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大愛無聲暖鷹城

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大愛無聲暖鷹城

市婦幼保健院在全市首家擁有危重新生兒腦功能檢測技術;率先開展「鳥巢護理」,護士能熟練地聽懂新生兒的「啞語」,並從聲調中,知道孩子大概得了什麼病……這一系列新奇的亮點吸引了不少人。記者6月16日走進了該院新生兒科,「河南省新生兒重症救護網路分中心」「市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市新生兒重症救護質量控制中心」……一塊塊厚重的銅牌,讓記者頓生敬意。

「河南省新生兒重症救護網路分中心」「市新生兒重症救護質量控制中心」在我市是唯一一家,市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全市僅有兩家,這裡是其中之一。2015年該院還成為市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新生兒學組的主委單位,被省衛計委授予「中原健康先鋒崗」稱號。該院新生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市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市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市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新生兒學組組長張彥倫笑著說:「這是全體同志不斷努力的結果。」

技術與國內領先水平接軌

屢創我市新生兒救治新紀錄

「因醫療條件限制,我市有些患兒不得不轉院到省級醫院治療,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看到這些病例,我們感到很痛心,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提升技術,造福鷹城群眾。」張彥倫說。

2001年,省衛計委批准把河南省新生兒重症救護網路分中心設在該院後,在院領導全力支持下,該科配備了全市一流的設備,張彥倫和業務骨幹分別赴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協和醫院等國家一流醫院進修學習新生兒疾病救治技術。他們經常參加國家級、省級新生兒重症監護技術培訓,關注新生兒醫學發展新動態,學習新技術。科室也經常組織疑難病例討論、業務學習。

付出就有收穫。近年來,該科技術得到快速提升,引進開展了一批國內先進新技術,不少技術填補了我市空白,使很多患兒受益。

今年4月,該科率先在全市開展危重新生兒腦功能檢測技術,可動態監測患兒的腦功能,對腦損傷患兒做初步評估,並根據腦損傷程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增加了患兒家長的治療信心,大大提高了危重腦損傷新生兒的成活率,備受家長好評。

6月16日,科室醫療專家在查看新生兒的健康變化。

在原來的無創CPAP、有創呼吸機常頻通氣等技術基礎上,該科室成功開展國內先進的高頻通氣技術,挽救了以前條件下不能救治的各型呼吸衰竭新生患兒。今年3月,從外院轉進該科一名氣漏綜合征的新生患兒,當時孩子呼吸困難,全身發紺,經胸部CT檢查,結果顯示有大量氣胸,經高頻通氣技術輔助治療4天後,患兒病情好轉。

「這樣的危重患兒,一般吸氧是不能緩解的,也是常頻器械通氣呼吸支持所無能為力的,只能選擇高頻通氣。以前我們沒開展這項技術時,患兒只能轉到省級醫院治療,往往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且患兒在轉運途中也有很大的危險。現在不用再擔心了。」張彥倫說。

INSURE技術利用氣管插管,氣管內給葯,再經CPAP呼吸支持。利用INSURE技術,以往很棘手的病死率較高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出生後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的新生患兒治癒率大大提高。今年5月,來自葉縣的小寶出生後呼吸困難、窒息,轉入該院新生兒科時,患兒全身皮膚髮紺,嚴重呼吸困難,經INSURE技術輔助治療後,病情逐漸得到緩解。

多年來,他們緊跟醫學新步伐,刻苦鑽研,不斷創新,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消化道出血、低體重新生兒、早產兒搶救治療等方面達到省內先進水平,10餘項科研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不少患兒家長慕名前來求醫。據統計,近5年來,該科共成功搶救危重患兒8000餘人次,其中市區和各縣區轉診來的危重患兒1000餘人次,突破多項生命禁區,填補了我市許多新生兒急救技術空白。

去年6月,郟縣一高齡孕婦懷孕29周時,早產生下體重僅1100克的男嬰,嬰兒呼吸困難伴有呻吟,器官發育都尚未成熟,面臨生命危險。張彥倫帶領全科人員立即實施搶救,氣管插管、應用PS、上呼吸機、保暖、抗感染、靜脈營養等。經精心治療護理,新生兒順利渡過了難關,一個多月後,孩子體重長到2500克,康復出院。現在孩子已經一歲了,身體狀況良好,全家人感激不已。

據了解,近年來,該科成功救治體重在1500克以下的早產極低體重兒100餘人,胎齡最小的27周,體重最小的750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他們還成功救治了10餘例早產低體重三、四胞胎,使多胞胎搶救成為該院品牌,出色完成了作為「河南省新生兒重症救護網路分中心」所承擔的全市重症新生兒的救治工作。

推出「鳥巢護理」

讓護士聽得懂新生兒語言

為了讓患兒得到安全、舒適的救治,該科護理團隊在護士長丁曉霞的帶領下,根據多年護理經驗和對新生兒這一特殊護理群體的了解,認真總結、思考,推出一套更為周到、貼心、安全的護理新舉措。

嬰兒從溫暖的羊水、柔軟的胎盤中娩出,被安置在暖箱中,缺乏安全感和舒適感,有些煩躁。護士們集思廣益,模仿子宮環境,在患兒周圍,用輕柔潔凈的布圍成了一個圈,製作出溫暖、柔軟、舒適、安全得像鳥巢一樣的窩,小不點們躺在裡面,伸開小手小腿就碰到了柔軟的「窩邊」,好像碰到媽媽的子宮壁一樣,煩躁不安的小寶寶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這就是「鳥巢護理」。

6月16日,監護室的護士對恆溫箱中的新生兒進行康復護理。

分設質量控制小組組長。該科護士20多人,分成4個控制小組,組長由資質深、責任心強的護士擔任,監督本班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如測量體溫、血糖,餵奶、換紙尿褲、翻身、扣背、霧化、吸痰,巡視等,保證每一項護理操作都做到精準到位,為下一步的診療和護理提供依據。

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人人都是責任護士,由責任護士全面負責患兒的專業照顧、病情觀察、治療處置,使每位護士真正做到當班當責。

嚴格管理,精益求精主動服務,使很多護士練就了一身高超的技能。不少新生兒因病情嚴重,一出生就被送進該科。為確保他們的安全,該科採用封閉式無菌病房,實施無陪護管理,醫護人員一身兼兩職:醫療者和臨時媽媽。

由於新生兒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其不適,唯一能表達的方式就是啼哭,一些危重患兒甚至連啼哭的聲音都沒有。「這就需要我們的護士用媽媽般的情懷去關注、觀察患兒。久而久之,我們的護士練就了一身『特異功能』——能聽懂新生兒的語言。當寶寶嚎啕大哭,嘴巴四處尋找時,她們知道那是寶寶餓了,要吃奶了;當寶寶哇哇大哭,急不可待時,她們知道那是寶寶拉了大小便,要換紙尿褲了;當寶寶哭聲又高又尖時,她們知道這是一種病理性的哭聲,寶寶大腦在發出病理性的信號,得及時向醫生反饋。」

護士們在方方面面都非常細心。對於可以吃奶的孩子,護士們在給他們配奶時,都要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是否適宜。在護理治療方面,護士們不間斷地巡視每個寶寶,實時觀察,嚴密監護,及時發現患兒病情的細微變化,從容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最忙時,護士一天都喝不上一口水。新生兒病房無菌要求很高,為減少外來感染,降低交叉感染風險,達到控感要求,醫護人員每接觸一個患兒前後都要用消毒液洗手,一天下來洗手的次數多達上百次。長期接觸消毒液體,他們的手背有開裂的,有手心、指尖脫皮的……

記者看到,作為我市新生兒救治的橋頭堡,該科34名醫護人員都付出了全部心血。整天和孩子們一起待在封閉的環境中,忙碌地穿梭在病房和辦公室之間,沒有片刻休息。

正是這種一心為患兒的工作態度,使該科在技術、服務等方面不斷創新,救治技術和服務位於省市領先行列。他們以卓越的成績,為鷹城患兒帶來了平安、健康和幸福,以無私的大愛,溫暖著、感動著鷹城。

來源:平頂山晚報健康視界

作者:牛瑛瑛

通訊員:王春英 苗四海

攝影:李英平

編輯:微健康

平頂山晚報微健康

匯聚多家醫院專家資源

為您解決求醫問葯的煩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頂山晚報微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平頂山晚報微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新生寶寶的「守護天使」 帶你走進省人民醫院的新生兒科
早產兒健康成長 新生兒科保駕護航
美國兒科醫生叮囑寶媽:不建議新生兒喝白開水!
永州市婦幼保健院唐敏:用愛守護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
五洲婦兒醫院兒科育兒 新生兒如何選擇枕頭?
北大醫院兒科醫生總結的:超實用新生兒護理技巧及禁忌
半生芳華守護新生兒
育兒 新生兒黃疸
初為人母怎麼照顧新生兒?新生兒養護大全!
陳醫生談新生兒黃疸
健康新生活 休閑大明山
炎炎夏日,新生兒寶寶的五大護理誤區
新生兒的健康,在爸爸「手」里
婁底首台世界領先的新生兒「護眼」神器落戶市中心醫院
新生男嬰變女嬰?醫院:是護士鬧了烏龍
新生兒母乳餵養三大秘籍
新生兒大便綠色
新媽媽月子中心:新生兒睡姿大揭秘
湖北鄂州打造健康校園新生態
讓愛新生〡碧歐泉「奇蹟水」為肌膚帶來新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