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討論

關於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討論

徵集

關於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討論很多,我們做一個徵集,各位小夥伴請問你們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新聞傳播教育?

小涵:上了大學四年新聞傳播課程,回想起來所獲並不多。其實自己選的課還算是類型雜數量多,新聞類,傳播類,新媒體類,影視類,廣告公關等都有,但課程內容幾乎都是淺嘗輒止,按照書本內容告訴你這是什麼,比起非新聞專業的同學,我們多了解的可能就是相關名詞和新聞的談資。

有時會想為什麼新聞學的教育總會被人質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可能是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新聞傳播的學界和業界區分很大,這也容易導致新聞教育與現實脫軌,講授的內容對實踐沒有幫助,所以會有人說新聞門檻低,專業性不足。其次,新聞傳播飛速發展,新聞熱點層出不窮,傳播技術日新月異,而相關的教學難以跟上發展的步伐,甚至是被現實裹挾著走,很難發揮主觀能動性。最後,新聞傳播學與其他學科有很強的交融性,所以說它是站在十字路口的學科,新聞與不同專業結合可以有領域報道,傳播與不同技術結合可以有現實突破,所以新聞傳播更需要搭建全面的知識體系。

針對新聞傳播學科的特點,相關的改進方法其實也比較清楚。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注重新聞傳播的最新研究發展,注重全方位的知識培養。知易行難,學科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有一點需要把握,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指向,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

高翔:作為一名普通本科學校的新聞學生,四年來很少外出接觸真正的記者工作,多是教室學習里的書本理論,實踐內容太少,在入了這一行做實習的時候才感覺能夠用到的東西太少,和學校學習的完全不一樣,需要重頭開始。如果不是自己還會一些拍攝剪輯,感覺分分鐘要失業的節奏。還是希望學校能夠除了在理論學術方面以外,能夠和業界聯繫的更加緊密一些,可以帶學生去自己接觸不到的行業內部去了解他們的內容生產機制,運營狀況,以及其他的一些更加專業化的東西。

孟靜:我們想要更多的實踐機會。在讀新聞本科的時,大一大二的課程涉獵面很廣,除了新聞專業理論知識外,還有一些文學、哲學和邏輯學方面的課程。總之,就是在打基礎,打基礎,以及打基礎!大三大四的畫風突然改變,課程更偏向於實務方面,采寫編評輪番上陣。個人認為這樣的教學思路沒有錯誤,但是對於新聞學這樣一門實時變化的專業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顯然不適合了。

當你還在學習微博是怎樣的時候,微信不知不覺成為社交新寵,當你從書本上弄明白一家報社、一家電視台是如何運營時,這些單位的運作或許早已改變,當我們剛從學校畢業,才發現工作單位不想給你學習的時間並希望你即刻發稿。教育脫節的現象在新聞這個大類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時,最羨慕的就是學美術的同學,因為他們可以出去寫生,真正畫出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不是去臨摹別人的東西。很希望學校可以也為新聞的同學們提供類似的機會,可以進入到社會媒體中去學習甚至去實踐,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大四的實習期。

當前一些高校與新聞媒體聯合辦學,但也收效甚微,只換湯不換藥,歸根結底應該的在教育模式上。不改變傳統的新聞學教育模式,很難改變現如今尷尬的新聞學教育。

土豆:大家都在批評高校新傳教育的時候,我要特別感謝一下我的兩位恩師。楊老常說新聞是一門雜學,各領域的知識都要了解一點,他為我們新聞開設了政治學、國際關係、經濟學(英文原文)、新聞評論課程,讓學生自己選專題,研究高等教育,政治結構,民族關係等問題,每一個專題不讀個幾本專著是做不來的,做不好會覺得是件丟人的事情。我們的新聞評論也是自己挑選,然後和老師討論角度,磨鍊好幾天才能寫一篇。而且這個老師還帶領一批學生做報紙,做深度調查,奧巴馬大選時採訪過美國領事館,汶川地震的時候,兩個學生深入一線供稿。另一位恩師是石老師,率先開設新媒體課程,以自己的記者經驗和老總經驗,讓學生動手做方案,緊密和市場結合,每次上課都有一種向老總顯示方案新意,迎接市場檢驗的感覺,真的很感謝當時兩位老師的嚴格教導。

余萌萌:杜駿飛老師代表南大新傳歡迎大一新生時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們是這樣理解新聞傳播事業的:一個偉大的國家必然有洪亮的聲音傳達事實並且享譽四方;一個偉大的民族必然有挺拔的形象描述錦繡山河和展示國富民強。而新聞傳播事業就是這一重要任務的歷史承擔者,它溝通著國家與社會,貫穿著歷史與未來,連接著東方與西方……」

我對於新聞傳播教育的期待也是如此,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兩點:

1. 首先,新聞傳播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審辯性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幫助學生擁有思辨性和批判性。中國的應試教育一直被詬病的地方即是缺少了這種思維的培養。所以,我期待在研究生階段能夠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不盲從、不依附,試著思考後提出一些建設性、甚至是批判性的意見,希望這些意見能夠被傾聽和關注。

2. 擁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我們總說要去關懷,去理解,去認識,而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能力,恐怕心餘力絀而鞭長莫及。當我無能為力、力有未逮之時,又從何而談情懷,以及詩意和遠方。所以,短暫而又珍貴的研究生階段,我不願被繁重的作業或強制安排的行政任務束縛,而期待能夠博覽群書,並深入實踐,培養人文關懷。

XiXi:我希望的新聞教育能學界和業界結合起來。能在新聞課堂上多講一些案例,讓我們能早點知道具體的新聞操作是什麼。另外,還希望新聞教育能與時俱進,新聞的學習和新技術的學習能結合起來。這樣,每個畢業生都能成為全媒體人才了。

宋昕月:就高校新聞傳播教育而言,個人經驗是本科教育質量優於研究生教育質量。從構成要素來說,老師、學生、教學內容、課外實踐、課後延伸、教學器材這些是主要內容。研究生教育的尷尬之處就是如何同本科階段教學內容做出區分,如何真正拔高研究生在本科學習之後的知識水平,研究這一點在於思考研究生教育的本質和目標,但個人覺得很多高校並沒有想清楚。理想中的研究生教育應該分兩種類型,實現馬克思所謂「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一種是實踐類型,喜歡實踐的學生有可以實踐的平台,重點是能學到真東西真內容。一種是學術類型,走學術之路的學生有能夠為他指路的老師,重點是老師有真學問真本事。歸根結底就是真吧,別整那些沒用的。

2018備考 請添加主頁君個人微信:kaopress16

備考研友在等著你加入大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我們來聊聊食堂里的廣告
本周六晚7:30,YY頻道80731128
廣播電視學也不是廣播電視新聞學
咪蒙的「新概念作文大賽」
考研單詞歷險記

TAG: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開啟教育新聞宣傳新征程
教育新聞早報
新聞傳播教育也須「走、轉、改」
「實踐教學與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創新」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的媒介觀
《中國輿論場》: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互聯網+」創新
華中科大著力打造新聞評論特色教育
打開新聞傳播史研究的「另一世界」
「從新聞學習」:互聯網內容的知識傳播
丁柏銓: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理論
大數據與新聞傳播研究的學術想像
新聞業發展新體驗:AI合成主播亮相世界通訊社大會
視頻新聞:新聞報道的語法革命
第十四屆中國傳播學大會公布新聞傳播學優秀論文遴選結果
「新聞」中國書協第三期新聞宣傳工作專題研討班在北京舉辦
開創理工類大學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典範,華中科技大學做到了!
新聞|廣東省高教系統相關負責人來我校調研「雙一流」工作
新聞史研究的社會學轉向——讀舒德森《發掘新聞》
互聯網大咖新聞,關注科技發展。時間
假新聞傳播迅速,研究指網友需要負最大責任