的高度壟斷。院線在票房分成中的比例過大,嚴重擠壓了製片方的生存空間,增高了電影盈利的難度,導致了電影變得過度商業化。」

經常去電影院的朋友一定「感同身受」——中國電影院的「排片率」實在是「金錢至上」,想看的文藝片往往排片率極低,低就低了,還往往安排在上午檔;與此相反,無論口碑好壞,大片的排片卻是屹立不倒。有的時候,你想跳過「爛片」,那可能還真的「無片可看」。

2016年5月,導演吳天明遺作《百鳥朝鳳》上映,口碑高,而排片率極低。

據相關資料顯示,2013年6月,《小時代》在20個城市的首日排片高達45.01%,打破中國影史全項紀錄;而豆瓣評分2.9、享有「負口碑」的影片《天機·富春山居圖》上映時達到35.6%的排片份額,最終以2.9億元票房「完美收官」。相比之下,同期上映的由王家衛投資的口碑之作《逆光飛翔》等影片則票房慘淡。

營銷本無可厚非,然而「爛片雲集」讓觀眾「無從選擇」,而「好片」也會因為市場的「不選擇」而慢慢銷聲匿跡。這樣的畸形排片,將觀眾置於「被選擇」與「無從選擇」的怪圈,應該說中國觀眾是受害者才對。

也就是說,還有大量對電影內容有要求的觀眾,包括文藝青年和迷影人,他們對好電影的支持根本沒有機會表現出來。所以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簡直就是中國電影觀眾的「春運」,通宵排隊購票者年年屢見不鮮,今年更是有提前幾天就去影院購票的新聞。

八點搶票,他們五點就起,打開APP搶購頁面,盯著購票頁面目不轉睛,可是只要八點一到,熱門場次的電影票還是會在一分鐘內被徹底搶空。

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搶到票的觀眾得意洋洋地曬票。從背後排片表可以看到,很多電影都沒有在國內院線上映過。圖/視覺中國

而日前在國內公映的印度票房冠軍作品《摔跤吧!爸爸》,雖是小成本製作,但影片首周票房突破8600萬,這個票房成績,還是在影片遭受「排片打壓」的情況下取得的。

據了解,該片在國內上映首日,萬達院線給出的排片率僅有3%,多數影院只安排了高價VIP廳場次的待遇。讓國內電影人和院線打臉的是,隨著《摔跤吧!爸爸》口碑的持續發酵,其排片佔比也一路飆升。普通觀眾不是傻子,更沒有人和錢過不去。

細究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還不是大家想看的高質量片子很少能夠在影院中放映。你不去批評電影市場的糟糕現狀,反倒怪觀眾們害了中國電影,這到底是蠢還是壞?

印度電影屢屢拍出令世界喝彩的好電影。圖/《摔跤吧!爸爸》

可悲:只認IP不走心,電影人素質成問題

影評人@電子騎士說:「如果將中國導演和觀眾的素質水準分別與北美做對比,我寧願相信導演們的差距比觀眾差距大多了。」

除了院線和發行上的問題,中國電影作品本身亦是堪憂。這些年,很多熱錢湧入電影行業,盲目、功利、短視的投資方式,導致在項目選擇上往往急功近利,「撈一發就跑」是許多投資人的心態。而在當下「IP時代」,「現在不談IP,都不好意思談電影了」亦是當今電影圈的現狀。

然而,隨著「雷聲大雨點小」的IP電影蜂擁而至,大家不難發現:且不論藝術價值,IP電影多的是PPT般的人物特寫、令人尷尬症發作的演技、情節空洞的超長MV、不接地氣的人物設定……於是,票房口碑自然一路下滑,同時也實力證明:IP並不是萬金油。

電影《盜墓筆記》劇照。這部電影根據熱門IP改編而來,豆瓣評分4.7。據相關統計,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IP改編電影的數量佔比17.2%,但是票房佔比超過45%。

畢竟,對於一部電影來說,過於強調IP,往往會將視線聚焦於粉絲經濟而忽視了「內容為王」的真理,用「短平快」的敷衍態度拋棄了「走心」的姿勢,也是如今華語爛片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很多電影人還不思進取。他們在還未出名之際,可能還滿懷著宏大的「藝術理想」,拍出過不少具有獨立精神、人文關懷的佳作。然而如今卻早已把電影當成賺錢工具,對電影沒有敬畏之心,忽略了拍電影的真正意義。

所以,與其說觀眾素質不行,那倒不如說,這屆電影人的素質不行。少一些「錢導演」「潛導演」,多一些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推敲劇本、琢磨鏡頭、思考剪輯的電影「工作者」,才能創作出真正有質量的電影作品。

IP電影《何以笙簫默》,豆瓣評分3.6。

可嘆:好電影不是打嘴炮說出來的

作為一個導演,當然還是應該拿作品說話。

雖然馮導平均每一兩年都有作品誕生,但如今提及馮小剛,想必大家還是對其過去的「馮氏喜劇」最為念念不忘。

從1997年的《甲方乙方》到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蓮》,20年間「馮氏幽默」深入人心,讓中國人重拾一種荒誕的力量。而馮導更早年間與鄭曉龍編劇的《大撒把》《遭遇激情》,更是讓不少文青回味無窮。

然而這20年間,馮小剛不僅見證參與了中國喜劇電影的發展,也完成了從「馮褲子」到「六爺」的完美蛻變。

馮小剛導而優則演,憑電影《老炮兒》拿下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大獎。

在去年底流傳很廣的一篇文章《與馮褲子有關的日子》里,馮褲子還不是現在的馮導——

彼時的馮小剛,還是能把王朔的小說一個字兒都不差地背下來,屁顛屁顛跟在王朔、葉京、鄭曉龍等大院子弟後面戰戰兢兢的「馮褲子」。

馮小剛在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就寫道,較早離開「大院」的他,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年輕時還挺自卑。雖然當時的馮小剛,遠沒有今天的身價地位,甚至還在為「如何在這個圈裡生存下去」而發愁,但卻真的是「拚命三郎」,也很用心地在拍「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好電影。

馮小剛導演作品《甲方乙方》,評價甚高。

然而成名之後,尤其是近年來也算在電影圈裡熬成了「爺」,馮導的好作品不見多,言辭卻刻薄了許多。《一九四二》票房慘敗,他罵觀眾根本不懂什麼叫好電影;《私人訂製》口碑仆街,他表示要和影評人勢不兩立;他還怒罵看盜版的人「畜生不如」,懟網友、撕記者更是「家常便飯」。

許多人每到年末,都會想起《甲方乙方》片尾那句話: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那就讓這個句式結束這篇文章:二十年過去了,我很懷念當年的馮小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大學10大失寵專業
孩子,請不要隨便叫別人「爸爸」
20歲山城嬗變:一面看江,一面看海
中國大學生讀書簡史:一代不如一代?
我們沒有深夜食堂,有的只是「刷夜」

TAG:新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是他,他們最好的電影
再說華語電影不好,我反手就是一個煤氣罐!
「因為爛觀眾,才會有爛電影」馮小剛憑什麼有底氣說這句話
看電影,上將有專座,他卻說你們這是瞧不起我
周星馳經典電影:我以為我拍的是悲劇,可是你們卻說那是喜劇
爛電影,我為什麼從來不罵小鮮肉
我只是來看個電影,你卻爛的出翔
誰說成龍大哥拍電影不能「死」,在這些電影里他都「死」好幾回了
除了星爺的電影,國產喜劇還有一些可以讓你從頭笑到尾的電影
他們是我的偶像,他們不是什麼歌手和電影明星
《殭屍》這部電影看起來是不是一點也不恐怖?
電影導演不看好楊冪,稱她不屬於電影圈內的電影臉,主流電影一般都不看好她
沒有電影可看?這幾部電影可以讓你看一個冬天
那些叫好不叫座,卻感動了你我的國產電影!
這些電影是否感染了你?
在家看電影,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想去南極,沒去成,就看了這部電影▎觀影
沒看過這種電影不怪你 因為全國獨此一家
這樣的電影都罵爛,是我握不動刀還是有人太飄
這是一部爛到讓人發笑的電影,卻把我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