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也玩「快閃」?互聯網時代的流動藝術空間
圖說:解憂藝術空間的理念是「免費、開放、共享、變化」 網路圖
美術館空間一定是固定不變的嗎?未必!近日出現在上海新天地的「解憂藝術空間」,是一個以「免費、開放、共享、變化」為理念的新型藝術空間,也可稱之為互聯網時代藝術界的一項新生事物:展覽空間是流動的,即只在商鋪的空租期布展。據了解,這種新形態的藝術空間,每一季的「活躍時段」可能只有兩三個月時間。
打破專業框框
解憂藝術空間坐落於「華府天地」自忠路390號,上下兩層共400餘平方米,走進該空間,一場「微展覽」首先映入眼帘:中外數十位版畫名家風格各異的作品,錯落有致地展示於四壁,有的唯美,有的荒誕。
圖說:近日出現在上海新天地的「解憂藝術空間」 網路圖
循樓梯而上,牆上集中展示的是作家陳村的「私人照相館」作品,數十幅黑白攝影作品,看似隨意地定格了文學家和藝術家最放鬆、最自然的瞬間,莫言、木心、金庸、王朔、陳忠實、阿城、王安憶……都在其中,讓藝術空間的一隅趣味盎然。
在二樓的藝術分享空間中,多場不同主題的藝術體驗活動正同步進行。傳統藝術愛好者在茶藝師的指點下,遵循茶道的儀式,悠然品茗,聽取非遺傳人講述瓷器的製作,或欣賞來自西藏的唐卡藝術,分辨不同唐卡製作工藝與藝術流派之間的異同。
藝術體驗項目最讓初學者感興趣,這一期的創作主題為「仲夏之花」,記者看到,在藝術家的現場指導下,人們正耐心地通過乾花拼貼、絲網印刷、滾筒上色等一道道程序創作版畫,從一次次壓制和印色的過程中,體驗藝術創作看似浪漫的嚴謹。報名前來的體驗者,既有青年白領,也有帶著孩子的家長。
圖說:現場體驗環節,參觀者和藝術家交流 網路圖
更具互聯網特色的藝術空間
城市更新已逐漸成為全球各大中心城市的熱門話題,以往涇渭分明的藝術區、生活區、商業區的界限正在被打破、重組、融合,形成碎片化的格局,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大小小的新型藝術空間正在上海城市的各個區域出現。
「解憂藝術空間看起來可能與一個常規畫廊頗有幾分相似。事實上,我們是一個流動的藝術空間,利用的是商鋪的空租期,向公眾提供免費的藝術鑒賞和藝術體驗機會。一旦商鋪重新出租,『空間』的使命即告結束。」解憂藝術空間負責人李方圓告訴記者。據記者仔細觀察,藝術空間的牆體材料、燈光照明等,均可方便移動,也便於進行空間分隔。
解憂藝術空間的創建者之一張潤認為,這樣的空間更多地融入了創始人對互聯網文化的理解:「事實上,這種不可預測性也可以說是『流動藝術空間』的一種特色。」
據統計,上海公共藝術空間有1300多個。以前青年人空閑時喜歡呆在咖啡館裡,而現在這樣的多元化藝術空間,則為他們提供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選擇。也就是說,從以往學術壁壘森嚴、「藝術圈子」邊界明確的大型美術館,到如今路邊推門即入的各種各樣「小而美」的藝術空間,上海的城市文化,正呈現出多元、豐富、混和的面貌。(記者 徐翌晟)


※新民新語 被禮讓的行人
※滬一家族式販毒團伙「搶灘」春節「市場」被摧毀
※滬民企投資建造極地科考探險船 瞄準極地高端旅遊市場
※英雄帖!天津全運會邀請外籍華人、華僑選手參賽
※新民晚報元老足球賽閉幕 浦東冠軍18年後再奪冠
TAG:新民網 |
※藝術空間的絕唱!
※「流動的時間」——極簡設計中的藝術哲學
※大數據時代下的互聯網+藝術 安全如何保障?
※「互聯網+藝術品+金融」 全新模式——區塊鏈技術的運用
※「藝境·同行」中澳當代藝術展亮相悅美術館
※藝術家當了媽之後的變化?玩藝術玩曬娃藝術
※乘時代之春風,遨遊藝術太空
※流行的彩唇藝術
※機械玩偶鐘錶的藝術
※一隻貓和它的藝術空間
※摺紙藝術與時尚潮流
※新銳藝術家小酒館辦展 炫酷作品開啟」時間之旅」
※當代中國 「藝術贊助人」浮出水面,一場關於藝術世界推動者的展覽
※流動的藝術:敦煌飛天
※手術中的微雕藝術
※太和藝術空間與《庫藝術》共同推動中國當代水墨走進歐洲頂級博物館!
※走在藝術之前的美術館論壇
※移動的狂想——當汽車邂逅當代藝術
※日本藝術家的互動裝置: 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台"
※街頭藝術與大自然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