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時間與道醫,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時間與道醫,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時光匆匆,韶華易逝。當初的一首《時間都去哪了》,不知觸動了多少人的心。流逝的歲月,不禁讓人感慨什麼叫「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的精靈,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卻也在流逝的歲月中,積澱了不少真知灼見。當道醫與時間,在時光隧道中相遇,會折射出怎樣的光景?且看正文!

一、道醫文化的時間型特徵

我們說,中國文化意識具有時間特性,是指這一文化圈中的精神現象主要以追求時間意識(探討時間現象)為特徵;西方文化意識具有空間特性,則是說在那裡,精神現象與空間意識是緊密相連的。

這裡的時間和空間都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是把時空及其屬性抽取出來,分別建立的兩種不同的文化模型。

具體來說,時間型文化具有周期性變化、連續、合一、求同、無形、一維、無限、動態等特徵,而空間型文化則具有非周期性變化、間斷、分離、求異、有形、三維、有限、靜態等特徵。在這種文化觀下觀照,我們可以總結出:中醫文化具有時間型文化的特點,西醫文化則與空間型文化相一致。

1陰陽五行學說

道醫里的陰陽,最早就是用來表示日月推移、晝夜更替的一種時間概念,後來才被上升到自然哲學的高度,用來闡述事物的聯繫和變化,尤其是事物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易傳·繫辭上》說:「陰陽之義配日月。」

而《管子·乘馬》則云:「春夏秋冬,陰陽之更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變化也。」說明時間體現了陰陽二氣運動的階段、節奏和持續特性。

在道醫里,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疾病的治療都依循著陰陽變化的時間之道,陰陽學說已成為揭示天地及人體周期性變化規律的有力工具,處於道醫學基本觀念的核心地位。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五行」是一種循環變化的次序,五行之間相生相剋,循環往複,周而復始,自然萬物在五行的框架中很好地生長與制約。

五行的核心為四時,春屬木,為東;夏屬火,為南;長夏屬土,為中;秋屬金,為西;冬屬水,為北。四時遞嬗,統領五方,實現五行生剋。萬物歸類五行,也是依其與四時相應相動的關係而定的。

可見在五行宇宙理論體系和五行系統模型中蘊含著豐富的時間節律的思想。陰陽與五行相結合,能更加具體而又精確地描繪事物的周期性變化及事物運動變化的次序、順序,很好地體現了時間型文化的周期性特徵。

2天人合一觀

道醫自古堅持「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認為人與自然界的天地萬物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因此,道醫將人的生理、病理現象置於世界萬物的總聯繫網中來認識,「順應自然,法則天地」成為道醫養生治病的一大原則。

《內經》強調「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可見,人是天地的產物,人的生理活動、病理變化無時無刻不受到季節、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實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保證人體健康的重要條件。

《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也提出「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的自然養生法則。天人合一觀的基本內涵是人與天地自然同道,其中天道循環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的時間變化規律。因此我們說,道醫強調的是「合一」,符合時間型文化的特性。

3元氣論

氣是宇宙的本原或本體,其根本屬性就是「氣化」,即氣的運動變化。陰陽二氣的升降交感、氤氳合和,五行之氣的交互作用,產生了宇宙萬物並推動著它們的發展變化。

在物質觀方面,道醫的元氣論主張:氣是無形的、連續的物質,「氣聚成形」,「虛空即氣」,「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因此,物質的連續性不僅表現在分立的萬物被氣連結成一個息息相通的整體,而且表現為有形之物能復歸為無形的、連續的氣。

在運動觀方面,道醫的元氣論強調的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運動特性,講究氣化形和形化氣的「氣化」變化。從元氣論中我們發現,道醫具有「有形、連續、運動」的特性,這些都屬於時間型文化的範疇。

4功能關係

二、道醫養生中的時間軌跡

道醫在養生過程中非常注重時間的要素,它強調人要積極調整自我的心神、起居、飲食、情志,適應自然環境和四時氣候的變化,以達到養護生命、延年益壽的目的。

如針對四季養生,《內經》中指出「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醫聖張仲景則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可見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受到四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氣候變化的影響,並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所以養生中也要順應四季不同的氣候特點。

如春季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陽氣升發,萬物生長的特點,人要適度運動,保證氣血的舒暢調達;起居上要早卧早起;飲食上要多吃甜的食物,少吃酸的食物,以補益脾土並防止肝氣升發太過。

夏季養生,要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精神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使人體氣機宣暢;起居上晚卧早起,以避炎熱;飲食上減少肥甘厚味,清淡飲食,但不可恣食生冷。

秋季養生,要順應萬物收斂的特點,注意斂神、降氣、潤燥,抑肺扶肝,以與秋氣相應。冬季養生,要順應陽氣閉藏,萬物收藏的特點,飲食宜溫熱而忌寒涼,精神、起居、運動等都要符合閉藏之勢。

三、道醫治療中的時間軌跡

1四時

春夏季節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季節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所以道醫治療疾病時要順應四時陰陽的不同特點。如春季和夏季,應抑陽助陰,多用寒涼葯,少用溫熱類的藥物;秋冬季節,宜助陽抑陰,選葯多用溫熱類藥物,慎用寒涼葯。

在因時選方上,李東垣有獨到的經驗,如他在《脾胃論》中說到的「諸病四時用藥法,不問所病,如春時有疾,於所用藥內加清涼風葯;夏月有疾,加大寒葯;秋月有疾,加溫氣葯;冬月有疾,加大熱葯,是不絕生化之源也」。

以上所述主要是針對陰陽偏盛而言,虛證則不然。針對陽虛的病人多採用春夏補陽法,以時助葯,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陰虛火旺的患者,多在秋冬季節滋補陰津,時氣壯葯,效果會更好。

如近年來,各地治療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的陽虛病人多採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即在盛夏季節服用溫補藥或用溫性藥物敷貼背部的肺俞等穴位,都會收到很好的療效。

2晝夜

順應晝夜陰陽消長節律治療疾病,主要反映在服藥時間的選擇上,一般凡治陽分、氣分的病變,具有溫陽、益氣、健脾等作用的方葯適合清晨、上午服用,因為上午陽氣漸旺,補氣溫陽葯可藉助人體陽氣漸盛之勢,

發揮藥物的作用;凡治陰分、血分的病變,具有滋陰養血、滋養肝腎等作用的方葯宜黃昏、夜晚服用,因為此時陰氣逐漸強盛,用滋陰養血類藥物可借人體陰氣欲盛之勢,提高藥物的療效。

針灸中的子午流注法是道醫順應晝夜時間變化進行治療的又一特色。子午流注是古代醫家發現的一種客觀規律,道醫學認為,人體中的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人體各經的氣血隨著時間的不同有著不同的流注盛衰節律,掌握氣血流注盛衰的適當時機,按其開闔時間取穴,在治療中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月相

隨著月球、地球、太陽三個天體的相對位移,月相呈現出朔望節律變化,人體的氣血及機能活動受此影響,也出現了同步的變化。《素問·八正神明論》中提到:「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

所以在道醫治療中,要順應月相盈虧,氣血盛衰的變化。正如經典中言「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素問·繆刺論》還提出根據月相生盈虧空的周期變化規律,決定針刺穴位的多少及針刺次數,如月虧至月滿時,針刺次數、穴位應遞增,月滿至月虧時則宜遞減。

女性月經也明顯受月相盈虧變化的影響,不僅月經周期與月相的時間極為接近,經潮日期與月相變動也表現出密切的相關性。有研究表明,月相從始生到廓滿的時限內,是多數女性月經來潮的時間。

所以有醫家曾提出根據月亮相位以調治婦女病,即上弦調經,以溫養補益為主;月望調經,以理活通消為法;下弦安胎,以固攝安保為重;朔時止帶,除濕健脾補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早晨洗臉水中加點「料」,六十歲不長斑、不長皺紋、不顯老!
道醫學堂道醫學習的內容
道醫學堂丨丹竅系統(六)
一生二,挖掘原意識!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光頭女人」驚艷數億觀眾:沒想到用了十年的時間!
從漠視到深情,彷彿只用了一眨眼的時間,又彷彿已愛了千年萬載
這個通過註冊的奶粉有17年的時間了,你居然不知道?
對的人,卻是錯的時間……
窮人如何在短時間,變成百萬富翁?
2年時間胖了20斤,竟是「戀情甜蜜」惹的禍?
幽默段子:男人的黃金時間更短,過個那個年齡,就很少有人喜歡了
養肝,老天爺還給了你35天時間。千萬不能錯過哦
喝了這麼多年的酸奶才知道這個時間點喝最好,有些人千萬不要喝!
這2個時間段,水果吃不得,有的人還在經常吃!
只裝修了6萬的新房,有時間就來看看,還沒入住就有家的味道了!
戀愛跟時間沒有關係,無論在一起7年還是8年,相愛的人最終還是分不開
鬥魚靠起訴賠償,幾天時間輕鬆的賺了1個億的「小目標」!
38.5萬年前的石器令人遐想:人類「走出非洲」時間或更早
提醒:吃蘋果有3個最佳時間,很多人後知後覺!
人類一天需要的6個最佳時間,不知道的抓緊看!
用一千年的時間去愛你、再用一萬年的時間去忘記
每天七千萬人次使用,它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
千萬別在這3個時間段給孩子喝水,真出了問題!
感情的9個階段,有些人花一輩子的時間都沒有走完前六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