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鯨資源恢復大為改觀 今天世界上還有誰在捕鯨

全球鯨資源恢復大為改觀 今天世界上還有誰在捕鯨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為抗議丹麥海外治地法羅群島一年一度的捕鯨活動,動物權益保護人士日前將丹麥哥本哈根著名的小美人魚銅像潑染上了紅漆。上世紀捕鯨業一度猖獗,不同種類的鯨面臨滅絕危險。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商業捕鯨。目前,全球範圍內鯨資源的恢復情況如何,不同形式的捕鯨行為對鯨有著怎樣的影響?《環球時報》記者1日對世界自然保護同盟IUCN鯊魚專家組成員、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授王亞民進行了採訪。

王亞民稱,自全球範圍內禁止商業捕鯨以來,鯨資源經過幾十年恢復整體上已大為改觀。「現在鯨整體數量在迅速上升,而非下降。」但不同海洋區域、不同鯨種類的資源豐富程度和數量並不相同,王亞民舉例說,「一度瀕危的藍鯨數恢復速度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現在,南極北極的鯨資源都相對比較豐富,但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鯨就非常稀少,十年八年才能偶爾看到一頭。」

據王亞民介紹,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捕鯨活動仍在持續進行,主要以商業捕鯨、科研捕鯨和一些原著居民的傳統捕鯨活動為主。另外,違法偷獵鯨也時有發生。「從事商業性捕鯨的國家主要是丹麥和挪威,這兩個國家雖然都是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成員國,但作出了不接受《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相關條款的聲明,當然他們還是要向國際捕鯨委員會進行備案,說明捕鯨的數量。」王亞民說,這兩個國家每年的捕鯨量約為兩三千頭,主要集中在北大西洋近北極鯨資源比較豐富的海域。「他們認為自己的捕鯨符合鯨可持續利用原則,且不會對鯨資源恢復造成影響。」

而日本和韓國則以科研為目的進行捕鯨,《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第8條規定:「任何國家可以科研目的擊殺或者捕撈鯨」。王亞民稱,科研性捕鯨每年的數量約為兩千頭,與商業捕鯨數量相當。日本的捕鯨範圍主要集中在南極區域,但因靠近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被認為侵犯了後者的國家利益而遭到強烈反對。

因傳統習慣而保留捕鯨行為的國家並不多,王亞民說,俄羅斯、美國、丹麥等國有一些近北極區域原住居民仍保留著這種習慣,其中美國和俄羅斯的捕鯨數量非常少,主要為滿足自己的需要,「他們也有持續發展的觀念,不會竭澤而漁,所以對鯨資源不會造成影響。」此外,還有一些非法偷捕行為,「但這種行為很難監測,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條件進行的。」

王亞民稱,捕鯨需要對鯨的行蹤有相當了解才行,國際上只有日本和挪威在這方面積累比較深厚。中國是國際捕鯨委員會締約國,一直遵守著《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的各項條款,是非捕鯨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這片日本雪景最好的土地,要變成中國一個省?
外交部:無論其他國家立場如何變化 中國將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韓外交部就「薩德」表態:願與中方真誠溝通
國家競爭力評價結果出爐:韓國排名第29位
外交部:中國將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不受他國影響

TAG:環球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第一大島:坐擁近乎世界第一的石油資源,卻無人去開採!
開局只有一顆地球,資源全靠打砸搶
如果人類把月球上的大量資源運回地球,會發生什麼
這個北歐小國卻擁有世界第一大島,石油等自然資源豐富未來不得了
原來這些星球曾經也有水資源,只不過後來都跑到地球上了
月球上存在大量資源,因我國嫦娥四號將要登陸,各國表示坐不住
走出去就是晴天,所有資源都撲向我
中國最早開放的海港城市,坐擁大量資源最終卻淪為全省墊底!
敘戰還沒完,土耳其又瞄上地中海資源大國,出動上百艘軍艦秀肌肉
世界上第一大無主之地,面積比美國還要大,煤炭資源卻非常豐富!
10年後飛向地球,這顆星球將帶來大量資源,同時也威脅到地球
中國天然氣資源足 潛力大 挑戰多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有一天終將耗竭?沒關係,未來我們可以去月球上采
地球上的稀缺資源在月亮上遍地都是,或將徹底解決能源問題
鬥魚大官人年度杠上小緣本以為很輕鬆拿下 可是卻用上了全部資源
如果人類把月球上的大量資源運回地球,會發生什麼?可漲知識了
為了爭奪漁業資源,各國漁民在海上大大出手
這個地區還不到中國的北京市大,發現一種資源後,天天鬧著要獨立
劉永好談全球化:現在已是全球市場與資源的大結合
將大量的月球資源運回地球,世界會發生怎樣的改變,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