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潘文:中美兩國有時會迸發敵意,但又不可避免要走到一起

潘文:中美兩國有時會迸發敵意,但又不可避免要走到一起

訂閱「周說」更多精彩哦!

《美麗國度與中央王國:1776年至今的美國與中國》前言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鈍角網」的文章,是美國知名記者潘文新作《美麗國度與中央王國:1776年至今的美國與中國》一書的前言,他從一個新的視角重新梳理中美兩國交往的歷史,說兩國間關係的遠近變化就像是「佛教中永不停歇的循環轉世」。他的這些看法能夠為我們認識當下中美之間複雜的問題提供有益參考。

本文作者潘文潘文(John Pomfret),美國《華盛頓郵報》前駐華記者

在遠離波士頓家鄉9000英里之外的一塊貧瘠陸地上,威廉·丹恩·費爾普斯追蹤著自己的獵物。一群象海豹懶散地躺在海灘上,不必擔心鯊魚和虎鯨來襲。但費爾普斯手持長矛靠近了。有10人正等待著進食,費爾普斯則負責烹飪。問題在於,重達1900磅的肉還是活的。費爾普斯回憶道:「我必須獨自搞定早餐。我對象海豹的習性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該如何捕殺。但我就這麼去了。」

費爾普斯挑選出了看起來最溫順的一隻,並展開了戰鬥。他用長矛猛刺象海豹的鼻子,象海豹往後退了退,沖著這名男孩咆哮。象海豹的腰腹部露了出來。費爾普斯試圖將長矛插進象海豹的身體,但象海豹咬住了長矛,猛地一拽,敲打了費爾普斯的頭部和背部。費爾普斯頓了頓,用長矛柄狠狠地擊打象海豹的眼睛,「使勁地劈砍它,直到它死去」。

此時是1817年,15歲的費爾普斯離家已有六個月時間,剛剛在距離非洲最南端1000英里之外的馬里恩島上著陸。費爾普斯是從波士頓出發的「皮克林」號帆船上的25名船員之一,該船正在四處搜尋海豹。他們在馬里恩島上發現了財源。當其他船員再度出發,尋找更多寶藏時,費爾普斯及其他七人留在了這座海風吹襲的島嶼,負責捕獵和剝皮。

費爾普斯一行在馬里恩島上待了兩年時間,生活在山洞裡,身著獸皮。他們獵殺了上千隻海豹,積攢了數噸象海豹油。但他們的使命不只在於為燈塔山和後灣的富有家庭提供大衣、圍巾和小夜燈。「皮克林」號回到馬里恩島後,捎上這群獵人,再度飛速駛離。終點不是新英格蘭,而是中國廣東。

19世紀初,中國市場的誘惑促使美國人環遊世界,獵殺和搜颳了無數戰利品:六百萬隻海豹,25萬隻海獺,數噸海參和西洋參,無數檀木,上百萬銀元。這些戰利品的目的地都是中國。費爾普斯及上百名美國人縫下了第一針,此後他們及來自中國的友人、競爭者、顧客、愛人和敵人將繼續編織這一幅宏大的壁毯,寫就這一則充滿了冒險、誤判和被埋沒的影響的故事。

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與中國的聯繫始於尼克松於1972年訪華,由此終結了兩國之間的冷戰關係。事實上,自美國成立以來,兩國便開始了互動和相互影響。吸引美國定居者西行的不僅僅是無人佔有的土地,還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夢想。美國同樣吸引了中國人,促使他們走向現代,擁抱外部世界。美國的科技及教育理論湧入了中國,中國的藝術、食物和哲學則湧入了美國。從此以後,兩國人民及政府漸漸塑造出了最為豐富、如今也是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

是時候重述中美關係史了。如今,這兩個國家算不上朋友,但也算不上敵人。兩國都在世界的關注下,展開對權勢的追逐。只有華盛頓和北京展開合作,世界性問題——全球變暖、恐怖主義、核武器擴散、經濟——才有解決的希望。

美國的首筆財富源自1783年至19世紀初的對華貿易,從中獲得的利潤為美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資金。在1830年代,生活在廣東郊區狹小通商口岸的40多名美國人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他們的努力下,美國成為了「中央王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強大的英國。中國官員隨即執行了這一在日後將成為傳統的政策:將美國視為抵禦敵人的堡壘。多年來,中國先後與美國結盟,抗擊英國、德國、俄國(蘇聯)以及日本。

首批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於1830年代抵達中國。儘管他們常常被當作不合時宜的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代表,並被認為將基督教信仰強加於信奉古老儒家信條的中國人民,但他們對中國的發展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和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人一道,他們帶來了打破傳統枷鎖的工具。他們向中國人傳授了西方科學、批判性思維、運動、工業和法律。他們建立了中國的首批大學與醫院。雖然改換了名稱,但直到今天,這些機構在中國依然是最為出色的。美國的女性傳教士反對殺女嬰和纏足等陋習,幫助中國在人權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

在美國將基督教傳入中國的同時,來自中國南方的勞工也湧入了加州淘金。到了1860年代,華人已經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外來群體。除了淘金者以外,華人還投入了美國西部的建設。他們排幹了薩克拉門托河三角洲,創造出了史上最富饒的農業帶之一。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線半數都出自華人勞工之手。他們開辦的雜貨店、洗衣店、菜園和藥店,為美國西部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服務。

1870年代時,美國主流人士也將目光轉向了中國。國會於1882年禁止華人勞工在美國工作,使得華人成為了首個遭受禁令的種族群體。但中國人並未停下前來的腳步。憑藉著商人積累的資金,他們聘請了美國最好的律師,向一系列種族主義法律發起了挑戰。這些案例為所有美國人公民權利的擴大做出了巨大貢獻,為1950年代打破「隔離但平等」的教育體制奠定了基礎。

儘管有著種族主義法律,但美國依然是許多中國人得以實現夢想之地。美國西部的華人之所以受到迫害,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與眾不同,更在於他們的勤勞威脅到了白人定居者,使得白人不得不更加辛勤地工作。華人這種在美國興旺發達並促使其他美國人變得更具競爭力的能力一直延續至今。

《美麗國度與中央王國:1776年至今的美國與中國》;潘文 著

有些美國人憎恨華人,也有些美國人對華人的福祉產生了深深的關切。儘管美國與歐洲、南美、日本等地的接觸主要都是商業行為,但對這些地方的情感依戀——除了英國以外——都不如對中國深刻。「吃乾淨,中國的兒童還在挨餓呢」是數代美國人在餐桌上常常聽到的教誨,各地教堂也展開了「為中國捐一美分」的活動。

進入20世紀,隨著美國成為一支全球性強權,華盛頓的決策者對中國更加感興趣了,努力維持中國的統一,阻撓歐洲列強和日本瓜分中國的企圖。美國政治家使得中國的精英人士與美國緊密相連,設立了全國性的教育基金。用庚子賠款設立的獎學金培育出了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政治家、工程師及作家,為二三十年代中國知識界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美國人也被中國文化——食物、藝術、詩歌和神秘色彩——深深吸引。來自洛杉磯的一位華裔美國女性成為了美國首位非白人電影明星。美國人的味蕾也適應了中餐。美國大亨收藏了大量中國藝術品,並資助了紐約、華盛頓、堪薩斯城、舊金山等地的博物館,以存放這些藝術品。

1937年日軍侵華使得中美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戰前,在中國共有一萬名美國人;數年之內,這一數字增加了十倍。然而,隨著戰事推進,美國認為蔣介石這名盟友是專制、無能的,最為糟糕的是,認為他並不願意抗擊日本。結果就是,許多美國人認為發動游擊戰的中國共產黨才是對抗機械化日軍這一「歌利亞」的真正「大衛」。國務院官員也持有同樣的觀點,於是在戰後的中國內戰中不再為蔣介石提供援助。

如今我們知道真相要更為複雜。蔣介石的軍隊在戰爭中表現英勇,承受了高達90%的傷亡。美國人自我寬慰的想法是,(國共內戰時)自己已經竭盡所能地向蔣介石提供了援助。然而,無數個給蔣介石政府提供支援、武器和黃金的承諾並沒有兌現。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美國在戰後錯過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但近來解密的檔案顯示,當時中國人也並未做好準備。對美國的仇恨曾是毛·澤·東·革·命的一大意·識·形·態·支柱,直到今天,這種仇美執念對中美關係依然有影響。

1970年代時哀嘆美國對華影響力衰落的報道其實是為時過早了。幾乎從中國重新向西方開放的那天開始,美式實用主義、自由市場和輕度監管就主導著中國的經濟改革。美國文化壟斷了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基督教也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復興。美國價值觀、教育乃至新鮮空氣都令許多中國人羨慕不已。

當兩國於1970年代重新建立聯繫之後,美國對「中央王國」的好感迅速被點燃了,美國開始再度令中國變得強大。從那時開始,對中國的崛起而言,沒有哪個國家發揮的作用比美國更大。美國的開放市場、開放大學和開放社會成為了中國偉大復興的關鍵外部推動力。與此同時,中國也再度捕獲了美國人的想像,以「中國製造」這四個字的形式進入了千家萬戶。

是時候重新評估「中央王國」與「美麗國度」的關係了。過去的說法是:早年間美國試圖對中國實行殖民統治,其行為並不比舊歐洲乃至日本等帝國主義勢力高尚,美國的慈善行為也被視為詭計,對美國在二戰中的犧牲避而不提,戰勝日本的是中國而非美國,發起朝鮮戰爭的也是美國支持的南方。人們還認為,美國希望中國一直落後下去。

然而,儘管官方不會公開承認,但許多中國人私底下承認了美國對於中國崛起所發揮的作用;而且,中國也許是從「美國治下的和平」(美國及其盟國在二戰之後建立的由自由貿易、安全航路和全球化金融市場構成的體系)中獲益最多的國家。儘管中國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濟增長已經足夠出色,但真正崛起為全球貿易大國還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這絕非巧合。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美兩國的聯繫愈發緊密。自從199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則於2015年超越加拿大,成為了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科學家在諸多領域展開了合作:抗擊癌症、剪接基因、尋找清潔能源、研究原子粒子、探索新藥物。在中美兩國及兩國人民在全世界競爭與合作的同時,兩國之間也面臨大量複雜的問題。

如果說這一令人困惑的複雜局面有何規律可循,那麼也許最佳描述莫過於佛教中永不停歇的循環轉世。兩國都經歷過狂熱與希望,隨之而來的卻是失望、厭惡和反感,之後又會再度對對方著迷。在19和20世紀,美國傳教士曾幻想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國家,中國官員則希望依靠美國來避免遭到歐洲和日本等帝國主義者的劫掠。兩種願望都未能成真,但隨著歷史之輪的旋轉,失望之情之後則跟隨著新的希望。

如今,在經濟和戰略陰霾籠罩下,美國又步入了失望的階段。在這種觀點看來,中國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竊取了秘密,積累了大量美債,並試圖將美國海軍逐出西太平洋。在美國的想像中,中國從友善的化身變成了焦慮的來源。長城、故宮和秦始皇陵曾是數代美國人旅遊的首要目的地,但如今,前往中國旅遊的美國遊客數量減少了,民眾對中國的看法也惡化了。

中國人同樣感到沮喪。領導人希望美國在太平洋上給自己讓路。1970年代時,美國高級官員曾保證會將軍隊撤出韓國,並且不插手台灣問題。此外,許多中國人開始對聆聽美國的教誨心生厭倦。與此同時,另一些中國人意識到自己失去了許多美國人的善意,並對此感到躊躇不已。美國人質問是否給予了中國太多,同時,一些中國人也開始質問對美國是否催促得太過。當然,這樣的波動也有著歷史根源。兩國之間常常迸發出激烈的敵意,但又不可避免地重新走到一起。結果就是,兩大強權糾纏在一起,任何一方都無法退出。

費爾普斯將從一名水手成長為一名船長,屠殺海洋動物並出售其外皮和油脂給中國人,依此過上舒適的生活。數代美國人和中國人將跟隨他的步伐,將兩大截然不同的文化交織在一起。中美關係經歷了如此多起起伏伏、失望與希望、流血與貿易,其驅動力其實是愛與恨、尊重與輕蔑、仰慕與畏懼、慷慨與貪婪。

中國人和美國人對彼此都有著複雜的感情。但對於世界的命運而言,中美兩國的相互依賴具有最為重大的影響力,超過其他任何兩國。為了在未來作出更明智的選擇,我們需要回到三個世紀之前,探訪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始於一個年輕的國家剛剛建立、一個古老的國家剛剛聽見喪鐘之時。

*本文系《美麗國度與中央王國:1776年至今的美國與中國》一書前言,原文為英文,經作者許可,《新視角》雜誌予以翻譯發表。譯文略有刪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說 的精彩文章:

畫紙上流淌的 「抒情詩」
品牌無國籍,那些喜歡跟消費者打「愛國牌」的企業能走向世界嗎?
換種方式玩深沉,這種調調你喜歡嗎
這個男人不容易,這份禮物證明您懂他
科米國會聽證,除了他爆的川普猛料,還有這些值得玩味的細節……

TAG:周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可怕!夏威夷火山爆發,高溫岩漿迸發,萬人緊急撤離,你一生都不想看見這樣的畫面
為什麼潛艇在水下發射的時候不會迸發出這些奇怪的東西,真相令人想不到!
布馮:尤文會在困境中迸發能量 現在不是談論未來時候
爆發來得太及時!火箭當家後衛迸發能量,他助攻上雙就沒輸過
孫允珠: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就像流星,瞬間迸發出令人羨慕的火花,卻註定只是匆匆而過
美伊之戰一旦迸發,伊朗的實力能否撐住三天?答案讓人揪心至極!
犀牛以為羚羊不堪一擊?卻不知母羚羊迸發出勇氣有多大
上港與申花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每個人需迸發出吼聲上海德比成關鍵
楚國在戰國時期乏善可陳,為何卻在秦末迸發驚天之力?
上海紋身雙攻對撞,迸發不一樣的味道
楊紫終於開竅,穿西裝時髦與美艷迸發,一般人學不來!
故宮又出利器,六百年的沉澱,又將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日本和死神再度擦肩而過!三大災難一同迸發,專家預感有些恐慌
有力使不出?試試這些爆發性訓練,讓你迸發全部的力量
瘦嘎嘛噶的小肌肉,如何迸發出大力量?這些健身手段你會用到
創意無處不在,靈感迸發,腦洞大開
乾隆皇帝殺意迸發的瞬間,這位大臣,用機智撿回了自己的一條命
好運成對,驚喜迸發,能夠迎來驚喜的三大星座!
韓國內迸發抗議遊行,要求文在寅:拒絕葉門難民踏入一步!大家怎麼看?
我原本已經深埋在內心的一切,突然間迸發而出——吸血鬼日記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