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走近龍虎山 尋找風水之秘

走近龍虎山 尋找風水之秘

「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虎嘯時風生谷口,狼啼時月墜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這是《水滸傳》開篇第一回里所描述的一段景色,它並非施耐庵夢中的仙境,恰恰就在我們生活當中。2007我赴鷹潭市與友人匯合,走近名聞天下的道教聖地——龍虎山,感受它無處不在的道教文化芬芳和玄妙風水。

龍虎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我國道教的發源地,同時也是一處風光奇佳的風水寶地,被評世界自然遺產地、 國家5A景區、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

這裡,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千古未解的崖墓奇觀和絕世無雙的生殖崇拜景觀,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讓遊人感受到道教奇特而神秘的力量。

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與風水的關係是很奇妙的。他們有共同生成的背景和思想基礎,如古代民間的巫術,神仙傳說,陰陽五行八卦學說等等。《易經》更是這樣它們之間強有力的紐帶。對自然界「生氣」的熱烈嚮往,對宇宙圖案的神秘附會,對色彩,數字,防衛的特殊處理,對人體結構的抽象模擬.甚至風水的經典著作《宅經》,也被收入《道藏》。而風水中最佳環境的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則又是道教的保護神。

中國古代建築受風水影影響最大的就是追求一個適宜的大地氣場,即對人的生長發育最為有利的外部環境。這個環境要山青水繞,風調雨順。因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幾乎所有風水環境均講究山水相配,並按照一定的風水空空結構進行組合。為什麼許多風水地能成為人們修心養性、休養生息的理想場所呢?原因在於其山水組合合理,能給人一種幽雅舒適,心曠神怡的感覺。由此來說,「地靈人傑」並非沒有道理的。難怪乎人們會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組合的山水環境。

穿過歷史時間隧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龍虎山古建築遺迹,展現道教與風水的關係。在此擇其一二重點介紹:

上清宮

上清宮與張天師緊密相聯,張天師,俗名張道陵。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字子房)九世孫。東漢末年人。曾在今漢中一帶創立「五斗米」教,後轉到龍虎山煉丹、定居。張天師在龍虎山承襲63代,歷時1900多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最長的道教教派。在古代,張天師的影響力極大。元明清三朝,龍虎山曾統領江南道教,總領三山符錄,成為我國道教傳播的中心。上清宮就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授錄傳度和歷代高道修身養性之所,素有「道教總會」、「神仙所都」、「百神受職之所」的美譽,座落於上清鎮東首九龍聚會的風水寶地中,溪山環拱、仙靈都會。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108將就誕生於此,且由此演繹的故事,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現在的上清宮,突出「俊逸、柔美、醇和」的特點,巍峨壯觀,莊嚴肅穆。福地門、下馬亭、靈星門(壬山子向小空)、鐘鼓樓、東隱院(寅山申向)、伏魔殿(丁末之間界縫小空)、鎮妖井重見天日,再現了當年香火繚繞、道樂悠揚的都會景象。現在,她正與正一觀、兜率宮、天師府、東嶽宮、留侯家廟形成眾星拱月之勢,使龍虎山「道教朝聖游」的內涵愈益豐厚。

我們步入上清宮時,一位道長神秘地引導我們通過九宮圖進入大門,上清宮明堂中央地下鑲刻一個偌大的陰陽八卦圖,製造一種神秘的道教氛圍,讓人生髮肅然起敬之感。但是,走近宮內發現僅有一處是古代建築,據導遊說,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火災和文革時期的破壞。我很是感慨,好的風水寶地也難逃滅頂之災,人為的災難勝過自然災難。

天師府

天師府是歷代張天師生活起居和祈神的處所。它坐落於上清鎮中部,背靠西華山,南朝琵琶峰,門臨瀘溪河,依山帶水,氣勢恢弘,與山東「孔府」並稱為中國「兩大府邸」。整個天師府有三道門:府門、二門和私第門。跨入私第,就是走進了張天師的生活區。在私第門楣上刻著四個大字「相國仙府」,有「神仙所居」的寓意,足見當時天師的顯赫地位。

天師府的建築布局,據介紹是以張天師起居的「三省堂」為中心,呈八卦形排列。進得院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紅牆碧瓦,雕樑畫棟,以及富有現代氣息的庭院設施。恢復重建的頭門(子山午向戊子火穴)、玉皇殿、二門(壬山丙向大空亡)、法局、玄壇殿、萬法宗壇、相國仙府(壬山丙向大空亡)等鱗次櫛比。

天師府里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歷史遺存。府第門前一對白玉麒麟,威儀尊貴,董其昌撰寫抱柱楹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筆力蒼勁雄渾。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嗣漢天師府」、清康熙所書「碧城」和清乾隆所賜「教演宗傳」匾額,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手書的「仁靖真人張留孫碑」,元代大書畫家方從義撰寫銘文的「元代大銅鐘」以及萬法宗壇院中九龍三腳香鼎爐、千年羅漢松等,都給人以歷史的厚重感。在綉有金黃色龍虎的大紅帳幔下,天師坐像身披鶴氅,兩眼圓睜,濃眉、高額、束髮,黑須美髯,左手拿著寶劍,右手微抬,像是要斬妖除怪,顯得生動而有個性。

天師府為何又叫「嗣漢天師府」,經查史料,其源於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為「嗣漢天師」,其意表明自東漢始,代代相襲,道脈悠長。

從天師府出來。我的思緒飛翔在廣闊的時空中,心想,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道教歷經這麼長的時間依然常盛不衰,淵遠流長,不得不讓人佩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的超人智慧。老子在《道德經》里闡述的思想博大精深,至今影響深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神秘的宇宙的起源作出了形象生動的解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是今人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游天師府,加深了我對老子思想的認識,進一步領略到了道教的獨特魅力。

龍虎山的風水特點

道觀選址重視風水中龍穴砂水向的合理組合。

大凡好的風水環境不可缺少吉水上堂。風水最重理想環境的選擇,而風水的理想環境主要由山和水構成,其中尤以水為生氣之源。《水龍經》中說:「穴雖在山,禍福在水。」「夫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因為石為山之骨,水為山之血脈。山以水為血脈,本身就是有機的。《黃帝宅經》的觀點更為明確:「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這裡明顯地把宅舍作為大地有機體的一部分,強調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這是風水關於建築思想的主旨。亦有著非常深厚的哲學底蘊,如《管子·水地篇》說:「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王充《論衡·書虛》說:「天地之有百川也,猶人之有血脈。血脈流動,泛揚動靜。」

龍虎山山水之美在於秀峰吉水。龍虎山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總體顯得秀美多姿,婀娜俊秀,彷彿是一位嫵媚動人的少女,尤其以仙女岩為突出代表,表現了一種至極的柔和俊秀之美。二是類型多樣,分布集中。龍虎山丹霞地貌景觀的類型有23種之多,在全國也名列前茅,而且大多數類型的景觀,較為集中地分布於龍虎山和仙水岩景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分面上由南到北,地形上由高到低,景觀由密到疏,由密集型峰叢到形型峰林、低矮丘陵,景點之密集,類型之多樣,特景絕景之眾多,在國外也數少見。三是碧水丹崖,山水交融有一條明凈秀美、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由南向北似一條玉帶,把上清宮、天師府、龍虎山、仙水岩等景點串連在一線。沿瀘溪河漂流如在畫中穿行,十分愜意。當年張天師在擇地建宮時有意識地選擇在瀘溪河環抱之中的吉地。

無論是上清宮,還是天師府或者正一觀,都是座落在群山環抱之中,而且秀峰林立,巒頭形勢非常壯觀,門前環繞一條曲折有情的瀘溪水。這種風水格局在龍虎山更為突出,不入其境,難以感受。(文/曾祥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道教齋醮科儀相關知識整理
修行的回歸
佩奉寶籙 名標紫府
丁酉年天師廟會暨奏授文昌寶籙法會圖集-2
風水為何要強調「天人合一」

TAG:龍虎論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廣西山水行之龍虎山的猴與毛毛蟲
龍山!虎山!我的家鄉龍亭鋪
龍虎山探究古越人懸棺之謎
武功山·鄱陽湖·龍虎山·快閣
江西鷹潭龍虎山,兩大特色,無蚊村和象鼻山!
南山大水缸——卧虎山水庫現狀航拍,保泉靠你了!
龍虎山風景——我的篆刻作品
龍虎山道協春節前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苟思睿 美麗的龍虎山
問道龍虎山,一沾仙氣!
靈異漫畫《山中事》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
江西鷹潭龍虎山 水滸起源地 道教祖庭 張天師煉丹處 江南桂林山水
龍虎山道協走訪慰問小嶺村貧困家庭
馬虎山與七馬峪
世界銅都鷹潭,山水道都龍虎山,智慧新城!
問道龍虎山,尋夢天師府
問道天師府尋夢龍虎山;朝拜祖庭體道之旅
山中猛虎山中仙
抽絲剝繭,梁山之禍因誰而起:洪太尉是什麼時候去的龍虎山?
江西最美的山峰:知名度不如龍虎山響亮,卻吸引眾多遊客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