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學者周大偉剖析中國新移民「新」在哪兒?
移民
專
家
說
中國新移民「新」在哪?
周大偉,江蘇無錫人。先後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法學院。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1980年代中後期曾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
目前在中美兩地從事法學教研工作以及企業投資顧問義務。擔任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科技法學會理事。《中國新聞周刊》、《法制日報》專欄作家,在共識網、愛思想網等學術網站列有特邀專欄。著述甚豐。
「首先,中國的新移民不是難民,與中東地區因為戰亂而不得不逃亡到其他國家的難民有本質上的區別;另外,中國的移民跟墨西哥人也不太一樣。墨西哥人大部分都是因為經濟狀況,也有內部政治環境的原因,還有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條件。而中國人移民的方式主要包括親屬移民、留學、投資移民,還有一些個別的比如通過傑出人才移民。」
早期的親屬移民——修鐵路、淘金潮
親屬移民就是中國大陸最早去美國的移民。當年美國一些生意人找了不少青壯年勞力到美國去修鐵路。這些華人勞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很多人受傷甚至死亡。修完鐵路以後,美國人便想讓這些華人回到中國去。
當時的勞工還都是梳著大辮子的清朝人,在美國雖然會受到一些歧視,但他們覺得家鄉兵荒馬亂,又很貧窮,就想留在衣食無憂的美國。於是他們就往西邊逃亡,在路上遇到了美國的淘金潮,加入了淘金的隊伍。華人很勤勞,同時還有點小聰明,就在淘金的隊伍里做起了像洗衣店、餐廳、酒館這種小生意。
華人拿到金子以後會自己積攢起來,不像美國人那樣直接花掉。慢慢地,華人就變成了一個讓人忌妒和不喜歡的一群人。後來,美國民間就有了一種非正規的、來源於底層的排華情緒。華人只好繼續往西邊跑,跑到了大海邊的舊金山。
當時,李鴻章訪問美國,美國人問他,有些華人當年來修鐵路,現在他們想留在美國,不想回中國了怎麼辦。而當時中國的根本沒有保護僑民的概念,於是李鴻章說,這些人都是大清的叛逆,任由他們處置。
1906年,舊金山發生大地震,全城的房子都被夷為平地。有趣的是,地震後引發的大火燒毀了市政府所有的檔案,全城的人都變成了黑戶。為了災後重建,當地市政府的規則是:只要能找到兩個白人證明出生地,那麼馬上就能成為合法的美國公民。就這樣,第一批中國人就在美國落地了,但後來一直社會地位不高。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跟美國成了盟國,蔣介石訪問美國的時候提出要給僑民平等待遇。就這樣,排華法案終於廢除了,華人在法律上跟西方人,跟白人的地位是一樣的。但實際上,華人的角色仍然很尷尬。
比如,50年代時,一個叫田長霖的人到美國去留學,下了飛機以後想上衛生間,但他發現當時的衛生間是分成白人衛生間和黑人衛生間的,於是他猶豫不決,不知道應該上哪一個。而田長霖就是後來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校長。
生存處境今非昔比
「老移民過去一般都是處在社會的邊緣,比較底層,在外國人看來這些人不可同化,甚至不受歡迎,如同電影里表現出的面目可憎的形象。但新移民的學歷比較高,都有些專業技能,而且他們從事的行業越來越體面,有相當多的人當教授,當醫生,律師的。」
以前,人們都說黃種人到了西方社會,給人感覺有點像潔白的玉蘭花上的一種黃色的斑點。但現在這種說法基本上已經消失了,華人給人的感覺是很勤勞、很智慧、遵紀守法。
新移民的新特點
首先是新移民的類型比較多元化。以前老移民比較單一,大多是去做體力勞動,現在移民的類型很多元化,包括去留學、去投資的,還有單純去定居的。
第二,新移民中精英階層佔主流。
第三,新移民的社團,凝聚力與以前相比有很大提升。
「以前都是父老鄉親的同鄉會、祠堂,甚至還有一些黑社會性質的,現在基本是按照某個專業,工程師、醫生,甚至包括一些政治觀點,這次支持川普的,反對川普的,中國現在有威信,海外移民結識人群的檔次也高了。」
第四,新移民的社會融合程度也明顯提高。
「尤其像美國東西兩岸,你走在街上,不會覺得自己是外國人。而南方地區相對外國人較少,像德州那些地方,他們很少見到亞洲人。當年就有一個日本小孩在萬聖節去敲門要糖吃,因為當地人沒有見過亞洲人,覺得他行為很異常,感到很害怕,後來就把他打死了。」
第五,新移民的參政意識和大眾傳媒意識也明顯提高。在美國提起華人,基本上都是富裕人群,教育程度比較高,有專業技能,還很勤勞。
物質上受尊重
「所以雖然我們到美國去的時候身上只有幾百美元,但經過打拚,自己也不知不覺就進入了美國的所謂中上社會。有時候自己買了房子,當個房東,租房子的還都是美國人。」
對於周大偉這代人來說,剛剛前往美國時只能靠自己,根本沒有父母的幫助。完全自力更生成家立業的中國人與當地美國人的生活狀態截然不同。「美國人可以做月光族,因為他們身邊有父母,家裡還有房子,無論怎樣都可以回家」,對於中國人來說,就只能從一點一滴去積累。所以,周大偉說,在美國,華人在物質上還是比較受尊重的。
「我自己買了一個出租的公寓,有時候開車去辦公室經過,要到後邊的花園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垃圾。下車後我會打開後備箱,把在辦公室穿的皮鞋脫下來,拿出一雙舊鞋換上再走到花園去。我的房客有一次看到了我整個動作,看完以後很感動,他說,我明白你怎麼當的了房東了。」
除了物質上,身在海外的新移民們還慢慢有了傳媒意識、參政意識上的提高。
「在美國一提起中國人,首先的印象就是中國人學歷很高,另外都是有房有車的,而且感覺我們一個個都數學特好。比如我走到街上,素不相識的人就問我是不是學電腦的,我說不是,他們覺得你們這些人都是數學天才。」
中國新移民的地位在當地社會逐步提高,發揮著積極作用,在物質上漸漸得到尊重,可以說是良性的發展趨勢。
面對未來,還有什麼問題在等待著新移民們,明天請您繼續關注
專家說移民——周大偉剖析中國新移民(三)
新移民在海外
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自於受訪對象,所有內容均得到受訪人授權。
GIF/127K
編輯:大蓉、 劉寧寧、方璐、蒙小度


※特朗普,白宮的寵物不能斷在你手上!
※官商兄弟?傍了一棵大樹未必好遮陰……
※天才黃家正:我的一半人生是音樂
※探討全球化新形勢下的應對措施——對話世界銀行首席執行官格奧爾基耶娃
※斑斕色彩尋找自我,十八年心扉為誰敞開
TAG:鳳凰衛視 |
※專家剖析留學移民新浪潮來臨,該怎麼準備?
※國家與個人——剖析美國貿易代表對中國的觀點
※中國人民為什麼還那麼恨日本(深度剖析好文)
※同《紅海行動》觀後感如出一轍?李開復達沃斯剖析歐美應向中國學習什麼
※江曉原:全球視野中的四大發明爭議剖析
※滬媒剖析中國球員留洋3大難關:要抵住誘惑
※《模擬城市:我是市長》新版本驚喜內容剖析
※科普:澳洲醫療體系大剖析!
※追新劇|韓庚王曉晨新劇《愛我你敢嗎》敲定,以恐婚剖析信任
※第一會場:耳目一新,生殖大咖剖析新思想;餘音繞梁,前沿觀點推動新發展
※英雄聯盟新英雄凱莎玩法剖析 物法雙修的刺客型AD獨一無二!
※國家與個人——剖析美國貿易代表對WTO的觀點
※英國頂級學區17所學校全剖析
※《人民的名義》劇中人物剖析之:趙德漢的第二場表演
※歐冠四強 剖析
※深度剖析——中國會否對美國大豆進行雙反調查?
※全面剖析中國的家譜造假現象-家族愛好者必讀
※後院起火,三星銷量創歷史新低!剖析韓國電子行業到底怎麼了?
※粵港澳大灣區規划出台在即 全方位剖析受益產業鏈
※粵港澳大灣區房價深度剖析!東莞置業前景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