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觀展熱潮一起回歸的是真審美,還是假情懷?

與觀展熱潮一起回歸的是真審美,還是假情懷?

文/陳璐公眾號/復旦商業知識

本文選摘自《管理視野》雜誌(雜誌訂閱請至文末獲取相關信息)。作者陳璐。

術與商業的柵欄被衝擊瓦解,中國的審美意識正在以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回歸。美學作為文化精神的一部分,當下是否缺乏了應有的反思意識和更高的美學使命呢?

初涉藝術展

2016 年歲末,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蓬皮杜現代藝術大師展」吸引了近10 萬人觀展。這場展覽以「一年一人一件」的策展思路,選取了1906 年到1977 年共72 位藝術家的71 件作品,從現代藝術早期的野獸派、立體主義到對西方現代藝術影響深遠的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派等,展出了包括杜尚、畢加索、馬蒂斯、夏加爾等諸多大師的藝術作品,被稱為「當代藝術史教科書式的展覽」。

這場展覽背後的主導者是一家年輕的文化產業公司——天協文化。很多人知道天協,源於2014 年在K11 舉辦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這一場展覽持續了三個多月,觀展人數達40 萬,據說K11 商場因此日常營業額增長了20%。這也是至今為止的展覽奇蹟,被譽為最成功的商業特展,自此掀起了西方經典藝術在商場展覽的熱潮。

不過,天協引進的第一場西方藝術大師展,卻鮮有人提及。

六年前,作為國內第一家民營機構操作的畢加索藝術大展,雖然參觀人數達20 萬,但在當時,中國的民間藝術展市場像一片未經開墾過的荒地,市場環境和政策條件都面臨許多困難,申請外匯、海關通關、大型活動申報以及場館的安保監控、溫濕度控制等等,都是從沒遇到過的新問題,特別是展覽場地高昂的租金,布展搭建和設施的高成本,使得展覽在經濟上無法收回投資。直到2014年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在內容、地點、新媒體推廣、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條件作用下推動了大眾文化消費的崛起,使得展覽獲得空前的成功。自此,各種形式的商業藝術展攜著西方大師之名扎堆北上廣深,荒地變成了沃野。

藝術:1+1>2

天協文化總經理謝定偉從事這一行只有六年的時間。在2005年以前,他是美國矽谷的一名高級工程師,從事集成電路開發製造近20年。他的另一重身份,是書畫大師謝稚柳和陳佩秋的兒子。由於歷史原因,他沒有繼承父母的藝術事業。1981年,謝定偉遠赴美國留學,學習電子工程和半導體物理。

謝定偉

「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忘記,小時候母親對我說,你好好讀書,將來當個工程師。當工程師1+1等於2,但如果畫畫,1+1可能不等於2。」歷史的浪潮改變了一些人的生命軌跡,但家庭熏陶的印記又將謝定偉拉回相似的道路。

尼采說藝術可以拯救人生(arts delivering life),它既可以拯救苦痛中備受折磨的靈魂,也可以拯救現代化狂飆突進下日漸沒落的精神世界。

謝定偉相信藝術對人生的價值永遠都是1+1>2的。2005年回國後,他開始做一些科技諮詢方面的工作,後來做過中國書畫展覽和畫冊出版的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轉入從事引進、舉辦西方藝術大師作品展覽的事業。

然而國內學齡後審美教育的長期缺失導致的不僅是市場的冷落和規則的稀疏,還有意識形態上的扭曲。陳丹青在談到現在的看展文化時說道,現代人對待藝術品變成了對聲名的崇拜,其實是對於精神娛樂的崇拜。他說,我們不再像古代人那樣相信作品,變成了「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我去了哪些美術館,我喝了什麼咖啡,買了什麼衍生品」。

都會文化中對於儀式感的追求派生出的奇特現象,也帶動了特展的大行其道。國內畫展、雕塑展、攝影展走馬燈似的上演,戲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藝術與商品的柵欄被衝擊瓦解,中國的審美意識正在以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回歸。

即便如此,優秀的展覽對個人的影響仍是不可預計。陳丹青27歲時(1980年)創作的《西藏組圖》正是受到了1978年在上海展覽中心(那時叫作中蘇友好大廈)展出的「法國19世紀農村風景畫展覽」的影響,進而迸發了創作的靈感。

特展2.0 時代

整個中國掀起藝術特展的浪潮並非起於青蘋之末,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公立美術館裡就出現了特展的形式,1978年的「法國19世紀農村風景畫展覽」,1982年的「法國250年繪畫展覽」,1984年的「法國畢加索繪畫展」,在當時都引發了觀展熱潮。

這類展覽通常由公立美術館主辦,主要是針對某個特定主題由美術館自主策劃或引進特別展,或稱之為臨展,特展產業研究者賈布謂之特展1.0時代。2000年之後,大量民營資本進入這一市場,以商業化的手段運營展覽,特展進入了2.0時代。新時期的特展更注重藝術性與娛樂性的平衡,2013年的「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2014年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2015年的「奔牛·上海——大型城市公共藝術展」,藉助多樣化的宣傳和社交媒體,在當時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奔牛·上海——大型城市公共藝術展」

伴隨著民營資本的活躍,特展市場也出現了不少亂象,有學者斥之為追逐票房、娛樂化、商業化的惡果,也有學者批評這類展覽不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灌輸的是一種扁平的文化想像,藝術賞析活動依舊局限在中產階級閑暇生活之餘的陪襯點綴。

「這就像學歷史,既有編年史的學法,也有斷代史的學法。」對於引導國民如何進入美術天地,謝定偉有其自己的看法。從畢加索、莫奈等大眾熟知的經典藝術展覽開始,籍此引起大眾對近現代藝術的興趣和熱愛,再慢慢上溯至古典藝術、下沉至當代藝術。由於西方藝術在中國認知基礎薄弱,國內的接受度相對比較淺顯,謝定偉希望採取舉辦展覽的方式,為大眾帶來藝術史的普及教育。

「中國的公眾在美術教育方面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目前,國內有一些民營機構舉辦大師展來推動大眾對藝術和西方文化的認知,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在談到當下的特展浪潮時說道,這種方式是藝術教育在「科普」階段的產物。

作為公立美術館,央美美術館在設計和引進展覽時一般有三個原則:一,要能體現對當下一些藝術問題的看法或是有創意的課題;二,強調學術意義和研究價值,比如挖掘某一段重要的藝術歷史;三,關注青年藝術,培養年輕藝術家。去年11 月,央美美術館引進「基弗在中國(Anselm Kiefer:Coagulation)」展覽,雖然因為與藝術家溝通不暢招致藝術家本人反對引起巨大爭議,但王璜生表示,之所以選擇基弗是因為他對中國的藝術研究有一種特殊的意義,包括對歷史的反思,對歷史記憶的表達,對人類善的追問等,這些話題在中國的當代藝術界都比較薄弱。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民營文化公司本質上是商業機構,營利的目的性很強,因此主要操作以大眾為主要目的、耳熟能詳的大師展或娛樂性的展覽,忽略了對現世意義的追索或藝術研究價值的探尋。中國的藝術市場早已令世界垂涎,國際策展方和藝術商業運作公司的參與使得大展生意儼然已經形成一門鏈條十分齊整的生意經。中國在急行的轉彎處,既有商業上的博弈,也有對文化工業下藝術本質的思考與問詢。

無獨有偶,在藝術社群與一般不甚理解藝術脈絡的民眾之間,存在一系列從語境、認知到品味偏好的嚴重斷裂,所以,雖然市場上有謝定偉這樣以「為公眾辦展,為教育辦展」為理念的文化創業者,但創造力與審美修養並不是一兩場展覽能夠提供的,兩者都需要良好的公共教育及文化政策作為支持。

中國的美育自古有之,古代「六藝」中不僅有強調技能的射、御、數,還有強調倫理和德行的禮、樂、書;西方的當代藝術一直以批判性的思維審視著後工業化社會的發展。作為文化的一部分,美學始終與文化精神相關聯。近年來,社會對美育的關心和需求,喚來了公共教育及文化政策上的重視。藝術市場機制的規範和體系的健全,對於民眾審美修養的教化和提升,則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旦商業知識 的精彩文章:

TAG:復旦商業知識 |

您可能感興趣

何布觀展:這個會動的展覽,它真正的展品竟然從未出現在觀眾眼前!
別人觀展收穫的這些傢具設計趨勢,你是不是看完就忘了?
帶上你的家人朋友,一起來觀展吧
觀展賞樂,十一就這麼玩吧!
阿富汗大展來襲,我猜你特別需要這份觀展秘笈!
搭展者傷心,觀展者流淚,這個展覽讓所有人動容,思考生命的意義!
觀展「基弗在中國」:神話隱喻,荒蕪廢墟,宇宙秩序,和我有什麼關係?
3月觀展攻略:擺脫「節後綜合症」你只差一場說看就看的展覽
把藝術展當成試衣間?這些不文明觀展行為何時才能停止?
監獄會見室里罪犯親屬圍觀展板,是什麼讓他們潸然淚下
觀展 一隻大豬的必備品
歡迎觀展:我們在上海「開」了一家限時7天的「年輕能力唱片店」
寵物展上狗與人 姑娘抱著大狗觀展
如何優雅的觀展
熱skr人的天,不如來看展!請收下這份魔都8月觀展指南!
倒計時三天!柯橋秋季紡博會這份「觀展攻略」助您正確打開觀展姿勢!
童畫童心世界給我帶來的視覺盛宴—大年初一觀展
毛主席出訪蘇聯參觀展覽,卻不讓參觀中國廳,對此主席這樣回應!
顏真卿書法日本開展,數萬國人觀展熱淚盈眶不忍離去
川籍講解員蔡虹:她的講解,讓觀展老人留下激動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