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休閑時代做起「花樣文章」 陝西賞花經濟調查

休閑時代做起「花樣文章」 陝西賞花經濟調查

「親們,本周是最佳賞花時機,你不來賞花兒,花兒就不等你了。」5月18日,漢陽陵第五屆月季節正式開幕,徜徉在盛放的月季花海中,感受歷史遺迹與自然風光帶來的雙重魅力,讓人心曠神怡。漢陽陵工作人員介紹,月季節已成功舉辦4年,今年將持續至6月19日。「這兩天遊客數量明顯增加,門票收入也有所增長。」

從春紅柳綠到夏花絢爛,從繁華城市到僻靜鄉村,「賞花經濟」風生水起,陝西各地紛紛以花為「媒」,做起了「花樣文章」。

1 花海遍地開,帶火鄉村游

「徜徉於原生態的槐林中,聞著幽幽花香,品味著各類槐花美食,感覺棒極了。」西安市民王先生說。5月12日至22日,我省咸陽市永壽縣第十四屆槐花節成功舉行。槐花節期間,永壽縣舉辦了文藝演出、美食烹飪大賽、「漫天槐花誰最美」自駕游活動、特色旅遊產品展、中國槐鄉「那些花兒」微信攝影大賽等多種活動。

永壽縣旅遊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永壽縣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40萬畝槐花資源,先後舉辦了多次槐花節,形成了以槐花為主打的旅遊品牌,成為了西安、咸陽等地人們休閑、避暑、度假、養生的後花園。永壽縣也以花為媒,依託旅遊產業促進餐飲、住宿等消費業態協調發展。今年槐花節期間,共有56.8萬人次前來參觀,旅遊收入達到3.07億元。

孟夏之日,安康石泉縣饒峰鎮光明村的千畝牡丹園讓傳統農田增色不少。看好油用牡丹的經濟價值,光明村發動全村247戶600餘人種植了1600畝油用牡丹。如今的光明村,「高處結滿黃金果、低處開滿富貴花」,前來參觀的遊人絡繹不絕,油用牡丹成了村民的致富新途徑。據悉,饒峰鎮還將在當地引進「牡丹茶」加工廠、牡丹籽油加工廠,每年還能提供就業崗位,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當傳統種植業與鄉村旅遊相逢,賞花經濟逐漸成為了農村農業發展的新業態。這不僅讓傳統種植業的價值大大提升,還為鄉村旅遊增添了更為鮮活的內容。

做足「花樣文章」的不止永壽和石泉。三月以來,我省各地百花齊放,從漢中洋縣的油菜花節,到銅川王益區的萬畝桃林,戶縣太平的紫荊花海,再到鎮安縣木王山的杜鵑花……數以萬計的賞花客擁入花海田間,帶火了我省鄉村游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鏈。通過賞花與旅遊融合,「花樣經」與「商務經」結合,「賞花經濟」成了當下的熱門話題。如今,辦花節不僅是賞花活動的主要形式,更嫁接了招商、商品推介等經濟活動,成了當地展示形象、吸引投資的重要載體。

遊客們身著漢服在漢陽陵內拍照留念。 通訊員 李明 攝

2 「花期」易過,掣肘難消

一進入4月,對於漢中人來說,與金燦燦的油菜花海一同湧來的,還有來自省內外的賞花遊客。漢中市興漢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記明說,每到周末,他的手機鈴聲就不斷,都是西安的朋友為訂不上客房打來的;有朋友到了凌晨一兩點,還無法解決住宿問題。

讓楊記明煩惱的還不只是住宿問題。「漢中不只有油菜花,漢中的漢文化資源是更加獨特的地域優勢,但目前這些歷史旅遊資源還都比較分散,還未整合起來成為產業。」楊記明表示。

漢中過去幾年藉助油菜花節,在全國範圍內叫響了旅遊品牌。但吸引大量人氣後,吃住行游購娛等其他旅遊要素,卻成為瓶頸;當油菜花的「花期」過後,漢中旅遊的熱度也突然間降下來。

除此之外,作為新興業態,賞花經濟在發展上也存在掣肘之處。

陝西大唐牡丹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迎國近日有些焦慮。從2013年起,張迎國開始種植油用牡丹,4年時間,張迎國的牡丹種植基地已擴展到7300畝。讓張迎國更為自豪的是,牡丹基地位於乾陵風景區南門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這裡成為一塊風水寶地,每到4月,漫山遍野的牡丹迎風搖曳,越來越多的遊客在這裡拍照留念。

敏銳的張迎國嗅到了賞花經濟商機,從2016年起,張迎國開始了從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向觀賞性牡丹園的轉型。兩年的摸索嘗試,張迎國嘗到了甜頭,但也遇到了三大「難題」。一難花期過短,擴大規模風險高。目前園內觀賞牡丹只種植了40多畝,其餘全是白色的油用牡丹。要想具備更強的觀賞性,就必須讓牡丹「變色」,但牡丹嫁接是個技術活,成活率低費用高,風險很大,而且牡丹花期只有二十多天,投入和產出難成正比。二難轉型需要時間周期,配套服務跟不上。兩年牡丹節,前來觀賞的遊客不少,但大家都反映園裡配套設施跟不上、服務不到位、休閑娛樂和體驗消費都沒做起來。張迎國表示,這些都在規劃之中,但如何在轉型期留住遊客,保持口碑,依然是個難題。三難資金缺口大,融資舉步維艱。觀賞性產業周期長、見效慢,張迎國四處「化緣」,但金融部門不支持,投資方不認可,企業目前資金缺口共1.5億元,只能勉強度日。沒有金融活水,一切規劃和夢想只能是鏡花水月。

「賞花產業是個朝陽產業,如果能破除發展瓶頸,把武則天和牡丹的故事講好,把大唐牡丹園品牌做大做強,那受益的不僅是企業,還將撬動整個縣域經濟發展。」張迎國談道。

有專家表示,與注重長期生態保護的國際知名旅遊品牌相比,中國賞花經濟還在初級階段。目前賞花鄉村游存在著交通擁堵、管理服務不足、開發程度較低、鄉村旅遊業態稀缺等問題,無法有效滿足旅遊者深度體驗鄉村生活的需求。

3 賞花還需做足「後續文章」

面對諸多發展瓶頸,如何做足賞花經濟的「後續文章」,讓「花期」更持久,漢中市做出了有益嘗試。

5月18日,記者來到漢中市興漢新區西部區域的張騫風情街。這條正在建設中的西域風情街區,林立著各具特色的酒館和旅店。一街之隔的漢人老家街,也將建設各類地方特色民宿,建成之後這裡將能提供上千個床位。而這只是整個27.7平方公里的文化旅遊新城——興漢新區,很小的一部分。建設中的興漢新區以漢文化為核心,配套了文化、娛樂、休閑、住宿等各種旅遊服務業態。同時新區位於西成高鐵漢中站的區域,今年底高鐵開通後,這裡也將成為遊客來漢中旅遊的第一站。

據漢中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庄山介紹,興漢新區的建設,將直接解決遊客來漢中觀賞油菜花時,漢中當地旅遊綜合承載力不足問題;與此同時,興漢新區以漢中的歷史文化為「賣點」,充分挖掘和「活化」漢中的漢朝文化、漢族文化、漢江文化,能延長漢中旅遊的「花期」。

除了打造新的旅遊承載體,漢中市的很多縣域,正充分利用賞花帶來的旅遊人氣,「盤活」當地既有的旅遊資源,帶動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茶園遍布的西鄉縣,當地在油菜花和櫻花開放期間,適時地推出茶園觀光、採摘和茶樹領養活動,讓賞花與採茶「共舞」。「我們不只是做茶葉生產和銷售,在當前漢中旅遊發展越來越熱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充分挖掘茶園的市場潛力,做長茶產業鏈,帶動區域經濟實現更大發展。」陝西鵬翔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成鵬說道。

面對旺盛的消費需求,如何打破「賞花經濟」的季節性局限,將「賞花經濟」與鄉村游、產業致富結合起來,將單次賞花遊客群轉變為多次農產品消費的顧客群?下一步,如何以「賞花經濟」為支點撬動更大範圍的經濟發展?這些問題值得深思。(記者 李蕊 高振博)

來源:陝西日報

本期編輯:陳怡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陝西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篇文章讀懂陝西
陝西古代文明展|多媒體「復活」文物
陝西古代文明展:多媒體「復活」文物
地下文物,看陝西
「春之韻」徵文陝西文學愛好者「沐筱夏」作品《時間煮雨》
花間逸趣 · 當代中國花鳥畫系列展作品欣賞(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帶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遙遠的古代
清代中期興起的陝西刀客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舌尖上的陝西,陝西麵食「甲天下」,看看你都吃過幾種?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感受獨特的晉北邊塞文化!
陝歷博壁畫修復與「陝西古代文明展」升級
陝西,我們一起去逛逛
你覺得陝西博物館中最能代表漢朝文化的一件文物是哪件?
陝西大荔黃河邊坐船上吃美食 老闆教你分辨黃河鯉魚與普通鯉魚
明朝末年為何會爆發陝西王二叛亂?
陝西省際邊關調查:定邊 邊城意蘊今猶在
絲路花語——陝西中國花鳥畫家十人精品迎春展在亮寶樓開幕
陝西發現古代「下水道」,由陶瓷製作而成,做工令現代工匠汗顏
三輔客帶你看陝西——秦嶺尋佛之路
陝西歷史博物館,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遙遠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