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書到今生讀已遲

書到今生讀已遲

《書到今生讀已遲》

作者: 黃德海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17-4

黃德海對唐諾的《眼前——漫遊在〈左傳〉的世界裡》(以下簡稱《眼前》)極為心儀,說是他「最近讀過的近人著作里極好的一種」,甚至恨不能用「最好的一種」來形容它。他一邊讀一邊寫,針對《眼前》的序言和八篇文章,他寫下九篇文章來回應,這在他的閱讀和寫作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我對此並不以為然,覺得唐諾的文章有點啰唆,他如此不惜心力,是不是有點過了?他說,如果不是唐諾,他不可能就《左傳》寫下幾萬字。對他的這種說法,我當時只是唯唯諾諾。

最近讀黃德海的新著《書到今生讀已遲》(作家出版社,2017年4月版),看到他把關於《眼前》的九篇文章都收進來了,編為全書的第一部分。這些文章我先前基本上讀過,這次編入書中,成為一個整體,浸浸然有了新面貌,讓我鄭重起來。我忽然意識到,唐諾和《眼前》一書,是黃德海學問上的一次「仙緣」,他由此上探六經之《春秋》(以後還有《詩經》),進而深呼吸先秦學術氣息,是他為學路上的一次「躍進」,而此書不妨看作是一個新的「路標」。

這裡的關鍵是《左傳》。《眼前》第一篇《為什麼會是子產?》,劈頭就說:「《左傳》是魯史。」這是《眼前》最根本的判斷,全書基調由此定下。唐諾在書里不斷強調這點,「希望能像敲鐵釘般把這個事實釘得牢牢的。」在他看來,「各國國史也都有各自稱謂,魯史名春秋」,從根本上否定《春秋》是天下史。但他又說,「《左傳》讓一個小國家的國史成為天下史」,相當於「一個有著大靈魂的小身體」。《眼前》一書中的各種判斷,根子都源自這裡。譬如說,唐諾注意到《左傳》寫得最多的是鄭國子產,這是為什麼?因為子產是能讓小小的鄭國可以生存下去的人,在他的「小身體」里有一個「大靈魂」,而這個「大靈魂」的著眼點是「小身體」。

黃德海呢,則把唐諾的「背景圖片」悄悄更換了,雖然沒有明說,但在他的判斷中,《春秋》已經是天下史,孔子與《春秋》的關係,是孔子「於自己面對的近現代史,取魯國的《春秋》作為講義,對眾弟子講解。」他與唐諾的區別,就在這裡。

用不著分辯《春秋》到底是各國史書的通名,還是魯史的專有名詞,這裡無關對錯,毋寧說只是一個立場問題,但這個問題決定個人(遞延至文章)的思想、情感走向。譬如說,唐諾注意到司馬遷雖然「以《左傳》為春秋史,但巧妙地抽去了子產」。也就是說,《史記》中子產的地位沒那麼重要。這與司馬遷對《春秋》的判斷有關,在他看來,「萬物之聚散皆在春秋」,《春秋》是天下史,所以「子產被司馬遷挪到很後頭」。在黃德海的「文化圖景」里,《左傳》「不只是一部斷代史」,因此他罕見地對唐諾表示了異議,認為《左傳》的作者,「或許並不像唐諾寫的那樣,只懷著深沉的悲傷和絕望」,而是能夠不受時代和人的局限,「不再為一時一地的人物悲喜逾恆」,能夠看到「生生不已的春秋之象」,「就在眼前,就是眼前。」

或者因為有這個區別,黃德海雖然對唐諾的文章逐篇讀解,但「畫風」已經有所不同。不過,對於「小身體里的大靈魂」這個關鍵意象,他接受了下來。「小身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書,還可以是時代,乃至天下。孔子是這樣的意象,唐諾說他「溢出了、穿過了這個時代」,那意思是說,時代小而靈魂大,那個時代放不下一個孔子。據說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以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一方面是說《論語》蘊涵無窮,足資治國平天下,反過來也可以說,天下雖大,半部《論語》就夠了,一個時代也許容不下或者說受不了太多的好東西,所謂力小法深,不堪忍受。所以唐諾感慨,「最好的人、最好的東西不在這裡」,而且世界也不一定需要特別清明的理性,善念善行很難進入人世並延續下去。

黃德海不像唐諾那樣感傷,他顯得稍微樂觀一點,認為善會「像跳動的火焰點燃了火把,自足地延續下去」,但好像也沒那麼肯定。書名《書到今生讀已遲》(也是「代序」的篇名),還有「代後記」結尾引用基爾克果《恐懼與戰慄》草稿的題詞,頗有一種「不合時」的氣象、一種難以安頓的隱憂,難道說他骨子裡與唐諾的判斷一致,他的樂觀只是一種扶陽抑陰的努力?又或者說他的心志已然擴大,已經相應於更久遠、更廣闊的時空?

讀他的新書和舊文,讓我醉心不已的是書的目錄。目錄的主體是三部分,第一部分「跳動的火焰」,第二部分「愛命運」,從一到二,彷彿「跳動的火焰點燃了火把」,由外而內;第三部分「目前無異路」,講成長模式,是黃德海觀察世界而世界也因此顯現的方式,可以說是由內入密。我對著這個目錄思索良久,回憶、想像每一個題目後面的內容,甚至想按照題目各寫一篇文章。

如果說這個目錄是「小身體」,那麼它承載的是一個「大靈魂」?又或者書是「小身體」,這個目錄才是它的「大靈魂」?實際上,《書到今生讀已遲》的內容遠不止一個唐諾,它可以更悠遠宏闊,「蔚然而深秀」。

文|汪廣松

本文刊登於2017-0620《北京青年報》B2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如果李白也成了「狗」
《奇葩說》的中年危機:從多元包容到情緒綁架
發生在上海新天地里的藝術節
畢業展:一年一度按時到來的熱鬧與浮躁
只見15歲的於佩爾 未見衰年的杜拉斯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書到今生讀已遲|黃庭堅的故事
書到今生讀已遲——黃庭堅的輪迴故事
宋書法家黃庭堅的前世今生揭曉:書到今生讀已遲
宋代大才子黃庭堅的前世今生:書到今生讀已遲
書到今生讀已遲:大書畫家黃庭堅的神奇輪迴故事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你想要讀的書到底被擱置了多久?
匈奴使者送國書到漢廷,隨侍太監念到一半,為何不敢往下念了
于丹:讀書到底給我們什麼?
早起第81日,讀書與不讀書到底有什麼差異?
書到哪兒了?
這麼生動鮮明的詩句,竟是哲理詩,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世界讀書日:由禁書到棄書
錄取通知書到手,全家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女兒被調劑到了這個專業
勵志人生: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從楷書到行書應該如何過渡?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雍正編了一本書,結果兒子一上來就廢了,這本書到底寫了什麼?
快來看啊,「圖書角」又有新書到了!
由俗書到佛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