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利經濟(三):學區房,可以沒有

智利經濟(三):學區房,可以沒有

什麼是經濟學?

經濟學是一門關於選擇的學問。

人每一天都要面臨這樣那樣的選擇。選擇A,必放棄B,而B就是選擇A的機會成本。理性的經濟人,其理性在於理性地做出選擇,在充分比較諸種機會成本之後,做出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是為理性。

但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經濟人要有選擇的自由。性價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貨幣主義經濟學家MiltonFriedman對此十分看重,並貫徹於其經濟學說的方方面面,成為一條主線。

Friedman之難為可貴之處,是在二戰後所有學校都只信奉並傳授凱恩斯主義的時候,他堅持在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唯一孤島,而選擇的自由,則是這個孤島上高高飄揚的一面旗幟。

這個學校教出來的一批年輕人,後來成為皮諾切特軍政府的經濟智囊。他們認為,在經濟方面,「選擇的自由」意味著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最小化,因為政府的任何干預,都會對市場造成扭曲,向市場的參與者發出錯誤的信號,影響市場自身原本完美的運行。

比如企業,原本只應該屬於私人。國家以國企的形式介入,就會對市場的自身運行造成干擾。所以,智利的這批「芝加哥後生」主張儘可能地私有化。他們是年輕人,血氣方剛,動作也十分生猛,是一種近乎休克療法的私有化。在很短的時間內,幾百家銀行幾乎全部私有化。

再比如,智利進出口原本都是有限制的,比如出口稅、進口許可等。芝加哥後生們認為,這些是對自由貿易的扭曲,必欲去之,經濟才能「快」。

在一般國家,關稅都是國家談判的籌碼,是用來與對方討價還價的。調低關稅,是以對方對等調低對我產品關稅為條件的。但這些芝加哥後生,等不及與貿易夥伴們逐一談判的冗長、拖沓與不確定性,單方面將智利的進口關稅從300%直降到10%。其果敢、決絕,令貿易夥伴既喜又驚。

智利在經濟上是這樣做的,以純粹的市場經濟還經濟人以選擇的自由。許多其它經濟體後來也都是這樣做的,儘管在那個年代,智利是第一個。所以,單從經濟角度看,智利只不過是茫茫人海中的另一個,儘管是比較原汁原味、比較純粹的,但卻談不上是多麼特立獨行。

讓智利與眾不同、鶴立雞群的,是其將選擇的自由(FreetoChoose)不僅貫徹於經濟,更貫徹於醫療、教育與養老。

養老,前面已有專文介紹。通過芝加哥後生們的改革,智利由國家養老,變為個人存錢養老。在此之前,智利的養老也是由國家包的。為了減輕改革的阻力,智利採取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1981年之後入職的,都必須走個人帳戶、自己存錢養老。之前入職的,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留在國家養老體系里,什麼都不變;一是進入改革後的個人帳戶體系,此前交給國家體系的錢,折算成新體系的錢(就好象我們國家的所謂「視同交費」)。

由於芝加哥後生們堅定地認為,養老不應也不能是政府的事。所以,他們對1981年後入職的人是比較嚴格的,不得再進入國家養老體系。但對之前入職的所謂老人,還是給了「選擇的自由」。

在醫療方面,選擇的自由度就大得多了。當然,繳費還是必須的。如同養老保險必須繳10%一樣,智利人醫療保險必須繳7。5%,而且都是自己繳,僱主不出一分錢。從這個角度,智利真是開辦企業的天堂,既不用繳養老、醫療等社保的錢,稅也是全世界有名的低。這樣的條件,你再不投資、再不辦企業、再不生產,真是天理不容。

但與養老保險「新人」沒得選不同,智利人雖統一繳7。5%的醫療保險費,但卻可以自由選擇是投保公家還是私人。這種自由對於窮人來說沒有意義,因為只能投保公家、去公立醫院,忍受漫長的等待、難看的臉、嘈雜擁擠的環境和十分一般般的醫療水平。但對於稍富一點、家有閑錢的人來說,則意味著可以投保私人(當然,可能要在7。5%的基礎上再多交兩三個百分點),然後去私立醫院看病。私立醫院肯定比公立醫院貴,但服務好、不用怎麼等、護士小姐臉笑得像花兒一樣半蹲在你面前耐心聽你嘮叨、醫生的水準也是一流的。

這裡需要再強調一點。窮人投保公家,並不是說他就一定只能去公立醫院。有些私人診所或醫院,如果已納入公家醫保(就好象我國的醫保定點一樣),他也可以去。他還可以選擇不過了,砸鍋賣鐵自費去最貴的私立醫院看病,這是他的自由,只不過公家醫保不予報銷而己。

同理,有錢人投了私人醫保,也可以去公立醫院看病,只要他不嫌等的時間長、醫生臉難看、護士打針痛。

這也是一種選擇的自由。有人喜歡享受,有人偏就願意花錢找罪受。在芝加哥後生那裡,這都是民眾應有的自由。

我不是有錢人,但我們單位為我買了商業醫保。我用這個醫保,既可以去瑞爾齒科這種宰人的私立診所,也可以去協和醫院排長隊,同樣都是可以報銷的。我想,智利的有錢人和私人醫保,大體也是這樣的政策。

公家醫保,只要按時足額交了7。5%的費用,不管工資基數是多少,在公立醫院的醫保待遇都是一樣的。這對於普通人來說,當然是合算的。但如果你的工資基數很高,與普通人混在一起就不划算了,因為這筆錢用來向私人投保,私人醫保是跟著繳費的實際金額走的,工資高的人,即使比例依然是7。5%,但絕對金額遠超普通人,在私人醫保體系里,就可以享受遠超公家醫保的待遇。

所以,有人挑智利醫保毛病的時候,就批評它所謂的自由只是給富人自由,與窮人無干。

但這裡的富人是相對的,許多中產階級都選擇了私人醫保。智利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選擇私人醫保的。這個比例,說明在醫保這一塊,貧富差別並不是那麼大的。

我們國家這方面就比智利僵化。以我為例,一方面必須每月給國家醫保繳費,另一方面,單位又要花錢為我上私人保險。如果能像智利那樣,將向國家投保的費用轉用於私人醫保,我和單位的負擔不就可以小一點了嗎?

教育方面,智利的做法與醫保在原理上是一樣的。醫保是個人繳費,這筆費可用於公家醫保,也可用於個人醫保,你有選擇的自由。

教育的不同點在於,國家對每個孩子都有教育的義務。從財政上,國家每年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要花一筆錢。智利的做法是把這筆錢以教育券(EducationVoucher)的形式發給每個孩子,由孩子(其實是父母)決定去哪個學校。

在大部分國家,教育資源不均等是普遍現象,中國如此,美國亦如此。總體上,在西方和大多數國家,私立學校質量好,但收費昂貴;公立學校相對差一些,但價格便宜,甚至免費。

公立學校之間也有不均等的現象。有的公立學校好一些,有的就很差。為避免大家競相去好學校,在中國和很多國家,就採取分區劃定(Zoning)的做法,本著就近原則,以學校為圓心劃一個範圍,住在這個範圍里的孩子都上這個學校,不得跨區。

中國的私立學校如同私立醫院一樣,大部分都很差。所以,大家打破頭想進的還是公立學校中的重點(就如同公立醫院中的三甲)。辦法除了找人找關係,最主要的就是住在重點學校的周遭,被「劃」進學校。

這就是學區房的由來。重點學校周圍的房子,由於買的家長多,價格就比同等地段的房子貴很多。古語有云:母因子貴。在眼下的中國,房子因學校而貴。此即學區房。

中國為解決教育資源不均等的問題,頗費了不少腦筋。比如在北京,強迫重點中學與普通學校或差校合并,一律採取重點學校的名字,讓你分不清誰是李逵、誰是李鬼(其實內部人還是清楚的)。

智利沒有學區房。首先是因為其私立學校很強大、質量普遍好於公立學校,而私立學校選生源的標準,一是經濟狀況(要付得起高額的學費);二是學生的質量。私立學校很清楚,一所學校的質量,與其說是師資和設備,不如說是因為集聚了最優秀的孩子。

政府的教育經費以教育券的形式發給每個孩子。孩子拿著教育券,可以選擇去任何學校,無論公立與私立,只要滿足兩個條件:一,人家要你;二,你上得起。

與醫保的情況相似,對窮人或普通人來說,這種選擇的自由沒有多大意義,基本上都只能去公立或差的私立學校,而且由於窮人沒車,受距離和交通限制,一般也只好去附近的學校。這與分區沒什麼兩樣。

但對稍富一點的人來說,這種選擇的自由就彌足珍貴了。

再強調一遍,這裡説的富人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富的人。許多中產階級都把孩子送去私立。目前,上私立的孩子占絕大多數。

因為有了教育券,智利消滅了學區房。

總體上,大家對智利在養老、醫療和教育方面的做法是認可的。其基本思路,就是盡量減少政府大包大攬。市場和個人能做的,就交給市場和個人去做,政府少參與。

正因為政府管的事少,故支出責任小。故所需徵收的稅少。故智利成為投資者的天堂。稅少、基本不用交社保,這樣的地方上哪找?

MiltonFriedman老先生笑眯眯地說,不僅僅要還經濟以選擇的自由(市場),也要還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領域以選擇的自由。

自由有沒有代價?當然有。

以教育為例。分區固然會催生學區房、找人找關係、權力尋租等弊端,但好學生差學生被強行混在一起,好固然好不了那裡,差也差不到那裡。智利的教育券,必然的結果是二八現象:好的學校越來越好(因為大家現在都可以拿著教育券和成堆的現金往裡擠,校方挑選餘地大),差的學校越來越差(因為大家都去好學校了,差校收不上來學生,也就沒有多少教育券收入;好學生也大都去了好校,只剩下家裡實在沒錢或身體有殘疾的)。

這就好象中國的城市。國家強制商品房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回遷房和經濟適用房,就是以行政手段避免市場自由配置導致的富人區和貧民窟現象。但在智利,因為政府不再以分區干預,故出現了教育上的富人區(私校)和貧民窟(公立學校),且富者越來越富、窮者越來越窮。馬太效應,此也。

此文為上官振銳(微信公眾號ID:SGZR22)特稿報道,更多財經股票資訊請訂閱公眾號!

另外如需降低股票的交易成本,可以點擊此鏈接來實現:低費率股票開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振銳 的精彩文章:

對己物敝帚自珍,將它物視若草芥,這就是人的天性?
面對如此形勢,不是叫衰,而是正視事實
中化岩土似「十字星」再現,你賣掉了沒?
美國網友熱議:中國在哪些方面已經超越了西方
阿根廷經濟(二):通脹猛於虎

TAG:上官振銳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留學中常談的經濟學和經營學的區別是什麼?
「安倍經濟學」和「里根經濟學」有很多相似之處
日本大學經濟學和經營學的區別?
中國最無奈的四座省會:均被列三線城市,其中一座還是經濟特區!
經濟學家:特朗普的關稅提議「真是愚蠢、無能」
經濟學是能夠預言的科學
為什麼經濟學中的理性是有限的?
斯蒂格利茨:涓滴經濟學沒有用!
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相比,誰的經濟GDP更有潛力?
中國南方唯一三線省會:擁有經濟特區以及重點扶持,卻依舊不理想
安徽最窮的地級市,還沒有一個縣的經濟強!網友:最沒存在感的城市
中國經濟最「衰落」的五個省會,沒有烏魯木齊,更也沒有貴陽
CSDN蔣濤:區塊鏈時代最大贏家,將屬於技術、經濟、組織的三合一高手
馬斯克:《經濟學人》依舊無聊,特斯拉將在三季度盈利
最適宜居住的海島城市:雖然是經濟特區,但給人的印象卻是文藝
福特CEO:驅動公司的是經濟學,而不是天才
說起經濟學,這所大學才是絕對的NO.1,完勝北大、清華
中國經濟最「衰落」的三個省會城市,沒有蘭州,更也沒有太原
中國最富的兩個經濟區域:長三角和珠三角,未來孰強孰弱?
川普的經濟學常識與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