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白花凝碗面,好作水丹青

白花凝碗面,好作水丹青

茶百戲又叫分茶、水丹青、湯茶、茶戲等,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古茶藝。歷史上有關「茶百戲」的記載有見於五代至北宋人陶谷的《清異錄》,在該書的《荈茗錄》中「茶百戲」條目下有云:「茶至盛唐始。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魚蟲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

茶百戲在唐末五代到北宋時出現,鼎盛於兩宋,元以後逐漸失落,到清代幾近失傳。可喜的是,武夷山的茶百戲傳承人在2009年初步恢復了分茶技藝,使茶湯上題寫文字與畫面的藝術得以重見於天下。

大紅袍茶湯顯現的茶百戲圖:花好月圓

紅茶湯顯現的茶百戲圖:游龍

忽略圖案的持續性來說,在茶湯上作畫的古茶藝,其實與今天的咖啡拉花頗有相似之處。只不過,茶百戲的圖案更加傾向於國畫式的花鳥魚蟲和山水圖景。

據史料考證,點茶法在唐代中晚期已形成,而分茶則伴隨著點茶法的形成而產生。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描述:「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此外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寫道:「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皎然在《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記載:「投鐺涌作沫,著碗聚生花。」這些都是茶碗中茶湯形成圖案的描述。

「分茶」一詞最早見於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韓岸說「晉臣愛客,才有分茶」。在他看來,分茶從晉代開始。有關分茶及茶湯形成景象的描述,以宋代詩文記述最多。如楊萬里在《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中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同樣是這首詩里,「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就更加形象地描述了茶湯圖案變換的特徵。

據考證,古代的分茶由先後十六道步驟完成:焚香靜心、文烹龍團、臼碎圓月、石來運轉、從事拂茶、樞密羅茶、麯塵入宮、臨泉聽濤、茶筅沐淋、兔甌出浴、麯塵出宮、茶瓶點沖、融膠初潔、周回一線、竹筅擊拂、持甌獻茶。

宋人將茶餅先烤後捶碎磨成末,篩掉粗茶,而後經過取火、候湯、沖淋茶具、湯瓶注水調膏、環茶碗注水、擊拂等步驟形成茶湯。經過擊拂的注水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白色湯花,這既是當時鬥茶的關鍵環節,也是茶百戲的基礎。

這湯花就是茶湯泡沫,古人稱之為乳花、瓊乳、雪濤、雪花、雪乳、醍醐、粟粒、粟花、玉乳等。茶湯攪拌形成豐富的泡沫是茶湯品質良好的標誌。

劉凌滄摹元人本鬥茶圖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對點茶法形成的泡沫描述為「如酵櫱之起面」。茶百戲高手要在茶麵形成的乳沫上作畫,「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魚鳥花草之屬」,茶湯顯現的紋理豐富、自然、靈動。

圖案散滅後,茶湯恢復為原來的狀態,通過特殊技法又可在同一茶湯中,形成新的圖案,可以反覆多次變幻,這是茶百戲十分獨特的地方。

陸遊在《臨安春雨初霽》中寫過:「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與「閑作草」相對應的「戲分茶」,可不是什麼小孩子家家的簡單遊戲,而是被文人置於與書法相當地位的雅緻茶藝。千年過去,如此有趣的生活圖景仍然保存於世,豈不是我們的幸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樂Harmony 的精彩文章:

深藏在歲月里的大唐遺珠,佛光寺
指墨為心,山水為骨,潘天壽
嵇康調玉琴,一曲和一生

TAG:和樂Harmony |

您可能感興趣

香嫩火爆的水煮肉片,好吃到連湯都下了碗面
白水一煮就鮮掉你的眉毛,快來試試這碗面!
王岳倫帶王詩齡吃飯,一碗面奢侈快上千,結賬還花女兒錢臉皮真夠厚
麵館靠一碗面成網紅,每天要賣上千碗,老闆:秘訣就在辣椒油里
教你做網紅小吃,兩個雞蛋一碗面,不用烤箱不加水,比麵包還好吃
做人:吃好兩碗面,喝好兩碗湯
幾個雞蛋一碗面早餐蛋糕在家做「戚風蛋糕」香甜綿軟 口感好!
好好為她做碗面
這碗面完勝一桌子菜,絕對讓你的味蕾臣服!
兩碗面1把棗,北方妹子教你做漂亮的紅棗饅頭,香甜鬆軟年味足
《嚮往3》最能吃的嘉賓,一筷子半碗面,買水果買到張子楓心疼錢
一碗面,一塊南瓜,教你做秘制小零食,香甜酥脆,好吃又解饞!
明日夏至,記得吃這碗面,酸辣涼爽,簡單有料,好吃又應景
《嚮往的生活》彭昱暢的對手來了,一筷子夾起半碗面,吃窮蘑菇屋
一把菠菜半碗面「營養零食餅」一口咬下去滿口香!
別吃鍋包肉!這碗面才是東北人夏天的最愛,冰鎮過比炸醬麵還好吃
東北冬天有多強大,潑水成冰不算什麼,看完這碗面你就懂了!
人生苦短:吃好三碗面,喝好三碗湯
兩個紅薯一碗面,教你做香甜軟糯小零食,做法特簡單
天冷了,早餐吃一碗面,暖胃又暖心,吃完一天精神好,工作也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